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甲骨合集,书,庖丁解牛

 

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

文 |  培风

本文   1858字,阅读时间约 6分钟

 

何字何认

甲骨文

甲骨文中的“藏”字。

 

上面甲骨文中的“藏”字,前图为原拓,图出自《甲骨合集》第3297号甲骨。后图为摹写,出自《古文字类编》。以前全靠手工摹写,与原拓会有一些变样,戈的字形拉长了,表示戈援(即戈上平出的刃)的横笔角度变平了。这样的摹写带有摹写者的个性化的东西,虽然也很好,但还原度就差了些许。如果用现在的计算机摹写,就能做到逼真还原。技术是有了,可惜还没看到这类用计算机还原的甲骨文图片,也许已经有了,只是我孤陋寡闻吧。

这个“藏”字左边是眼的形状,也有臣的意思,右边是戈的形状,戈刺入目,以戈凌臣,象征被征服的对象。对于征服者来说, 这就是臣服与良善,这是“藏”的初义。这个字在演化过程中有很多种写法,无论是金文还是大篆,无论是秦简还是楚简,大体上都是以“目(臣)”“戈”为主体,与征战杀伐有关。后来这个字演化成两个字,一是“臧”,一是“藏”,也演化出两种读音。在古时,“臧”、“藏”通用,后来臧否之臧、臧姓之臧定形为臧;收藏之藏、三藏之藏定形为藏。

把定形后的藏字拆解来看,上面是草字头,下面左边是爿,中间是臣,右边为戈。甲骨文中爿是牀的形状,牀即床,床是牀的俗写,后来俗写扶了正,成了床的正字,而正字牀却被淡忘。臣躺在内室的牀上,毫无防备,一枝长戈突然从外刺了进来,而这一切都隐匿在草丛之中,不为大众知晓,这就是藏字暗藏的一幅惊心动魄的画面。

篆书

古印中的“藏”字。

 

战国时汉。战国时期已广泛使用玺印,为后世留下了各种丰富的先秦文字。上面的这个藏字出自罗福颐主编的《古玺汇编》0611号王臧印。是故宫收藏的古印。字形整齐,布局均匀,横平竖直。臣下一横为饰笔,让戈与爿的联系更紧密,在其他的藏字中,还有加两横的饰笔。臣下的饰笔也可理解为被戈刺中后流出的鲜血。古时有些文人写字比较随意,多一笔或少一笔是常见现象,后来文字逐步走向规范,最后字形确定下来。社会发展进步,文字必须走向规范与固定。但这也让书写者失去了书写时随性的快乐。很多文人在书法作品中热衷于书写异体字,大概就是要重新获取这种书写快乐吧。

 

《前后赤壁赋》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与“我有斗,藏之久矣”

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谪居黄州时写下了很多传世佳作,在黄州赤壁矶更是写下了千古传颂的不朽之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前后赤壁赋》二赋一前一后,分别写于“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的初秋时节和“是岁十月之望”的孟冬时节。

 

在前赤壁赋中,正值清秋,苏东坡与朋友泛舟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主客把酒畅饮,“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一位朋友客吹起洞箫,“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引出苏东坡的一段议论与感悟:“天地之间,物各有主”,不是我的,一毫也不要。只有江上清风,与山间明月,取之不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在后赤壁赋中,已是十月孟冬,与朋友再游赤壁,“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明月之下,又是一番好风景,却又叹:“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江上有鱼,开网现捕,再回家央求夫人要酒。不愧是大文豪的夫人,说:“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酒到酣处,“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虽纵情欢饮,也难掩心中孤独,“时夜将半,四顾寂寥”。这时一只孤鹤横江东来。戛然长鸣,从舟前掠过。这一夜,东坡梦一道士问他:“赤壁之游乐乎?”东坡笑答:“哈,我知道你是谁,你不就是飞过舟前的仙鹤吗?”那仙鹤便是东坡,东坡便是仙鹤,困于肉身,游天外。 

 

《前后赤壁赋》是书家常写之作。赵构、赵昚、赵孟頫、文徵明、祝允明、张瑞图,包括苏轼自己书写的赤壁赋都非常有名。下面三个“藏”字分别选自赵昚、祝允明、张瑞图书写的赤壁赋。

草书

《宋孝宗后赤壁赋》卷中的“藏”字。

 

