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本文选自冉景中作品《大六壬的古天文学原理及心智哲学机理研究》上篇第五章,2019年3月经台湾花木兰出版社出版。若引用、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二章我们谈到在战国初期当宇宙形上论思想广泛传播之时,石申夫用“天一”和“太一”重新命名了5000年前的两颗北极星。于是有人将上帝称作“太一”,也有人将上帝称为“天一贵神”。这意味着至尊的神也要受制于“数”,于此我们可以看到古人思辨能力的提升,也可以看到他们对宇宙规律认识得更加深入。“法于阴阳,合于数术”,数术学经历了上古时期的萌芽以及漫长的发展期,到战国秦汉时代一步步兴盛起来。

 

所谓数术,是指存在一套运算法则的技术,本文将数术学的运算法则简称为“算法”。我们要考察某一种数术是属于科学还是迷信,还是兼而有之,就要考察它的算法有没有道理,有没有逻辑。本文研究大六壬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思路。上一章我们探究了“日在加时”占法的起源和流变,本章将考察大六壬天将体系的运算规则。传世文献对天一贵神算法的记载并不相同,相关的争论也并不少见,我们需要仔细分辨。

 

第一节 文献中的记载

传世文献对天一贵神算法的记载不尽相同,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最早见于《黄帝授三子玄女经》:“天一所在旦大夕小吉昼神后夜传送旦登明暮从魁六辛昼胜光夜功曹昼太一夜太冲。[1]

将其翻译成现代文便是:天一贵神的位置,在甲戊庚日的白昼处于天盘的丑(支),黑夜在未;乙己日昼在子,夜在申;丙丁日昼在亥,夜在酉;辛日昼在午,夜在寅;壬癸日昼在巳,夜在卯(案:大吉小吉传送登明等十二神是大六壬月将的名称,分别对应天盘十二支,详见第三章第一节)。

上海博物馆藏六朝六壬式盘的背面有两段铭文。

其一:“前一腾蛇,前二朱雀,前三六合,前四勾陈,前五。后一天后,后二太阴,后三玄武,后四太常,后五白虎,后六天空。” [2]这是讲天将十二神的排列顺序。

其二:“天一居在东在西,南为前;在南在北,东为前。甲戊庚,旦治大吉,暮治小吉。乙己,旦治神后,暮治传送。丙丁,旦治征明,暮治从魁。六辛,旦治胜光,暮治功曹。壬癸,旦治太一,暮治太冲。”[3]这段话前一部分“天一居在东在西,南为前;在南在北,东为前”,这是讲十二神的旋转方向,在本章第二节有详细介绍。后一部分“甲戊庚,旦治大吉,暮治小吉。乙己,旦治神后,暮治传送。丙丁,旦治征明,暮治从魁。六辛,旦治胜光,暮治功曹。壬癸,旦治太一,暮治太冲”,这是关于天一贵神的算法,与前文《黄帝授三子玄女经》的记载基本相同。这套算法(后文中简称为“旧法”)还见于隋代《五行大义》、宋代《景祐六壬神定经》、清末民初《大六壬探源》等。[4]可见其传播比较广泛。

需要指出的是,这里出现了两套神煞系统:月将和天将。月将由太阳视运动的位置决定,天将由日干及昼夜等因素决定,不能混淆。

然而,“旧法”的道理何在呢?恕笔者孤陋寡闻,在传世文献中没有找到合理的解释。如果一套算法只是给出一串“口诀”而缺乏令人信服的逻辑,人们自然会产生怀疑。

另外两种算法在清代《御定星历考原卷五(以下简称《考原》)有详细记载,其一由元代司天台官员曹震圭提出,详见注释[5]大意是说:天一贵神是万神的主宰,白天和夜晚分别治理内外;辰戌两支为魁罡,贵神不在这里停留;戊日在中央,其贵神的分配与甲日相同;具体计算的时候,丑为紫宫后门的左边,属于阳,未为紫宫前门的右边,属于阴;甲为十干之首,所以甲日的白昼贵神在丑,按日逆行,乙在子,丙在亥,丁在酉,己在申,庚在未,辛在午,壬在巳,癸在卯;甲日的黑夜贵神在未,按日顺行,乙在申,丙在酉,丁在亥,己在子,庚在丑,辛在寅,壬在卯,癸在巳;戊日白昼贵神在丑,黑夜贵神在未。

曹氏算法(后文简称为“曹法”)以丁在酉、己在申,庚在未,癸在卯为昼贵,这个结果恰好是旧法中的夜贵(见表5-1),显然曹法并不是在解释旧法,而是自创了一套逻辑。其以阳贵逆行,阴贵顺行,遭到《考原》批评:“按:……曹氏则以阳为阴,以阴为阳,夫阳顺阴逆,阳前阴后,自然之理也。当以起未而顺者为阳;起丑而逆者为阴。方是。笔者同意《考原》的观点。

             

表5-1 天一贵神昼夜所临地支

日干

备注

昼贵

旧法

曹法

夜贵

旧法

曹法

 

《考原》上还记载了天一贵神的另一种算法,详见注释[6]这一套算法(后文中简称“郭法”)的逻辑性近乎完美,至于是不是出自东晋学者郭璞(郭景纯),此处暂且存疑。尽管《考原》对“郭法”没有提出异议,但是我们依然有三点疑问。

其一:先天后天八卦的提法是宋人的发明,这个问题笔者曾经撰文讨论过。[7]所以,用坤卦的先后天位置来设定算法的起点,这种说法应该是后人的臆测。

其二:“郭法”的逻辑性本来可以自洽,但是他又提出“阳贵人旦昼于冬至后用之,阴贵人暮夜于夏至后用之”,那么冬至后的阴贵人和夏至后的阳贵人又该如何处置呢?这显然是画蛇添足的做法。令人玩味的是,《协纪辨方书》基本忠实的转录了《考原》对“郭法”的记载,但不知是什么原因省略掉了“阳贵人旦昼于冬至后用之”,“阴贵人暮夜于夏至后用之”这两句话。[8]或许《协纪辨方书》也认为这个提法不妥。

其三:“郭法”与“旧法”得出的昼夜贵神并不相同,详见表5-2。谁是谁非呢?人们对此有许多争论,基本形成了左中右三派,或各执一词,或折中调和,聚讼纷纭。这些争论我们暂且放在一边,如果能够知道大六壬在形成初期天将十二神的运算法则,或许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古人的巧思,帮助我们评判后人的争辩。

             

表5-2 天一贵神昼夜所临地支表

日干

备注

昼贵

旧法

郭法

夜贵

旧法

郭法

 

第二节 《吴越春秋》六壬案例分析

根据李零先生的研究,《汉书·艺文志·数术略》记载的文献属于六壬占法的有《转位十二神》二十五卷,与式法有关的有《羡门式法》二十卷、《羡门式》二十卷、《堪舆金匮》?卷,遗憾的是这些典籍全部亡佚了。[9]

所幸,东汉赵晔著《吴越春秋》还保留了一些六壬式占的案例。杨景磐先生对此颇有研究心得。[10]但杨先生只提到“旧法”而未涉及“郭法”。本文希望作进一步的研究。

为了方便读者理解这些案例,我们将一些六壬占法的基础知识扼要整理,介绍如下,其中涉及的知识点主要参阅了《御定六壬直指》[11]和《大六壬探源》[12]

