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百问》是北京白云观监院李信军道长历时三年完成。全文分十一章280问,详细系统的介绍了道教文化历史的形成、延传、发展以及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作用和影响。

目录

第五章 道教炼丹与科学、科技

123、道教炼丹思想是在什么意识下产生的?

124、炼丹活动源于何时?

125、道教为何重视及研究天文学?

126、炼丹必备哪些条件?

127、历史上著名的炼丹大家有哪几位?

128、炼丹最早的产物在何时?

129、西方有炼丹术吗?

130、东汉时期最有影响的炼丹家是谁?

131、张衡的科技思想与道教有何关系?

132、葛洪对化学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133、什么是火法、水法炼丹?

134、豆腐是怎样发明的?

135、道教对航天事业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136、火药是如何发明的?

137、指南针是怎样发明的?

138、炼丹中的术是如何来的?

139、最早的雕版印刷术是如何来的?

140、炼丹对科学、科技主要还有哪些贡献?

141、今人缘何不解炼丹术?

142、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是什么?

 
123

道教炼丹思想是在什么意识下产生的?

 

       据《史记》等书记载:黄帝曾铸鼎于荆山,并在那里炼制丹砂,进而提炼出“黄金”,道教的炼丹思想从此萌发。而道教对科学的探索则是从老子所提出的“道”,以及对宇宙本源的思考开始的。可以说:道教的一切科学思想和科技成就也是在这一思维下产生并发展的。

道教炼丹,源于对“黄老”的崇拜,以及“信仰”。进而提出,通过修炼自己,亦可“长生久视”、“得道成仙”。基于此,方士们或筑基炼丹,或修行悟道。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他们力图利用各种方法及科学技术发明来达到长生不老的目的。 

       道教主张“重生、乐生”,对生命的热爱,生存的渴望,鼓励人们不屈服于天命,力图循道而修性炼命,争取延年益寿,长生久视。

       道教重视生命价值,强调“贵生”、“长生”,并以此提出“夺天地造化之功,盗四时生成之务”,及其为这一最高理想而产生的“炼丹”举措,始终是交融互渗,浑然一体的。

       关于道教的这一炼丹思想,以及长生久视的信念,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先生曾精辟断言:“道家思想一开始就有长生不死的概念,而世界上其他国家没有这方面的例子。这种不死的思想,对于科学具有难以估计的重要性”。

 
124

炼丹活动源于何时?

       关于道教炼丹,在中国历史上,各种史料记载方士的活动,以及人物很多,诸如苌弘、邹衍、徐福、李少君等。但有关炼丹科技实践,学界均认为是在西汉的淮南王刘安时期,说他召集方士数千人,整日读经立著,谈玄论道;采芝伐药,设炉炼丹。这一集体科研举措,被后世誉为“炼丹之源”。

       当时的这些方士,可谓是思想、科学科技的先行者,他们在探索天文、地理、生命、道的同时,还在炎热的夏天造出冰块、磁石下棋、艾火令鸡子飞的“热气球”实验……。涉及到化学、冶炼学、生物学、药物学、营养学、气象学,以及航天、机械制造等很多方面。

        汉朝是炼丹兴起的时期,在道教的促进和推动下,这一活动几乎遍及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积累了丰富的化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发明和发现了包括火药、磁石指南针、印刷术等许多重要科学技术成果,创造了各种炼丹仪器和提炼药品的方法,总结出许多有益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对世界的科学、科技的发展产生以巨大影响。

 
125

道教为何重视及研究天文学

 

       天文学在我国历史上一直与农学、医药学、算学并列,号称中国古代的四大学科。其中,天文学与算学的关系最为密切,古人称之为“天算之学”。这里所说的“天”是指日月星辰的天体结构和运行的观测研究;“算”主要指根据这些天体运行的观测,进行定量分析和计算。

       道教历来重视观测和研究天文学,素有“夜观天象”的传统。一方面是把握、探索天地运行规律,以窥天门地户之开阖时机。这种观察的范围非常广泛,上至星象气候,下至山川河流,从复杂的生命现象到简单的物态变化,无所不包。如《黄帝阴符经》开篇即讲:“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观“天道”的目的在于“是故圣人将欲施为,必先观天道之盈虚,后执而行之”,“观其机而应之,度其时而用也”。通过这些晓阴阳、知兴废、识生死的“观机察变”,体现了道教重视观察的科学思想,以期探索自然之奥秘。这是道教观察天文最精炼的行为及概述。

       另一方面,观天道的目的还在于炼丹活动和节令、气候、时间上的关系。在炼丹过程中,为避免和降低不测风云所带来的麻烦和损失,历代道门中人进行了长期的天文学研究和气象预报活动,并积累了丰富的天气预报经验。《雨阳气候亲机》中记录了他们通过望云气、观风雨之征兆,以分析风雨成因及气候变化的经验。他们还通过观察环境和动物行为的反常现象来预报天气及预防自然灾害的发生,并用39幅图像记录了代表各种气候征兆的“云图”像。

       同时,在时间上的认识和把握,道士们也费尽心力、精于研究,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如陶弘景作《浑天象》时说:“此修道所须,非但史官家用”。“又欲因流水作自然漏刻,使十二时轮转循环,不须守时”。北魏道士李兰发明的“秤漏”,则对其后400年间中国“漏刻计时”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道教秉承“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积极研究、探索天地之奥秘。可以说,在中国历史上,从汉至唐,道教对我国的天文学、气象学乃至历法的制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26

炼丹必备哪些条件?

