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景中

国际学联合会学术部,北京100732

 

 

摘要古代天文学和历算学是象数易学与数术学共同的源头。比如,太极源于北极星崇拜;天门地户与天倾西北源于岁差导致天极发生了转移;四象源于古人对时间和空间的测量规划;六合源于日躔和斗建的六组对应关系;五合、化气源于干支纪历;六冲六害三刑源于空间方位的多种组合关系;等等。

 

关键词象数;数术;天文;历法;原理

作者简介:冉景中(1974— ),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易学联合会学术部副部长

 

 

象数易学与数术学关系复杂,两者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其内涵和外延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界定。张其成先生对这个问题做过详细讨论,可以参考。[1]本文主要参考了黄宗羲《象数易学论》的内容,认为象数易学与数术学基本上是可以互相替代的关系,两者拥有一些共同的基本概念如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合、六冲、六害、三刑、五合、化气等等,它们都直接或间接来自中国古代天文历算学。

 

一、天北极、太极与北斗

易传·系辞上》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里描述了宇宙天地万物的生成过程。《德经》有类似的说法:“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比较而言,“道”就是“太极”之前的“无极”;“道生一”即是“由无极到太极”,一即太极,或太一;“一生二”即“太极生两仪”;“二生三”即“两仪生四象”;“三生万物”即“四象生八卦”。八卦指代万物,指有形有象的后天世界;万物生成之前是无形无象的先天世界;八卦两两相重成为六十四卦,是指万物之间相互对待的各种关系。[2]

而古人观星,是以天北极为天地万物的起源,天北极即太极,太极又叫太一或天一。[3]葛兆光说,北极、太极、道、太一在先秦两汉的文献中可以互相替换和诠释。[4]此论甚是。

北极星即是上帝,又叫皇天上帝,或昊天上帝,祂是万物的主宰。由于北极星并不固定(其原因是岁差,后文再细说),古人认为上帝在四处巡游。《天官书》云:“中宫天极星,其一明者,太一常居也”,这里只是说常居,没有说所居;又说“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斗。”很明显,这里的“太一”就是宇宙万物的主宰“上帝”,而“北斗”为帝车,拴系二十八宿,具有“分阴阳,建四时,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的功能,于是就用北斗来代替“上帝”行驶主宰天地的大权。[5]

 

二、天门地户、天倾西北与岁差

数术学中“天门地户”的说法早已广为人知,如六朝铜制六壬式盘,其四维分别写着“西北天门乾”“东南地户巽”“西南人门坤”“东北门艮”。如图1马王堆汉墓帛书也有类似的占文,如《刑德篇·传胜占》中天门、地户、人门、鬼门的内容可以清楚释读出来。[6]但是,“天门地户”是何来历?也即为何天门在西北而地户在东南?未见有合理解释。

 

                         

 

 

 

六朝晚期六壬铜式盘

采自李零:《中国方术正考》,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5月第一版,第69~76页。

 

另外,古代文献有共工触不周山导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传说,如《列子·汤问》:“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7]又见《淮南子·天文训》:“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8]在出土文献中也有类似记载,但是少了神话色彩而代之以客观的描述,如郭店楚简《太一生水》:“天不足于西北,其下高以强。地不足于东南,其上?以?。不足于上者,有余于下。不足于下者,有余于上。”[9]孔家坡汉简也说:“天不足西方,天柱乃折;地不足东方,地维乃绝。”[10]战国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也可以找到类似的描述,如《天问》:“斡维焉系,天极焉加?八柱何当,东南何亏?”[11]

天倾西北的原因是什么呢?学界多以中国的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来诠释之,而笔者认为所谓“天倾西北”是由于岁差导致天极的位置发生了变化,向西北倾斜。

何为岁差?太阳月亮对地轴的方向产生扰动,使赤极绕黄极顺时针旋转,同时,行星引力对地球绕日公转产生摄动,这些综合作用使两分点沿着黄道大约71年西退1度,25800年移动一周。[12]这种现象叫做岁差。如图2 。

 

 

图2 岁差 采自网络

 

由于岁差,北极星在缓慢地改变。5000年前,先民观测到北天极在天一星、太一星附近。在西周初年北天极移动到了帝星,明显向西北倾斜,到战国秦汉年间进一步倾斜,那个时代的人们理解不了这个现象,于是编造了“共工触不周山,导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传说。如果我们在今天的星图上以天一星为中心,以大火星为正东,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帝星正是处于天一星的西北方位。反过来,如果以帝星为天的中心,那么天一、太一两星便处于东南方位。见图3 。也许这就是楚人将“太一”上帝冠以“东皇”的原因吧。另,天极被众星环绕如同天之门户,既然天极向西北倾斜,天门当然在西北。地户与天门相对,所以居于东南。[13]

