???

 

炉与仙境 / 姜姜

无论是东方香炉incense burner,还是基督教香炉thurible(censer),尽管它们的造型与发展脉络分属不同的文化系统,但它们都和祭祀的过程、香味与圣感的体验、天堂或是仙境的想象维持着密切的关系。透过天堂(仙境)的想象,我们可以进一步地理解香炉的设计原理;同理,我们也可以透过香炉,想象天堂(仙境)的模样。依逻辑而言,它们是互为因果的循环。彼此加强彼此象征与意义之间的关系性。这关系有助于我们去体会古今中外诗人将香炉与仙境撩想一气的原因。

基督教香炉thurible(censer)

东方香炉incense burner

“香”的材料,有植物性与动物性之别。它们或可食、或可饮、或可配戴,或可沐浴、或可消毒免疫有疗效、或可美容养颜。香的材料固然重要,发香的器皿上也不可少。薰香器具,有盛香与焚香之别。花草枝叶树皮、根茎、种子、树脂等等,直接燃烧便可产生香气。英文中香水perfume语源出自拉丁文,字面的意思是“透过烟雾(per fumum)”,可泛指任何香气。

 

香炉,材质上,埃及及中东和希腊都普遍使用赤陶或金属制成者。考古发现罗马前身伊特拉斯坎地方就有。Thurible(香炉),专指基督教香炉。天主教称为censer。炉中置有火炭,再将芳香粉剂撒于其上。Thurible(香炉)是用青铜或是黄铜所制,然后用鍊子挂着,或是轻松地由alter server手持着。

基督教从四世纪开始使用香炉。那是天主教会在弥撒、晚祷、赐福的仪式一部份。在祭坛弥撒与圣餐礼上、丧礼与宗教仪式上,供香有重要作用。东正教的礼拜,往往更重视香炉。教堂中,裊裊香烟的上升,象征祷告升上天堂;香烟所及,咸信它所沾染之物可得到洁净。供香则保存在船型的瓶中,这船则是象征渔夫彼得的渔船。甜美香气在祭拜过程中的神圣地位,可追溯到旧约的摩西时代。他用乳香一类的各种香料供养神。这种形式,在圣餐仪式(eucharistic)中延续下去。乳香是基督神圣性的符号;myrrh没药,则预告了他的受难与死。没药从埃及时期开始,就是一种防腐剂。

 

香炉(Thurible)这字,源自古法文thurible。今日法文thurifière,是指产乳香的;thuriféaire,阳性名词,是指辅祭的alter server(转谕:阿谀谄媚人)。香炉字源更早则是来自拉丁文thuribulum。这字字根thur,是指供香incense。至于thur的字根,来自更早的希腊文字—thuos。

 

Thuos,源自thein,是供品、供奉之意(sacrifice)。拉丁文的“香—thur”加上希腊文的“供奉—thein”的意象,就成了香炉这字的原始本义,它与法文“产乳香的—thurifière”是同源的衍生字。

 

对波特莱尔来说,香味与香炉有意义与气味的感通。这关连让他在描写神圣的气味时,可以自由连结香炉、植物乳香、香烟使祈祷升空并净化万物的作用。传统中供香的使用,有五种,用来象征基督身上五处的伤:左右手、左右腿与背。它们是罗马刑具的鞭打所造成。它往往有三到十二条的鞭尾,每尾都有数只铁钩。故每鞭打一次,就会在身上出现相当多的伤口。供香,是为了疗愈这些伤口,这也使得香油具有疗效。

 

法人卢梭Rousseau称“嗅觉是想象力的感官”。波特莱尔Baudelaire,这位象征主义的浪漫诗人,利用香炉thurible与供香incense两字在拉丁文中的同字根—thur,变化字义、意象与气味的明暗谕与借代游戏。

 

如《向晚的和谐》诗中所写,自然散发香气的花朵变成了香炉:

 

每朵花宛如香炉散放芬芳,

提琴颤颤,恰似愁苦心儿

声音与馨香在暮霭中回荡着

忧郁的圆舞曲和慵懒昏炫

 

 

▎香炉与中国传统

香炉incense burner,烧香时的容器,搭配有小孔的盖子,一般是由青铜或陶器制成。虽然欧洲使用香炉,但在东方更为普遍。中国汉朝有博山炉。明朝香炉,则发展成四足方炉与三足圆炉。香炉,作为法器,应用在祭祀与典礼上的习惯与西方世界相同。香炉为教法器,提供祭拜用。