 

       炼丹,常人以为只要选择一处安静之地,懂得火候就可以了,没有复杂的程序、设备,更不需要高深的理论和经验。其实不然,炼丹不仅要懂火候、药理,还要晓天文识地理,明丹道有经验。

       下面,我们通过炼丹书籍《丹房须知》中提到的一系列程序、设备和要求,以期更好地了解炼丹术的梗概。

       据《丹房须知》中讲:炼丹必须“择友、择地、丹室、禁秽、丹井、、坛式、鼎器、泥法、用火、服食”等,这些要求主要表现是:

       1、择友:即有相同志向者。需选择有炼丹经验,有共同信仰、志向的三位道侣。然后还要沐浴、盟誓等仪式。同心协力,分工轮换,以观察火候、药物反应等。

       2、择地:即炼丹选址。需选择清净利之地,不得在墓葬、死地(指风水失势之地)、秽污之所。

       3、丹室:即实验室。选择丹室需安静、清洁并高墙厚壁。

       4、禁秽:即禁污秽之物。炼丹须诚心、斋戒、沐浴,保证衣物及身心洁净,不得接触污秽之物。

       5、丹井:即选山泉之处。为清洗药物、鼎器所需,故必须山清水甘,泉深林茂。

       6、合香:即选数药和合。取真香、丹参、苏合香、老柏根、白檀香沉香、白胶香等七味以蜜调合而成。

       7、坛式:即鼎器安放之式。炼丹必先立坛,坛分三层,以应天地人三才。立坛时要进行焚香请愿、请水、洒净、荡秽等仪式。

       8、鼎器:即炼丹之器皿。根据条件选择炼丹容器,如金鼎、银鼎、铜鼎、铁鼎、陶鼎等反应器具。

       9、泥法:即调合封固之用。调合药泥将反应器密封,以防加热时漏气。药泥的作用不仅防漏,甚至还有参与反应的作用。

       10、用火:即用火层次。炼丹主要用炭火、牛粪火、糠火等。火法又分为文火、武火以及燠、炮、煅等。

       11、服食:即服食药物。丹炼成之后,须先放入蜡球内并浸入在东流水中使其排出火毒,然后再放入竹筒内热蒸使其排出水毒,制作成丸,方可服用。

       通过《丹房须知》可以看出,炼丹从最开始的选择道侣,到择地、实验室……;从布坛到用火是非常复杂的、明细的、谨慎的。不但要有虔诚的信仰为基础,还要懂得天文、地理、气象、药物、术数等知识。唯有如此,才能探颐索隐,掌握天地运行之机理,做到“体天法象”,才能达到最佳炼养效果。

 
127

历史上著名的炼丹大家有哪几位?

 

       在中国炼丹史上,可以说,炼丹的队伍是非常庞大的,不但方士、道士们炼丹,有的皇帝也参与炼丹;不但官员炼丹,而且文人雅士乃至工人农民都有炼丹的。在这些炼丹大军中,通过炼丹思想、理论、技术、成果等各方面来看,主力军还是方士和道士。

       从炼丹的人数来看,自先秦开始及至隋唐何止千万,正因为有这么多人参与炼丹的实践和试验,才有了大唐科学科技在世界上产生的巨大影响。

       通过现存的炼丹史料、科学技术成果,当代学界、科技界等无不推崇历史上的炼丹大家诸如:西汉时期的淮南子,东汉时期的魏伯阳、狐刚子,东晋的葛洪,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隋唐时期的苏元朗、张果、孙思邈、清虚之、陈少微等高道。他们被公认为“炼丹成果,最为宏富;炼丹影响,最为深远;炼丹贡献,最为巨大”。

       唐以后,炼丹术随着当时科学、科技的发展,逐渐被医学、药物学、化学、冶炼学、铸造学、营养学科及内丹养生等取代。当然,宋、元、明、清也都有炼丹者的出现,但只能是在古人炼丹经验之上做一些实验而已,并没有新的突破和重大贡献。

 
128

炼丹最早的产物在何时?