首先简要回顾一下上一章讨论过的“日在加时”占法。日在也叫日躔,太阳黄道视运动所在的位置,每月日躔也叫月将。正(寅)月登明亥将,二(卯)月河魁戌将,三(辰)月从魁酉将,四(巳)月传送申将,五(午)月小吉未将,六(未)月胜光午将,七(申)月太乙巳将,八(酉)月天罡辰将,九(戌)月太冲卯将,十(亥)月功曹寅将,十一(子)月大吉丑将,十二(丑)月神后子将。时辰,即地盘上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支(如图5-1)。六壬形成之初,时辰由求占之时决定。如自己占,以发念之时为占;他人来占,以相遇之时为占。后来发展到可以用来人口报之支为占时,或用签置桶中,视抽出某时为占时,等等。这两种方法主要用于同一日同一时辰有多人求占的情况,本章不予讨论。每一个求占的时间都对应一个月将(天盘)和时辰(地盘)。将天盘和地盘这两个位置相重,得到的地支组合便可以预测吉凶。假如十二月寅时,即以天盘子将加在地盘寅时之上,如图5-2

 

           

 

 

               

图5-1 地盘(笔者绘制)

 

 

 

 图5-2 天盘子将(外层)加地盘寅时(内层)(笔者绘制)

 

古人认为天旋转而地不动。我们从出土的六壬式盘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中间的圆盘象天,可以旋转,外边的方盘象地,固定不动,如图5-3。这是古代盖天家模仿天地运行所设计的一种模型。手工排盘时常常将地盘省去,这一点需要留意。

 

 

 

图5-3参照西汉汝阴侯墓出土六壬式盘绘制

 

接下来我们要介绍天将十二神的排列规则。本章第一节提到六朝六壬式盘的背面有两段铭文。“前一腾蛇,前二朱雀,前三六合,前四勾陈,前五青龙。后一天后,后二太阴,后三玄武,后四太常,后五白虎,后六天空”这一句讲的是十二神的排列顺序。“天一居在东在西,南为前;在南在北,东为前”这一句讲的是十二神的旋转方向。

当天一贵神叠加在地盘的亥至辰(即东、北方位),天将十二神就顺时针排列(左旋),见图5-4a;当天一贵神落在地盘的巳至戌(即南、西方位),则逆时针排列(右旋),见图5-4b。这就是“天一居在东在西,南为前;在南在北,东为前”的含义。李零先生将这句话理解为“‘天一'在东在南,是以左为前,右为后;在西在北,是以右为前,左为后。实际上也就是以东南为前,西北为后。”[13]这是不妥的,应纠正。但是瑕不掩瑜,李零先生著《中国方术正考》,为我们研究数术学扫清了许多障碍,让我们感谢他。

图5-4a  十二天将顺时针排布图(笔者绘制)

 

 

图5-4b  十二天将逆时针排布图(笔者绘制)

 

最后我们还需了解六壬十干寄宫的规则。六壬的天地盘都用地支表示,求占当日的天干需要转化为相应的地支才能参于演算。十干寄宫歌诀云:“甲课在寅乙课辰,丙戊课巳不须论,丁己课未庚申上,辛戌壬亥是其真,癸课原来丑宫坐,分明不用四正神。”此歌诀皆指地盘而言,即是:甲寄寅,乙寄辰,丙寄巳,丁寄未,戊寄巳,己寄未,庚寄申,辛寄戌,壬寄亥,癸寄丑〔子、午、卯、酉为四正神无寄〕。

了解了这些六壬占法的基本知识,现在我们就来探讨《吴越春秋》记载的六壬案例中信息较全的三例,看看东汉时期天一贵神的算法究竟如何。本文选取的案例文字主要采自《吴越春秋校证注疏》(张觉撰)并参考了《中国历代案考》(杨景磐著)。

 

例一、《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第七》:

 

……越王闻之,召范蠡告之曰:“孤闻于外,心独喜之,又恐其不卒也。”范蠡曰:“大王安心,事将有意,在《玉门》第一。今年十二月戊寅之日,时加日出。戊,囚日也;寅,阴后之辰也。合庚辰,岁后会也。夫以戊寅日闻喜,不以其罪罚日也。时加卯而贼戊,功曹为腾蛇而临戊,谋利事在青龙,青龙在胜先而临酉,死气也,而克寅,是时克其日,用又助之。所求之事,上下有忧。此岂非天网四张,万物尽伤者乎?王何喜焉? ”[14]

 

此处有一句话很关键“今年十二月戊寅之日,时加日出”,据此可以知道天盘月将为神后子,加在地盘卯时(日出)上。于是得到一个天地盘如图5-5。

这里涉及到十二时辰与十二时称的对应的问题,从目前已知的出土文献的研究情况看,在战国晚期至秦,已经出现了这种对应,即是:鸡鸣丑、平旦寅、日出卯、食时辰、莫(暮)时巳、日中午、日失未、下市申、舂日酉、牛羊入戌、黄昏夜、人定子。[15]

这里还涉及到昼夜的划分问题,六壬占法的不同门派有各种说法,本章采用最基本的方法:从日出到日入(卯、辰、巳、午、未、申)六个时辰为昼,从日入到日出(酉、戌、亥、子、丑、寅)六个时辰为夜。

 

图5-5 天地盘(内层为地盘,外层为天盘,笔者绘制)

 

后文又说:“功曹为腾蛇而临戊,谋利事在青龙,青龙在胜先而临酉,死气也。”

这里戊寅日之天干戊寄宫在地盘的巳;月将功曹指天盘寅,月将胜光(也叫胜先)指天盘午;腾蛇和青龙都指天将。

那么,“功曹为腾蛇而临戊”和“青龙在胜先而临酉”的意思是说:月将功曹寅和天将腾蛇相重叠加在地盘巳上,月将胜光午和天将青龙相重叠加在地盘酉上,如图5-5所示。

天将十二神的排列是由天一贵神的位置决定的。知道了青龙和腾蛇的位置,可以反推出天一贵神的位置。于是很容易知道此案例戊寅日的白昼天一贵神在天盘的丑,叠加在地盘的辰之上,天将十二神是顺时针排列的。

前文介绍过天一贵神叠加在地盘的亥至辰,天将十二神则顺时针排列(左旋),本案例与此正相符。

我们将前面推导出的结论“戊日昼贵在天盘丑”先记下来,以备后面总结讨论。

 

例二、《吴越春秋·夫差内传第五》:

 

子胥曰:“今年七月辛亥平旦,大王以首事。辛,岁位也;亥,阴前之辰也。合壬子,岁前合也,利以行武,武决胜矣。然德在合,斗击丑。丑,辛之本也,大吉,为白虎而临。辛,功曹,为太常所临。亥,大吉,得辛为九丑,又与白虎并重。有人若以此首事,前虽小胜,后必大败。天地行殃,祸不久矣。”[16]

 

这段文字的句读,张觉先生断得不对,注释和义疏也不符合六壬占法。比如,文中出现两个“大吉”:“丑,辛之本也,大吉”,“亥,大吉”。通过前面的讨论我们已经知道,在六壬占法中“大吉”是月将之一,指代地支“丑”,通常称呼为“大吉丑”。张先生却把“大吉”解释成十分吉利。另外,张先生在义疏中将“斗击丑”解释成“斗宿却进入了丑”;将“亥,大吉,得辛为九丑”解释成“现在辛与亥相配,则不合天地之道,所以为九丑。” [17]这些说法都是不对的。这些问题牵涉到许多天文数术知识,与本章的关系不大,此处不详论。

本文指出这些瑕疵只是说明张先生对数术学了解不多,但是他在文献学的研究中所作出的贡献一直为后学景仰,让我们感谢他。

笔者拜读了杨景磐先生对这一段话句读的断法以及理解,觉得更有道理,引如下:

