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各类视频网站基本被“秀水”刷屏了,有网友调侃,一只“牛蛙”超过了本年度上半年所有明星和网红,短短几天吸引了全网视频三分之一的流量,当之无愧的成为了本年度的“头条之王”

     其实大概是这么个情况,近日,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秀水镇坚强村附近的山谷中,出现了不明情况的怪声,声音宛若动物叫声并多次出现,该事件随着人们的口耳相传被放大,并通过网络传播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数万人前往现场准备倾听“龙叫”,多位主播架起设备昼夜直播,无数人将自己录到或者“编辑配音”出的“龙叫”视频发到网络上。一时之间,一片哗然。可把当地急的,一边抗震救灾,一边辟谣这“怪声”与地震无关。(首先在此祈祷地震发生地区的朋友一切平安

     

      有关现场的图片和视频船家就不再放送了,基本上打开个视频网站就能看到。事实上,除了部分网友恶搞配音的老虎叫、大象叫、狼叫等等之外,船家也听了听所谓原声,假如听到的不是配音的话,还是比较赞成这种声音是由黄脚三趾鹑——地牤牛发出的(小时候见过这种鸟)。至于其他专业人士给出的风车共振说地下溶洞说以及牛蛙说、昆虫说等等,只能有待专家进一步研究确认了。但是,首先我们还是要遵从官方号召: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相信科学结论。对这种声音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将它与网络上的各类“龙叫”“叫”谣言划清界限

       关于这次的“怪声”事件,本文并不再讨论,而是换个角度与各位朋友一起,聊一些古代有关龙的叫声、鹌鹑和地震前兆的记载。

        以下正文:

       龙该怎么叫

       龙这种传说中的图腾动物的叫声,不能跟现实中狐狸似的,我们抓上一只来,当面听听它的叫声。

       事实上,翻查古代典籍,关于龙的记录虽然很多,但是关于龙叫声的记录就极其稀少,甚至比龙吃起来如何的记录都少。(以下为吃龙的记录:1、《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及有夏孔甲,扰于有帝。帝赐之乘龙,河、汉各二,各有雌雄。……有陶唐氏既衰,其后有刘累,学拢龙于豢龙氏,以事孔甲,能饮食之。夏后嘉之。……龙一雌死,潜醢以食夏后。” 2、陆机常饷张华鲊, 于时宾客满坐,华发器便曰:“杆龙肉也。”未之信。华曰:“试以苦濯之, 必有异。” 既而五色光起。机还问鲊主,果云:“园中茅积下得一白鱼,质状殊常,以作过美,故以相献。3、《博物志》曰: 龙肉以醢渍之, 则文章生。4、任昉《述异记》 曰:汉和帝玄年,大雨,有一青龙於宫中。帝命烹之,赐群臣龙羹各一杯。故李尤《七命》 曰:“味兼龙羹”。)

       可见,龙出场基本上是不怎么叫的。参考自然界中的象形物蛇(及鳄鱼等动物),蛇是没有声带的,自然也没什么叫声。而龙作为话传说故事中的有灵一种时,往往又是化身为人的状态,此时就是以人类语言的模式开展对话(人怎么叫,它就怎么叫)。事实上,中国古人对声音的描述往往是大而粗的,或者类比于其他动物,或者拟声于某某行为,再或者就以独特的诸如吟,啸、鸣来简称。

       比如: 《续搜神记》 曰:长沙有人, 忘其姓名, 家住边江, 有女子渚次澣沙, 觉身中有异, 复不以为患。遂妊身, 生三物皆如鮧(夷, 提二音。) 鱼, 甚怜异之,乃着藻盘死晷养之。经三月,此物遂大, 乃是蛟子。字大者为当洪, 次者名破祖, 小者名揉岸。天暴雨水, 三蛟一时俱出, 遂失所在。後天欲雨, 此物辄来,女亦知当来, 便出望之, 蛟子亦出头望母, 良久方复去。经年後, 女亡。三蛟子至其墓所哭之, 经日乃去。闻其哭声, 状如狗号