 

       中国道教炼丹术,历史悠久,光辉灿烂。关于炼丹时限,学界众说纷纭,但以源于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刘安者居多。

       近年,在陕西省宝鸡市的茹家庄渔伯夫妇墓被发掘,其中出土了约千件深色玻璃,以及玻璃管、玻璃片等西周文物,经考古认定为公元前10世纪昭王、穆王时期的产物。通过这些实物,专家又仔细研究了东汉王充在《论衡》中的描述:道人炼化五种石头,作出五色之玉。和真玉相比,颜色上看不出区别,特殊之处是样子像鱼蚌的珠子。王充所说的“珠”,与1951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玻璃珠极为相似。

       因此,根据东汉王充所描述的:道人炼化五种石头,作出五色之玉的记载,和道士炼丹的“服金者寿如金,服玉者寿如玉”的观点是相一致的。

       之后,在相继出土了一批西周以后生产的传统中含铅、钡的玻璃之后,即被解开了一个千年之谜,那就是中国自创玻璃的说法逐渐得到了证实(以前多认为玻璃是西方的产物)。玻璃源于中国之说得到了证实,但同时又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即中国炼丹术到底源于何时,是西汉的淮南王时期?还是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亦或更早呢!

129

西方有炼丹术吗?

       中国历史上有延续两三千年的炼丹术,曾为中华文化文明,科学、科技产生过深远影响。那么,在西方有炼丹术吗?答案是肯定的,所不同的是炼丹人员的职业、文化层次、信仰及环境上的迥异。如:中国炼丹术的人员主要由方士(炼丹早期)、道士、医生、工匠等人组成,在这些人当中,他们均有不同程度的信仰,而且博学多才。如《唐六典》卷四说:“其德高思精者,谓之炼师”。魏伯阳、葛洪、陶弘景、吴筠、陈少微、张无梦等炼丹家都曾是鸿儒硕士,转为习道炼丹后,他们精研细作,屡有发明。由于一大批有才华的道士参与炼丹术,故中国在十五世纪之前,一直保持为西方所不及之高水平发展。而西方在亚历山大的炼丹队伍中,主要由工匠组成,其特点是熟悉冶金操作,善于创造和改良工具,但文化知识的不足使他们在理论上少有建树;其他人员是由宗教人员组成,但这些人公开蔑视理性和科学,他们的理论完全脱离实际,甚至一次次的把实验引入歧途,使得亚历山大炼金术走向了衰落。中国炼丹术于公元四世纪左右传入阿拉伯。之后又随着大唐盛世的对外开放,政治、文化、贸、科学、科技的交流,中国炼丹术再度被西方所吸纳,他们在这一时期有了较大改变和发展。公元十六世纪,随着西方对工业、科学、科技的重视,文化的兴起,以及哲学界、医学界的加入,炼丹术在西方开始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并写出了诸多相关著作。如《炼金手册》、《蒸馏手册》、《新式炼金炉》、《金属学》等精确学说,致使金丹术走向新生之路,促进了炼丹科学的进步和冶炼、化学制药的巨大成就。

130

东汉时期最有影响的炼丹家是谁?

 

       东汉,是我国炼丹史上承前启后的时期,随着炼丹事业的蓬勃发展,此时的炼丹术已具有非常丰富的理论、精湛的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在成果上也可谓丰硕累累,如要问及此时的炼丹大家、领军人物是谁,当可首推狐刚子。

       狐刚子,本名狐丘,又名狐罡子。东汉末期人,著名炼丹家。一生著作颇丰,主要有《五金粉图诀》、《狐刚子万金诀》、《出金矿图录》、《河东经》、《玄珠经》、《金石还丹术》等。

       他的《五金粉图诀》和《出金矿图录》是我国最早记录用“下火上凝法”烧炼丹砂成水银;应用黄矾,以及收集和提取石胆中的“精华”,即硫酸酐的化学反应和试验。同时,他还以火煅加热处理含砷的矿物“雄黄”、“雌黄”、“砒黄”,可以使五金转化为药金、药银。而且也是最早记录了“玄黄”(即铅丹与氧化汞的混合物)的制取方法。关于对炼金、银等贵重金属的技术,狐刚子首次提出并应用了“灰坯法”和“吹灰法”的方法,给后世产生以深远影响。

       在我国的铅化学史上,他的“九转铅丹法”,是至今流传下来的最早的制铅丹法。可以说:狐刚子是继西汉淮南子之后,东汉时期在试验与方法上对道教炼丹作出最大贡献的炼丹家。

131

张衡的科技思想与道教有何关系?