 

图3 天倾西北示意图 (笔者在《漫步中国星空》附图3基础上绘制)

三、四象与八卦

四象指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在时间维度上它们指春、夏、秋、冬,或朝、昼、昏、夜,在空间维度上它们指东方、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

进一步说,古人将天赤道附近的众星分成四组,青龙指东方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朱雀指南方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白虎指西方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玄武指北方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如图4

 

图4 二十八宿示意图 采自网络

 

八卦,本意是指八角,即地平方位的四正(子午卯酉)与四维(丑寅之间、辰巳之间、未申之间、戌亥之间)。[14]古人将八卦分配在这八个方位上,体现了时间、空间、阴阳、五行的统一。也即正北为冬至,为子为坎卦为水;东北为立春,为艮卦为土;正东为春分,为卯为震卦为木;东南为立夏,为巽卦为木;正南为夏至,为午为离卦为火;西南为立秋,为坤卦为土;正西为秋分,为酉为兑卦为金;西北为立冬,为乾卦为金。如图5

 

图5  1925年朝鲜乐浪遗址王盱墓出土六壬漆木式盘,年代在东汉明帝末或章帝前后

采自李零:《中国方术正考》,北京:中华书局,2006年5月第一版,第69~76页。

 

四、六合(日躔与斗建)

六合指十二地支两两相合,即子丑、寅亥、卯戌、辰酉、巳申、午未六组地支相合。要追问它们为什么相合?则要了解两个重要的天文学概念:日躔、斗建。

先说日躔。古人面南观天,一个昼夜之间日月星辰皆东升西落,我们知道这是缘于地球自转。一年之间巡天二十八宿也是东升西落,我们知道这是缘于地球绕太阳公转。如果身处北半球的上空俯瞰地球,就可以看到地球自转和公转都是逆时针的,如图6 。

盖天家认为恒星不动而行星运动(古人认为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均是行星)。《晋书·天文志》云:“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天旁转如推磨而左行,日月右行,随天左转,故日月实东行,而天牵之以西没。譬之于蚁行磨石之上,磨左旋而蚁右去,磨疾而蚁迟,故不得不随磨以左迴焉。”[15]大意是说,恒星镶嵌在天盖上,整个天盖象磨盘一样顺时针转动,而行星在磨盘上逆时针爬行,但是爬行的速度比磨盘慢得多,所以也就被带动着顺时针转动了。

 

图6 地球自转与公转  采自网络

 

由此我们知道,古人观察到太阳在巡天二十八宿的恒星背景中逆时针运动,每年转一圈。太阳的这种运动轨迹叫“日躔”,运动到某宿就叫日躔某宿,运动到某次就叫日躔某次。

汉书·天文志》说:冬至日躔牵牛,(太阳)距离北极最远,晷影最长;夏至日躔东井,距离北极最近,晷影最短。[16]

冬至日躔牵牛(初度),按照岁差计算这是公元前450年的天象[17],这个数据与汉初《三统历》记载相同[18]《三统历》是西汉末期著名学者刘歆在《太初历》的基础上整理而成,于西汉绥和二年(公元前7年)开始实施,至东汉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为四分历取代,对后世历法产生了很大影响。《三统历》对二十四节气对应的星空划分有明确记载:

 

星纪,初斗十二度,大雪。中牵牛初,冬至。终于婺女七度。

玄枵,初婺女八度,小寒。中危初,大寒。终于危十五度。

诹訾,初危十六度,立春。中营室十四度,惊蛰(今日雨水),终于奎四度。

降娄,初奎五度,雨水(今日惊蛰)。中娄四度,春分。终于胃六度。

大梁,初胃七度,谷雨(今日清明)。中昴八度,清明(今日谷雨)终于毕十一度。

实沈、初毕十二度,立夏。中井初,小满。终于井十五度。

鹑首,初井十六度,芒种。中井三十一度,夏至。终于柳八度。

鹑火,初柳九度,小暑。中张三度,大暑。终于张十七度。

鹑尾,初张十八度,立秋。中冀十五度,处暑。终于轸十一度。

寿星,初轸十二度,白露。中角十度,秋分。终于氐四度。

大火,初氐五度,寒露。中房五度,霜降。终于尾九度。

析木,初尾十度,立冬。中箕七度,小雪。终于斗十一度。[19]