      《子不语》常熟李氏妇,孕十四月,产一肉团,盘曲九折,莹若水晶。惧,弃之河,化为小龙,擘空而去。逾年,李妇卒,方殓,雷雨晦冥,龙来哀号声若牛吼。里人奇之,为立庙虞山,号“龙母庙”。乾隆壬午夏,大旱,牲玉既罄,卒无灵,桂林中丞以为大戚,其门下士薛一瓢曰:“何不登堂拜母乎?”中丞遣官以牲牢祷龙母庙,翌日雨降。(不是秃尾巴老李,老李是山东文登籍)

       在这两则类似的故事中,龙在母亲墓前哀悼的时候,发出的的叫声类似于动物中的狗号,牛吼

       那么平常龙该怎么叫呢

       让我们再看看《本草纲目》(别奇怪,古代龙也可以入药的,而且分的很细,比如龙骨、龙齿、龙角、龙脑、龙胎、龙涎各治什么病,甚至对选用的龙的品种——蛟龙、鼍龙等都有简要介绍)记载:时珍曰∶按∶罗愿《尔雅翼》云∶龙者鳞虫之长。王符(《潜夫论》的作者,东汉人)言其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陆佃《埤雅》云∶龙火得湿则焰,得水则燔,以人火逐之即息。故人之相火似之。龙,卵生思抱,雄鸣上风,雌鸣下风,因风而化。

        这里龙的声音,如同戛铜盘(jia 戛然而止)字做动词且与声音相关时,有两个意思,一是敲打,二认是刮和磨。(有专家据此考证龙叫声即为敲刮铜盘之声,并认为北极光会发出类似金属声,据此推论华夏民族来自北方,龙的起源是北极光。此观点船家不敢苟同,特此一言以待有兴趣的朋友拓展研究。见注一

       唐代诗僧皎然曾作《戛铜碗为龙吟歌》,诗序记述:太尉房琯早年读书终南山峻壁下,常听到一种奇怪的金属声回荡在山间,问当地的父老,说是“龙吟。”后来,房琯又在林岭间听到这种声音,寻访过去,却是老僧在磨擦一种铜器,这便是我国最早模拟龙的叫声的一种乐器——“假龙吟”。唐代中叶,这种乐器曾在浙江、河南一带流传。根据这些记载,我们可以推测,“假龙吟”这种乐器应该类似僧人用的铜钵,演奏方法是先敲击,然后摩擦振动,而且以摩擦振动为主,取其持续回响之意。

      从上面几个例子可以看出,古代对龙叫声的认知,又有一种可能类似于敲打和摩擦(更偏向于摩擦,因为持续时间长)铜器产生的振动声。这与常用来表示龙叫声的字又比较吻合。

       其实这个声音可能很多朋友听过,记得船家经常在博物馆景区见到一种所谓“龙洗”的铜盆(不是文物,是摆在门口的工艺品),这种盆用手摩擦两耳可以造成共振,发出嗡声且内部水花四溅。这一“嗡嗡”声音可能就与部分古人认为的“龙吟”声较为吻合。 

       综上所述,在古代,人们认为:龙是一种平时不怎么爱叫唤,日常可以发出类似金属震动的嗡嗡叫声,在表达强烈感情时又可以发出类似狗号(狼嚎)、牛吼等动物叫声的动物。

       备注一:船家认为,龙的形象来自北极光之说存在不妥之处。

       简单举例如下,查甲骨文字中龙:

      

      壬寅卜、宾贞,若兹不雨,帝惟兹邑不若。

      乙未卜,,无其

      其做龙于田,有

       等等卜辞都表明,早在殷代甚至之前,在作为一种神祇含义时,龙表示的是管理风雨的角色,或者最起码与雨不可分割。这与早期青铜器龙纹分布更侧重于水器这一现象是一致的。

       而若是按照所谓龙形象起源于北极光的说法,那么众多周知北极圈内年平均降水量相比来说要低得多,而形式也以降雪为主。假如我华夏先民真的起源于北极地区,船家相信,就算要给北极光/龙赋予含义,应该也是所谓风雪、冰、光、寒冷等等属性,而不是雨。

        只此一点,就可以说明龙的起源,应来自经常降雨的地区。

     




延伸资源下载(东西方哲学经典古籍汇总、四库全书、杨公风水经典古籍、玄空风水古籍、八宅古籍、生基秘法道藏道家经典古籍、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八字六爻、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鹌鹑与地震(一)龙该怎么叫发布于2021-09-20 13:06: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