 

       据史记载: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县人。少年时即会做文章,曾在三辅游学,因入京师,观太学,通《五经》六艺。并说他:“长于机械,精研阴阳、天文、历算,喜读《太玄经》”。同时赞其:“虽才高于世,没有骄傲之情,平常从容淡泊,不爱与俗人相交”。

       东汉时期,关于历法的制订,是用“浑天说”,还是用“盖天说”,一直是天文学家争论的焦点。“盖天说”认为:天如盖,盖心是北极,天盖左旋,日月星辰右转;而“浑天说”认为:天如蛋壳,地如蛋黄,天地乘气而立,载水而行。这里的“浑天说”实际上就是道教的宇宙观。如《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的“一”就是混沌,这个“混沌”状态,就是道教宇宙生成论的“太初”阶段。道教所说的“太初”,在我国古代所使用的“太初历”,其实就是从这个理论开始的。

       由于张衡精通天文、阴阳五行,加之对黄老的崇拜,故他力主用“浑天说”来制订历法。同时,他又根据“天人合一”思想,“阴阳五行生克原理,及“万物有灵”的信仰,创造出了举世瞩目的“浑天仪”。浑天仪的出现,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天文学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和深远影响。

132

葛洪对化学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葛洪,字稚川,著名道教理论家、炼丹家、医学家。葛洪一生致力于道教理论和医学研究,对炼丹及其化学成就贡献巨大。他对丹砂、铅等的化学特征和反应的了解非常深刻、独特。如在《金丹》篇中说:“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再使水银和硫磺化合,生成黑色硫化汞,如再在闭口管中加热,即可升华为赤红色晶体硫水汞。他的这一丹砂化学特性和反应是化学史上的里程碑。

       他通过炼丹在实验中还得出,铅加热后经过化学变化,即可变成红色的铅丹;红色的铅丹再经过加热分解后,又可以还原为白色的铅。在炼丹过程中,葛洪通过沸水或水蒸气使雄黄分解,生成氧化砷;用硝石、松脂和猪大肠与雄黄共炼,可以得到氧化砷和一定量的金属砷。而西方炼丹家从砷化物中制得单质砷是十三世纪的事情,比葛洪晚了近900年。

       关于金属转化、取代作用性等方面,他也有丰富的经验和总结。如:曾青涂铁,使铁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化学反应,铁取代硫酸铜里的铜,生成硫酸铁。这一种溶解金及在高温条件下的还原作用是葛洪炼丹经验的总结。此外,他还发现并记录了很多有价值的化学发现和方法。

       在长期炼丹过程中,他所使用的药物也非常广泛,仅其炼丹常用的药物,就达数十种之多。如铜青、丹砂、水银、雄黄、矾石、雌黄、云母、戎盐、曾青、铅丹……。

       葛洪是继两汉之后,在我国历史上最为卓越的炼丹家、医学家,他的化学成就,影响至今,被世界所公认。

133

什么是火法、水法炼丹?

 

       关于火法、水法炼丹的方法,据《抱朴子?金丹》和《三十六水法》中说:“火法”的反应效果主要是通过加热使固态物质发生变化;“水法”的反应效果则是通过溶解固态物质使之发生变化。简单的说就是“火法反应主要是加热,水法反应主要是溶解”。不管是用火法炼丹,还是用水法炼丹,实际上都是起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下面把这两种炼丹方法分别做一简单介绍

       火法炼丹:其方法大体相当于今天的无水加热法。具体方法为:煅(即长时间高温加热);炼(即对干燥物质的加热);熔(即熔化、熔解);抽(即蒸馏);飞(即升华,指在清水中研磨药物,之后去掉液体而留其沉淀物,如飞朱砂、飞雄黄等);磨(即研法,指将药物粉碎,使其在研磨过程中起反应,如汞和硫磺经过研磨制成的“青砂头”),以及其它各种伏火法等。

       水法炼丹:即是利用溶液溶解矿物或金属的方法来炼制丹药。具体方法分为:化(即使其溶解);淋(即用水溶解出固体物的一部分);封(即封闭后使其产生物质反应);煮(即用水加热并煎煮);熬(即在水中长时间高温加热);养(即在水中长时间低温加热);酿(即将药物长时间静置于阴凉处或含有碳酸气的空间里);点(即用少量药剂使大量物质发生变化);浇(即倾出溶液后,用冷水使其冷却);渍(即用冷水从容器外部降温),以及过滤、再结晶等。

       值得一提的是,道教水法炼丹,开启了宋朝水法炼钢技术的先河。以“炭烧石胆使作烟”来获取硫酸的方法,打破了“世界最早记录”。

134

豆腐是怎样发明的?

 

       据朱熹《次刘秀野蔬食豆腐韵》中说:“世传豆腐本为淮南王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豆腐之法,始于汉淮南王刘安”。

       通过豆腐的发明可以看出,炼丹不但制药(中医药),而且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炼丹不仅用矿物质炼,也用植物类炼,不但用菌脂虫壳炼,而且还用五谷杂粮炼。

       关于制作豆腐,自古就有卤水点豆腐之说。传统的豆腐凝固剂,如盐卤、石膏(又称寒石、太阴玄精等),都是炼丹中常用的矿物类药物。方士们将黄豆磨成豆浆,发现解渴、宜消化,而且营养。在反复的试验后又发现,将卤水点于豆浆中,能够快速固化,且“鲜嫩柔滑,味美色佳”。就这样,一道美味盛传开来。据说,豆腐不但在中国盛行,而且还风靡世界,颇受青睐。

135

道教对航天事业起到了怎样的影响?