 

今年七月辛亥平旦,大王以首事。辛,岁位也;亥,阴前之辰也。合壬子,岁前合也,利以行武,武决胜矣。然德在合,斗击丑。丑,辛之本也。大吉为白虎而临辛,功曹为太常所临亥,大吉得辛为九丑,又与白虎并重,有人若以此首事,前虽小胜,后必大败,天地行殃,祸不久矣。[18]

                  

据此,我们很容易得到一个天地盘如图5-6。这里辛亥日之天干辛寄宫在地盘戌,月将大吉丑与天将白虎相重叠加在地盘戌上,月将功曹寅与天将太常相重叠加在地盘亥上,于是很容易推出辛亥日夜间天一贵神在天盘午,临地盘卯,天将十二神顺时针排列。

 

图5-6 天地盘(笔者绘制)

 

此例天将排列的方向与前文介绍的规则相符合。我们将结论“辛日夜贵在天盘午”先记录在此,以备后面总结。

 

例三、《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第七》:

 

……今年三月甲戌,时加鸡鸣。甲戌,岁位之会将也,青龙在酉,德在土,刑在金,是日贼其德也。知父将有不顺之子,君有逆节之臣。[19]

 

此例给出的信息不如前两例充分。杨景磐先生将此年三月甲戌日所在月将定为戌将,加鸡鸣丑时排得天地盘,再将天将青龙叠加在地盘酉之上,如图5-7:

 

图5-7 天地盘(笔者绘制)

 

通过前两例我们已经验证其天将的排列方向与后世文献的记载相同。所以本例虽然只给出青龙的位置(临地盘酉),我们依然可以用顺时针排列的方式推算出甲戌日夜间天一贵神在天盘丑,临地盘的辰。现在将结论“甲日夜贵在天盘丑”记下来供后面讨论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按说三月将为从魁酉,但是杨先生将其定为二月将河魁戌,却没有解释原因。笔者认为合理的解释应该是,此三月甲戌日尚未交清明节,所以月将为二月河魁戌。是否有必要搜集春秋晚期吴越的历法来验证这个判断呢?笔者按认为大可不必。

因为,在上一章我们讨论过月将的源流问题,十二月将的名称是西汉末东汉初才形成的,西汉时期只有十二月将的雏形,战国晚期有“日在加时”占法的早期形式—--斗乘二十八宿占法,春秋时期应该存在“日在加时”占法更早期的形式----“月宿占法”。因此,《吴越春秋》记载的这几则案例,很可能是春秋吴越争霸过程中留下的一些原始素材,后人在此基础上加进了东汉六壬占法的一些复杂形式所形成的。

所以这几则案例不能当作信史来看待。也即是说,这里的十二月戊寅日、七月辛亥日、三月甲戌日并不能看作春秋晚期吴越争霸时的某年某月某日来看待,而只能看作是东汉《吴越春秋》成书之时其作者根据历史资料加工出来的东西。

现在我们将这三例中天一贵神推算结果罗列于后:戊日昼贵在天盘丑;辛日夜贵在天盘午;甲日夜贵在天盘丑。

对照表二,我们发现它们全部符合“郭法”而不符合“旧法”。尽管《吴越春秋》和其他史料没有更多的例子来帮助我们探索东汉时期天一贵神的算法,但是本文认为,在找不出反例的情况下,这三个例子可以说明东汉时期大六壬天一贵神的运算法则正是《御定星历考原》记载的东晋学者郭璞所传的方法。彼时东晋距离东汉不远,所传的方法保留着原汁原味。

我们只要把“郭法”与“旧法”相对比,就会发现“郭法”繁琐而“旧法”简易,那么“旧法”的来源很可能是后人嫌原始的算法复杂而将其简化的结果。然而,简易的同时丢弃了运算逻辑,“旧法”成了一串没有道理的“口诀”。    

           

第三节 “天一贵神”算法原理之解析

前面我们考证研究了“天一贵神”的几种主要的推算规则,在大六壬正式成型之时(西汉末东汉初),“天一贵神”的算法正是《御定星历考原》记载的东晋学者郭璞所传的方法。这种算法的原理是什么呢?

我们先将“郭法”概括如下:

白昼,阳贵人出于先天之坤而顺行;黑夜,阴贵人出于后天之坤而逆行。天干之德,不足以为贵,而天干相合之气,才为贵。

先天坤卦在正北,阳贵起于先天之坤,故从子起甲,甲德在子,气合于己,故己以子为阳贵,以次顺行;乙德在丑,气合于庚;丙德在寅,气合于辛;丁德在卯,气合于壬;辰为天罗,贵人不居,故戊跨在巳,气合于癸,午与先天坤位相对,名曰天空,贵人有独无对,故阳贵人不入于午;己德在未,气合于甲,庚德在申,气合于乙,辛德在酉,气合于丙,戌为地纲,贵人不居,故壬跨在亥,气合于丁,子坤位,贵人不再居,故癸在丑,气合于戊,是为阳贵起例。

后天坤卦在西南,阴贵起于后天之坤,故从申起,甲德在申,气合于己,故己以申为阴贵,以次逆行,乙德在未,气合于庚,丙德在午,气合于辛,丁德在巳,气合于壬,辰为天罗,贵人不居,故戊跨在卯,气合于癸,寅与后天坤位相对,名曰天空,贵人有独无对,故阴贵人不入于申,己德在丑,气合于甲,庚德在子,气合于乙,辛德在亥,气合于丙,戌为地纲,贵人不居,故壬跨在酉,气合于丁,申坤位贵人不再居,故癸跨在未,气合于戊,是为阴贵起例。

将郭法列成表格5-3。

 

表5-3 郭璞传天一贵神昼夜所临地支表

日干

昼贵

夜贵

 

这套算法的原理是什么?也即:为什么阳贵要出于先天之坤(子),而阴贵人要出于后天之坤(申)?为什么天干之德不足以为贵,而天干相合之气才为贵?笔者读书未广,未见史上有人讨论过这两个问题,本文试图破译设计者的“巧思”。

先来看第一个问题,阳贵出于先天之坤(子),而阴贵出于后天之坤(申),这是为何?本文认为这个提法本身并不合理,因为先天八卦、后天八卦的说法是宋人的发明,笔者曾经撰文讨论过[20],东汉时期没有先天八卦的概念。即使有,那为什么规定贵神出于坤,而不是乾?另外,后天八卦之坤,并不在申,而位于未、申之间,那为何阴贵起于申而不起于未?如果不对这些追问给出合理的解释是难以让人信服的。

本文认为,阳贵甲起于子而顺行,阴贵甲起于申而逆行,这正是战国及秦汉年间阴阳刑德思想的体现,与先、后天八卦毫无关系。简单的说:阳主生为德,阴主杀(克)为刑,阳顺阴逆,自然之理。所以,甲起于子,子水生甲木,为德为阳;甲起于申,申金克甲木,为刑为阴。

关于中国古代阴阳刑德思想,胡文辉先生做过比较全面的研究。[21]大致上,刑德思想在早期只是一种政治、社会概念。如《尚书》:“惟羞刑暴德之人,同于厥邦。”(《立政》)“士制百姓于刑之中,以教祇德。”(《吕刑》)又如《论语》:“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再如《鹖冠子》:“调以五音,正以六律,纪以度数,宰以刑德。”《尉缭子》:“刑以伐之,德以守之。”等等。后来大概在战国后期,阴阳与刑德思想互相渗透,如马王堆帛书《老子》乙本:“刑德相养,逆顺乃成。刑晦而德明,刑阴而德阳,刑微而德彰。”又如《管子·四时》:“阳为德,阴为刑,和为守。”又如《大戴礼记·四代》:“三德率行,乃有阴阳。阳为德,阴为刑。”《盐铁论》:“背阴向阳,前德而后刑也。”《春秋繁露》中的阴阳刑德思想就更多了,不一一列举。

