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满阑干晚共凭,残烟衰草最关情。
西风吹起江心浪,犹作当时击楫声。


注释

①多景楼:在江苏镇江市丹徒县北固山甘露寺内,南朝宋代建筑。因唐朝李德裕有“多景悬窗牖”的诗句而得名。
②阑干:同“栏杆”。共:一起。凭:依靠。北宋宋祁《和十九日湖上与张集贤饯提刑张都官韵》:“共凭高榭眺云波,使节将归可奈何。”
③关情:动情、牵惹情怀。唐陆龟蒙《又酬袭美次韵》:“偏入梦,花落又关情。”唐李白《江行晚泊寄湓城知友》:“孤舟相忆久,何处倍关情。”
④西风:秋风。
⑤楫(jí):划船工具。《晋书·祖逖传》载,西晋末,祖逖率领部曲南渡,船到长江当中,他“击楫中流”,发誓说:“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赏析

此诗写诗人登楼所见景色,抒发忧国情怀。前两句写秋日傍晚登临所见之一派荒凉悲凄景象,寓寄悲慨之情。后二句转悲慨为激愤,格调顿高,并以东晋祖逖“中流击楫而誓”的典故,抒发自己慷慨报国之志,而其对当时局势之愤懑之情也包含其中。

如果说汉以前中国的内部矛盾可以分为东西对立的话,三国以后,这种矛盾基本上体现为南北抗衡。此后历史上的大分裂时代表现为以长江为界,南北分治。诗人王琮生当南宋与金南北对峙之时,中国处在第二次大分裂时代。


在分裂中国的南方,多景楼在南朝便成为北望中原的名楼,梁武帝改山名“北固”为“北顾”,倒是坦白承认南朝的苟安心理和软弱地位,可以看看江北风景,但不足抵抗北朝实力,所以南宋诗人登楼题咏颇多。


一个秋天的傍晚,当王琮登上镇江多景楼眺望北国江山时,不禁感慨颇多,该诗即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


这首诗辞色壮烈,诗人慷慨报国之志,激越之情,激荡于字里行间。


前二句写凭楼北顾,时值高秋,满目萧瑟,令人愁伤。“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这是李煜亡国后的沉痛体验。王琮登上多景楼时是秋天的黄昏,他看到的却是残烟衰草。并不是北国江山就没有更美的东西值得一提,而是作者眼中的北国是遭受金人践踏的北国,“最关情”点出了作者之所以满眼残烟衰草的原因,因为他眼中的景都带上了他的感情。其实就作者眼中所及的江北地区,当时仍然是南宋的土地。

宋、金以淮河为界。江淮之间是宋、金缓冲之地。这两句“穷乎遐迩”,与王安石桂枝香》中的“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但寒烟衰草凝绿”似有相仿,但王琮写得更深沉,有“黍离”之悲,不仅仅象王安石为了发古之幽思,而是将自己融入诗中。


后两句用景物描写和用典相结合的手法来抒情,从江中风涛声里,仿听到当年祖逖中流击楫的慷慨誓言。东晋终于没有收复中原,祖逖不能实现壮志,他的慷慨誓言也只能“有如大江”,随着长江浪涛,呼吁至今。这是苟安和软弱的历史,发出千古悲愤的馀响。雄誓永存,壮士长逝,诗人缅怀祖逖,既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雄心壮志,也不乏有辛弃疾“何处望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那种感事、伤时、忧国的意味,其中还寄托着对南宋王朝的不尽忧愤。


即景咏怀,叹古讽今,是这诗显著特点。大概由于处于南宋初期的绍兴年间,朝廷苟安已成定局,而朝野主战臣民仍激愤慷慨。因此,这诗表达时代情绪,形象鲜明,语言简洁,而风格别有特色,舒而不展,言犹不尽。

提示:1)分类浏览:点击左下方之“ ”,页面上方有“点击分类浏览往期诗文”按钮,点击即可分类浏览。2)号内搜索:点击文章标题下方之蓝字“文言文”,即可进入本号主页,其顶部可见搜索图标,点击即可进行号内搜索。


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翻译器古文翻译古文观止古文字古诗词大全古诗词鉴赏古诗词名句经典古诗词


延伸资源下载(千G中华传统经典古籍|儒释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宋诗鉴赏-题多景楼(王琮)发布于2021-06-21 13:09: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