 

上文中第一列星纪、玄枵、诹訾、降娄、大梁、实沈、鹑首、鹑火、鹑尾、寿星、大火、析木是指日躔的十二个区间名称,分别对应十二地支丑、子、亥、戌、酉、申、未、午、巳、辰、卯、寅。如图7 。

 

 

图7 十二次 采自网络

 

下面说斗建。《史记·天官书》云:“北斗七星,所谓‘璇、玑、玉衡以齐七政’。杓携龙角,衡殷南斗,魁枕参首。用昏建者杓;……夜半建者衡;……平旦建者魁。”[20]这是说:将北斗与二十八宿拴系在一起以便计时,斗杓对应角宿,北斗第五星“衡”对应斗宿,斗魁对应参宿(图8)。如果在黄昏观察,则看角宿投影到地平面落在哪个方位,若是卯位则是建卯之月,若是午位则是建午之月。

 

 

图8 北斗与28宿拴系图 采自《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天文历法》,第七六页

 

《淮南子·天文训》云:“斗杓为小岁,正月建寅,月从左行十二辰。”[21]这是说,古人在黄昏面南观天,北斗斗柄正月建寅,二月建卯,依此类推。

最迟至战国时期,二十八宿体系已经形成,全天星空被等分为十二次,与地平十二辰、十二分野实现了完整的对应关系(图9)。斗柄的指向是比较精确的,《淮南子·天文训》还将斗柄的指向划分为24个方向对应到二十四节气,已经非常精细了。[22]

 

 

图9  十二次、十二辰与十二分野 采自网络

 

如果我们从立春开始把一个回归年分成十二个节气月,把每个节气月的日躔和斗建编制成表格1,我们很容易发现地支六合的天文学原理。

 

   表1 节气、斗建、日躔、星次对应表

节气起止

斗柄所建

日躔

星次名称

立春至惊蛰

娵訾

惊蛰至清明

降娄

清明至立夏

大梁

立夏至芒种

实沈

芒种至小暑

鹑首

小暑至立秋

鹑火

立秋至白露

鹑尾

白露至寒露

寿星

寒露至立冬

大火

立冬至大雪

析木

大雪至小寒

星纪

小寒至立春

玄枵

 

显然,子丑、寅亥、卯戌、辰酉、巳申、午未六组地支相合,这是指在那个时代斗柄所指(月建)与日躔星次的这种对应关系。需要指出的是,斗转星移,由于岁差,今天的月建和日躔的对应关系已经不是六合了,详细情况需要另外撰文讨论。

五、五合与化气

古人规定,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两两相合,即甲己合乙庚合丙辛合丁壬合戊癸合,简称五合。它们不仅相合,还要化,即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但是其中的逻辑在哪里呢?

《五行大义》以夫妇之道解释五合颇有道理:

 

干合者,己为甲妻,故甲与己合;辛为丙妻,故丙与辛合,癸为戊妻,故癸与戊合;乙为庚妻,故乙与庚合;丁为壬妻,故丁与壬合。《季氏阴阳说》曰:木八畏庚九,故以妹乙妻庚,庚气在秋,和以木气,是以荠麦当秋而生,所谓妻来之义。火七畏壬六,故以妹丁妻壬,壬得火热气,故欤冬当冬而华,金九畏丙七,故以妹辛妻丙,丙得金气,故首夏靡草荠麦死,故夏至之后,三庚为伏,以畏火也。土五畏甲八,故以妹己妻甲,土带阴阳,合,以雌嫁木,故能生物也。水六畏土五,故以妹癸妻戊,五行相和,是其合也。[23]

 

其以五阳干甲、丙、戊、庚、壬为夫,以五阴干乙、丁、己、辛、癸为妻,其中甲木克己土,丙火辛金戊土癸水庚金乙木,壬水克丁火,同时阴阳(夫妇)又天然相合,即甲己合、乙庚合、丙辛合、丁壬合、戊癸合,这就是相克又相合的夫妇之道。只是,《五行大义》解释五合掺杂了河图配数,实属牵强附会,这个问题笔者曾经撰文讨论过。[24]

事实上,先秦文献便有用夫妇之道来借指天干五合思想,如左传·昭公九年》:“陈,水属也;火,水妃也……妃以五成,故曰五年。”又《昭公十七年》:“水、火之牡也。其以丙子若壬午作乎!水火所以合也”。[25]看来,这些思想有很早的渊源。这里“妃以五成”告诉我们天干五合与数相配的关系,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分别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那么甲己合其数间隔五,乙庚合其数也间隔五,余下皆同,所以叫“妃以五成”。学者认为《左传》的成书年代在战国中期,约公元前四世纪初。[26]这说明天干五合的思想至少在战国中期就已经存在了。

但是,我们要追问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的道理又在哪里呢?《黄帝内经》说:“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又说:“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27]

但是为什么甲己之岁土运统之?其原理是什么?