这幅《后赤壁赋》卷以泥金写在磁青绢上,从高清图上可以看到清晰的绢布纹络,能清晰地看到泥金笔画在绢布上的立体效果。现在有些字帖印刷粗糙,印刷此帖只见轮廓,不见帖上纹络,失了原帖之神,也是误人子弟。此帖没有书者款识,关于作者后人便有不同的说法,猜测是宋徽宗赵佶、宋高宗赵构、宋孝宗赵昚三人中的一人所书,总之是皇家手笔。现在通常将此帖归在宋孝宗赵昚名下。

草书

《祝允明前赤壁赋册》中的“藏”字。

 

祝允明书赤壁赋不只一种,我见过两种,上图选自其中一种。祝允明是明代是草书大家,且风格多变,名重价高,伪托其名者甚多,以至于“赝书遍天下”。有些赝品水平也是极高,仅从艺术的角度,让人难辨真伪。收藏书法,有些人看重名气与高价,有些人只爱书法本身,见一好帖,书一好字,便心生欢喜,有些人则是两者兼顾。

这个藏字书写成左右结构,左高右低,左疏右密,上轻下重,上淡下浓。末笔也下面也字起笔相连,“藏也”二字一气呵成,痛快淋漓。

草书

《张瑞图后赤壁赋册》中的“藏”字。

 

张瑞图的《后赤壁赋册》笔势生动,行笔爽利,这个藏字也不同于一般的写法,承接上面酒字绕行而下,草头两点似点似横,再绕出下面笔画;右边钩笔高挑,收笔回锋,钩上挂点,形态别致。

 

风言风语

查字看帖,翻书搜文,会读到很多有趣的野史逸事。张瑞图是明代书画家,在当时很有名气。有一则关于他励志故事,说他出身寒门,因为家贫,无灯夜读,每每到村头白毫庵的前长明灯下借光读书,后来成名就自称白毫庵主。平日里以教私塾谋生,其妻王氏则以纺织补贴家用。一日张瑞图从塾中归家,见王氏以大麦粥充饥,鼻酸欲泪,说:但愿老天保佑蟾宫折桂,不再让家人以大麦粥果腹!后来果然金榜题名,中了探花,实现了人生的伟大梦想,家人不再喝大麦粥了。只是后来张瑞图跟魏忠贤搞在一起,成了奸臣阉党,污了清名,这是后话。

 

这则励志故事源自林欲楫的《明大学士张瑞图暨夫人王氏墓志铭》 :

 

一日,公归自塾,见夫人一家尽粥牟(大麦)也,公笑问曰:“牟适口乎?”夫人曰:“聊果腹耳。”公捉鼻曰:“正恐造物者之不久以牟苦我也。

 

然而事实似乎并非如此。张瑞图家族谱系明确,从其曾祖辈就入朝为官,是官宦世家,所谓家贫,大概只是节俭而已,并非真的贫困。其妻王氏也是出身沙堤名族,并非一般农家女子。墓志铭的作者林欲楫与张瑞图是姑表兄弟,又是同榜举人、同榜进士,儿女亲家,由林欲楫写的墓志铭难免有溢美之辞。

当我们看到一个励志故事的时候,先别忙着感慨感悟感动,不妨扒开故事表面的文字,看看故事中人物的底色,也许会发现不一样的事实。

 

本期标题《善刀而藏之:藏》,语出《庄子·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之后,“提刀而立,为之而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操刀之时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游刃有余,完工之时那份悠然自得、心满意足,好生让人羡慕,何时自家挥毫落笔,也能有这般傲骄!

 

标题之下引言“藏小大有宜,犹有所遁。若夫藏天下于天下而不得所遁,是恒物之大情也。”语出《庄子·大宗师》。藏小于大,把小的藏在大的里面很得当,然而也会丢失。如果把小我之天下藏到自然之天下就不会丢失,这就是事物本来的真实情景。

 

若有所感,欲辨忘言。

何字何认辨形析义,

风言风语说地谈天。

 

今天“藏”字就先说到这。下周五《何字何认,风言风语》再见,欢迎朋友们和我一起学习。

本文所列范字出自以下法帖。

 

古印

 

宋孝宗「后赤壁赋」

 

祝允明「前赤壁赋册」

 

张瑞图「后赤壁赋册」

 

往期 · 推荐

何字何认,风言风语:第三十四期《冬》

何字何认,风言风语:第三十三期《收》

何字何认,风言风语:第三十二期《秋》

何字何认,风言风语:第三十一期《往》

何字何认,风言风语:第三十期《暑》

何字何认,风言风语:第二十九期《来》

何字何认,风言风语:第二十八期《寒》

藏,甲骨合集,篆书,庖丁解牛藏,甲骨合集,篆书,庖丁解牛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善刀而藏之:藏发布于2021-04-22 15:1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