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0日下午,儒学高等研究院“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读书会在山东大学中心校区知新楼A座1916会议室举行。此次读书会由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民俗学研究所叶涛教授发起,民俗学、中国民间文学和中国史专业部分硕博士研究生围绕《孟姜女故事研究及其他》《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及相关研究展开探讨,部分师生线上参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施爱东研究员、北京大学陈泳超教授应邀参加读书会,与同学们进行了交流。读书会由叶涛教授、《文史哲》杂志副主编李扬眉领读,2020级民俗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傅灵犀主持,儒学高等研究院16位硕士、博士研究生与谈。民俗学研究所任雅萱副教授、林海聪老师出席了此次活动。

读书会伊始,叶涛教授介绍了此次读书会的缘起,基本可以概括为“读经典,说名家”这两点。叶教授指出,顾颉刚在民俗学、历史学乃至其他相关学科都可以被看作是开拓性的大师,特别是民俗学上世纪60年代之开拓与80年代之复兴,得到了顾颉刚的鼎力支持。此次读书会所选书目《孟姜女故事研究及其他》几乎涵盖了顾颉刚的代表性著作,皆为民俗学经典必读篇目。而指定《顾颉刚和他的弟子们》,则是想讲讲书之外的事情。期待大家在读完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古史辨》,理解顾颉刚,理解学术史。

李扬眉老师结合本人的学术历程与大家的发言稿畅谈了自己的感受。她提出,顾颉刚“不用权威而是凭自己活泼的理性看待事物”的观点对自己产生了很大影响。李老师提醒同学们,“学术史中的人”和“现代性”这两个维度都值得关注。开创路向,捣坏权威,树立理性,超越精英,走向民间,与历史学、人类学甚至考古学建立联系,这些宝贵思想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不会过时。

之后,中国史专业博士后于沁可作为主讲人,以“关于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的再反思”为主题展开分享。她首先肯定了顾颉刚在古史研究和民间文学等领域的高度成就,并就顾颉刚的研究范式进行了深入讨论。她认为,中国的书面文献与口头传说紧紧交织在一起,很难找到一方完全与书面世界隔绝的“田野”。顾颉刚这样一种广阔的、兼收并蓄的史学家的视野,使他的故事研究更为宏伟和深厚。同时,于沁可也对施爱东老师的《顾颉刚故事学范式回顾与检讨——以“孟姜女故事研究”为中心》提出了三点认识:第一,施老师所论述的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的三个局限,实际上把孟姜女传说故事中所有的故事母题都算作了故事母题。第二,施老师所谈到的时间多元性问题,概括说来,即时间上被晚记载的材料不一定出现得晚,这是很理所当然的,但运用在对民间故事的研究中需要具体分析。第三,叙事学中有民间文学研究可以参照之处,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正是运用了一种叙事学的研究方法。

接下来,16位与谈人轮流发言,话题分为孟姜女故事研究、吴歌研究、多元视角和知人论世四个板块。

在孟姜女故事研究板块,张春雨就顾颉刚孟姜女故事研究的“型式”展开讨论,着重探讨了顾颉刚从众多资料中理清头绪的过程。段锦珂也从研究对象、所用材料、研究目的等角度分析了孟姜女故事研究的精到之处。陈立荣则将其研究范式总结为发现并重视民间材料的“以俗入雅”和借民间材料求证历史的“以俗观礼”这两部分。林凤敏就孟姜女故事的原型展开讨论,从口承文学的流动性、变异性特点出发,对杞梁妻故事即孟姜女故事原型的论断给予肯定。最后,刘之湄总结了顾颉刚提出的“以今证古”之法,指出了故事演变过程分析和文献研究对当今史学和民俗学研究的借鉴意义,提倡打破学科偏见,建立多学科的交流互通。

在第二板块,李达、王翘楚和傅灵犀围绕吴歌研究展开讨论。李达分享了自己在豫东吕庄村收集的农村建筑工地民俗语言。王翘楚围绕顾颉刚进行吴歌研究时“范围的扩大”这一特点,深入探讨了顾颉刚吴歌研究的时空延展性和题材、内容、形式的丰富性。傅灵犀以“让缄默发声”为题聚焦吴歌研究之中的女性关怀,认为顾颉刚“追求真、歌颂情”的德理想与他辨伪求真的学术理想是一脉相承的。

