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猱这两个技法,在不同的琴派中有不同的处理,在老师的口传心授下,是较领会的。然而有时在弹奏的实践和理论上的理解有所矛盾时,就会产生模糊和混乱。即以一代宗师杨时百为例,他在《琴粹》和《琴镜》中的吟猱理论,基本上是以其老师黄勉之的观点为据。然而当他编《琴镜补》时,老师已不在世,他则推翻前说,另提一套解说。而其实,以现今的分析,黄勉之的理论倒是明确合理,反而杨时百的后论却有失偏颇。




现将常用琴谱和近年来的论著中,有关吟猱的解说分列如下:

《五知琴谱》
吟:吟者,按弦以取音,在指所按之位,往来动摇,上下不出三四分,先大后小,一转一收,约四五余转,仍用定吟方收本位而止。少则亏缺,多则过繁,故有恰好之理,以圆活完满为度。吟之缓急,俱要圆满,若吟哦然,致有音韵耳。

猱:指于按处,往来摇动,约过本位五六分,大于吟而多急烈。音取阔大苍老,兼求古淡,有如猿猱升木,音取恰好,圆满为度。……又曰:轻清小者为吟,重大带急者为猱;吟取韵致,猱取古劲,各有所宜。



《春草堂琴谱》


吟:所按之位,往来摇动。猱:随声向徽下注摇得音。






《琴学入门


吟:吟者,指于按弹得声之位,左右往来分余,动荡有声,约四五转,仍即收归本位定吟而止。少则亏缺,多则过繁,故以恰好二字为真诠,即圆湛饱满之谓也。凡吟之缓急长短,俱不外圆满一诀,若吟哦然,方有音韵。

猱:指于按弹得声之位左右,往来动荡,约过按位二三分。取音大于吟者,苍老浑厚,亦以恰好圆满为法。大抵小者为吟,大者为猱;吟取生动,猱取古劲,各有所宜。





《琴粹》——黄勉之用“吟”

吟:五转,如以某徽某分作直线为本位,得音后自本位绰上一二分,随注下过本位一二分,再上过本位一二分,复下过本位一二分,即还上本位而止。上下俱以腕力行之。审其音,则先一声微停,次二声相连,又次二声略停顿,凡五声。四转,如前法,得音后即下,随上随下,复上至本位而止。审其音,则先二声相连,次二声略停顿,凡四声。或五或四,审其节奏而用之。旧谱所谓四五余转,以圆满为度者也。

猱:定为三转,得音后自本位注下二三分,急上至本位,再如法上下两次而止。运指纯用腕劲,如物有伸缩力,随伸随缩。审其音,则三声缓急相等,连而不断为佳。大致吟略急,猱略缓。




《琴镜补》

吟:有五吟四吟两种。五吟者,从本位退下二分,复上至本位,又作两退复。若唱弦,则略去首一退字,唱为复退复退复。论板,则第一复字一板,第二退字一板。四吟者,即如前法,唱为退复退复。论板,则第二退字一板。


猱:得音后,就本位进二分,复本位,再作两遍,为三进复,皆以复为猱。凡猱必在本位之上,吟在本位之下。《琴粹》以猱在本位下,吟在本位上下,实传习之误。……欲扬以连下声,则用猱,欲抑以连下声,则用吟。