 

       道教航天思想,来源于道经中对仙人的描述,以及神仙信仰和崇拜。历代的道士不仅研究宇宙,而且还一直试图翱翔太空。在诸多的史料中都记载了古代道士对自由飞行于太空的强烈渴望及制作各种飞行器械的论述。如东晋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说:“飞车,上升四十里”,就可以达到“太清”太空层,那里“其气甚刚”,能够承担飞行物体的重量,飞行物体依靠惯性即可自然飞行,不再需要推动力。这已经相当接近现代宇宙航行科学中的“第一宇宙速度定律”。同时,葛洪还着重强调了“气”在天体运动和维持其相对距离中的作用。

       唐代,道教炼丹促使了火药的诞生,以及其后不久形成的对这种爆发性能量的控制应用技术,使飞行器的推进获得了现实的“第四能源”,飞行器的发射所需的推进剂第一次成为可能。

       宋元时期,道经《道法会元》更记载了诸多相关翱翔太空的飞行器,如飞车、飞舆、飞轮、飞輧、云车……。此时,为提高飞行器在飞行过程中的空气动力稳定性所进行的相关论述及探讨越来越多,也越来越深入。如,道士们为“飞行符”设计的双翼,已经具有现代火箭的雏形了。

       道士们通过对神仙的信仰及崇拜,由此延生的翱翔太空的理想,在历朝历代高道大德们的努力下,从炼丹迈向火药的发明,并由此获得的“第四能源”推进剂,以及其后发展起来的火箭、航天技术等。两千年的梦想,最终, 我们终于能够飞行于蓝天白云之上。这是道教徒的梦想,也是全人类的梦想,这一航天梦想的实现,应该看到道教徒的贡献功不可没。

136

火药是如何发明的?

 

       火药的发明,是道教对世界文明作出的重大贡献之一。

       在东晋《抱朴子》的丹方中,就已经明确记载了具备火药的基本成份,如所常用的硝石、硫磺和炭类物质,就是道士炼丹所用的一些物品。只不过此时对火药的产生还缺少认识、理论、实践和经验。而到了中唐时期,道士们对这一火药现象,就有了相当成熟的经验。如《真元妙道要略》中说:“有以硫磺合硝石并密烧之,焰起,烧手面及烬屋舍者”。这是炼丹反应中的燃烧现象。由于炼丹时给药物“伏火”而常引发的丹房失火事故,启发了这一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发明。

       到了晚唐时期,这一发明由炼丹家转入军事家之手。随着火药的生产和军事的发展,到了宋初时期,我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种火器—“火箭”。公元1110年,宋金开战,这时候军事上已经用上了当时最先进的武器,即用火药制作的“突火枪”等。

       由道士炼丹促进和发明的“火药”,在当时给世界产生以巨大影响。之后随着大唐盛世的对外开放政策,火药很快便传入了西方,并被科学、科技及军事等领域所广泛应用。

137

指南针是怎样发明的?

 

       据东汉王充《论衡?是应篇》中说:“司南之杓,投之余地,其柢指南”。这是关于汉代发明最早的勺形指南针的有关记载。这里所说的“司南之杓”,是用天然磁石做成的勺子,其底面光滑,将勺子放在地盘上,轻轻颤动,待其静止时,其会自然指向南北极向。在指南针的发明过程中,最为重要的莫过于人造磁针的出现。“磁针”,即“磁石”和“针”。磁石是方士炼丹所常用的物品之一,他们在长期的炼丹实践过程中对磁石的作用和性能较为熟悉,在鉴别其好坏时,以看它能吸几根针作为检验标准。如《黄帝九鼎神丹经诀》中说:“磁石其好坏者能悬吸针,须连三四为佳”。这就是对磁强度进行测试的一种方法。

       通过磁石磨针后发现,针与针之间就具有了磁性,而且能够互相吸附,于是人造“磁针”就出现了。这正如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所说:“方家以磁石磨针锋,则能指南”。用“悬针”的方法,一方面检验磁石的好坏及其磁强度之优劣,另一方面以线将针悬挂,就又能发现并确定“磁针”的指极性。

       在经过数代人的反复操作、试验后,指南针终于被发明了。指南针的出现,对世界的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38

炼丹中的酿酒术是如何来的?

