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转换器

#甲骨文

上一篇《甲骨文:又有牛生羊》里,我在解释羊和牛的甲骨文字形时表达了这个意思:这两个象形文字的最下端(前端)应该是动物的口鼻。在以前的讲座和文章中(如《王员外讲解甲骨文(第三讲)》),我曾重点讲过口即嘴;在《口舌之利,甘言曰音》里曾认真讲过“舌”;一年前的8月10号在《汉字探源‖耳朵怎么能“闻”?》里,也重点探讨了鼻子和耳朵;与眼睛有关的解说更是散见于多篇文章。
但是我觉得还远不够,与五官有关的甲骨文还有很多,我们必须做一些集中讲解。
今天就先拿鼻子开刀。

图1  自字的甲骨文

汉字“”,从其甲骨文字形来看,都说是“鼻子”的象形。由于人们在说自己时喜欢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所以自就有了“己”的意思,如狂妄自大,自以为是;商王自己去做什么事情,那叫亲力亲为,于是就有了“亲自”的引申义;因为鼻子是在人脸尤其是动物的最前端,所以就有了“起始”义,用于“自从……”“出自……”“其来有自”。
这样解释“自”,一般也就到此为止了,还有谁有任何疑问吗?
我有。因为我总觉得那个甲骨文不象形!尽管有专家为了让人相信那是个象形文字还画了个简图。

图2  自的简图

您看看图2,左边的鼻子跟右边的字很像吗?自的每一笔画对应了鼻子的哪一部分能严丝合缝吗?
我也是想了又想,昨天终于想通了。原来,这是个象形会意字。外轮廓的两笔,勾画的是鼻头正视平面;中间那个三角形,却是会意鼻子的横切面——类似三角形,最顶端的那一竖是鼻梁骨,一横两翼朝上的部分,表示突出的鼻子与脸的交线,如图3。

图3  三面体横切面示意图

由于人的尤其是动物的鼻梁比较长,文字不可能把它按比例画出来,于是就用“中间一竖比较长”来会意它的长,这就是“自”的中间一竖比两边的笔画高出一点的原因。

用突出的一竖会意“还要向上延伸很多”,我在解释地支子字和宁字时曾经用到过(详见《十二地支通解(五):戌亥》)。通过今天这个“自”,我更坚信我对子与宁的释读是正确的,且是全球第一人

图4  子的甲骨文字形之一

由于自的造字法太别出心裁,后面学写字的人大都不能理解,只是照葫芦画瓢,所以就越写越不像了。如果不是遇到我,这么精巧的构思就永远淹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了。万幸!
所以破解甲骨文,除了要有古文字学、历史学、考古文物印象、原始农耕经验等之外,还要有理工科的知识基础和逻辑思维,更重要的,是要有灵感甚至天分。到现在,我已经靠灵感和天分破解了几十个甲骨文,且都是世界首创的解释,但愿我的心血不会白费。

作为一个人体器官,鼻子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嗅。而若想造出一个表达嗅义的字来,最一目了然的办法还是用嗅觉最灵敏的狗来造。您把图5这个甲骨文旋转90°看看,就是一条狗前面画了个大鼻子。

图5  臭字的甲骨文

,原来读作xiù,是辨别气味的动词,后来又引申为气味的总称。由于尸体的气味特别浓烈,就把臭专指难闻的、令人作呕的气味,同时另造了个香字与其相对。

鼻子的另外一个主要作用是喘气,即呼吸。用鼻子呼吸就是鼻孔里有气息进入或流出,于是就有了的甲骨文。

图6  息字的甲骨文

在图6中,八的意思是出气,入的意思是吸气。有专家把它们作为两个无关的字来对待,看来是没经过深思熟虑的。
息这个字,在甲骨卜辞中仅见于人名,如“妇息”,据专家考证她是武丁的夫人之一。
1979年4月,河南省罗山县东南后李村发现一处商代大型墓地,出土的青铜器上有许多“息”字,见图7的第一行。