笔者查阅各种文献,认为沈括的说法颇有道理:

 

素问五运大论》:“黄帝问五运之所始于岐伯,引《太始天元册文》曰:‘始开戊已之分。’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王砅注引《遁甲》:“六戊为天门,六己为地户。”天门在戌亥之间,奎、璧之分;地户在辰、巳之间,角、轸之分。凡阴阳皆始于辰,上篇所论十二月谓之十二辰,十二支亦谓之十二辰,十二时亦谓之十二辰,日月星谓之三辰,五生之时谓之五辰。五运起于角、轸者,亦始于辰也。甲己之歳,戊己黅天之气经于角、轸,故为土运。角属辰,轸属巳。甲己之歳,得戊辰、己巳。干皆土,故为土运。下皆同此。乙庚之歳,庚辛素天之气经于角、轸,故为金运,庚辰、辛巳也。丙辛之歳,壬癸玄天之气经于角、轸,故为水运,壬辰、癸巳也。丁壬之歳,甲乙苍天之气经于角、轸,故为木运,甲辰乙巳也。戊癸之歳,丙丁丹天之气经于角、轸,故为火运,丙辰、丁巳也。《素问》曰:“始于奎、璧、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凡运临角、轸、则气在奎、璧以应之。气与运常同天地之门户。故曰:“土位之下,风气承之。”甲己之歳,戊己土临角、轸,则甲乙木在奎、璧。奎属戌,璧属亥。甲己之歳,得甲戌、乙亥。下皆同此。曰“金位之下,火气承之”者,乙庚之歳,庚辛金临角、轸,则丙丁火在奎、璧。曰“水位之下,土气承之”者,丙辛之歳,壬癸水临角、轸,则戊已土在奎、璧。曰“风位之下,金气承之”者,丁壬之歳,甲乙木临角、轸,则庚辛金在奎、璧。曰“相火之下,水气承之”者,戊癸之歳,丙丁火临角、轸,则壬癸水在奎、璧。古今言《素问》者,皆莫能喻,故具论如此。[28]

 

沈括的解释中有几句很关键的话:“凡阴阳皆始于辰,……五运起于角、轸者,亦始于辰也。甲己之岁,戊己黅天之气经于角、轸,故为土运。角属辰,轸属巳。甲己之岁,得戊辰、己巳。干皆土,故为土运。下皆同此。”他的意思是说,奎壁(戌亥)角轸(辰巳)是天地之门户,阴阳皆起于辰(角宿)。这里暗含着一种年、月、日、时的纪历方法,即以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为历法的起点,按照一年十二月、一日十二辰,推算下来即是甲己之年得戊辰、己巳月,乙庚之年得庚辰、辛巳月,丙辛之年得壬辰、癸巳月,丁壬之年得甲辰、乙巳月,戊癸之年得丙辰、丁巳月。所以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统”就是首领、起首、统领的意思。

笔者找到一张五运图示(图10),不知出处,转录如下。

此图正是“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描述的意思。按照此图,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丹天之气连接戊癸,黅天之气连接甲己,苍天之气连接丁壬,素天之气连接乙庚,玄天之气连接丙辛。显然此图是按照天干五合化气的原理绘制的。常有人把这个图当作五运六气产生的依据,说古人观天发现天空有五种颜色的气,红色的气经于牛女戊分,黄色的气经于心尾己分,云云。我认为他们搞反了因果关系,实际情况是古人根据干支历法推算出天干五合化气,然后据此绘制了这样一张天象图

 

 

 

图10  五运图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五合化气产生的年代,一定已经开始使用干支来记录年、月、日、时了;二是当时纪历的起点一定是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即使官方没有正式推行,天算家也已经开始这样实践了。笔者曾撰文认为“天干五合化气”以及《黄帝内经》“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的原理源于干支纪历,在战国中晚期已经具备了产生的条件。[29]