 

       中国的酒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以这么说,“酒”的用途是非常广泛的、意义深远的,而且还具有其不可替代性。诸如:大到万民同欢的国宴,出征前的壮行酒、战后的庆功宴;小到日常百姓家的婚丧嫁娶、朋友聚会……。总之,它成为了精神上褒扬与依托,上下之间沟通的桥梁,友好、团聚、喜庆的象征。

       那么,关于“酒”,它在古代是用来干什么的呢?据史料记载说:酒为圣物,“以祭祀天地、神灵、祖先”。以此看来,早期酿制的酒,主要不是给人喝的,而是祭祀神灵、祖先的。随着道教炼丹及医学的发展,才从“酒”的内含中寻找到它的诸多作用及功能。如以酒配药制作药丸或作为药引子服用,再者通过饮酒以抵御风寒、去湿症、舒经活络,祛蛇虫秽物等。

       关于酿酒的方法,因为道教在炼丹中经常会用到“醇”或“苦酒”等原料,故炼丹与酿酒的关系就格外密切。如魏晋年间的一部《太上灵宝五符序》中就介绍了许多的酿酒方法(这些酿酒方法是对历代酒文化的继承与汇总)。在这些酿酒方法中,大都用的是“发酵法”,其中有一种“干酒法”,说:将酒糟浓缩,团如丸子晒干,用时“投一丸于水中,可成美酒”。道教在酿制酒的方法上,多用蒸或者煮,如《太上灵宝五符序》中的“神仙酿酒方”说:“地黄以美酒一斛渍之,分著两罂中,密塞其口。以罂著大釜中熟煮,使发罂热,热气勃勃射出则可也”。这是我国关于药酒制作中“热浸法”的最早记载。另外,道教在制作药酒方面,还使用了蒸馏器,通过高温制作的“蒸馏酒”,在医疗方面,极大的提高和丰富了关于以酒疗疾的功能和效率。

139

最早的雕版印刷术是如何来的?

 

       印刷术,即刻版印刷之术。在古代社会中,无论是朝廷官府,还是文人仕子,不管写榜、檄文,还是诗词歌赋等,都要通过用手书写来完成。而道教历代流传下来的经典著作,以及符章表文等,更需要目运而手抄、口传而心授,方能代代相承。在这样一种繁杂的读经、抄经过程中,既费时又费力,而且还经常有抄错的地方。为了更好的宣传经典和教义,如何用一种方便快捷的方法,才能使经典普及,但前提是:字体必须工整,内容完全一致,才不致于再出现诸如漏字、错字等现象的发生。有鉴于此,发明一种能够代写(印刷)工具,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印刷器具的论述及产生,据道经《洞玄灵宝三洞奉道科戒营始》卷二“纳造真经十二相”说:“一者金简刻文,二者银版字,三者平石镌书,四者木上作字”。这四种造经的方法都是用了“刻”的方法,尤其是“木上作字”。根据经上所记载的这四种方法,早在魏晋时期就已经被广泛使用了。由此可见,我国的印刷技术历史是非常久远的。

       那么,“木上作字”的雕版技术是如何制作的呢?据道经《无上秘要》中说:“天皇上印长四寸,阔三寸五分,……取一段雷震枣木心,料印材之许……开印雕之”。 枣木是非常坚硬的木材,后世之所以雕版用枣木作为材料,是道教在长期的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

       雕版印刷形成后,极大的方便了文化的传播和承续。据考证,中国第一部雕刻印刷书籍是道教的炼丹书《玄解录》。而《玄解录》不但是一部炼丹之书,同时还是记载解丹毒的解毒之书。

140

炼丹对科学、科技主要还有哪些贡献?

 

       从历史的角度看,道教在长期的炼丹活动及其过程中,发现发明了诸多有价值的科学、科技成就,为中国乃至世界的科学、科技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有目共睹的。

       关于说道教对科学、科技主要还有哪些贡献,除以上各个问答题中所提到的之外,从炼丹中还认识到金属互相“转化”的功能。如西汉的《淮南万毕术》说:“曾青得铁则化为铜”。葛洪进一步观察到“以曾青得铁,铁赤色如铜……外变而内不化也”。南北朝时期陶弘景更把实验扩大到硫酸铜以外,发现鸡屎矾的性质和曾青相似,可以用来“合,(制造)熟铜”。这一发现后来得到发展,成为湿法炼铜的起源。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经验及成就,才有了如陶弘景所说的:“水银,能消化金、银使成泥,人以镀物也”。这一铜镜制造及抛光技术的出现,又是道教对人类文明的一大贡献。

       除此之外,道士们在炼丹过程中,为了密封容器,经长期实验后,发明了一种“固济神胶”。这一种神胶,启发并促进了后世建筑所使用的“水泥”技术的开发和利用。隋唐之际,炼丹术在帝王的扶持及推动下,达到了鼎盛。炼丹的范围也更加广泛,如这一时期开始进行“人造珍珠”、“人造玉石”等技术尝试。而元代道士赵友钦,在长期探索、研究后所著的《革象新书》,就谈到了关于几何光学的一些问题,如光的直线进行、小孔成像、照度等。他的科学研究“定性照度定律”,比德国科学家莱博托的“照度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定律,早了400多年。

       其它在机械制造、声、光、电、热学、地质等各方面均有较大的成就和贡献。其中,道教在“地图”的绘制上,有“五岳真形图”的出现,该图被后世誉为中国乃至世界上的第一幅“等高线”画法的立体地图。就宗教和科学、科技的关系,著名物理学爱因斯坦曾有过精辟的说法:“没有宗教的科学是瘸子,而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道教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科学探索和奉献的精神,为人类的发展、进步,创造了一项项的奇迹。但道教秉承的“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的教义,虽有如此巨大之成就,然惜鲜为人知矣。

141

今人缘何不解炼丹术?

