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山东双山张“始祖 ”寻根的研究

一、研究的背景


㈠、双山张始祖简介

双山村位于莱西市东南部,这一带是平原洼地,双山村后独有小山,两峰突起,故名双山。现今的莱西,历史上属于莱阳县,解放后,行政区划调整,析出莱西县,双山村始归莱西管辖。双山村是个统称,后来分成东双山、西双山和山西头三个村庄,村民基本上均为张姓2019年,三个村合并为“双山村”。  

双山村是双山张氏的祖根地。“双山张”的始祖是“簸箕张”。簸箕张是一位簸箕匠,元末明初,离别故土青州府乐安县(今广饶县),筚路蓝缕,挈子逃荒,迁徙至登州府莱阳县双山村。

据说簸箕张手艺超群,正直豪爽,方圆百里闻名,关于他的故事,比如“东徙落户白茫茫”,“草屋闹金银罐”等,数百年来在胶东大地广为流传。簸箕张的后世子孙祭祀先人,便共为始祖取字“海山”,寓意始祖的恩德比海深,比山高。自此,张氏后人悉尊称始祖簸箕张为“海山公”。

双山张目前的史料中,最早在文字上把始祖祖籍与乐安联系在一起是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八世祖锟公墓志铭上记载:“其先乐安人也,远祖海山元末避地,徙莱阳之桃花乡,故世居于双山之阳。

还有最早记载双山张氏始祖的文字见于双山张氏九世祖梦鲤公所撰写的始祖碑文,碑文记载:“家世相传,我双山之始祖自乐安之篦子口徙居于此,然未详其为何代何年也。以明洪武之三年颁给户帖推之,其多在元季之时。乎世远谱亡,名讳遂失。询诸族之父老,各称说纷然不一,何敢妄为之据以袭误于后人哉?”,碑文中明确记载因为“世远谱亡”,双山张氏始祖“名讳遂失”,甚至询问家族的长辈们都说法不一。

碑文纂写时间是“嘉靖四十三年岁次甲子冬十月”。也就是说,始祖名讳失传的结论是梦鲤祖在公元1564年嘉靖四十三年就已经确定无疑的了,甚至名讳失传的问题都刻录到始祖墓碑阴面了。这说明确实失传。 

双山张氏十五世祖张心至在1817嘉庆二十二年撰写的四修族谱序言-《重修张氏族谱序》中说:“先世家燕赵,明初由乐安碑次口徙居莱阳之双山”。此段文字记录的是传双山张氏始祖的先祖是燕赵一代,后经过乐安碑次口到了莱阳桃花乡。

㈡、登州府张姓之多而错综复杂的繁衍交织

先有青州府后有登州府,千年已过,张姓也留下许多有趣的传说。先祖的先祖哪里来?扑朔迷离的 “三山张”、 “小云南”,一些文人墨客杜撰着“通谱”,后人在迷雾中难以厘清。

近来,胶州地区流传着一张双山张氏和杜家泊张氏的图片,如下所示。

七名于太祖三十年补成山,支兵食连 闰银一十六两二钱。 后所百户颜公三子总旗应望领府丁杨 南、万世暹、盛凤来、黄道谨、刘君益,提步战兵一十一名,弓兵二十名, 于太祖三十一年补靖海,支兵食连闰银一十四两八钱三分三厘。 州城协守张公二子仲义领族丁仲卿 仲德、仲礼、仲显,提标后营马步战守 兵三十五名,于太祖三十一年补靖海, 支兵食钱粮银一十七两五钱六分三厘三毫。

北京张所玮宗亲研究,有证据足以断定,州城协守图 ”系伪作。图片应该是用电脑制作,再经过模糊 处理。制作者熟悉两大张氏的历史,把五位祖先的名字放在一起编了个故事,误导后人。

黄岛王台镇漕汶张修谱,双山张氏十一世瑞徽公参与漕汶张修谱,并有赠一本收藏,这两家张姓的关系后人至今不知。

同宗有順天府翰林院編修張諱永祺一籍本省萊州府大學士張諱端一籍鄒平都憲張諱延登一籍淄川大學士張諱志發一籍萊陽翰林院編修張諱瑞徵一籍並本州七級社庠生張諱宗山等一籍各有譜不具載