淮南子·天文训》对阴阳刑德思想作了原理上的解释,详见注释[22]。这段话的意思简单的说就是:阴阳二气彼此消长,推动了自然界的生长(德)和凋亡(刑)的循环。从时令上看,冬至(子月)阴气极,阳气萌,所以冬至为德;夏至(午月)阳气极,阴气萌,所以夏至为刑;八月(酉月)、二月(卯月),阴阳气均,日夜分平,所以刑德势均力敌。

不过《天文训》在另一处又说:“斗杓为小岁,正月建寅,月从左行十二辰……小岁东南则生,西北则杀”[23],又如《管子·四时》:“德始于春,长于夏;刑始于秋,流于冬。”[24]刑德的起始点不同,但是德主生为阳,刑主杀为阴的含义是一致的。

大概从战国开始,阴阳刑德思想便融入到数术学中,我们从“天一贵神”的算法就可以看到这一点。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数术学文献《刑德》篇以及《阴阳五行》篇与本文研究的天一贵神算法的关系密切,我们在本章下一节专门讨论。

所以,天一贵神在白昼从甲子日起顺推,在黑夜从甲申日起逆推,用阴阳刑德思想来解释似乎已经足够了,但是其设计者为什么还要加一个计算环节,即天干之德不足以为贵,而天干相合之气才为贵呢?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了解何为天干相合?为什么相合?何为化气?为什么化气?

古人规定,十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两两相合,即甲己合乙庚合丙辛合丁壬合戊癸合,简称五合。它们不仅相合,还要化,即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但是其中的逻辑在哪里呢?

《五行大义》以夫妇之道解释五合颇有道理,详见注释[25]。其以五阳干甲、丙、戊、庚、壬为夫,以五阴干乙、丁、己、辛、癸为妻,其中甲木克己土,丙火辛金戊土癸水庚金乙木,壬水克丁火,同时阴阳(夫妇)又天然相合,即甲己合、乙庚合、丙辛合、丁壬合、戊癸合,这就是相克又相合的夫妇之道。只是,《五行大义》解释五合掺杂了河图配数,实属牵强附会,这个问题我们后面细说。

事实上,先秦文献便有用夫妇之道来借指天干五合的思想,如左传·昭公九年》:“陈,水属也;火,水妃也……妃以五成,故曰五年。”又《昭公十七年》:“水、火之牡也。其以丙子若壬午作乎!水火所以合也”。[26]看来,这些思想有很早的渊源。这里“妃以五成”告诉我们天干五合与数相配的关系,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分别配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那么甲己合其数间隔五,乙庚合其数也间隔五,余下皆同,所以叫“妃以五成”。学者认为《左传》的成书年代在战国中期,约公元前四世纪初。[27]这说明天干五合的思想至少在战国中期就已经存在了。

十天干依次代表十个自然序数至少在商代已经形成,彼时十干并不代表五行。而河图洛书数字与十干相配是另一套配数关系,十干已经有了五行属性。但是后世一些文献将天干五合与河图配数生拉硬扯凑在一起。如《汉书·五行志》解释“火,水妃也;水、火之牡”说:“天以一生水,地以二生火,天以三生木,地以四生金,天以五生土。五位皆以五而合,而阴阳易位,故曰‘妃以五成’。然则水之大数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十。故水以天一为火二牡,木以天三为土十牡,土以天五为水六牡,火以天七为金四牡,金以天九为木八牡。阳奇为牡,阴耦为妃。故曰‘水,火之牡也;火,水妃也’。于《易》,‘坎’为水,为中男,‘离’为火,为中女,盖取诸此也。”[28]河图以一二三四五为生数,六七八九十为成数,一与六为水配北方、二与七为火配南方、三与八为木配东方、四与九为金配西方、五与十为土配中央。很显然,以河图之数,或称天地之数来解释天干五合,无论如何也无法解释“妃以五成”。

《协纪辨方书》引《星历考原》将河图配数与天干自然序数糅杂在一起来解释天干五合,尤其牵强附会:“五合者,即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也。河图一与六、二与七、三与八、四与九、五与十皆各有合。以十干之次言之,一为甲、六为己,故甲与己合;二为乙、七为庚,故乙与庚合;三为丙、八为辛,故丙与辛合;四为丁、九为壬,故丁与壬合;五为戊、十为癸,故戊与癸合。”[29]

其中的逻辑显然不通。因为河图一与六为水、二与七为火、三与八为木、四与九为金、五与十为土,但是甲与己都不属水,化气也不属水;乙与庚都不属火,化气也不属火;余类推。显然,从思想发生的先后顺序看,天干五合在前,然后有人用河图生成数来附会五合,得出“一与六、二与七、三与八、四与九、五与十皆各有合”的结论。《系辞传》有一句类似的话:“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 [30]笔者认为,这句话也应该产生在天干五合思想之后,河图洛书那种数字游戏搞得神乎其神其实是战国中期之后才萌芽的一种东西。

还有人用其他数字来附会五合,比如西汉杨雄说:“子午之数九,丑未八,寅申七,卯酉六,辰戌五,巳亥四。……甲己之数九,乙庚八,丙辛七,丁壬六,戊癸五。”[31]干支的这种配数,在《五行大义》和《协纪辨方书》中都能够找到,[32]在近年出土的放马滩秦简中也可以看到。[33]这些配数并不能解释五合的原理,也即是说,五合产生之后才出现这样的或那样的配数。

但是,我们要追问甲己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的道理又在哪里呢?《黄帝内经》说:“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又说:“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34]

但是为什么甲己之岁土运统之?其原理是什么?

笔者查阅各种文献,认为沈括的说法颇有道理,详见注释[35]。沈括的解释中有几句很关键的话:“凡阴阳皆始于辰,……五运起于角、轸者,亦始于辰也。甲己之岁,戊己黅天之气经于角、轸,故为土运。角属辰,轸属巳。甲己之岁,得戊辰、己巳。干皆土,故为土运。下皆同此。”他的意思是说,奎壁(戌亥)角轸(辰巳)是天地之门户,阴阳皆起于辰(角宿)。这里暗含着一种年、月、日、时的纪历方法,即以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为历法的起点,按照一年十二月、一日十二辰,推算下来即是甲己之年得戊辰、己巳月,乙庚之年得庚辰、辛巳月,丙辛之年得壬辰、癸巳月,丁壬之年得甲辰乙巳月,戊癸之年得丙辰、丁巳月。所以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统”就是首领、起首、统领的意思。

笔者找到一张五运图示(图5-8),不知出处,转录如下:

 

 

图5-8 五运图

 

此图正是“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苍天之气,经于危室柳鬼,素天之气,经于亢氐昴毕,玄天之气,经于张翼娄胃”描述的意思。按照此图,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丹天之气连接戊癸,黅天之气连接甲己,苍天之气连接丁壬,素天之气连接乙庚,玄天之气连接丙辛。显然此图是按照天干五合化气的原理绘制的。常有人把这个图当作五运六气产生的依据,说古人观天发现天空有五种颜色的气,红色的气经于牛女戊分,黄色的气经于心尾己分,云云。我认为他们搞反了因果关系,实际情况是古人根据干支历法推算出天干五合化气,然后据此绘制了这样一张天象图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五合化气产生的年代,一定已经开始使用干支来记录年、月、日、时了;二是当时纪历的起点一定是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即使官方没有正式推行,天算家也已经开始这样实践了。

