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转换器

#甲骨文

为避酷暑,月前曾在家闲翻清代钱彩所著的《说岳全传图咏》,在第六十一回《东窗下夫妻设计,风波亭父子归》的开头,写的是高宗赵构带着秦桧微服逛街。看到一群人围着谢石测字时,高宗一时兴起要凑个热闹,随手写了个“春”字请谢石拆字
谢石说:好个春字!常言春为一岁首,足下决非常人,况万物皆春,包藏四时八节。请问尊官所问何事?
高宗道:终身可好?
谢石说:好,好,好!大富大贵,总不可言。但有一件:“秦”头太重,压“日”无光,若有姓秦的人,切不可相与他,恐害在他手内。牢记,牢记!
你说旁边站着的秦桧能饶了他?
过去读《说岳全传》和《推背图》时,都对里面的拆字法很景仰,觉得虽不能准确算命,但也头头是道天花乱坠煞是好玩,所以大学前后也曾拿来休闲取乐。现在研读了几年古文字,便觉得作者们说得几无道理了。

图1  秦的甲骨文

比如他说春字秦头太重,为何不说是泰头、奏头呢?并且往前追溯,春字上面是艸+屯,秦字上面是双手持“午”,就连泰、奏的头上亦各不相同:泰是双手举“大”,奏是双手举“屮”。所以说“谢石”的拆字根本站不住脚。
我做事向来讲究有破有立。
破了前人的一个具体字,就能推翻中国古传的测字算命术吗?大家都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深不可测,我就想:也许测字本身并没有错,只是汉字在流变过程中,拿被篡改过的字形来测就测不准了而已。如果用它们的造字原义测,说不定还是很准的。
那咱就试试。

中国的第一位皇帝姓嬴名,也有说赵政、吕政的。姓氏是由不得自己的——你不能说谁谁投错了胎,所以一般不能用于算命(若碰巧姓与名连起来是一个完整的意思,那就另当别论了)。下面咱们只算名。

图2  政的字源演变

政有甲骨文,所以咱必须针对其甲骨文字形来说话。政=正+攴。正的甲骨文字形为一只脚(止)朝向城池(囗)走去,义为出征、征讨、征程;而攵/攴则是手拿枝条。正+攴基本上会意指挥大军征伐某国
秦始皇的一生是南征北战的一生,扫平六国后又北击匈奴、南平百越,所以他长辈给他起这个名字时就注定了他的人生特点。而且政在先秦古文献中还有治理国家的含义,秦始皇创立了远东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最当得起这个“政”字。

图3  正的甲骨文

有人可能会说,说不定始皇帝其实名“”而不是“政”。那也无所谓,因为“正”的造字义就是征伐城池嘛,且在甲骨卜辞里“正”就已经被用于“正月”,而正月恰是岁首。所以即使名“正”,也是一生东征西讨的命,且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
秦二世嬴胡亥又该如何解释呢?
有甲骨文,且是十二地支中的最末一位,所以秦帝国至他而亡也是命中注定的。我曾在《十二地支通解(五):戌亥》里厘定亥的甲骨文为一个盖着被子侧躺着睡觉的人,胡亥执政的几年里不就像一个蒙在鼓里睡大觉的人么。

图4  胡的字形演变

比较难弄的是个“”字。胡字出现很晚,且一开始就被用作了虚词“为什么”等,字书都解释其造字义为牛脖子上下垂的皮肉并引申为北方胡人(春秋战国以至秦帝国,长城以北的大片地盘都是东胡的)。我也没多少根据,觉得胡应该指男人的喉结。若如此,则预示了胡亥的胡作非为和最后的上吊自杀(这个没确证)。

推翻暴秦的主要是项羽刘邦,且项羽是实际上的总指挥,亲自主导了秦灭后的分封。
关于字的甲骨文字形,学界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我在2019年11月18日写了篇《汉字中的神奇扫帚》,六个半月后又写了篇《昱/翊/翌的甲骨文是什么意思》,总算给出了比较合理的答案。其实甲骨文的羽就得像现在的写法,不信再看个习/習

图5  習的甲骨文

習的造字义一目了然,就是一对翅膀下面加一个日,意思是小鸟在白天练习飞翔。“学而时习之”的习不是复习而是练习哈。
那么项羽起这个名跟他的命运有什么联系呢?
羽为鸟的翅膀,人有翅膀必能高飞,所以西楚霸王才有了绝世武功且成为推翻秦帝国后的实际最高首领。但人毕竟没长翅膀,人为增加的翅膀必不能长久,且很可能飞得越高摔得越重。于是,项羽(名籍字羽,但以“羽”闻名)很快兵败垓下,自刎乌江。
同样武艺高强的还有三国关羽,斩颜良诛文丑温斩华雄,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单刀赴会刮骨疗毒,蜀汉五虎上将之首,眼高于顶斥孙权“虎女焉能配犬子”……飞得太高且心高气傲,终于败走麦城,身首异处。
但如果名羽却不去争名夺利就不会有堕落尘埃之虞,比如唐朝陆羽。他一生只是插科打诨、打情骂俏,与名人美女诗酒唱和,遍历江淮逢就喝并采集各种茶叶知识,所以可得享寿71岁。当然,既然名羽成就也不能一般,他编出了世界上第一本茶叶专著《茶经》,且被后人尊为茶圣。
关羽是武圣人,陆羽是茶圣人,项羽是唯一失败的英雄。