在第三板块,各位与谈人从多元视角展开探讨。国先翼从上古传说与上古历史的关系角度入手,爬梳了历代史学家对三代前历史与传说的态度,同时对顾颉刚“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的观点进行讨论。宏昌则以“研究的历史辅助”为切入口,全面总结了顾颉刚研究的特点,强调要关注民众生活。孙华月围绕民间文学与士人文学的互动关系进行思考,认为两者的转化机制与文本性质、民间文学的强大包容性等息息相关。吕兰海也对文献记载与民间传说的互动性十分重视,强调顾颉刚研究的重点是“美美与共”。与此相对,刘淑俏认为在民间文学演变和研究的过程中,民众力量和对细节的重视功不可没。而王生晨则立足于山东郓城花鼓戏,从民间小戏这一角度来了解地方社会生活变迁、体会地方民众生存状态。

最后一个板块将重点放在人本身。朱啸乾呼吁学者们对民众世界给予相适应的关注、理解和尊重。蒙锦贤则从顾颉刚自身经历出发,探寻一代大家“众里单身”“苦心孤诣”的求索历程。

主讲人和与谈人发言过后,陈泳超教授和施爱东研究员进行了评议与点拨。

陈泳超教授认为,近现代学术史研究需要具备两点素养,一是了解之同情,二是批判的继承。顾颉刚孟姜女研究开启了民间文学的研究范式。诚然,这种范式并不是完美的,它的局限性很多学者都进行过讨论,但重要的不是批评本身,而是这种范式是否还有进步可能,以及如何进行更有效的学术活动。对于不同对象,如何设计更具有学术意义的实施方案?以杜德桥的《妙善传说》为例,陈教授呼吁当下民间文学研究不仅要有恰当的材料,还要有恰当的范围。要关注民间文学演变的逻辑过程,找出形态上的基本原则,保存文本内部的张力,与历史时间形成有弹性的呼应。这就是一个新的研究。

施爱东研究员在认真研读所有同学的文章后对大家的分享进行了细致点评。在赞扬了于沁可同学对自己的批评和有关“母题”的相关观点的同时,施老师也提出了学术写作和表达的相关注意事项,并强调了学术批评与对话的重要性。此外,施老师还就部分同学的观点、角度给予肯定,如对顾颉刚孤独感的把握和对孟姜女研究材料与问题交织中进行的过程性的强调等等,鼓励大家重视文本,广泛涉猎。

李扬眉老师也表示,这场读书会是历史学和民俗学交流的良好契机。要想研究好中国历史,不存在纯粹的单向度资料累积,民间社会的基本样态、波动呈现和不同学者的纷杂观点都需要对学术史有更完整的看法之后才能进行更好的审视。对此,西方政治学是一个很好的助力。

最后,叶涛教授进行了总结发言。他指出,民俗学研究的是传承文化,其自身的时间脉络与深厚的历史基础决定该学科与历史学难以分开。两个学科知识的共享、方法的共享和对彼此理论的了解都非常重要。叶涛教授希望今后两个学科能够开展更多合作。

此次读书会兼具理论反思和经验分享,立足于民俗学、历史学等多学科的交汇地带,师生在交流切磋的过程中迸发出种种火花。经过这场读书会,同学们不仅在宏观层面对于学科历史和顾颉刚民俗学研究的基本范式有了一定理解,也对这些范式的合理性、局限性、实践性和可能性有了进一步反思。这些都将继续启发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研究中放宽视野,树立理性,取得进步。

 

延伸资源下载(命理学经典古籍汇总、四库全书、杨公风水经典古籍、玄空风水古籍、八宅古籍、生基秘法道藏道家经典古籍、太乙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八字六爻、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顾颉刚的孟姜女故事研究”读书会发布于2021-05-09 18:2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