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史的体裁是“异体杂记”, 内容是“杂然并陈”, 写作比较自由, “有闻必录, 所遇必抄”。然而它保存了许多珍贵而有价值的史料, 足资参考。大约成书于战国的《山海经》属先秦杂史中的一部奇书, 其学术价值很大




《山海经》是部反映先秦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的综合性地方志



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卷123《大宛列传》中说:“至《禹本纪》、《山海经》所有怪物, 余不敢言之也。”如淳注:“‘放荡迂阔, 言不可信也’。余敢言也, 意谓《山海经难可信耳。”但自晋人郭璞作注后, 《山海经》的价值才有人开始相信。尤其是近代以后, 研究者多了, 它里面保存着的丰富资料逐步被发掘出来。



第一, 人文地理方面

(一) 记录了许多原始神话故事。

如“夸父追日” (《海外北经》、《大荒北经》) 、“精卫填海” (《北山经·北次三经》) 、“竖亥测地” (《海外东经》) 、“舜葬苍梧” (《海内南经》、《大荒南经》、《海内经》) 、“西王母取食青鸟” (《海内北经》、“王亥仆牛” (《大荒东经》) 、“羲和 (女) 浴日” (《大荒南经》) 、“天女干魃” (《大荒北经》) 等等, 都是《楚辞·天问》、《楚辞·九歌》及伪《列子》神话故事的来源。



(二) 记载了许多古国的人文状况。

据不完全统计有119国, 其中《海外经》38国、《大荒经》49国、《海内经》32国。对这些古国人的形状、民族来源, 以及他们的生活食物记载得一清二楚, 散布于《海内经》、《海外经》及《大荒经》之中。比如《海外东经》写“君子国”云:“君子国在其北, 衣冠带剑, 食兽, 使二文虎在旁。其人好让不争。有薰华草, 朝生夕死。”



(三) 记载了许多古代传说的氏族世系关系。

据不完全统计, 全书人名有140多人。史学大师王国维以《山海经》所载王亥故事, 与《史记》卷3《殷本纪》、《竹书纪年》、《楚辞·天问》及甲骨文的有关内容互相参证, 剔发并证明了完整的商王世系, 这已成为了古史研究中的范例。《山海经》中提到商的始祖为帝俊, 说什么“帝俊生禺号, 禺号生淫梁, 淫梁生番禺……番禺生奚仲, 奚仲生吉光”;又“帝俊生晏龙……帝俊有子八人……帝俊生三身, 三身生义均”。《大荒东经》中亦有“帝俊生晏龙, 晏龙生司幽, 司幽生思土……帝俊生帝鸿, 帝鸿生白民……帝俊生黑齿”。由此证明, 《山海经》的作者是根据殷商族的传说而记录的。



第二, 自然地理方面

(一) 系统记载了山、河、泽与矿产等情况, 大部分实有其地。

《山海经》中《五藏山经》记载:“禹曰, 天下名山, 经五千三百七十山, 六万四千五十六里, 居地也。言其五藏, 盖其余小山甚众……出铜之山四百六十七, 出铁之山三千六百九十。”这些, 成为《尚书》的《禹贡》、《周书》的《职方》、《汲冢书》的《穆天子传》采用的底本。



具体来说, 《山海经》记载了山名447座, 产铜之山25处, 产铁之山39处, 大河大泽258。这是世界上最早的记载矿物的有关文献。

《山海经》中记载产铁之山39处, 其中《五藏山经》有37处, 另外《大荒西经》、《海内经》各一处。分布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 即在战国时代的秦、魏、赵、韩、楚等国统治地区。著名史学家杨宽教授一一作了考订, 其中位置可考者21处, 内有陕西6处, 山西4处, 河南8处, 湖北1处, 湖南2处。



《五藏山经》记载产铜之山25处, 其中《西山经》6处、《北山经》10处、《中山经》9处。

《西山经》记大河大洋258处, 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征用了130多处。

(二) 有系统地记载了许多动植物。据不完全统计, 记载动物127种, 植物58种。其中有些稀奇古怪的动物, 可能已灭绝了, 但大部分现在还存在。


《山海经》中有不少糟粕



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认为, 《山海经》“所载祠神之物, 多用糈 (精米) , 与巫术合”, 而推测它“盖古之巫书也”。

第一, 书中有怪物怪人, 这是战国时期方士宣扬神仙怪异和长生之药的产物。如《海外南经》中, 讲“羽民国”其“为人长头, 身生羽”;讙头国人“人面, 有翼, 鸟喙”;厌火国人“兽身黑色, 生火出其口中”;三首国人“一身三首”等等。拿怪物来说, 如《海外西经》中, 奇肱之国有鸟, “两头, 赤黄色”;轩辕国之龙鱼, “状如鲤, 一曰白鰕”。还有什么九尾狐、三足龟等。



第二, 崇尚封建迷信及灾异灵征。如见凤凰, “则天下安宁”;见颙鸟, “则天下大旱” (《南山经》) 。见肥 (蛇名) , “则天下大旱” (《西山经》) 。见山 (兽名) , “则天下大风” (《北山经》) 。见薄鱼, “则天下大旱” (《东山经》) 。见, “所经国亡” (《海外西经》) 。

第三, 崇巫。《山海经》里有15个巫者。所谓“巫”, 《说文》云:“祝也。女能事无形, 以巫降神者也, 像人两袖舞。”也就是说, 巫是沟通人与神之间的使者。后来, 巫成了“绝地天通”的人物。中国楚地有“信巫鬼”之风。由于巫人也参加治病, 试验药物, 所以, 中国的医术就发源于巫术。《山海经》在谈到各地特产时, 总是说明其可吃、可配药, 或不可吃不可配, 如《中山经·中次七经》中说到“泰室之山”时, 说“其上有木焉, 叶状如梨而赤理, 其名曰, 服者不妒。有草焉, 其状如, 白华黑实, 泽如, 其名曰草, 服之不昧”。


文字来源丨《山海经》是杂史名著;长沙师范学校图书馆

图片来源丨百度


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山海经异兽,山海经故事, 读山海经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阿长与山海经

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山海经异兽,山海经故事, 读山海经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山海经异兽,山海经故事, 读山海经山海经~



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山海经异兽,山海经故事, 读山海经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山海经异兽,山海经故事, 读山海经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山海经异兽,山海经故事, 读山海经山海经,山海经异兽录,山海经异兽,山海经故事, 读山海经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阿长与山海经读后感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山海经》是杂史名著发布于2023-06-29 10:41: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