 

       中国炼丹术,历史悠久,光辉灿烂。它是冶炼、化学的鼻祖,是科学、科技的摇篮。曾为中国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那么,为何今人一谈及炼丹术,往往就会联想到,炼丹就是炼吃的药物,还有的将其视为迷信而批判,甚者认为,在历史上有的皇帝也是因为吃了炼的丹药而一命呜呼等等。

       这是为什么?究其原因,其实很简单,主要是因为当代一些研究道教文化的学者不懂科学、不懂炼丹原理而主观臆断;其次是他们不懂炼丹和医药的关系而妄加推测;再者就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崇洋媚外,从而排斥和诋毁本位文化所造成的。这就是炼丹术一直被误解的真正原因。

       下面,我着重从炼丹及医药的角度来谈两点个人的看法,以便让国人能够客观地认识和了解道教炼丹术在古代科学中的意义。

       (1)、历史上的诸如华佗、葛洪、陶弘景、孙思邈等人,都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同时又是炼丹家。他们的科学思想、科技成就,被世界所公认。他们把医学实践和炼丹实验,有机的加以总结和归纳,方使我国古代医学、医疗事业蓬勃而发展。他们为国人的身心健康、医疗进步、养生保健、科技发展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以致后人一直尊称他们为药王、医神和医圣。可以说,他们的医学理论和丹道思想,是一直贯穿于华夏的医学、医药、科学和科技之中。他们的贡献无疑是巨大的,精神是永存的。要是对炼丹术进行无知的指责,或歪曲的评判,其实就是对我国古代科学、科技的公然藐视。

       (2)、从炼丹材料来看,炼丹家从一开始就分门别类的把各种药物加以区分,诸如矿物类、草本类、植物类……,也有瓜果时蔬、五谷杂粮乃至菌脂虫壳等等。这些通过以上不同问答题中的炼丹发明,即可说明这些问题之原委。我在这里想谈的是,有学者说:矿物质有毒,不能服用,有的皇帝服用了丹药25年,终因毒性发作而亡。像这样的问题,我想只要稍懂一点医学和生理常识的人,就不会这样说。因为药物都有一个“反应”现象,即“吸收”和“不吸收”的“正常”与“非正常”的过程和结果。如果人体吸收该药物,有毒的就会出现中毒反应,即常见的诸如眼花、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如果不吸收,就会正常排泄出来,不可能出现所谓的服用毒药25年才引起中毒反应的。关于说矿物质有毒,不能服用。其实不然,在现代医用药物中,有很多药物都是有毒性的,像毒蛇、蝎子、蜈蚣以及草本类的半夏、狼毒等。这些正如葛洪、李时珍在医学论述中所说的:虽大毒之物,只要剂量调适,便是良药。这也正是我们常说的“以毒攻毒”,方可奏效的道理,“是药三分毒”,就是对药物性能最好的诠释。关于古代有的皇帝过早而亡的真正原因,不在于服食药物,而关键在于“身边美女过多,整日贪淫放纵”所造成的。因此,别说是服药,就是人参、鲍鱼、燕窝、冬虫夏草,每天养着、泡着也解决不了他的生死问题。其次,我要谈的是:中国的炼丹医学,已经传承发展了两千多年。历史的发展,也是科学和科技进步、提高、成熟的相对过程。我们当代人应该尊重历史、尊重科学,更应该尊重先人。用现代人的眼光去审视、比较历史,本身就是不正确的。如果必须拿现代医学和古代医学去争个高低,认为古人不如自己,那么当后人发明了更先进的科学医疗方法,就会认为:我们现代人把诸如“癌症、艾滋病”之类的疾病都治不好,还有什么可以值得骄傲的。当然,癌症、艾滋病之类的疾病,终究是会被人类所攻克的。但需要清醒的是,随着人类的繁衍、生存与发展,以及自然生态和环境发生变化等因素,新的疾病又会伴随着人类而产生,并终将影响和危害人的生命与健康。这就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向先人学习,并凭借着越来越先进的科学研究和更高的科技水平来战胜这些困难与挑战。

