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转换器

#甲骨文

在《汉字中的奇扫帚》和《天,中国人的上帝》两篇文章中,我介绍了一个甲骨文中常用的造字符号“├┤”,用在帚、帝、朿中,表义“捆扎”。

图1  朿字的甲骨文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这个朿的甲骨文,其最上头是一个箭头形状,会意“尖刺”,那么这个字的本意就不是“捆扎”,而是类似于“带刺的荆条”的意思。于是后来就把两个朿并列造出了字,意思是一片荆棘;把两个朿上下排列造出了棗/枣字,意思是这是种长满了刺的树。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靠天吃饭的时代,谁家都有揭不开锅的时候,需要借钱过活。
但若有人欠钱不还怎么办呢?那就带根荆条去讨,不给就抽他。于是就造了朿+贝的字,意思是带着荆条(朿)去要钱(贝)。

图2  责字的甲骨文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犯了错误是要被责打的,廉颇自认为错误严重,就背了一捆荆条到蔺相如家,光着膀子让他随便使劲抽。于是我们有了成语“负荆请罪”。
用带刺的荆条抽人太残忍,后来就改为藤条、竹条。打人一般用藤条,比如《水浒》里杨志押送生辰纲时手里拿的就是藤条;骑兵打马一般用竹条,于是就造了个竹字头的字,当然这个字出现得很晚,我们就当它是小的会意造字吧。
小篆造字,会意与形声用得较多。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汉字数量的需求,根据朿的本意和战国时期不甚规整的字体,小篆又造了个字,刺=朿+刀,意思是荆条上像刀一样可以伤人的东西,那当然是尖刺了;后来又把刺引申用作动词。

图3  刺的说文小篆

了解了“刺”字的去脉之后,我们往往还会迷惑于另一个长得很像刺的“”字,这个剌,经常会出现在口语中,且通常被写成“拉”,比如手指头被菜刀剌破了。
对于这个字,我觉得有追本溯源的必要。

图4  剌的字形演变

字出现得很早,甲骨文里就有,尽管其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变样,但在甲骨文里,也确实是约束的束加个刀,即剌=束+刀。

要想弄明白剌的造字义,还得先看看

图5  束字的甲骨文

目前大家都没有异议,束的甲骨文是个会意字,由木和表示捆扎的椭圆圈组成,意思是捆扎木材。
与朿不同——朿字里表示捆扎的符号是“├┤”,其字义为“带有尖刺的荆条”,束字里表述捆扎的符号是“椭圆圈”,捆扎的不是荆条而是木柴,其字义为“捆扎”本身和“把木柴捆起来”。

想象一下你上山打柴,先要拣粗细合适的树枝将它砍下来,然后用柴刀削去小枝叶,再用绳子捆好,看到柴捆两头有不齐的,就用柴刀拍一拍、剁一剁,看到有能扎着肩膀后背的,就用柴刀削一削。这个过程或其中用柴刀砍削小树枝的动作,就是“剌”。

图6  剌字的甲骨文

一开始大家上山砍柴也没那么多讲究,但是渐渐地,对柴火的要求多种多样了起来,有大锅用的和小灶用的,有烧水用的和烧木炭用的,当然还有祭天祭祖用的。于是,使用者就对打柴人提出了更加细致的要求,要把柴火分拣后再打捆,比如直径、长短要统一,柳木槐木要分开等等根据这个要求,殷商人又造出了个“”字。

图7  柬字的金文

柬,是在束字里加了个“”。在古文字中,“八”是“分”的意思,像一双手左右分开。那么柬的造字义就是“把木柴分门别类分选好后再捆起来”
我们前面说“剌”的造字义是打柴人用柴刀整理柴捆,到了晚商和西周,就不能再这么随便剌了,所以您看,图4里的第4、5个字,就有人把“束”变成了“柬”,只是大多数人觉得这样改是画蛇添足,不能跟他学,剌字这才幸免于难。

幸免于难的还有一个(chì)字。

图8  敕的字形演变

一开始敕=柬+攴(pū)。是“手拿枝条”或“手持工具”的意思,所以敕的造字义就是手持工具整理、捆扎一堆分拣好的木柴,后来引申义指整顿、告诫和皇帝的命令。比如《卖炭翁》里就有: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回车叱牛牵向北。
这个“敕”字正好针对的是“伐薪烧炭南山中”的卖炭翁,也可以说是无巧不成书。
好在说文小篆没有沿袭春秋战国时的那个敕的样子,仍然把敕“书同文”成了束+攴。
如果把一捆柴火敕得方方正正、正好,那就变成了一个整齐的“”字:整=敕+正。
当然也不是所有带“柬”的汉字最后都把“柬”变成了“束”,比如“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图9  晚商和西周早期的阑字

殷商人一开始造这个“阑”字时,用了一个月、一个门和一个柬,意思是“月亮升起来了天晚了),抱几捆柴挡上门吧,以防别人或野兽、牲畜进来”。
西周早期的阑字依然带着这个月牙儿。但到了西周晚期,有人写着写着就嫌烦了:谁都知只有晚上才抱柴火堵门,还要这个月牙儿干啥?于是,以后再写阑字时,就把这个月牙儿给省略了,见图10。

图10  西周晚期和春秋时期的阑字

李斯造小篆,一看这个阑字已经被前人省略掉了一个“月”,心想咱也不为已甚,就把字里的那个“八”给留着吧。于是,我们现在的阑字里才是个“柬”而不是“束”。
但为君故,把阑干拍遍,写到此终于意兴阑珊。

(正文完)
特别荐读:
艸:秋花惨淡秋草黄
各位看官,别忘了点个“关注”再走哈,传播中华文化,泽济苍生,功德无量!!!

甲骨文转换器、甲骨文图片,甲骨文汉字对照表大全、传播中华古文化,泽济苍生,功德无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刺与剌傻傻分不清?发布于2023-03-05 10:42: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