长柄香炉薰炉

香炉在中国的演变,最早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代,当时已有烧炭取暖及烹煮物品的容器;“炉”字,其义为盛火之器。以薰香为目的的焚香器皿千变万化,最早的造型是香炉。炉这名称,根据历代香谱的说法,最早见于《周礼》。最早始见于《周礼?天官冢宰第一》的记载:宫人掌王之六寝之修,为其井匽,除其不蠲,去其恶臭,共王之沐浴。凡寝中之事,埽除、执烛、共炉炭…。当中的“炉”,从皿,从由(ㄗ,瓦器)。材质也多为陶制的豆形炉。

 

古人在祭祀的时候,并没有焚香及拈香之举,所以一直都没有所谓的香炉出现。汉朝以后所使用的香炉,其型制是参照古时祭祀所用的礼器逐渐演变而来。南宋赵希鹄说《洞天清集?古钟鼎彝器辨》:古以萧艾达神明,而不焚香,故无香炉。今所谓香炉,皆以古人宗庙祭器为之。爵炉则古之爵,狻猊炉则古之蝺足豆。香毯则古之鬲。其等不一,或有新铸而象古者。惟博山炉乃汉太子宫所用者,香炉之制始于此。

 

同时也因为贸缘故,东南亚、西域阿拉伯与地中海一带的香料经由香路,传入中原。焚香不再限于社稷祭祀,也开始进入日常生活,流行于贵族阶级。这些香料不但贵重,而且多为树脂类香料,须置于其他燃料上薰烧,不像茅香等草本植物,干燥后本身就是可燃物。因而薰炉的形制也随之发生变化。

豆形香炉 / 飞鸟钮青铜镂空香薰


汉 / 飞鸟钮青铜镂空香薰直径12厘米,高10.5厘米 汉以前使用燎炉用来生火取暖,熏炉用以燃香和熏衣。後又发展为香炉用於祈福增香。同时又有了琴炉、行炉、手炉等。


早期的豆形薰炉炉身较浅,炉盖较平。为了薰烧树脂类香料,炉身要作得深些,以便在炉下部放置炭火。为了防止炭火太旺,炉身下部的进气孔缩成很窄的缝隙,同时将炉盖增高,轮廓多呈圆锥形,这就是焚香的生活化,反映在第一座非祭祀用的薰香炉,中国香炉的始祖─博山炉。

 

博山炉则属于薰炉的一种,是专为焚香而制作的香炉,又名香薰。整个炉体呈豆形,上有盖,盖高而尖,雕镂成山形,象征海上的仙山“博山”。《西京杂记》记载说,当时长安工匠丁缓发明了九层博山炉。博山是指海上三座仙山,蓬莱,方丈与瀛洲。上面“镂琢奇禽怪兽,皆自然能动”,下面的托盘象征“大海贮汤蒸香,海气氤氲”。

博山炉的设计,是由山峦层层交叠,炉盖高而尖,上面镂雕峰峦、云气,象征“神山”的意境,并于炉盖上再刻划人物及异禽珍兽,半球形炉身,下连高足和圈形底座或是圆底,炉下托盘则象征着神山周围的海水。整体来看,其造形很像置于圈足抬上的寿桃。材质有陶制品,也有铜制炉。铜炉在汉代是颇具特色的工艺。依其用途,有薰炉、温手炉与温79/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酒炉的不同。取暖用的炉体,器壁和上部有镂孔,藉散热气取暖,有柄可以供握持。精致的铜铸品在造完后,还镶嵌金银和宝石。

 

汉代的博山炉虽是焚香之器,但主要的用途大多是用来取暖、薰衣物,解秽洁净空气之用,同时也是人们追求视觉与嗅觉享受的器物。由于工艺及造型绝妙,所以在汉朝,多是贵族阶级习用的薰香器物。

 

博山炉构造的底部有个人以头或手顶着香炉,这是因为在汉朝时代,佛教尚未传入中国时,当时正盛行着神仙方士的思想,人们希望和天能够有所连系,故刻划一个羽人的形、以头承炉为代表的图案。它的意思是藉炉中的香烟作为与天之间的媒介。香烟与天相连的象征语汇,与通天冠相同。

 

至此以后,博山炉的样式便一直沿袭下来,或作为薰炉的样式之一,或取其山形作为炉盖。公元一九六八年,考古学家在河北满城所发掘的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和妃窦氏墓埋葬处,曾发现博山炉。焚香的博山炉,也有不作博山者,并不限于太子宫和贵族阶级采用,富有人家及平民也可能使用。

