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所记载的鱼有五十余种,其中,“人鱼”是出现频率最高的珍奇异兽之一,且有多种不同的称呼。南山经之青丘之山记载:“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挤。”咱袁坷校注“鱬音儒;赤鱬,盖人鱼之类。”依此看来,“赤鱬”是《山海经》中有关“人鱼”出现的最早记载,“状如鱼而人面”是其典型的形象。

自南山经之后,西山经之竹山、北次三经之侯之山、中次四经之熊耳之山、中次六经之傅山、阳华之山,中次十一经之朝歌之山、葳山,共有7处“多人鱼”的记载。其中,北次三经之龙侯之山有关于“人鱼”的详细描述,“其中多人鱼,其状如?鱼,四足,其音如婴儿,食之无痴疾“由此可以推断,《山海经》中多处记载的“人鱼”与南山经中同为人鱼之类的“赤鱬”形象是类似的。正如袁两所注,“即南山经青丘山之赤儒,中次七经少窒山之蹄鱼,亦均人鱼之属也。然此人鱼,乃动物之人鱼,非话之人鱼也。”

那么,除“赤鱬”、“赤鱬人鱼”、“?鱼”这三种“动物之人鱼”外,《山海经》中还有哪些“神话之人鱼”?海外西经中有一段关于“龙鱼”的记载。“龙鱼陵居在其北,状如鲤,一曰鰕。”“高诱注云:“龙鱼如鲤鱼也,有神圣者乘行九野,在无继民之南。”从袁坷的引注可以看出,“龙鱼”确实是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鱼。海内东经中还有一段关于“陵鱼”的记载。“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关于“龙鱼”与“陵鱼”之属,袁坷指出,“龙鱼,疑即海内北经所记陵鱼,盖均神话传说中人鱼之类也。”

根据《尔雅》、《本草纲目》中有关“龙鱼”、“人鱼”的记载,袁呵还指出,“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之陵鱼,正是人鱼形貌。”被袁两誉为“神话之渊府”的《山海经》不光有“龙鱼”、“陵鱼”这种“神话之人鱼”海内南经还有这样一段记载,“民人国在建木西,其为人人面而鱼身,无足。”关于“人面鱼身”的“氐人国”,袁坷认为,“底人国民盖神话中人鱼之类也。海内北经云:“陵鱼人面,手足,鱼身,在海中。即此之属。唯彼手足俱具,此独‘无足’耳。”关于大荒西经中的“互人之国”袁坷指出,“郭注:‘人面鱼身’。

郝懿行云:‘互人国即海内南经氐人国,民、互二字,盖以形近而说,以俗民正作互字也。’另外,关于海内南经中的“雕题国”郭璞认为是“鲛人”。袁到则指出,“郭云即鲛人,恐非,或有讹字。”对此,袁坷进一步补充,“鲛人乃人鱼……此雕题国人固非般人也。”在雕题国人是否为鲛人这一点上,今人虽无法判定,但《山海经》中的“神话之人鱼”却成了我国人鱼传说的渊源。

综上所述,《山海经》中的“人鱼”有“赤鱬”、“ ?鱼”、“龙鱼”、“陵鱼”、“ 氐人”、“互人”等多种不同的称呼,但使用最频繁的还是“人鱼”。无论是“动物之人鱼”还是“神话之人鱼”,“人面鱼身”是《山海经》中人鱼之类的共同形象。只是有的生活在河水中,有的生活在海水里。有的“有足”,有的“无足”。有的其音如“鸳鸯”,也有的如“婴儿”。《山海经》中频繁出现的“人鱼”奠定了我国人鱼传说的基础,其“人面鱼身”的典型形象后来也传到了日本,成为日本“人鱼”形象的原型。

 


文字来源:《山海经》中的“人鱼”形象在日本的变异,张西艳

图片来源:网络


俯仰终宇宙

不乐复如何


让我们一同回到

洪荒时代

观志异荒诞


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山海经异兽,山海经故事, 读山海经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阿长与山海经




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山海经异兽,山海经故事, 读山海经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山海经异兽,山海经故事, 读山海经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山海经异兽,山海经故事, 读山海经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山海经异兽,山海经故事, 读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山海经》的人鱼形象发布于2023-06-29 10:29:5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