于是我们很关心这样的思想至迟产生在哪个年代。笔者翻遍近年出土的简帛文献,在马王堆汉墓帛书中找到一些线索,如《阴阳五行乙篇·出行占》:“丁壬晨、癸戊晏、甲己昼、乙庚(日它)、丙辛夕,以行大凶。”[36]其意思是说丁、壬日的晨时,癸、戊日的晏时,甲、己日的昼时,乙、庚日的(日它)时,丙、辛日的夕时,出行大凶。注释认为“日它”同“晲”,“日晲”之省,与“日失”、“日昳”同意。[37]

笔者认为这里暗含着“晨”为东方木,“晏”为南方火,“昼”为中央土,“晲”为西方金,“夕”为北方水的意思。

果然,马王堆帛书《刑德甲篇·日月风雨云气占》有支持的证据:“朝日,甲乙发;食时,丙丁发;……行中,戊己发;日晲,庚辛发;夕,壬癸发。”注释:“朝日,时段名称……食时,时段名称,古书习见……行中,时段名称,相当于‘日中’。日晲,时段名称,相当于日昳。夕,时段名称,或作‘夕日’。”[38]相同内容又见于《刑德乙篇·日月风雨云气占》。[39]这里将十个天干分成五组与一天之中五个时段相互对应。将《出行占》和《日月风雨云气占》一对比,不难看出前者“晨、晏、昼、(日它)、夕”与后者“朝日、食时、行中、日晲、夕”是等价的。那么“晨、晏、昼、(日它)、夕”也应该分别对应“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我们知道甲乙属木,丙丁属火,戊己属土,庚辛属金,壬癸属水。那么“丁壬晨、癸戊晏、甲己昼、乙庚(日它)、丙辛夕,以行大凶”这句话暗含有丁壬化木、戊癸化火、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的意思。不过,在化气五行代表的时间出行并不吉利,而是大凶。其中的道理我们在上一章讨论过:被斗柄所指的方位(时间)无比凶险。这里的计算转了一个弯,即以斗杓所指的方位的天干五行为化气,再以化气五行所代表的时间为凶险。

事实上,用十干划分一天的十个时段在传世文献中早有记载,如《左传·昭公五年》“日之数十,故有十时,亦当十位”。[40]另外,张培瑜、张健先生根据马王堆帛书《刑德》篇推断干支纪年至迟从秦王政元年(公元前246年)开始至今从未间断。[41]李学勤先生根据《刑德》篇及《竹书纪年》的相关记载认为战国中期已有干支纪年。[42]而张闻玉先生承袭张汝舟先生的观点,认为干支纪历是从公元前427年(周考王十四年)开始行用的,其历元近距为甲寅年甲子月己酉日夜半冬至合朔,历元为公元前1567年(甲寅年)甲子月甲子日夜半冬至合朔。[43]张先生的观点很有道理,本文可以作为其证据之一。但是其历元起于甲寅年而不是甲子年让人生疑,这一点还需要深入研究。

但是以上分析至少说明天干五合化气思想以及用干支纪年、月、日、时在战国早期已经具备了产生的条件。再进一步说,彼时纪历很可能是以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为历元的。本文搜集的这些材料为我们探索战国秦汉年间的纪历方法提供了比较重要的线索,为我们判断一些历法史上的悬案提供了判断是非的参照。比如《史记·历书》“太初元年,岁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岁名焉逢摄提格指甲寅年,这个没有争议。月名毕聚指什么呢?《索引》:“谓月值毕及陬訾也。毕,月雄也。聚,月雌也。”又引虞喜云:“月,雄在毕,雌在訾,訾则陬訾之宿。”[44]《尔雅·释天》:“月在甲月毕,……正月为陬”。[45]月在陬訾之宿之正月显然是指以寅月为正月,那么月名毕聚即是甲寅月。也有学者认为这里的正月为子月。[46]这个问题可以讨论。如果《索引》和《尔雅》的解释没有错误的话,那么“岁名‘焉逢’‘摄提格’,月名‘毕聚’”暗含的意思是甲寅年起甲寅月。

但是这样的纪历方法十分奇怪。一是这个甲寅年与史载丁丑并不相合,司马迁为什么要记作甲寅?这个问题引起了后世的各种猜测,莫衷一是。二是甲寅年起甲寅月,这样的纪历方法由于史料缺乏,笔者在前秦两汉的文献中并没有见到实例。倒是钱塘有一段议论:“正月甲寅者,甲寅岁人正月之名也。古岁、月俱首甲寅,为建首人正之定法,纪年用太阴、太岁皆同。太初元年月名毕聚,用太阴纪年之甲寅月也。颛顼历元首月名毕陬,用太岁纪年之甲寅月也。自用天正为月首,岁、月俱始于甲子矣。”[47]钱塘的意思很明白:天正历法起于甲子年甲子月,人正历法起于甲寅年甲寅月。如果钱塘的解释正确,那么《史记·历书》所记载当是人正历法了。但是《历书》明明白白说“日得甲子,夜半朔旦冬至”,这到底是天正历还是人正历呢?相关争议太多,还有求历法学家指教。

以上研究了天干五合以及化气的原理,下面我们讨论为何“天干之德不足以为贵,而天干相合之气才为贵”的问题。在马王堆帛书中天干相合之表示凶险,而不是“贵”。《黄帝内经》中五合化气也仅仅是一种状态的描述,并不表示吉利。检视天一贵神的算法,看不出它与“化气”有什么关系,所以“天干相合之气才为贵”的说法是靠不住的(宋代子平术以五合化气为贵格,看来需要重新审视)。

那么用天干五合的夫妇之道来解释又如何呢?

我们知道“天一贵神”指居住在北天极的上帝,上帝乘坐帝车四处巡游,而北斗为帝车,用斗柄所指代表上帝巡游的方位,用地支(辰)表示。十二地支也可以表示太阳视运动位置(日躔)。上一章我们讨论过日躔和斗杓所指方位形成的关系叫六合,即子丑合、寅亥合、卯戌合、辰酉合、巳申合、午未合。显然,地支“六合”的本质便是太阳(日)和上帝(北斗)的位置关系。

天干的名字本来叫“日”,天干每天轮换便是一种太阳的抽象运动。天一贵神按照天干之合来逐日推算,这种方法的设计者应该是套用了地支六合的原理并加入了阴阳刑德(生克)的因素。即日在亥,斗柄指寅,日在戌,斗柄指卯……;于是日在甲,昼贵(上帝)在己之德(支),夜贵(上帝)在己之刑(支);日在乙,昼贵在庚之德,夜贵在庚之刑,等等。

古人的这种设计的确很巧妙,我们一边赞叹,一边也感觉尚有美中不足。因为天干五合是夫妻之道,与地支六合的原理并不相同,或许正是这一点不足,难免不引起后世的诸多争论吧。数术中,有些含有科学成分,有些含有迷信成分,有些含有思辨成分,有些含有臆想成分,我们需要仔细分辨。

 