 

一般家居香炉有些采用动物造型。写在诗中,薰香的意境可以用花朵、声音来比拟。像李贺《荣华乐》的蟾蜍薰炉“金蟾呀呀兰烛香”。他的“玉炉炭火香鼕鼕”…是用鼓声来象征炉香,用听觉来比拟嗅觉。

这种描写香气的灵感,让笔者联想到波特莱尔的《黄昏的和谐》“每朵花氤氲浮动,像一炉香”,用香炉比喻花朵。象征主义善长用各种意象的交错、应和与感通,营造出迷人的香气氛围。嗅觉真是人类最神祕的感官。

薰炉可以薰香,薰笼则可以将衣物放在上面薰香。绿釉笼形薰炉,炉高21公分左右。上有花瓣装饰。典雅的文人习性将凡物加以薰香,如晚唐诗人韦庄《天仙子》“绣衾香冷嬾重薰”,味退还得重薰。同期温庭筠的《南歌子》,则用薰香味比拟佳人,闻味而思君。“嬾拂鸳鸯枕,休缝翡翠裙。罗帐罢炉薰。近来心更切,为思君”。

 


银鎏金双蜂团花纹香囊

薰器也有香球,或称为香囊。原理“为之机环,运转四周而炉体常平”如唐代的球形香炉。「银鎏金双蜂团花纹香囊」图案上下对称,以子母口相合,一侧以铰链连接,另一侧以勾环相连。香囊外壁錾饰十二簇分配均匀的团花。团花内分饰四只或是两只飞蜂。内有一钵状香盂及两个平衡环,香盂的重心始终在香囊,使香盂的盂面保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装置,与现代的陀螺仪原理相同。团花与甜味香,与其功能相得益彰。

 

西方的芳香文化是利用香精直接接触身体产生的化学变化,与体味混合而散发芳香。古代西方希腊罗马的沐浴文化也总是与精油按摩结合。最终则因为教义以伤风败俗之故禁止人们上澡堂,而人们也因为担心传染病的缘故,所以直接或间接地禁止这类奢靡的风气。基本上中国文化重视薰香,并不直接将香味洒抹在身上。中国唐代大美女杨贵妃,则兼而喜欢,既喜欢擦麝香,也喜欢薰香。薰香是用沉香或香料等粉末加蜂蜜梅粉捻成一种香丸薰烧而成。

 

中国传统则是将衣裳、被裖、帘幔、配饰加以薰香,。像柳永《凤栖梧》…旋暖薰炉温斗帐,玉树琼枝,迤逦相偎傍。酒力渐浓春思荡,鸳鸯绣被翻红浪。最贴身的则是香囊香枕。

 

古代焚香,使用的是合香的香丸,但并不是把香丸直接加以燃烧,而是要借助炭火之力,让香瓶出味。古人追求焚香的境界是尽量减少烟气,让香味低回而悠扬。焚香的过程是先把小块炭烧透。再用细香灰将炭埋起来。香灰上戳几个小洞,温度可以缓湲流出。火也不至于熄灭。香灰上放上磁盘、云母片作为隔火。小香丸置于磁盘上,让温火催香。由于火候得小心控制,所以有所谓的试香:和凝的<山花子>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

 

焚香的材料是沉香。沉香自古以来就是奇香,东西方文化交流中,香料进口口岸,是泉州。专门运输香料的船只,称为香舫。宋代以来的沉香品名甚多,有来自中东的迦南香。宋朝是中国芳香文化的黄金时代,焚香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从皇亲国贵胄,文人雅士,平民百姓,都有烧香的习惯。《听琴图》,赵佶。薰炉上檀烟飘渺。松风竹韵和裊裊轻烟中,我们似乎可听到抑扬回荡的琴声。许多香谱此时出现,沉香品鉴的经典之作是诗人范成大的《志香》。

 
阅读范成大的《志香》(点击展开)

 

 

 

 

志香

南方火行,其气炎上,药物所赋,皆味辛而嗅香,如沈笺之属,世专谓之香者,又美之所钟也。世皆云二广出香,然广东香,乃自舶上来。广右香,产海北者,亦凡品。惟haina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海南最胜,人士未尝落南者,未必尽知。故著其说。

 