       因此说,今人对传统文化的不解,是缘于对西方文化的过度崇拜;今人对古代炼丹科技的不解,是缘于被一部分研究道教的学者们对炼丹医药、科技知识以讹传讹的无知所误导。

       然而,在二十世纪末,当西方的科学科技界、哲学界都把目光转向东方,来向道教淘宝、研究的同时,我国的大部分学者,可悲的还没有缓过神儿来,抱着几本相互抄袭出来的书,还在自鸣得意,大放獗词呢!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首先是传统文化的复兴。道教作为数千年文化汇聚而成的华夏宗教、民族信仰,应该得到更好的尊重、保护、继承和弘扬。而研究传统文化的学者,应该戒骄戒躁脚踏实地,做到务实求真,秉公执笔,科学论断。所写的文章、观点,要经得起考验,为自已负责,更要为历史为后代负责。扬弃掉那些华而不实的东西,少一些爬格子赚稿费的想法。多研究、多写一点为民族振兴的好作品、好文章,不要把宗教信仰和不信仰,成为写作的心理障碍和负担,因为像文化大革命这样的历史惨痛教训不可能再发生了。

       最后,我想说的是,研究传统文化不能走马观花,而贵在用心,不能望文生义、断章取义,更不能盲人摸象、臆断猜测。鉴于此,我们都应该向我国著名学者盖建民先生学习,他的《道教科学思想发凡》和《道教医学》书籍,是他废寝忘食、呕心沥血花数年时间才完成的。为了一个观点、一个问题,他不惜翻阅数本甚至上百本经典,也要得出一个正确的依据和结论。他的这种精神是高尚的、著述是严谨的、论断是科学的。唯有如此,华夏传统文化才能更好的得以继承和弘扬。

142

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是什么?

 

       过去,人们只知道,中国发明了“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四大发明。而1986年英国科技史专家罗伯特?坦普尔在李约瑟教授的指导下,研究、撰写出版了一本《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一书,该书指出:中国不是只有“四大发明”,而是有一百个“世界第一”。他的这一研究成果,经翻译发行后,在国际学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并纷纷把关注、研究的目光转向了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由此,在西方迅速掀起了一股二十世纪末的“东方文化热”。那么,什么是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呢?

       下面,就按照坦普尔先生的研究,根据发明先后的顺序排列一下,中国的一百个“世界第一”:

       1鼓;2、二进位制;3、绳索;4、指南针;5、养鱼法 ;6、赤道式天文仪;7、十进计数制;8、印刷术;9、漆——世界第一种塑料 ;10、铜镜 ;11、伞;12、风筝;13、米酒;14、弓箭;15、古代机器人;16、分行栽培和精细耕地法;17、铁犁;18、大定音钟    19、长明灯;20、算盘;21、地毯;22、双动式活塞风箱;23、水涌钵;24、空位表零法 ;25、化学武器;26、马胸带换具;27、石油照明法;28、铸铁术 ;29、马肩套挽具 ;30、硝石鉴别方法;31、世界第一条等高运河——灵渠;32、立体地图;33、吊桥;34、记谱法;35、造纸术;36、降落伞;37、焰火;38、微型热气球;39、墨水;40、曲柄摇手;41、耧;42、旋转式扬谷扇车;43、平衡环;44、白兰地与威士忌;45、豆腐;46、走马灯;47、百炼法——用生铁炼钢法;48、指南车 ;49、曲柄;50、独轮车;51、密封实验室 ;52、传动带;53、滑动测绘仪;54、水力风箱;55、骨水车;56、船尾舵;57、瓷器;58、地动仪;59、催泪弹;60、船中水密舱;61、平衡四角帆;62、定量制图法;63、纺车;64、纯硫提炼法;65、七根桅杆船;66、车前横木;67、马蹬 ;68、自动控制机;69、人造金;70、初级砷提炼法;71、卷线钓鱼器;72、直升飞机水平旋翼和螺旋桨;73、桨轮船;74、“西门子式”炼钢法;75、油印技术;76、水力磨面机;77、海滩航行;78、指针式标度盘装置;79、火柴;80、国际象棋;81、弓形拱桥;82、浮板;83、熨斗;84、纸币 ;85、火药;86、扑克牌;87、火焰喷射器;88、枪炮;89、麦卡托投影;90、链式传动装置;91、凸轮;92、运河船闸;93、种痘免疫法;94、机械钟;95、水雷;96、大炮;97、火箭;98、眼镜;99、古代直升飞机;100、回音壁。

       通过这些伟大的发明,坦普尔先生说:“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项奖金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同时他还肯定:在中国的科技发明中,道家思想尤其重要。

       关于道教与科学、科技的关系,正如英国皇家学者、著名科技史专家、《中国科学技术史》作者李约瑟先生所说的:“道家又能将自己的理论付之实行。所以东方的化学、矿物学、植物学、动物学和药物学都渊源于道家。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像大树没有根一样”,“在中国文化技术中,哪里萌芽了科学,哪里就会寻觅到道家的足迹”。

 
 

道教炼丹,道教,炼丹,中华道学,道学道教炼丹,道教,炼丹,中华道学,道学道教炼丹,道教,炼丹,中华道学,道学道教炼丹,道教,炼丹,中华道学,道学


延伸资源下载(道藏道家经典古籍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八字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华道学百问》第五章(123-142)——道教炼丹与科学、科技发布于2021-06-13 12:4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