图6  飞的字形演变

既然说到了关羽,不妨顺便说一下张飞。张飞名字翼德,翼也是翅膀的意思。
与羽一样,人本来不能飞,若借助风口飞起来了且还飞得很高,风一停也会掉下来。张飞如此,岳飞亦如此。但若姓得好,如花叶燕云凤毛荣等能飞起来的东西,可能就没事了。

咱回头说刘

图7  邦的字源演变

2019年11月21日,我写完扫帚后又写了一篇《丰:前人栽树为封疆》,文中我认为,图7中的甲骨文造字义为“栽好了边界树的地盘”,其实就是一个具有明确疆界的封建国家
刘邦原本布衣,举三尺剑斩白蛇起义,率先攻破咸阳当为关中王,却被项羽强行分封到巴蜀。后拜韩信为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一举还定三秦,即使屡战屡败,依然百折不挠,终于围项羽于垓下,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一战而定乾坤,开汉家四百年基业。后又削尽异姓王,奠定大一统的中华根基。
后来有名“邦”者,常能建功立业。即使宋朝大奸臣张邦昌,也曾做过一个月的大楚皇帝。

说起刘邦,就不能不提西汉开国第一功臣萧。本来刘邦这支起义军(至少刘邦个人)是要让萧何当头的,结果萧何谨慎胆小,就让给了刘邦。但萧何自始至终,在刘邦军中都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因此刘邦才说:“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并论功第一。萧何担任丞相后,更是有一系列的大作为。可以说,刘家打江山坐江山,背后都有萧在担当。

图8  何的甲骨文

图9  何的商代金文

的甲骨文和商代金文,都是一个人单肩扛着类似农具镢头的象形文,意思是肩扛着、担着,后来写作“荷”。所以萧何自刘邦起事至自己生命结束,都是一个勇于担当、能够担当且极其称职的人。
刘邦手下还有个叫随何的人,这人虽没大出镜,却做成了一件几乎可以决定刘邦胜败的大事。有一员勇将叫英布,也称黥布,楚汉相争时为项羽所封的九江王。刘邦彭城新败后英布就显得举足轻重了,几乎可以说向着谁谁胜。结果随何带了二十个随从,到英布那里把他说降了,可以说单凭一己之力(三寸不烂之舌)托起了战争倾斜的天平。
有担当且能稳担大事的人,往往都会善终,萧何、随何亦俱名垂千古。

既然说到了随何劝降英布,不妨再简单说一下

图10  布的西周金文

布这个字最早出现于西周早期,大家都认为它是个形声字:上为“父”表音,下为“巾”表义。但我是不太认可西周早期之前有多少形声字的,即若有一点办法能从会意字上说得通,我便不认可它是形声字。
所以我便倾向于廖文豪所说的会意字:上面是手拿织布梭,下面是巾,会意织布。
为了拆字有趣,我两种解释都用一下。
“父”是手拿石斧,意思是家族里强壮有力能开荒打仗的成年男性,对应于英布,就是能征惯战的悍将——他与韩信、彭越并称汉初三大名将。“布”本身很有价值,曾长期作为货币使用。所以名“布”的人在一段时间内都特别有价值,就像前面说的,楚汉相争的紧要关头,凸显了英布的重要价值。
但织布梭来来回回,名“布”的人也容反复,所以您看,英布跟项羽、随刘邦,最后又反叛了刘邦。还如我在《断纺织,继绝学》里说的那样,织布机上的布织到一定长度是一定要剪断的,因此名“布”的人往往不得善终。
与英布很像的,还有三国吕布
吕布为三国第一勇将,曾经击杀董卓改变乾坤,也曾攻城略地所向披靡,但同样也是反反复复被人称为“三姓家奴”且很对不起刘备,最后因刘备一言而被曹操吊死在下邳白门楼上。
当然,咱今天这都是戏说哈,主要目的是为了趣味性地推广甲骨文,您千万别把测字当真,不然就不好解释汉初“一诺千金”但得以善终的季布了。

初汉三杰中韩信的“信”字出现太晚且起源太多,我无从下手就不说了。现在说张

图11  良的甲骨文

的甲骨文如图11所示,上下两行分为两种写法。
上一行,有人认为是半穴居房屋两边上下的通道,有人认为是室外长廊,我在《这个姑娘真难懂》里曾有论述。
下一行字形鲜有解释者,有人说是申与日的结合,中间那个囗把申字分成了两段,因为甲骨文申为闪电,详见《申:雷神与闪电》,所以会意明亮;但若把申理解为弯曲、多歧,则又是长廊——中间的囗为亭子
综合两种字形,我认为良是院子里的长廊(可能无上盖),中间有数个供人休息的有顶亭子,长廊连接的是几个主要建筑物。由于这种长廊只有大户人家才会有,被人羡慕,所以才引申为“好的”;“长引申出“很”义
张良此人在刘邦军中是最好的谋士,经常在关键时刻、重大节点给出最正确的建议,所以刘邦才由衷赞叹“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然张良谋划的更可贵之处在于其能虑及长远,所谓“深谋远虑”是也。
他与项羽、韩王成、项伯、韩信等人有着良好的关系,在关键时刻都帮了刘邦的大忙,这正是良——长廊的作用。
张良长相俊美,太史公说其画像“状貌如妇人好女”;尽管只为刘邦着想却人缘很好,功成身退,结局完美。