六、六冲、六害与三刑

六冲是指地平方位(或天文图)中两两相对的六组地支,即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两两对冲,如图11。六害与三刑则是在六合与六冲的基础上推演出来。

 

 

 

图11 地支六冲

 

六害是指子未、丑午、寅巳、卯辰、申亥、酉戌六组地支相害。所谓害,即是某支冲某某支,妨害了某某支与某某某支相合,则某支与某某某支的关系为害。举例说,子冲午,妨害了午未合,则子害未;未冲丑,妨害了子丑合,则未害子;所以子未相害。余仿此。

三刑具体是指子卯相刑,寅巳申刑,丑戌未刑,午辰酉亥自刑。即子刑卯,卯刑子,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丑刑未,未刑戌,戌刑丑,午刑午,辰刑辰,酉刑酉,亥刑亥。其中的道理是什么呢?

《淮南子·天文训》说:“刑,水辰之木,木辰之水,金火立其处。”又说“木生于亥,壮于卯,死于未,三辰皆木也。火生于寅,壮于午,死于戌,三辰皆火也。土生于午,壮于戌,死于寅,三辰皆土也。金,生于巳,壮于酉,死于丑,三辰皆金也。水生于申,壮于子,死于辰,三辰皆水也。”[30]

这是说水、木的三合局与方局刑(水辰之木,木辰之水),金、火的三合局与方局刑(金火立其处)。

即申子辰三合水局,刑寅卯辰东方木局,也即申刑寅,子刑卯,辰辰自刑。

即亥卯未三合木局,刑亥子丑北方水局,也即亥亥自刑,卯刑子,未刑丑。

即巳酉丑三合金局,刑申酉戌西方金局,也即巳刑申,酉酉自刑,丑刑戌。

寅午戌三合火局,刑巳午未南方火局,也即寅刑巳,午午自刑,戌刑未。

但是,如果要追问为什么水、木的三合局与方局刑,金、火的三合局与方局刑?《五行大义》引《汉书》翼奉云“木落皈本,故亥卯未木之位,刑在北方……水流向末,故申子辰水之位,刑在东方……金刚火强,各还其乡,故已酉丑金之位,刑在西方”。[31]笔者认为这样的解释实属牵强。

三刑的原理究竟是什么还需要进一步研究,也许只是设计者的一种人为规定吧。

小结

本文将象数易学与数术学等量齐观,它们有共同的天文历算学的来源。

太极、天一、太一都源于北极星神崇拜,北极星即是上帝,祂是万物的主宰,而“北斗”为帝车,代替“上帝”行驶主宰天地的大权。

由于岁差,北极星在缓慢地改变,到西周初年北天极明显向西北倾斜。人们理解不了这个现象,于是编造了“共工触不周山,导致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传说。天极被众星环绕如同天之门户,既然天极向西北倾斜,天门当然在西北。地户与天门相对,所以居于东南。

四象指少阳、太阳、少阴、太阴。在时间维度上它们指春、夏、秋、冬,或朝、昼、昏、夜,在空间维度上它们指二十八宿,即东方青龙、南方朱雀、西方白虎、北方玄武。

八卦本意是指地平方位的四正(子午卯酉)与四维(丑寅之间、辰巳之间、未申之间、戌亥之间)的八个方位。古人将八卦分配在这八个方位上,体现了时间、空间、阴阳、五行的统一。

六合指十二地支两两相合,即子丑、寅亥、卯戌、辰酉、巳申、午未六组地支相合。它们源于日躔和斗建的六组对应关系。

五合指十个天干两两相合,即甲己合、乙庚合、丙辛合、丁壬合、戊癸合。它们源于阴阳五行相克又相合的夫妇之道。五合化气指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它们源于干支纪历,即甲己之年得戊辰、己巳月,乙庚之年得庚辰、辛巳月,丙辛之年得壬辰、癸巳月,丁壬之年得甲辰、乙巳月,戊癸之年得丙辰、丁巳月。

六冲是指地平方位(或天文图)中两两相对的六组地支,即子午、丑未、寅申、卯酉、辰戌、巳亥两两对冲;六害是指子未、丑午、寅巳、卯辰、申亥、酉戌六组地支相害;三刑具体是指子卯相刑,寅巳申刑,丑戌未刑,午辰酉亥自刑。即子刑卯,卯刑子,寅刑巳,巳刑申,申刑寅,丑刑未,未刑戌,戌刑丑,午刑午,辰刑辰,酉刑酉,亥刑亥。

