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作为人类童年时期重要的图腾信仰,灵蛇崇拜拥有着莫大的普适性,在世界其他民族中亦不乏此类“操蛇之神”的鲜活案例,并且与我国的“操蛇之神”具有颇多相似之处:与创世始祖伏羲女娲人首蛇身的形象相类,《圣经》中的人类始祖亚当和夏娃也是拥有蛇一样光滑的皮肤:“《哈加达》记述:‘亚当、夏娃身上覆盖着一层角质硬皮,’甚至说亚当的硬皮‘明如日光,覆盖在他身上,犹如闪亮的外套。’即亚当外形如蛇,有鳞片和光滑的皮。这就是为什么亚当、夏娃一丝不挂,而且还不需要衣服的保护、遮蔽。”
古埃及的帝王经常手持蛇杖,古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阿波罗也有一支带翅的金蛇杖,可见灵蛇作为权力象征在东西方有着共同的适用性。《圣经·旧约》不仅表明摩西的权杖是由蛇变幻而来,更暗示出蛇具有治疗疾患的功能:“耶和华告诉摩西:‘你去找人做一只铜蛇高高挂在木杆上,叫被蛇咬伤的人看着假蛇,性命就可以保住。’于是摩西马上叫人用铜造了一条假蛇,挂上木杆,果然受伤的人一望到铜蛇后都复原痊愈了。”
此外,克里特岛神庙里双手持蛇的大地母神,可视为兼具生殖崇拜与巫师信仰的双重意蕴;古埃及神话中处于孩童时期的何露斯作为鹰神的化身,出土文物中同样也留下了他双手操蛇的雕像,为我们展示了蛇鸟相生主题在其他民族的留存;再到印第安部落为祈祷风调雨顺而跳的“操蛇之舞”,又可以进一步追溯早期先民对蛇类自然属性的敬畏推崇。形态职能各异的“操蛇之神”从未在人类的生活和信仰中缺席,可谓直接见证并参与了蛇图腾崇拜生发衍变的漫漫历程。
早在清代,我国便有学者关注到《圣经》与《山海经》中“操蛇之神”形象的相似性,并指出上古时期的巫文化信仰乃是造成这一相似性的根本原因:“《新约》书载摩西在旷野举蛇,与《海外西经》所称巫咸操蛇者相合,乃古神巫禁虎伏龙戏法。然则《山海经》之巫咸即摩西,灵山登葆山即西奈山,又何疑乎?”与世界其他民族的“操蛇之神”形象相比,我国的“操蛇之神”既展现出东西方在蛇图腾信仰领域的一致性,同时又昭示出鲜明的东方文化烙印,尤其是方相氏执蛇的形象更是显示出我国特有的丧葬信仰风习。
自《周礼》开始,方相氏执掌祛除墓室疫鬼的职责便被记录在史册中,并逐渐作为葬仪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被继承了下来:“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大丧,先柩;及墓,入圹。以戈击四隅,驱方良。”孙诒让进一步在《周礼正义》中指出方相氏所驱除的“方良”,正是《庄子》中出现的神怪“方皇”:“方皇与方良音亦相近,疑皆一神。”《庄子》将罔象、夔、委蛇与方皇并举:“水有罔象,丘有峷,山有夔,野有彷徨,泽有委蛇。”根据陆德明的释文可知“彷徨”乃“方皇”的本字,司马彪在注解时也提到“方良”与蛇极为相类:“方皇,状如蛇,两头,五采文。”汉代的傩舞中同样出现了方相氏执钺斩蛇的形象:“尔乃卒岁大傩,殴除群厉。
方相秉钺,巫觋操茢。侲子万童,丹首玄制……捎魑魅,斫獝狂,斩蜲蛇,脑方良。囚耕父于清泠,溺女魃于神潢。残夔魖与罔像,殪野仲而歼游光。”薛综在注释时指出“方良,草泽之神也”,再次暗示了“方良”与蛇类的密切关联。同时结合出土文物的相关资料,我们发现墓葬中方相氏操蛇的形象大多出现在汉代以前,可以说恰恰是在《周礼》影响之下我国先民朴素丧葬观念的集中反映。自汉代佛教传入之后,民间丧葬观念便越来越多地受到佛教因素的浸染而呈现出生变的样貌,故而汉代以前的“操蛇之神”形象,是非常珍贵的巫傩时代先民墓葬文化的绝好例证。
文字来源:中国古代“操蛇之神”形象初探,薛欣欣
图片来源:中国古代“操蛇之神”形象初探,薛欣欣;网络
俯仰终宇宙
不乐复如何
让我们一同回到
洪荒时代
观志异品荒诞
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山海经异兽,山海经故事, 读山海经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阿长与山海经
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山海经异兽,山海经故事, 读山海经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山海经异兽,山海经故事, 读山海经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山海经异兽,山海经故事, 读山海经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山海经异兽,山海经故事, 读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山海经》中的“操蛇形象”探析(五)发布于2023-06-29 10: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