图7  息的商周金文

经过专家们的研究,可以认定当时存在一个“息国”(我则认为称之为“息族”更恰当),且经常与商王族通婚。
西周分封,原来归属于商王朝的息族人应该被迁往别处去了,可息这个地名还在,于是就有了新封的息国。
春秋时期,息侯与蔡侯是连襟,其夫人都是陈庄公的女儿。由于息侯的夫人息妫长得太漂亮(史称桃花夫人),在回娘家的途中到姐姐家小住,就遭到了姐夫蔡侯的调戏,息妫回国后向夫君哭诉,息侯一怒之下就求救于楚文王来报此仇。
息侯与楚文王定计:让楚国佯装攻打息国,由于连襟关系蔡国必然来救,到时就可伺机生擒蔡侯。果然,蔡侯领兵前来救援,被楚国军队打得人仰马翻。蔡侯逃至息国城下,息侯不开门,蔡侯就被楚文王生擒活捉了。
那时还在春秋时代,打仗只论输赢,一般不杀人占地。楚文王在手下的劝谏下打算放蔡侯回国。席宴间,楚王指着一位美貌歌姬问小国之君蔡侯说:“你见过这么漂亮的女人吗?”蔡侯灵机一动,怂恿说:天下美女,唯息夫人为最。
男子好色天经地义,楚文王岂能免俗,于是就想见见这个最漂亮的息夫人。他以巡狩为名,到了息国城下。息侯早接远迎,楚王就进了城。席间楚王说:上次为了尊妇人之故,我劳师动众擒获蔡侯,为夫人略尽了点绵力。现在我又远来访,尊夫人是不是也该敬我一杯酒呢?
事已至此,息夫人不得不盛装而出。这天下绝美尤物,当场让见过大世面的楚文王下定了决心。
第二天,楚王设宴回请息侯,并在酒宴上生擒了他。为了救息侯一命并可以让息侯复国,息妫答应了楚文王的要求。
后来又经过诸多的宫廷斗争,桃花夫人与楚文王生的第二个儿子坐上了楚王的宝座,这就是楚成王。

息既然是个商代的族名和地名,一般情况下,都要有一条河的名字因它而命名。可我没有找到?的任何解释,却找到了的甲骨文。

图8  洎字的甲骨文

由于自的意思是鼻子,所以这个洎字可以有两种望文生义的解释:一种是鼻涕,一种是像鼻子一样的河流。
显然这两种解释仔细分析起来都是荒诞不经的,因此我认为,其造字义应为“水+息”,即息地的河流。由于息姓在后来也被偶然写为自姓,且自与息本来就形音义皆类,所以造字时图省事,把它写成“水+自”也是极有可能的。
洎在甲骨卜辞中怎么用的呢?也是个王妇的名字,被称为“妇洎”。
由于息是个族名兼地名,洎是息地的河流名,因此我认为,妇息和妇洎,应该都是嫁给了商王的息族人。

息族人之所以能攀上商王族且成为王子公主们的母亲,除了本身有实力外,估计还在于他们族里的女人漂亮。过去说书的形容男人英俊,通常说眉清目秀、鼻直口方;形容女子秀丽则通常说杏眼蛾眉、樱桃小口、牙排碎玉、鼻如悬胆。可见秀美的标准中,鼻子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一个人品行低劣、伤风败俗,我们现在通俗的骂法是“不要脸”。可有些人觉得这样说人家太粗俗,于是就换成了“不要鼻子”。
不要鼻子,那不成了丑八怪?
殷商时期不要鼻子的人是否很多咱不了解,但贵族老爷们喜欢割那些他们认为 不要鼻子的人的鼻子却是事实——你既然不要鼻子,我就割了你的鼻子(那些不要脸的则给他刺墨)。割鼻子是五刑之一,并有一个专门的甲骨文

图9  劓/?字的甲骨文

又写作?,其甲骨文字形是鼻子旁边加一个刀,会意用刀把人的鼻子给割了下来。
商王族是凶残的,动不动就杀人、残人,这不但体现在文字上,更体现在近几十年发掘出的商代遗址上。所以当时他们会割下大量的鼻子。
割下来的这些鼻子干什么用呢?他们想出了个废物利用的办法,就是挂或钉在木头上,作为贵族子弟练习射箭的靶子。这个练箭的靶子又有个甲骨文,叫做

