敖让的备用号,早关注,不迷路

【材料】《资治通鉴》汉纪 孝献皇帝 建安三年 公元199年
袁绍遣人招张绣,并与贾诩书结好。
绣欲许之,诩于绣坐上,显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
绣惊惧曰:“何至于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
【译文】袁绍遣使拉拢张绣,并给贾诩写信表示有意结交。张绣想答应袁绍,贾诩在张绣招待袁绍使者时,朗声对袁使说:“请回去为我们向袁本初致意,他连兄弟袁术都容不下,难道能容纳天下贤才吗!”
张绣又惊又怕的说:“怎么能这么说话!”他悄悄对贾诩说:“如今这形势,咱们应当何去何从?”贾诩说:“不如投曹。”
解析】一、材料背景
这篇接:老袁的小目标
这一年,袁绍消灭公孙瓒,北方威胁大减,于是领十万精兵,良马万匹向南进攻曹操
曹操闻讯抢占了黎阳,派臧霸领精兵入青州保卫右翼安全,让于禁沿黄河沿线驻扎,曹操从黎阳返回许都后,又分兵驻守了官渡(今开封与郑州之间,中牟县)。
袁绍隔黄河和曹操相持,就在这个时候,袁绍致信窝在南阳的张绣,希望他能归顺自己,在南线对曹操形成压力,于是就有了材料中的记载。
二、关于贾诩
虽然当时公认的袁绍最强,然而在贾诩的影响下,张绣还是投靠了曹操,都说大家都是谁赢帮谁,但贾诩为什么在这个关键时刻反而投奔曹操呢?
贾诩是这样说的:
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
第一是天子在曹操手上,而袁绍进攻曹操连个口号都没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投靠袁绍基本等于谋反;
而投奔曹操不一样,由于曹操阵营有汉献帝,张绣完全可以把自身投靠曹操的行为解释为投靠汉献帝。
这是第一点不同,当反贼还是当忠臣的问题,如果当了反贼,虽说赢面大,但没有回头路可以走,
如果当忠臣,就算曹操失败了,到时候张绣还可以向南撤退嘛,比如说荆州、江东。
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
第二是当时袁绍强而曹操弱,如果投奔袁绍,袁绍并不会重用张绣;而如果投奔曹操,曹操必然是喜出望外。
这一点其实是要上个大分,站个大队的心态,政治斗争投奔弱势一方,一旦获得成功,那政治回报是非常丰厚的。
这一点贾诩看得很准,张绣投靠曹操,曹操喜出望外,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直接为儿子曹均娶了张绣的女儿,同时拜张绣为扬武将军。
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于四海,其宜从三也
贾诩说的第三点,则是最关键的点,这是基于贾诩对曹操的判断,认为曹操是个有大志向的人,为了实现自身的大理想,为了徙木立信,不会去计较小的过节。
前面的两点判断,都是要在第三点判断准确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的,但即使是这样,我认为张绣投降曹操也不是长久之计。
因为一旦随着曹操统一全国,或者说就算曹操不清算他,曹操的后代恐怕也难保不清算张绣的后代,除非曹均登基,曹均与张氏的儿子被立为太子。
贾诩劝张绣投降曹操,不是长久之计,当然了,政治上从来就没有长久之计,有的只是因势利导。
再强的谋略也只是一时,管不了永久的。强如朱元璋,为皇孙铺了那么久的路,不还是被颠覆了?
张绣的儿子在曹丕朝卷入魏讽谋反案被杀,我以为这个不能怪到贾诩头上,因为那都是219年的事情了。
虽然说贾诩劝张绣投降曹操确实有一些长期的隐患,但抗日战争不过8年,20年的时间足够张绣家族去想方设法去抹平这个隐患了。
自己不努力,或者说本事不够,这怪谁?靠天天会塌,靠地地会陷,靠人人会跑,只有靠自己,才最可靠。
三、关于张绣
绣欲许之,诩于绣坐上,显谓绍使曰:“归谢袁本初,兄弟不能相容,而能容天下国士乎!”绣惊惧曰:“何至于此!”窃谓诩曰:“若此,当何归?”诩曰:“不如从曹公。”
材料中说,张绣本来想投靠袁绍,但贾诩当场侮辱袁绍的使者,张绣又惊又怕的说:何至于此!
这一段很有意思,表面上看是贾诩强势的替张绣做主了,而实际上,贾诩恰恰是在为张绣考虑。
为啥?因为贾诩替张绣保留了最终的表态权,在接待袁绍的使者的时候,张绣是没有表态的,是贾诩在表态,张绣的态度是充当老好人,嘴里囔囔道:“不要讲这种伤感情的话(绣惊惧曰:“何至于此!”)”
这些都是在袁绍的使者在场的时候讲的,而私下里,张绣却问贾诩说,咱们该投谁?
换句话说,袁绍的使者因为贾诩说这种话拂袖而去了。
其实,贾诩未必不想投袁绍,为啥劝张绣投曹操,因为袁绍根本看不起张绣啊。
贾诩这样对袁绍的使者讲话,使者直接就拂袖而去,这尼玛有招降的诚意么?使者的态度就是袁绍的态度,如果说袁绍在使者来之前就下了死命令,要求一定要招降张绣,那使者能这么轻的拍屁股走人吗?
这就好像有很多读者一看见我发广告就破口大骂,其实广告只不过是一种测试,你要是真是我的受众,只会担心我没广告,怎么会骂我接广告呢?
骂我接广告,那就证明不是我的读者,那既然这样,你取不取关,与我何干?我巴不得你赶紧,因为你看我文章的的心不诚,我没被你重视。
贾诩出言侮辱袁绍的使者也是一样的逻辑,使者为啥拍屁股走人?其实这就暴露出袁绍招降张绣的心不诚,这也就是贾诩口中的:
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
具体表现到实证,就是使者因为贾诩的一句难听的话就直接走了,这其实就是贾诩的一种测试,从而认为投袁绍不会有好果子吃。
确实是这样,你想啊,之前张绣和曹操在南阳打得那么惨烈,袁绍何时派过一兵一卒,哪怕是一袋粮草,甚至是一封慰问书信给张绣?
如果说袁绍真心想招降张绣,何至于临时抱脚?其实只不过是形势使然,导致袁绍又来漫不经心的招降张绣罢了。
所以我说,贾诩说那么一大堆有的没的,分析了一大通曹操,其实也是逼不得已。
投曹,只不过是因为不能投袁,投曹是有机会没好果子吃,投袁是肯定没好果子吃,因为袁绍的使者走得太干脆了,根本就缺乏诚意。
点击  

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白话文,资治通鉴在线阅读, 资治通鉴简介资治通鉴翻译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高手观人断势,只在谈笑片语间发布于2021-06-28 11:09: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