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镇邪导引升仙功能的镇墓异兽形态体现

镇墓兽是中国丧葬习俗中的独特文化现象,即墓葬中出现的一种怪兽形象,所具备的镇邪厌胜及引导升仙的功能,对镇墓兽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镇墓兽特指墓葬中的冥器,如春秋战国楚墓、唐代墓葬中唐三彩镇墓兽形象都属于这一类。

广义镇墓兽指出现在墓葬中的所有具有镇邪厌胜、导引升仙功能兽,如墓石刻、墓室门户雕刻、墓室壁画中出现的神异怪兽等。实际上《山海经》所记载了很多怪兽形象具有这种镇邪厌胜的功能,如狰、駮、?疏等,在这些怪兽里虽然形态各异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即长着一支独角。

?疏

此外,在《山海经》中还记载了形似镇墓兽的动物造型,如化蛇、马腹、奢比尸、环狗、窥窳、穷奇、辟邪等。这些异兽或人面、虎头、头,或虎身、豺身、马身、兽身,形态奇异,结合镇墓兽中形象处理,它们似乎和《山海经》异兽形象都有某种内在关系。

窥窳

1

《山海经》中的独角兽形态

独角兽一般性理解,即但凡头上长出一只角的兽,都可以归为独角兽类。如獬豸、貔貅麒麟等都可以称为独角兽。古代一些帝王陵墓的神道两边,多排列一些石质雕刻,以起到镇墓、守墓及扬威、显派的作用。如陕西省蒲城县境内的埋葬着唐睿宗李旦的桥陵,其神道两旁就有一对与石马、石鸵鸟并列的独角双翼巨兽。

独角双翼巨兽

此兽高约三米,体型硕大,头顶独角,身展双翼,目眈露齿,气势雄伟,当是獬豸。獬豸聪明心地仁慈,声音犹如美妙的音乐,举止行为符合儒家道德规范,不结党营私,所以被古人视为“仁兽”“瑞兽”。因此,传统意义上的独角兽类大都具有这种辟邪、祥的功能。 

獬豸

《山海经》中记载的“独角兽”有狰、駮和?疏等。狰的形象怪异,长的像红色的豹子,五条尾巴,吼叫的声音像石头撞击后发出的声音。《山海经·西山经》载:“又西二百八十里,曰章莪之山,无草木,多瑶碧。所为甚怪。有兽焉,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其音如击石,其名曰狰。”下图为明代蒋应镐绘图本中狰的形象,从绘本图像看是按照《山海经》中对狰的形象描述进行绘制的。郭璞在《图赞》中说:“章莪之山,奇怪所宅。有兽似豹,厥色惟奇。五尾一角,鸣如击石。”《广韵》则说:“狰似狐有翼。

异兽狰 明·蒋应镐绘图本

而“駮”在《山海经·西山经》中则是这样描述的:“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其名曰駮,是食虎豹,可以御兵。”郭璞《图赞》:“駮惟马类,实蓄之英。腾髦骧首,嘘天雷鸣。气无不凌,吞虎辟兵。”可知駮为独角吉兽。

在《山海经》还有一类独角怪兽名为“?疏”,据《山海经·北山经》载:“又北三百里,曰帯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青碧。有兽焉,其状如马,一角有错,其名曰?疏,可以辟火。”这种怪兽的功能主要是用来防火的。郭璞《图赞》:“厌火之兽,厥名?疏。”?疏是一角马,辟火奇兽,其独角上有甲错。

独角兽汉代铺首

中国神话中还有一种独角兽叫甪端。《宋书·符瑞志》云:“甪端,日行万八千里,又晓四夷之语,明达方外幽远之事。”郭璞注曰:“甪端似貊,角在鼻上,中作弓。”在汉代铺首中经常会在铺首下端看到一个独角兽,从功能上看汉代铺首下面的独角兽可能就是类似“甪端”的神兽(如上图)。

2

镇墓兽中的独角形象

镇墓兽作为我国古代墓葬中较为普遍的一种怪兽造型,是为保护死者灵魂不受魍魉侵害而设置的一种冥器。现代考古出土的工艺造型或装饰纹样中都曾发现头上带有独角的兽俑形象:如东汉陶塑独角兽、汉代木雕独角兽、北宋石刻甪端等。虽具体表现形态千变万化,但都具有共同特征——头上长有尖角,这与山海经中记载的异兽形象可以互相映照。