图12  平的字形演变

张良的父亲名张平,为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的两朝宰相。比较凑巧的是,刘邦手下与张良同样长相俊美、腹有奇谋的另一重要谋士亦名,这就是被太史公称为陈丞相的陈平。
史籍曾总结,陈平为刘邦“六出奇计”,概略为:
第一:离间项羽、范增,楚势由此颓衰。
第二:乔装诱敌,使刘邦从荥阳安全撤退。
第三:封韩信王郊,使韩信耿心效命刘邦。
第四:联齐灭楚,刘邦于是战胜项羽。
第五:计擒韩信,使刘邦翦灭异姓王而固其刘家天下。
第六:解白登之围,使刘邦脱离匈奴险境。
但对中国历史进程影响最大的,是与周勃一起在吕太后去世后一举翦灭诸吕,匡扶汉室,开启了“文景之治”。

图13  平的春秋金文

平字出现较晚,目前发现时间最早的为春秋早期字。我查了许多资料,先贤们都没有给出造字思路猜想,惟计算机专业的廖文豪在其《汉字树③植物里的汉字之美》里说,其造字思路为必须左右均“分”(八)地安置“梁柱”(于)

图14  于的甲骨文

由于廖文豪先生字解释为长江下游的干栏式建筑,而我认为甲骨文造字时郑州附近的殷商人不会为自己没有的东西造字,更何况图14第二行的字形更难以理解,所以一直没采信,并一直在苦苦思索。
但今天在对着图13考虑“平”字时,不由地想到,这个字应该是目前农村建房时还在做的“上梁”即安放屋架。我知道中原地区老的土墙茅草屋,如果有一连三间,会在中间设置两个三角形屋梁,再在山墙、屋梁上铺木条、木板,再往上铺草以形成坡草屋顶。当然在屋脊部位,即三角形梁的上端,要有一根横梁(称为栋)。如果房屋进深很大,即贵族用的大屋,则需在有梁的地方再加立柱。于是屋脊横梁即栋、与栋水平上垂直的、搭在前后墙上的三角形底部的梁与立柱,就有可能被造出一个“于”字。这样的“于”就不是廖文豪所说的干栏式建筑了,而是支撑宽敞大屋的梁柱系统
这个判断可以从西周中期所造的字上得到旁证。

图15  宇的字源演变

从西周中期始,宇就有两个字形。一为宀+于,一为宀+禹。我估计这俩字在造时应表达不同的含义:宇为会意字,指内部有梁柱结构的宽大的房屋;而?则为形声字,指坡屋顶下的屋檐。后来?字退出,其义被宇全盘接收,所以我们才觉得哪儿不对劲:宇是很大的房屋或空间,怎么又专指屋檐下呢?
“于”指室内梁柱系统,还可从《易经·系辞下》里找到证据。“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也就是说,宫室里是上栋下宇的,这跟我前面在分析于的造字思路时所说的是一样的:屋脊上一根横梁(栋),下面是三角形梁和立柱(于),只是《易经·系辞下》把于说成宇了,或者说“宇”字显得笼统了点。
那么“于”字里的“立柱”为什么要在下面弯曲一下呢(见图14)?这是甲骨文常用的一种造字方法,凡想表示一条长线时,就给它弯曲一下,我早在解释西、己、九、尤、申等字时就提示过了,感兴趣的可去看一下《学甲骨文,请从个位数开始》。

图16  丂的甲骨文

与于的造字思路比较像的还有个(kǎo),见图16。由于丂与老、考、乎等字有关,所以大家都不知如何解释。又是廖文豪说它是一根拐杖。这根老人拄的拐杖,上面是一段短的把手,下面是一根长棍,您看它的甲骨文字形与于字多像,横竖都是斜着的且把长的竖棍在下端弯曲了一下。
“于”是梁柱结构,图14中第二行字旁边的折线又表义什么呢?我认为是一种装饰,刷油漆或雕梁画栋,行吗?
解释清了于字,就可肯定“平”是“上梁”了。上梁必须保证水平、平衡、平均、平稳等等。梁柱系统和上梁是建造宫室最关键的构件和步骤,且上梁意味着“创建”新宫室,所以名平的陈丞相才可称为汉初的栋梁之材,并除诸吕扶文帝开创了一个新纪元。
屈原也名平,可惜他姓屈。
如果读者喜欢这种推广甲骨文的方式,请在右下方点个“关注”,喜欢的人多的话,我就抽空再写几个古代帝王将相。

甲骨文转换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传播中华古文化,泽济苍生,功德无量!!!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用甲骨文测字玩发布于2023-03-05 10:32: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