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县城关镇小潭村北,曾有一处规模较大的李氏家族墓地,坟茔连片,碑刻林立(大跃进时全部被毁),当地百姓称这里为“状元坟”。相传,李氏先祖中,曾出过一名状元郎,后来安葬于此。

 

延津这个地狭民贫的豫北小县也出过一位状元,许多人大约是不信的。也无怪,自隋唐实行科举以来,作为普通人改变命运的主要途径,参加科举的读书人如过江之鲫。许多读书人皓首穷经一辈子,上天眷顾,在乡试中考个举人,便会欣喜若狂(举人可被称作老爷,有不纳税不徭役的基本特权,是父老乡亲眼中的人上人)。

 

而状元作为科举中的最高级别——殿试的第一名,读书人成就的最高峰,需要经过童子试、乡试、会试、殿试四关才有可能获得,能够侥幸中的状元的读书人,历朝历代都寥若晨星。


据史料记载,自隋唐实行科举以来,到清末科举制度正式废除,历朝历代的状元郎加在一起,也不过才有649位。重文轻武、科举发达、读书风行的大宋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一共也只出现过118位状元(北宋69位,南宋49位)。


电视剧中,穷书生动不动就高中状元,当上驸马,抱得美人归,那都是传说,中状元哪里有那么容

 

状元这个名头,可以说相当于高山中的珠穆朗玛峰,深海里的马里亚纳海沟,没有点九天揽月、五洋捉鳖的本事,压根就别妄想。高中状元,独占鳌头,可以说是古代中国最高难度的技术活。

 

然而,在获得过这最高难度“学位”的人物中,确有一个是我们这个豫北小县延津的人,他就是北宋第57位状元——李常宁。

 

李常宁,字安邦,开封府廪延(今河南延津东北)人。往上数三代,李常宁的曾祖李益、祖父李知进都是地地道的延津人,而且都是普通的乡下人(世居开封府廪延,皆无入仕)。父亲李昌倒是做过官,不过也就是个从八品的小官,还是荐举上的(清康熙《延津县志》记载,李昌,以荐举为从事郎,鼎州司户参军)。


可以说,李常宁的祖上,并没有什么文脉,也不是达官显贵,既没有天赋异禀,也没有社会资源,能力之外的资本几乎等于零。这样的人,如何高中状元郎的呢!

 

人家能高中状元,也没有什么秘籍,全靠自己的努力,靠自己的决心与毅力,比现在延津考生考清华还要更努力、更有决心和毅力些。李常宁有多努力,因为历史久远,浩如烟海的史书中对我们延津这位状元郎的记载也非常有限,具体情况如今不得而知。不过单看他“复习”的年数,应试的次数,我们就可以感受到。

 

李常宁一生推崇科举入仕,刻苦攻读,梦寐以求金榜题名。但他的科举之路,走的并不顺利。自从嘉佑(宋仁宗的第九个和最后一个年号,北宋使用这个年号一共八年。)年间中举后,这位延津老乡在科举上的好运气似乎就到头了。之后连续9次参加会试(考进士),屡试不第,天命之年也没能在科举中更进一步。


要知道因为生活条件等原因,古人寿命是比较短的。七十岁的凤毛麟角(人过七十古来稀),五十岁已算是大半截入土了,胡子也花了,头发也白了,腰也酸了,背也疼了,腿脚也时常抽筋了,参加了九回科举,也该知天命了,也该认命了。


但李常宁把科举当作了自己一生的事业,比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还热衷,绝对是不到黄河心不死的,不找到自己的伯乐,不攀登到科举考试的顶峰,誓不罢休,就像现代一些人不博士毕业就不离开学校,博士毕业了依旧在学校一样!

 

凭着自己矢志不渝的劲头,我们这位延津老乡在考进士的路上,熬死了仁宗、英宗、宗三位不赏识他的皇帝,终于迎来了哲宗小皇帝,迎来了自己的春天。

 

小皇帝宋哲宗上台后,元祐三年举行了一次科举考试。这一年,我们延津老乡、科举专业户李常宁同志已是52岁高龄了,他一如既往的参加了这年的会试。这一次,他终于时来运转,榜上有名,还见到了当时的圣上,被钦点为状元郎。

 

据其墓志铭中记载,廷试时,延津老李的文章“上刺六经之文,旁列百代之言,下通当世之务,其词奥衍,有汉唐之遗风。进御一读,遂为举首,天下莫不异之。”


就是说,他的文章既引用了六经上的内容,又旁征博引了许多名家言论,还结合了当时的时政事务,内容博大精深,语言花团锦簇,皇帝一看大喜,马上钦点他为第一名,成了状元,天下人都惊呆了!(就是不知道,天下人是被这位新科状元郎的文章惊呆了,还是被他的年纪惊呆了。)

 

按说,高中状元,接下来就该大展拳脚,运用自己所学,施展平生抱负了,事业上平步青云、春风得意了。电视上许多文人中了状元之后,就能攀附凤,当上驸马,成为人生的赢家。

 

我们这位延津老乡,大约是年级太大了,没当上驸马,没娶上公主。这也可以理解,毕竟皇帝的女儿也有限,还不愁嫁,老状元轮不着也正常。

 

弄个大官当当,总可以吧!何况当时朝中的局势,对李常宁这样的老状元也很有利。宋哲宗上台之后,很快废止了新法,把原来反对变法的那帮老臣都请了回来,朝中掌握大权的,都是些上年纪的老家伙。

 

这帮老家伙,和我们这位延津老乡年纪相仿,作为同龄人,应该很有共同语言,何况延津老乡又才华出众,提拔个大干部当当应该是顺理成章的事(世以为万户侯,如契券取也)。

 

但不知为何,这位才华出众的老状元,最后只弄了个“宣义郎,签书镇海东节度判官”的小官(宣义郎,文官第21阶,从七品下)。不知道是考中状元用光了他一生的运气,还是他的出身就决定了他的仕途。

 

更可悲的是,高中状元之后仅三个月,这位老状元突然病倒了,还一病不起,很快医治无效,撒手人寰,结束了短暂而辉煌的状元生涯。


虽然他的小伯乐哲宗皇帝闻讯后,赐钱30万助葬。但30年寒窗苦读,刚时来运转,却天不假年,只落得这30万丧葬费,还是让千年之后的我感觉颇为遗憾。还好他在离世前的三个月完成了自己的心愿,比起“出师未捷身先死”,还让人略感欣慰些。

 

其墓志记载,李状元死后,“葬于开封府雍丘县大善乡裴村西谷山村之原,先府君之兆”。从我们延津出来的这位有文字记录的唯一一位状元郎,死后并未归葬老家延津,而是追随自己的父亲,葬在了今天的河南杞县。延津城关镇小潭村的状元坟,很可能是李常宁这位状元郎的衣冠冢。

 

值得一提的是,这位老状元的墓志铭,是“苏门四学士”之一的秦观秦少游所撰。李常宁的夫人秦氏,是秦观的姑姑,李常宁去世四年后,秦氏去世。两人合葬之时,秦观为其撰写了墓志铭,简要记录了这位大器晚成、命运多舛的老状元的生平。我们也因此得以在千年之后的今天,能够了解到延津这片古老贫瘠的土地上,还曾出过这样一个状元郎!


(  王立朝;资料提供:李平川 张效勤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延津县第一高级中学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延津历史人物:状元郎李常宁发布于2021-05-06 20:37: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