《梅庵琴谱》

吟:得音后,将指急急摇动约三四转,犹吟哦之余韵,上下不出四五分。虽动摇不离其位,要至匀至实,不可轻摇漫动。然必松活,得灵动之机为妙。

猱:得音后,稍偏下复摇动约一二转。如猱之悲啼,较吟稍大而缓。




《桐荫山馆琴谱》

吟:按弦得音后,左指按弦的地方,在距离三四分内往来摇动,约四五次,距离先大后小,以至结束。

猱:指在按处往来摇动,距离按处约五六分,比吟的摇动距离大,并且稍慢。



章志荪《研易习琴斋琴谱》

吟:所按之位,左右摇动,以二次为度。

猱:随声向下徽注,复上又下摇得音。如弹性然,以三次为度。





沈草农等《古琴初阶》

吟:得音之后,左手指在得音的位上,先上后下,先大后小地来回滑动两三次,然后仍回到得音的位上。上下动作的范围不得超过二分。指法取势要圆。

猱:得音之后,左手指在得音的位上,先下后上,先大后小地来回滑动两三次,仍回到得音的位上。动作范围稍大,但不得超过三分。指法取势要方,或直上直下。





许光毅《怎样弹古琴》

吟:在左手指按弹得声的音位上,左右往来分余,动荡有声,约四五转,仍即归本位定吟。以圆湛饱满,仿吟哦,方有音韵。

猱:在左手指按弹得声的音位上,左右往来动荡,约过按位二三分取音。以苍老浑厚圆满为妙。




龚一《古琴演奏法》


吟:左指按弦,右指弹弦出声后,即在音位左右作小幅度快速摆动。传统“吟”法中,也有得声后,在音位的右侧或左侧作两三次固定节奏的小幅度摆动。   

猱:左指按弦,右指弹弦出声后,即在音位两侧作较大幅度的摆动。




张世彬《中国音乐史论述稿》

吟:得音后,在指所按之位往来移动,上下不出三四分,先大而后小,约四五转,仍于本位用定吟而止,要以圆满为度。

猱:指于按处轻下重上,过本位五六分,重大带急,须避指甲声,然后动荡有情。




丁承运《论吟猱》

吟:左指于按弹得声后,带音在本位上摇摆三四分许,动荡有声,须实上虚下,约四五转,先大后小,仍归本位为止。取音圆活生动。

猱:左指摇摆幅度约五六分许,较大于吟,须虚上实下,约四五转,运指如折矩,取音苍老浑厚。




叶明媚《古琴音乐中虚实手法的运用》

吟:在得音的位上先上后下,先大后小地来回转动三四次,最后收音于本位。除本位音外,其余渐次转动之音因右手已无弹奏,故此余音已是虚音。…这些余音是应当只取其意而非以实音出之的。

猱:得音后,于本位音之左或右往来移动数转,幅度先大后小,最后仍归本位收音。无论在本位音之左或右,用猱运指均向本位音用力,如猱在本位音之上则指法动作虚上实下,如猱在本位音之下则指法动作虚下实上,这样力度才会稳定于本位音之上,指法虚实相间,动荡有情。




在古琴的技法中,吟和猱两个基本指法下,还可以依运指幅度的大小有相对应的大吟、大猱和细吟、细猱的区分;也可依运指的速度有急吟、急猱和缓吟、缓猱的区别;因此运指幅度的大小和速度的急缓不应该是区别吟猱的要点。一般琴人之所以有“猱大吟小”和“吟急猱缓”的错觉,主要是源于感性意识的相对性。彭祉卿在《桐心阁指法析微》中,对此也有段很详细的分析:

旧谱于猱作往来五六分许,较大于吟。今按吟上下二分,已至本位律界,长吟大吟加倍,上下四分,已至本位声界(注:这里的声即音,一个全音包含两个律)。若猱加大,必过本律,而长猱大猱再加倍,更越出本声之外,侵及他声。故不可用。或谓吟可缩小至上下一分,然而细吟再缩小,必在半分以内,用于上准,将无法以取之矣。





以上,仅是对吟和猱在理论上的初步探讨,可能对初学者,尤其是自学者有些帮助。其实,学琴应重实践,更需灵活处理,这可能就是艺术科学的差别。琴学到高境界,要求心中无谱,音随意出,那又何必拘泥于吟与猱呢?


写在纸上的都显得苍白,写得再详细,还是每个人弹出来不重样,
只有老师口传心授的才是最鲜活生动的,也是比较准确的。










既然相遇,就不要再擦肩而过啦,随缘知识付费,从此就是好朋友~











听说,点赞的人都变美了~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术数中医:古琴时光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古琴“吟”和“猱”的技法详解发布于2021-04-19 17:34:1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