但象数易学与数术学的天文历法学原理并不止于以上内容,本文只是做一个简要的研究和梳理。更多内容笔者将做进一步研究。

 


[1]张其成 著:《象数易学》,北京:中华书局,20036月第一版,第50~92页。

[2]冉景中:《“天南地北”真义考》,《haina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

[3]冉景中:《“天一贵神”考》,《世界宗教文化》2018年第4期。

[4]葛兆光:《众妙之门——北极与太一、道、太极》,《中国文化1990年第2期。

[5]冉景中:《北斗与猪神崇拜起源考》,《世界宗教文化》2017年第2期。

[6]裘锡圭 主编:《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整理图版》,北京:中华书局,20146月第一版,第五二页。原文为:“九月舍于?,其日游于地户……十月舍于?,其日游于人门……十一月舍于?,其日游于天门……十二月舍于?,其日游于鬼门……”。?为文字缺损。

[7]杨伯峻 撰:《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20164月第一版,第一五八页。

[8]刘文典 撰:《淮南鸿烈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95月第一版,第八〇页。

[9]李零 著:《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2页。

[10]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州市考古队:《随州孔家坡汉墓简牍》,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第110~112页。

[11]王泗原 撰:《楚辞校释》,北京:中华书局,20147月第一版,第八四页。

[12]余明 编:《简明天文学教程》,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2月第一版,第286~287页。

[13]冉景中:《“天一贵神”考》,《世界宗教文化》2018年第4期。

[14]冯时 著:《中国天文考古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1月第二版,第504~520页。

[15]中华书局编辑部:《历代天文律历等志汇编》第一册《晋书天文志上》原卷十一,北京:中华书局,19759月第一版,第一六四~一六五页。

[16] []班固 撰,[]颜师古 注:《汉书·天文志》,北京:中华书局,19626月第一版,第一二九四页。

原文如下:

中道者,黄道,一曰光道。光道北至东井,去北极近;南至牵牛,去北极远;东至角,西至娄,去极中。夏至至于东井,北近极,故晷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尺五寸八分。冬至至于牵牛,远极,故晷长;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丈三尺一寸四分。春秋分日至娄、角,去极中,而晷中;立八尺之表,而晷景长七尺三寸六分。此日去极远近之差,晷景长短之制也。去极远近难知,要以晷景。晷景者,所以知日之南北也。

 

[17]潘鼐 著:《中国恒星观测史》,上海:学林出版社,20093月第一版,第24页。

[18]张培瑜、陈美东、薄树人、胡铁珠著:《中国古代历法》,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3月第二版,第27页。

[19] []班固 撰:《汉书·律历志》,北京:中华书局,19626月第一版,第一〇〇五页。原文如下:

 

[20] []司马 撰:《史记 天官书》,北京:中华书局,20148月第一版,第一五四二页。

[21]何宁 撰:《淮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810月第一版,第二一九页。

[22]何宁 撰:《淮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810月第一版,第二一四~二一八页:“斗指子则冬至,……加十五日指癸则小寒,……加十五日指癸则大寒,……

[23] [] 著:刘鸿玉、刘炳琳译解,《五行大义·白话全解》,北京:气象出版社,20151月第一版,第139页。

[24]冉景中 著:《大六壬的古天文学原理及心智哲学机理研究》,台湾:花木兰出版社,20193月出版,第143~146页。

[25]杨伯峻 编著:《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10月第三版,第一三一〇、一三九一页。

[26]胡文辉 著:《中国早期方术与文献丛考》,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11月第一版,第248页。

张培瑜 著:《先秦秦汉历法和殷周年代》,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8月第一版,第17页。

[27]郭霭春 主编:《黄帝内经素问校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月第一版,第575578页。

[28] []沈括 著,金良年、胡小静 译:《梦溪笔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6月第一版,第286~287页。

[29]冉景中 著:《大六壬的古天文学原理及心智哲学机理研究》,台湾:花木兰出版社,20193月出版,第147~150页。

[30]何宁 撰:《淮南子集释》,北京:中华书局,199810月第一版,第二六八~二六九页。

[31] []萧吉 著:刘鸿玉、刘炳琳译解,《五行大义·白话全解》,北京:气象出版社,20151月第一版,第154页。

 

象数,数术,天文,历法象数,数术,天文,历法象数,数术,天文,历法象数,数术,天文,历法象数,数术,天文,历法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象数与数术学天文历法原理简论发布于2021-09-24 1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