图10  臬字的甲骨文

关于这个臬字,不同的专家还有不同的释读。有人说射箭时弓箭放在与鼻子平齐的位置上才能射得准;有人说练箭的标靶其高度为八尺,相当于到普通成人鼻子的高度;也有人说,练箭的标靶上要画个鼻子。
在这些说法中,标靶上画个鼻子应该是最容令人接受的,挂或钉个真鼻子似乎是开玩笑——但,这个说法却是廖文豪先生严肃认真地写在其《汉字树②身体里的汉字地图》里的,他绝对不是开玩笑。
看来要想弄明白臬字上是真鼻子还是画鼻子,尚需多做点功课。
首先来看臬在甲骨卜辞中如何使用。甲骨卜辞里,早期用的是臬字,意思是地名或人名。跟前面讲的息一样,这些表示地名的单字,一般都又作为族名和人名使用,即臬,既是地名,又是族名。
那么,臬地也像息地一样有河吗?有,那就是?

图11  ?字的甲骨文

搞明白了臬是一个地名和族名,就得考虑他们为什么要起这个名。从哪入手呢?从后世臬的用途入手。
先秦两汉文献中,臬的用法除了是练箭的靶子之外,还是测日影的工具即“表”。测日影干什么用呢?一方面分清东西南北,一方面看时间和节气,这玩意儿后来进化成了日晷。
既然是测日影用的,就不可能像我们现在练射击用的靶子一样是一块人形木板,而必须是一根木杆。如果是木杆,又怎么能在上面画鼻子呢?因此我认为,这个测日影用的臬,在当箭靶用的时候,上面是要挂上一个鼻子的。
也就是说,在商代既要立根棍用来练箭,也要立根棍用来测日影,由于这两个东西实在太相像了,就用练箭的臬字代指了测日影的那根标杆。
还有人说,殷商时期因陋就简,反正测日影和练射箭的都是贵族,他们就把平时闲着也是闲着的测日影的标杆用于练射箭了。一物两用。
我最后以为,这两个东西实在是太像了,所以才用了同一个臬字。但在特指测日影的标杆时,跟鼻子没任何关系,仅仅是借用了个字。
测日影的地方也不能随便选,就如我们现在大地测量的坐标点一样,也得是网格状的,或许还要找高处的平地、阴天下雨比较少的地方。于是负责测日影的族群就被称为臬,他们的地盘也被称为臬,流经的河流就被称为?——据说后来变成了涅。

自是鼻子,后来字形又怎么变成“”的呢?我们现在的鼻是“自+畀”,畀为箅子,是蒸馏食物用的,你看它水烧开了之后从畀孔里往外冒热气,是不是跟冬天里的鼻孔很像?造这个字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原来鼻子是发“自”的音,可战国以后外来语大量涌入,有人就带来了口语鼻的音,由于形声皆恰当,就造了个形声兼会意字。
但有人发现了个甲骨文字形,认为它就是商代的“鼻”,且说那是个形声字,还跟楚系简帛上的文字对上了。

图12  鼻的疑似甲骨文

我跟绝大多数专家不一样——我几乎不承认商代甲骨文里有形声造字法,尽管现在还不敢说一定没有,但至少我研究过的甲骨文都不是,所以,我对图12这个甲骨文释读为鼻很是怀疑。
于是我又开始苦思冥想,它会是个什么意思呢?本文即将结束的时候我突然又来灵感了。
由于商代贵族练箭喜欢把因劓刑而割下来的鼻子(储存起来然后)挂在木杆上当箭靶,所以就造了个臬字。那么如何用一个字描述这种活动或说明箭射得准呢,就造了这个疑似的鼻字:上面是个代表鼻子的自,下面是一支大头的练习用的矢,整个字的意思也许是描述这种日常的练箭活动,也许是形容箭射得准。
北宋年间大金国军师哈迷蚩偷进中原刺探情报,被潞安州知府陆登当场识破,并给割了鼻子,好在陆登不知甲骨文的臬字是什么来历,否则,估计上面又会添加一个窟窿。
(正文完)
特别荐读:
王员外讲解甲骨文(第五讲)
朕不服

甲骨文转换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传播中华文化,泽济苍生,功德无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鼻子的厄运发布于2023-03-05 10:36:4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