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中医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

#伤寒

 


腹满时痛是太阴病的主证之一,己见于太阴病提纲证中,此处所要讨论的腹满时痛主要是针对279条而言。279条“太阳病,医反下之,因尔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对于腹满时痛的病变机理,证候性质以及治法等问题,历来看法不一,众说纷纭。多数注家认为腹满时痛尚兼表证。是表证未解而病兼大阴。如柯韵伯说:“妄下后,外不解而腹满时痛,是太阳太阴并病,非太阴本证也。”钱天来亦云:“虽属太阴,经因太阳之邪未解。”故治以表里双解法,用桂枝汤调和营卫以解外,加重芍药和里止痛。目前中医院校所用的《伤寒论选读》教材也从此说。此外,尚有认为腹满时痛是因误下伤脾所致,属于虚证,重用芍药旨在补虚和脾,“益脾阴而除满痛”。张元素谓之“白芍入脾经补中焦,乃下利必用之药。”还有认为腹满时痛乃邪热传里所致,“邪热壅盛则腹满”,属于热证实证,重用芍药以泄”侵脾之热邪“。朱丹溪说:“芍药泻脾火,性味酸寒,为其酸寒收敛,无温散之功也。”以上各说,见仁见智,虽都有一定理致,但细究原文,似觉终非仲景原意,联系临床实际,亦有出入。笔者认为,腹满时痛不一定兼有表证,桂枝加芍药汤也并非表里双解之剂原文说的很清楚,“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原为表证,误下后病情己发生变化,既属太阴,又说有太阳之表是为意断。治用桂枝加芍药汤也不一定就是解表,要知桂枝汤本无直接发汗作用,而是调理脾胃,具有和调营卫之功,故治表证须啜粥以肋汗。服桂枝加芍药汤非但不须啜粥,还重用酸收之芍药,可见更无发散作用了。把此方称为表里双解之剂,治太阴兼太阳病,是不够妥当的。临床上见腹满时痛的病证,往往并无表证伴见,常以小建中汤、桂枝加芍药汤而取效,也足资佐证。

至于“腹满时痛”属虚属实属寒属热,重用芍药是补是泻之争,绝不可片面地理解,孤立地讨论。若以虚而论,用芍药以补脾,那么紧接着此条的280条复提出“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动故也。”就难以解释。280条是对前一条补充,两者应互参,对于脉弱胃气虚,易下利的病证,阴柔之芍药要慎用,在非用不可的情况下,宜当减其用量,免碍脾阳中旋之功。况且芍药与大黄相提并论,可见主虚之说不合仲景之旨。既不属虚证,是否就为热证实证呢?也不尽然,芍药虽是酸苦微寒之品,但方中还有辛热的桂枝、生姜,甘温的大枣,从整个方组来看,终究偏温,也不可用于热实证的腹满痛,所以主热主实之说也不确切。其实,此处的腹满痛是因误下伤脾,中焦失调,气血壅滞所致,既不是单纯虚寒性质,也不是热实证,而是虚中夹实,虚实相兼。虚,乃指脾虚不运。实,则是因虚而滞,即脾气不足而脉络郁滞。用桂枝汤调和脾胃,温通经脉,重用芍药入脾和营通血脉,与甘草相伍,寓芍药草汤方意,能疏缓急迫以舒挛止痛。全方具有凋和脾胃补其虚,通脉和血行其滞之功,主治中虚络阻的腹满痛。

大实痛是与腹满时痛相对而言,指疼痛的程度较为剧烈,用桂枝加大黄汤治疗。由于大黄有攻下泻实的作用,便有人认为此证是表证未罢而病兼阳明。柯韵伯提出:“属阳明则腹满大实而痛”,此“是燥屎之征”“加大黄以润胃通结而除其大实之痛”。如若确系柯氏所云的燥屎阻结,法当于三承气中选方以荡实通府,仅用一味大黄犹如杯水车薪,更何况还有辛甘温之桂枝汤?故此大实痛证,并非阳明燥热里实,仍为正虚而邪实,肠中有宿食腐秽停滞所致,用桂枝加大黄汤(桂枝加芍药汤,再增大黄)调中缓急,和脾通络,通滞祛积。正由于本虚标实,故仲景又补充出大黄用量“宜减之”的告诫。

REF:曹贵珠. 对太阴病的认识[J]. 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6, 01:3-5.


整理丨王德福

图片丨小僧



中华医学杂志天人合一与中医理论


延伸阅读(中医理论,中医学理论、中医经方学、麻衣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太阴病腹满时痛与大实痛的辨治发布于2023-05-26 12:49:5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