甪端

在《山海经》记叙文字中,很多形象造型都带有独角类特征。异兽兕“其状如牛,苍黑,一角。”;异兽狰“其状如赤豹,五尾一角。”;异兽駮“其状如马而白身黑尾,一角,虎牙爪,”;异兽马孛马“牛尾而白身,一角。”等,可见书中记载的独角兽大多是以马的动物形象出现。在河北涿鹿倒拉嘴村出土的马形铜饰清晰看出马形作奔驰状,头顶独角弯曲,眼睛呈环状,鬃毛飘逸;

河北涿鹿倒拉嘴村马形铜饰 

以牛形体出现的独角兽还有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旗凤凰山汉墓。牛形象健硕有力,头部低垂,尖角锋利,作向前冲刺状,造型饱满,动感十足。

鄂托克旗凤凰山汉墓 

从图例以及表格中的统计可以归纳出其主要形态特征,独角兽的形体并没有很明确的动物原型,都因头上带有尖角状物而合成一个新物种——独角兽,广泛分布于墓室的门扉、墙壁等地,一般作低头威吓状,突出尖角,以夸张的表现手法将其狂野的姿态展现的淋漓尽致,令人感到神圣不可侵犯,同时也恰当体现出保护墓主不受侵害、镇邪避恶的功能作用。如图表所示是镇墓兽中独角类属异兽部分汇总。

3

镇墓兽中的其它异兽形象

除了独角类属异兽之外,《山海经》记载的其它异兽在传统镇墓兽装饰形态中也有体现。如《山海经》记载的“陆吾”。“(槐江之山)西南四百里,日昆仑之丘,是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陆吾”又名“开明兽”,据《山海经》记载:“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郭璞《山海经图赞》:“开明天兽,禀兹金精;虎身人面,表此桀形;瞪眎昆山,威慑百灵。”据传说它是昆仑山门的守护神。

开明兽 明·蒋英镐绘图本

明本《山海经》中绘制了开明兽形象,和书中所描述的形象基本一致。滕州市黄安岭出土东汉东汉九头人面兽画像。画面共分两层:第一层是九头人面兽和龙车,第二层是虎、熊、兔、羽人、鹿、骑鹿以及鹿车。这种形象在汉代出土的其它地区画像石中也有出现。因此,有的学者认为在汉代墓室画像石中“九头神兽”就是《山海经》中记载的“开明神兽”。

如果联系到开明神兽与西王母共居在昆仑山,它出现的场景大都和龙车、鹿车、羽人、西王母同时出现。可以看出汉代画像石中的“九头神兽” 或者表现为具有某种神异力量,是驱魔降妖的化身,具有惩恶扬善的功能,或者是祥瑞吉祥的化身,为了烘托神秘天界祥瑞气氛,具有导引升仙的功能,是汉代以西王母为核心升仙系统中的辅助神灵之物。 

长沙楚墓 镇墓兽 

楚墓也出土大量镇墓神兽,其中有一类持蛇操弄形像,即两手操蛇、咬食形状。这种镇墓形象在战国楚墓中出现很多。如长沙楚墓、信阳长官台 1号汉墓都有这一类形象出现,它们是混杂了鹿角、虎、龙、人等各种动物的合体。

信阳长官台 1 号汉墓镇墓兽 

日本学者林已奈夫根据长沙楚墓出土神兽操蛇形象认为这一类神异怪兽形象为《山海经》中的“疆良”形象。据《山海经大荒北经》记载:“又有衔蛇、操蛇。其状虎首人身,四既长肘,名曰疆良”。可见战国墓怪兽形象与《山海经》中记载的“疆良”在形态上具有内在一致性。

疆良

此外,在《山海经》还多处有关于操蛇形象的记录,如《山海经》记载:“其状似人,手操两蛇”;“状如人而戴蛇,左右手操蛇”。虽然形态各异,但应该都具有镇邪厌胜的功能。


文字来源:杨浏青青,《<山海经>异兽形象与中国传统动物装饰形态研究》

图片来源:网络


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山海经异兽,山海经故事, 读山海经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山海经异兽,山海经故事, 读山海经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山海经异兽,山海经故事, 读山海经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山海经异兽,山海经故事, 读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山海经》中具有镇邪、导引升仙功能的镇墓异兽形态体现发布于2023-06-29 10:33: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