第四节 余论:战国秦汉年间“天一”相关问题

《淮南子·天文训》:“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或曰天一,或曰太阴。”[48]这句话作何理解?根据前面几章的研究我们已经知道:二十八宿之东方七宿便是青龙,这有非常古老的渊源,在6500年前的西水坡M45星图及战国曾侯乙墓漆箱盖星图上可以非常清楚的看到这一点;天一是5000年前的一颗北极星,祂被当做上帝的居所,又叫天一贵神。因此,这句话应该被理解为:天神之最尊贵者,是青龙,也有人说是天一,还有人说是太阴。(案:东方七宿青龙与太阴何以成为天神之最尊贵者,应该与岁星纪年有关,此处不细说。)

但是有人将这句话理解为:天神之最尊贵者是青龙,青龙又叫天一,也叫太阴。譬如清人王引之,他说:“《广雅》曰:青龙、天一、太阴太岁也。然则太岁、太阴、岁阴、天一、青龙名异而实同也。”[49]我认为这种判断比较武断。

《天文训》本身就有对王引之不利的证据,比如“太阴在寅,朱鸟在卯,勾陈在子,玄武在戌,苍龙在辰。”苍龙即青龙,王引之认为“苍龙在辰”是“浅人所加”。[50]然而,太阴、朱鸟(朱雀)、勾陈、玄武、青龙都是六壬天将十二神之一,显然《天文训》所说的太阴和苍龙是二不是一。

又,双古堆汉墓出土的简帛文献《刑德》篇1号简:“壬午立春,玄武在辰,白虎在巳,勾陈在?”,7号简:“勾陈在寅,青龙在辰,皇德在?”,10号简:“皇德在丑,刑德合东宫”,41号简:“太阴在辰”。[51]显然,这里的青龙与太阴是二不是一。

天一与太阴不是同一神也可以找到证据。近年公布的《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五《揕舆》:“楚十三年,天一在卯,太阴在丑,皆左行十二辰。”注:“‘天一’,《广雅》:‘太岁也’。根据天一所在辰位推测,此‘楚十三年’及后文‘楚五年’都是战国前期楚悼王的纪年”。[52]这里非常清楚地显示天一与太阴是二不是一。至于“天一”是不是“太岁”,还需要另外专门讨论。陈侃理先生认为,不能肯定楚国在楚悼王时就采用了简文所示的太岁排谱,后世的堪舆家倒推回去的可能性极大。[53]但是前面第三章已经讨论过“天一”是战国初期石申夫重新命名的,所以楚国在战国早期用“天一”、“太阴”来纪历很有可能。另外,此处的“天一”以年为时间单位左行,“太阴”在“天一”后二。大六壬天将以日为单位运行,“太阴”也正是在“天一贵神”后二。这种前后顺序的一致性似乎表明两者存在着渊源关系。

长沙马王堆帛书《阴阳五行乙篇》,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天一”神雄踞中心被四方诸神环绕拱护的图案(见图5-9 《阴阳五行乙篇》传胜图以及图5-10 传胜图复原[54])。环绕的众神中,可以看到青龙、白虎、太一、太阴,勾陈。因此,王引之认为太岁、太阴、岁阴、天一、青龙异名而实同是不妥的。当然,清代没有机会看到这么多出土文献,也不能都怪他吧。

最后还想简单谈谈大六壬“天一贵神”算法与上述各类文献中的“天一”运算的关系问题。北大汉简《揕舆》仅仅列出了天一与太阴的位置关系,并且是以年为时间单位运行,虽然这两个神煞与大六壬天将中的天一、太阴名字以及排列顺序完全相同,但是大六壬中天将的其他神煞在《揕舆》中未提及,由于史料缺乏尚不能认为大六壬天将十二神作为一个整体在战国初期已经成型,但是两者存在着渊源关系是可以肯定的。

 

 

                     

 

 

 图5-9 《阴阳五行乙篇》传胜图

 

 

 

 

图5-10 传胜图复原图

 

马王堆汉墓帛书有一些关于天一的占法。比如《刑德丙篇·传胜占》,释文首先按照中、北、东、南、西五宫的顺序释读了传胜图上的神煞;然后对占法进行解说。虽然脱字太多,但是从解说部分依然可以看出其与大六壬天将的运行完全不同,看不出两者占法有继承关系,所以此处不转引。[55]值得一提的是:第一,虽然占文中有“天一者,雄也,而从左行。地一者,雌也,而从右行。”但是从释读的内容中看不出“天一”参与运行和占测,祂只代表中央之神;第二,传胜图四宫各有七个神煞,合计二十八,这个数字与六壬式盘四方各七宿,合计二十八宿的数字相同,这一点说明两者在时空构思上存在相似性;第三,传胜占中的神煞天一、太阴(大阴)、白虎、青龙、勾陈在六壬占法的天将中也存在,前者的太一(大一)属于后者的月将之一(申月太一巳将),这说明后者吸收了前者的某些因素而从新构建了一套神煞系统。

又如马王堆帛书《阴阳五行甲篇·天一》:“所以胜天一:东以庚寅,南以戊寅,西以甲寅,北以丙寅。天一之徙:以十一月、十二月戊辰,八??”又以“天一曰”起头,按照“困、触地、责、小生、大生、小耗、大耗、小逆、小得、大得、大成、忧”十二神的顺序依次释读其占卜吉凶。[56]具体占测方法不详,但是可以肯定与大六壬占法完全不同,故此处不转引。饶宗颐先生认为:“天一曰”三字,明显是引用了天一家著作所说。[57]本文完全赞同。

前面已经提到,《淮南子·天文训》说:“太阴在寅,朱鸟在卯,勾陈在子,玄武在戌,苍龙在辰”,其中朱鸟即朱雀、苍龙即青龙。又说“凡徙诸神,朱鸟在太阴前一,钩陈在后三,玄武在前五,白虎在后六,虚星乘钩陈而天地袭矣”。细究起来,两处提到的这些神煞的排列顺序并不一致,应该是传抄错误。又说“太阴在寅,岁名曰摄提格……太阴在卯,岁名曰单阏……”,显然这是以“岁”为单位运行。这里一共出现六个神煞,分别对应一个地支,那么肯定还存在另外六个神煞。这些神煞在大六壬天将中都存在,没有提到的神煞是不是也与六壬同,因材料不足还不能判断。可以判断的是,这些神煞与六壬天将的排法不同,顺序也不同。

在双古堆汉墓简帛《刑德》中明确提到了玄武、白虎、勾陈、青龙、皇德、太阴七位神煞,释读者认为“皇德”可能是朱雀。由于简残缺得厉害,我们难以作出进一步的分析。

从以上材料看,大六壬占法中的天将神煞系统与汉初天一家肯定存在着源流关系,但是具体的演变过程,由于史料缺乏,难以作出细致而准确的分析。胡平生先生认为双古堆简《刑德》与《天文训》所见诸神最为简略,帛书诸神与六壬十二天将较为复杂,它们大概分别代表了刑德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一个的阶段。[58]本文基本同意他的观点。

 

小结

本章我们讨论了传世文献记载的天一贵神”三种主要的算法,通过对其算法逻辑梳理,通过对《吴越春秋》记载的几则六壬占法案例的分析,本文认为:《通书》记载的出自东晋学者郭璞的算法是东汉时期大六壬占法正式形成时的原始算法,其逻辑完美清晰,但是比较繁琐,在后世的流传过程中,至迟在六朝时期被简化。