沈水香,上品出海南黎峒,一名土沈香。少大块。其次如荫栗角,如附子,如芝菌,如茅竹叶者佳。至轻薄如纸者,入水亦沈,香之节因久蛰土中,滋液下流,结而为香。采时,香面悉在下,其背带木性者乃出土上,环岛四郡界皆有之。悉冠诸蕃,所出又以出万安者为最胜。说者谓,万安山在岛正东,钟朝阳之气,香尤蕴藉丰美。大抵海南香,气皆清淑,如莲花、梅英、鹅梨、蜜脾之类。焚一博投许,氛翳弥室,翻之,四面悉香。至煤烬气不焦,此海南香之辨也。北人多不甚识,盖海上亦自难得。省民以牛博之于黎,一牛博香一担,归自差择,得沈水十不一二。中州人士,但用广州舶上占城真腊等香。近年又贵丁流眉来者,余试之,乃不及海南中下品。舶香往往腥烈,不甚腥者,意味又短,带木性尾烟必焦。其出海北者,生交趾及交人得之海外蕃舶,而聚于钦州,谓之钦香。质重实,多大块,气尤酷烈,不复风味,惟可入药,南人贱之。

 

蓬莱香,亦出海南,即沈水香结未成者。多成片,如小笠及大菌之状,有径一二尺者,极坚实,色状皆似沈香,惟入水则浮,刳去其背带术处,亦多沈水。

 

鹧鸪班香,亦得之于海南。沈水、蓬莱及绝好笺香中,槎牙轻松,色褐黑而有白班点,点如鹧鸪臆上毛,气尤清婉似莲花。

 

笺香,出海南,香如胃皮、栗蓬及渔蓑状,盖修治时雕镂费工。去木留香,棘刺森然,香之精钟于刺端,芳气与他处笺香复别。出海北者,聚于钦州,品极凡,与广东舶上生熟速结等香相埒。海南笺香之下,又有重漏生结等香皆下色。

 

光香,与笺香同品第,出海北及交趾,亦聚于钦州。多大块,如山石枯槎,气粗烈如焚松桧,曾不能与海南笺香比。南人常以供日用及常程祭享。

 

沈香,出交趾。以诸香草合和蜜,调如薰衣香,其气温黁,自有一种意味,然微昏钝。

 

香珠,出交趾。以泥香捏成小巴豆状,琉璃珠间之彩丝贯之,作人数珠,入省地卖,南中妇人好带之。

 

思劳香,出日南。如乳香历青黄褐色,气如枫香,交趾人用以合和诸香。

 

排草,出日南。状如白茅,香芬烈如麝香,亦用以合香,诸草香无及之者。

 

槟榔苔,出西南海岛。生槟榔木上,如松身之艾蒳,单爇极臭。交趾人用以合泥香,则能成温黁之气,功用如甲香。

 

橄榄香,橄榄木脂也,状如黑胶饴。江东人取黄连木及枫木脂以为榄香,盖其类出于橄榄。故独有清烈出尘之意,品格在黄连枫香之上。桂林东江有此果,居人采香卖之。不能多得,以纯脂不杂木皮者为佳。

 

零陵香,宜融等州多有之。土人编以为席荐坐褥,性暖宜人。零陵今永州,实无此香。

 

南朝梁有用沉香祭天,沉香开始流通。《汉曲》:暂出白门前、杨柳可藏乌、欢作沉水香,侬作博山炉。唐李贺《答赠》:沉香燻小像、杨柳伴啼鸦。

西厢记中有“莺莺烧夜香”典故。画面上,莺莺立在一座高香几前,几上放着焚香必备的“炉瓶三事”中的两件:插有香匙与香箸的香瓶及一只小香炉。

 

明人屠隆,《考槃余事》,描叙焚香之乐:物外高隐,坐语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悦神。四更残月,兴味萧骚,焚之可以畅怀舒啸。晴窗塌帖,挥尘闲吟,温灯夜读,焚以远辟睡魔。谓古伴月可也。红袖在侧,密语私谈,执手拥炉,焚以薰心热意。为古可助情也。做雨闭窗,午睡初足,就案学书,啜茗味淡,一炉初热,香霭馥馥撩人,更宜醉筵醒客,皓月清宵,冰弦戞指,长啸空楼,苍山极目,未残炉热,香雾隐隐绕帘。

感谢阅读,感觉文章不错的话请支持我们...


 

 

 

 

 

延伸阅读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香炉与仙境发布于2021-10-08 16:1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