本文进一步讨论研究了天一贵神”算法的原理,认为其体现了春秋战国以来阴阳刑德思想的演进,体现了“日”与“北斗”运行的具象关系(地支六合)和抽象关系(天干五合)。天干的名字本来叫“日”,天干每天轮换便是一种太阳的抽象运动。天一贵神按照天干之合来逐日推算,这种方法的设计者应该是套用了地支六合的原理并加入了阴阳刑德(生克)的因素。本文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进行比对研究,认为天干五合的思想至迟在战国中期就已经存在了,但是后世一些文献将天干五合与河图配数生拉硬扯凑在一起来解释“妃以五成”,尤其牵强附会,把河图洛书那种数字游戏搞得神乎其神其实是战国中期之后才萌芽的一种东西。本文通过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的考证,进一步研究了“天干五合化气”以及《黄帝内经》“丹天之气,经于牛女戊分,黅天之气,经于心尾己分……的原理,认为它们源于干支纪历,在战国中晚期已经具备了产生的条件,彼时纪历的起点很可能是甲子年、甲子月、甲子日、甲子时,这为我们探索战国秦汉年间的纪历方法提供了比较重要的线索。

最后,本研究结合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的比对,认为《淮南子·天文训》:“天神之贵者,莫贵于青龙,或曰天一,或曰太阴。”这句话应该被理解为:天神之最尊贵者,是青龙,也有人说是天一,还有人说是太阴。大六壬占法中的天将神煞系统与汉初天一家肯定存在着源流关系。

 


[1]李零主编,陈久金点校:《中国方术概观》式法卷,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6月第一版,第34页。

[2]严敦杰:《跋六壬式盘》,《文物参考资料》,19587期。

[3]同上。

[4] []萧吉 著:刘鸿玉、刘炳琳译解,《五行大义白话全解》,北京:气象出版社,20151月第一版,第320页。

李零主编,陈久金点校:《中国方术概观》式法卷,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19936月第一版,第335页。

[]袁树珊著,郑同点校:《大六壬探源》,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9月第一版,第一二三页。

[5] []李光地 编:《御定星历考原》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八一一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80~81页。原文如下:

歌曰:“甲戊庚牛羊,乙己鼠猴乡,丙丁猪鸡位,壬癸免蛇藏,六辛逢马虎,此是贵人方。”曹震圭曰:“天乙者,乃紫微垣左枢傍之一星,万神之主掌也,一日二者,阴阳分治内外之义也。辰戌为魁罡之位,故贵人不临。戊,以配中央之位,乃勾陈后宫之象,故与甲同。其起例以丑乃紫微后门之左,阳界之辰也,未乃紫微南门之右,阴界之辰也。甲者,十干之首,故阳贵以甲加丑逆行,甲得丑、乙得子、丙得亥、丁得酉、己得申、庚得未、辛得午、壬得巳、癸得卯,此昼日之贵也。阴贵以甲加未顺行,甲得未、乙得申、丙得酉、丁得亥、己得子、庚得丑、辛得寅、壬得卯、癸得巳,此暮夜之贵也。戊以助甲成功,故亦得丑未,若六辛之独得寅午,则自然所致,更无疑矣。”

 

[6] []李光地 编:《御定星历考原》卷五,《文渊阁四库全书》第八一一册,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第81~82页。原文如下:

《通书》云:“郭景纯以十干贵人为吉神之首,至静而能制群动,至尊而能镇飞浮,以其为坤黄中通理,乃贵人之德,是以阳贵人出于先天之坤而顺,阴贵人出于后天之坤而逆。天干之德,未足为贵,而干德之合气,乃为贵也。

先天坤卦在正北,阳贵起于先天之坤,故从子起甲,甲德在子,气合于己,故己以子为阳贵,以次顺行;乙德在丑,气合于庚;丙德在寅,气合于辛;丁德在卯,气合于壬;辰为天罗,贵人不居,故戊跨在巳,气合于癸,午与先天坤位相对,名曰天空,贵人有独无对,故阳贵人不入于午;己德在未,气合于甲,庚德在申,气合于乙,辛德在酉,气合于丙,戌为地纲,贵人不居,故壬跨在亥,气合于丁,子坤位,贵人不再居,故癸在丑,气合于戊,是为阳贵起例。

……歌曰:“庚戊见牛甲在羊,乙猴己鼠丙鸡方,丁猪癸蛇壬是兔,六辛逢虎贵为阳。”此十干先天相合之气,属阳。故从子位顺行,分居地盘九支,谓之阳贵人。旦昼于冬至后用之。

后天坤卦在西南,阴贵起于后天之坤,故从申起,甲德在申,气合于己,故己以申为阴贵,以次逆行,乙德在未,气合于庚,丙德在午,气合于辛,丁德在巳,气合于壬,辰为天罗,贵人不居,故戊跨在卯,气合于癸,寅与后天坤位相对,名曰天空,贵人有独无对,故阴贵人不入于申,己德在丑,气合于甲,庚德在子,气合于乙,辛德在亥,气合于丙,戌为地纲,贵人不居,故壬跨在酉,气合于丁,申坤位贵人不再居,故癸跨在未,气合于戊,是为阴贵起例。

……歌曰:“甲贵阴牛庚戊羊,乙贵在鼠己猴乡,丙猪丁鸡辛遇马,壬蛇癸兔属阴方。”此十干后天相合之气,属阴,故从申位逆行,分居地盘九支,谓之阴贵人,暮夜于夏至后用之。

 

[7]冉景中,《“天南地北”考》,《“〈周易〉与中国哲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人民大学国学2015926日—27日,第308327页。 另,本文经过修改更名为《“天南地北”真义考》被《haina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刊用,见附录4

[8] [] 等撰,孙正治 注译,《协纪辨方书》,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22月第一版,第309310页。

[9]李零:《中国方术正考》,北京:中华书局,20065月第一版,第87页。

[10]杨景磐:《中国历代易案考》,北京: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20067月第一版,第132~148页。

[11] []康熙内府精抄本,李峰注解:《故宫珍本丛刊》精选整理本丛书,海口:海南出版社,20022月第一版。

[12] []袁树珊 著,郑同点校:《大六壬探源》,北京:燕山出版社,20109月第一版。

[13]李零:《中国方术正考》,北京:中华书局,20065月第一版,第96页。

[14]张觉 撰:《吴越春秋校证注疏》,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3月第二版,第219页。

[15]刘乐贤 著:《睡虎地秦简日书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初版,第365367页。

[16]张觉 撰:《吴越春秋校证注疏》,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3月第二版,第141页,第144~145页。案:张先生在注释18引《淮南子·天文训》“亥为收,主大德”,所以说“亥,大吉。”

此处《淮南子·天文训》原文为:“寅为建,卯为除,辰为满,巳为平,主生;午为定,未为执,主陷;申为破,主衡;酉为危,主杓;戌为成,主少德;亥为收,主大德;子为开,主太岁;丑为闭,主太阴。”显然这是建除家的专门术语,每一个月十二地支的建除排列并不相同,比如正月建寅,“寅为建,卯为除,辰为满,巳为平,……”二月建卯,“卯为建,辰为除,巳为满,午为平,……”以此类推。因此亥并不总为收,也并不总是主大德。

[17]张觉 撰:《吴越春秋校证注疏》,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43月第二版,第141页。

[18]杨景磐 著:《中国历代易案考》,北京:中国国际广播音像出版社,20067月第一版,第142~144页。

[19]同上,第139页。

[20]详见附录4

[21]胡文辉 著:《中国早期方术与文献丛考》,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11月第一版,第253~269页。

[22]刘文典 撰:《淮南鸿烈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95月第一版,第九六~九八页。原文如下:

子午、卯酉为二绳,丑寅、辰巳、未申、戌亥为四钩。东北为报德之维也,西南为背阳之维,东南为常羊之维,西北为蹏通之维。

日冬至则斗北中绳,阴气极,阳气萌,故曰冬至为德。日夏至则斗南中绳,阳气极,阴气萌,故曰夏至为刑,阴气极则北至北极,下至黄泉,故不可以凿地穿井。万物闭藏,蛰虫首穴,故曰德在室。阳气极则南至南极,上至朱天,故不可以夷丘上屋。万物蕃息,五谷兆长,故曰德在野。……

阴阳刑德有七舍。何谓七舍?室、堂、庭、门、巷、术、野。十二月德居室三十日,先日至十五日,后日至十五日,而徙所居各三十日。德在室则刑在野,德在堂则刑在术,德在庭则刑在巷。阴阳相德则刑德合门。八月、二月,阴阳气均,日夜分平,故曰刑德合门。德南则生,刑南则杀,故曰二月会而万物生,八月会而草木死。

 

[23]同上,第一〇二页。

[24]黎翔凤 撰:《管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46月第一版,第八五七页。

[25] []萧吉 著:刘鸿玉、刘炳琳译解,《五行大义白话全解》,北京:气象出版社,20151月第一版,第139页。原文如下:

干合者,己为甲妻,故甲与己合;辛为丙妻,故丙与辛合,癸为戊妻,故癸与戊合;乙为庚妻,故乙与庚合;丁为壬妻,故丁与壬合。《季氏阴阳说》曰:木八畏庚九,故以妹乙妻庚,庚气在秋,和以木气,是以荠麦当秋而生,所谓妻来之义。火七畏壬六,故以妹丁妻壬,壬得火热气,故欤冬当冬而华,金九畏丙七,故以妹辛妻丙,丙得金气,故首夏靡草荠麦死,故夏至之后,三庚为伏,以畏火也。土五畏甲八,故以妹己妻甲,土带阴阳,合,以雌嫁木,故能生物也。水六畏土五,故以妹癸妻戊,五行相和,是其合也。

 

[26]杨伯峻 编著:《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10月第三版,第一三一〇、一三九一页。

[27]胡文辉 著:《中国早期方术与文献丛考》,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011月第一版,第248页。

张培瑜 著:《先秦秦汉历法和殷周年代》,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8月第一版,第17页。

[28] []班固 撰:《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6月第一版,第一三二八页。

[29] []允禄 等撰,孙正治 译:《协纪辨方书》,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212月第一版,43页。

[30]马恒君 著:《周易正宗》,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6月第一版,第506~507页。

[31] []司马光 集注:《太玄集注》,北京:中华书局,19989月第一版,第二三四~二三五页。

[32] []萧吉 著:刘鸿玉、刘炳琳译解,《五行大义 白话全解》,北京:气象出版社,20151月第一版,第51页。

[]允禄等撰,孙正治 译:《协纪辨方书》,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1212月第一版,第51页。

[33]程少轩:《放马滩简式占古佚书研究》,复旦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第31~32页。

[34]郭霭春 主编:《黄帝内经素问校注》,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1月第一版,第575578页。

[35] []沈括 著,金良年、胡小静 译:《梦溪笔谈》,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6月第一版,第286~287页。原文如下:

《素问五运大论》:“黄帝问五运之所始于岐伯,引《太始天元册文》曰:‘始开戊己之分。’所谓戊己分者,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王砅注引《遁甲》:“六戊为天门,六己为地户。”天门在戌亥之间,奎、壁之分;地户在辰、巳之间,角、轸之分。凡阴阳皆始于辰,上篇所论十二月谓之十二辰,十二支亦谓之十二辰,十二时亦谓之十二辰,日月星谓之三辰,五生之时谓之五辰。五运起于角、轸者,亦始于辰也。甲己之歳,戊己黅天之气经于角、轸,故为土运。角属辰,轸属巳。甲己之歳,得戊辰、己巳。干皆土,故为土运。下皆同此。乙庚之歳,庚辛素天之气经于角、轸,故为金运,庚辰、辛巳也。丙辛之歳,壬癸玄天之气经于角、轸,故为水运,壬辰、癸巳也。丁壬之歳,甲乙苍天之气经于角、轸,故为木运,甲辰、乙巳也。戊癸之歳,丙丁丹天之气经于角、轸,故为火运,丙辰、丁巳也。《素问》曰:“始于奎、壁、角、轸、则天地之门户也。”凡运临角、轸、则气在奎、壁以应之。气与运常同天地之门户。故曰:“土位之下,风气承之。”甲己之歳,戊己土临角、轸,则甲乙木在奎、璧。奎属戌,壁属亥。甲己之歳,得甲戌、乙亥。下皆同此。曰“金位之下,火气承之”者,乙庚之歳,庚辛金临角、轸,则丙丁火在奎、壁。曰“水位之下,土气承之”者,丙辛之歳,壬癸水临角、轸,则戊己土在奎、壁。曰“风位之下,金气承之”者,丁壬之歳,甲乙木临角、轸,则庚辛金在奎、壁。曰“相火之下,水气承之”者,戊癸之歳,丙丁火临角、轸,则壬癸水在奎、壁。古今言《素问》者,皆莫能喻,故具论如此。

[36]裘锡圭 主编:《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五,北京:中华书局,20146月第一版,第一五六页。

[37]同上,第一五七页。

[38]同上,第一一页。

[39]同上,第四六页。

[40]杨伯峻 撰:《春秋左传注》,北京:中华书局,200910月第三版,第一二六四页。

[41]张培瑜、张健:《马王堆汉墓帛书刑德篇与干支纪年》,华冈文科学报,2002年第25期。

[42]李学勤 著:《失落的文明》第74《干支纪年和十二生肖起源新证》,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12月第一版,第150~151页。

[43]张闻玉 著:《古代天文历法讲座》,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0月第二版,第141~143页。

[44] []司马迁 著:《史记·历书》,北京:中华书局,20148月第一版,第一五〇七~一五〇八页。

[45]管锡华 译注:《尔雅》,北京:中华书局,20147月第一版,第395~396页。

[46]何幼琦:《评乾嘉间关于太岁太阴的一场争论》,《学术研究》,1979年第5期。

  又见张闻玉:《四分术的推演与应用》,张氏新浪博客2009623日。(笔者最后一次登录查阅是2018415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0bd5f0100drw3.html又见:

张闻玉 著:《古代天文历法讲座》,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10月第二版,第149页。

[47]张双棣 撰:《淮南子校释》(增订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月第二版,第三一三页。

[48]刘文典 撰:《淮南鸿烈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95月第一版,第一二六页。

[49] []王引之 著:《经义述闻》卷二十九《太岁考》,《续修四库全书》第175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35月第一版,第二六四页。

[50]刘文典 撰:《淮南鸿烈集解》,北京:中华书局,19895月第一版,第一一七页。

[51]胡平生:《阜阳双古堆汉简数术书简论》,《出土文献研究》第四辑,北京:中华书局,199811月第一版,第18~21页。

[52]《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五,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12月第一版,第一三九页。

[53]同上,第二三九页。

[54]裘锡圭主编:《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二,北京:中华书局,20146月第一版,第一二~一三页。

[55]裘锡圭 主编:《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五,北京:中华书局,20146月第一版,第五〇~五三页。

[56]同上,第六八~六九页。

[57]饶宗颐 著:《马王堆阴阳五行天一图——汉初天一家遗说考》,《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 卷三《简帛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9月第一版,第106页。

[58]胡平生:《阜阳双古堆汉简数术书简论》,《出土文献研究》第四辑,北京:中华书局,199811月第一版,第21页。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天一贵神”算法之考辨——兼论天干“五合化气”思想与干支纪历之产生发布于2021-09-24 12:01: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