㈢、双山张始祖的追溯

目前能查到的与此有关的最早记载是360年前,十二世祖重晖公在顺治年间1644 -1661 年)曾前往青州府乐安 县碑寺口(现为碑寺村)寻根。

根据北京张代文先生《我双山张氏始祖张海山祖籍何处》一文所述:“我族先后有十二世祖张重晖在清顺治年间(1652年左右)、十二世祖张重绍在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七世祖张思勖在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和十九世祖张立中在清同治年间(1870年左右)等多人,曾到乐安县碑次口村(碑寺口)调查访问过,但都无果而终。

20039,北京张代文先生在完成六修《族谱》工作后,与双山村张庆(所)、张为钢,到山东省广饶县(即过去的乐安县)碑寺口村调查了两天,虽然增加了不少感性认识,但也未查出结果。留给张代文先生一行人的这样猜想“一是可能是始祖在来双山之前曾经在碑次口仅仅做过停留,另一个可能是根本没有去过此地,第三个可能是,在此地居住过,什么也没有找到可利用的价值。所有的一切都是一种猜想。

㈣、双山张后裔对始祖的猜想

双山张氏《族谱》和家族史料记载,始祖张海山是“讳、配失传”,就是说他的名讳和妻子姓氏都失传了。“海山”二字是早年修家谱时,后人为他起的“字”。

据老辈人口口相传“海山”意为始祖的大恩大德,比海深,比山高,海不枯,山不烂,与世长存,于是便以字“海山”行世。张代文先生自1997年六修《族谱》,到2003年六修结束,作为始祖海山公的后裔都有名讳,为何始祖海山公本人“讳、配失传”?是否有可能由于某种原因当年有意隐去了名讳?始祖海山公祖籍何处?六百多年来,一直无人知晓,困扰着双山张后裔。

双山张史料记载,始祖张海山是在元末、明初(约在1368年左右),从山东省青州府乐安县(今广饶县)碑次口村,携子逃荒到山东省登州府莱阳县双山村(现该村已划归莱西管辖),并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双山村领到了明户部颁发的“户帖”(户口本)。

2010年1月,黑江克山县张明和莱阳张永慧本家在网上讨论寻根问题时,谈到在元朝末期张士诚的反元队伍,被朱元璋的反元队伍打败后,张士诚的后人和族人纷纷从苏州外逃,其中有些人还逃到了山东。始祖张海山是否也有可能是从苏州逃到山东的张士诚同族人?

2004年1月30日(农历正月初九),栖霞柳林庄张以泰和张家庄村张有鹏等人,到双山村认祖归宗时报送的家谱史料(其后他们又补报了几份史料)。报送的家谱史料中发现,始祖海山公的六世孙(栖霞张姓一世祖)张允在栖霞时,人们传说他的祖籍在江苏省“扬州府”,而且在当地家谱上就明确写着先祖张允是“从江苏省扬州府,经过(山东省)青州府,徙居(登州府)栖邑(莱邑)”的。同年3月25日,从柳林庄张以泰老先生再次寄来的家谱史料中发现,栖霞张姓十世祖(双山张氏十五世祖)张元瑛在清嘉庆三年(1798年)辰月(农历三月)撰写的“张氏族谱序”中说:“余尝考曾祖墓志,而知为江南如皋人也”(译文大意:我曾经查考曾祖张允墓志,得知他祖籍是江南如皋)。过去“相传原籍扬州,岂知扬州即如皋之谓欤。何前后之不一,其说若是耶。”(译文大意:过去人们相传他祖籍扬州府,当时如皋县归扬州府管辖,岂不知说扬州府,就是指如皋县。

从此,双山张是吴王张士诚后裔的推想拉开了序幕。

莱阳张永慧(为)在2019528的“关于我双山张氏始祖的再次研讨”的一篇双山张家书,最后一段:“我们在研讨我家族是否是张士诚后人的问题上,已经发现了以下增加可能性的佐证:源自如皋、同是清河支系、躲避灾祸、一子徙鲁、巨富不明、名讳暗指等多个佐证。但是目前只有能证明可能性的间接佐证,而没有直接的证据,正如北京张代文先生在家书中说的——为始祖海山公寻根任重道远。

在没有直接证据的情况下,以上可能性只能是猜测。除非,找到了这样的证据:张士诚的某儿子,某时到了山东,辗转迁徙莱阳县双山村。

否则,我家族是否是张士诚后人,只能是一种猜想,因为认祖是非常严肃的一件事情,在没有足够直接证据的情况下,我们家族不能随便认祖宗。

写出此文,是本着尊重先祖、探究源流的心态与族人交流,以便于有朝一日能够找到我家族的具体来源”。

㈤、双山张始祖的祖籍如皋还需要继续举证

北京张所玮2020731日发文“聊聊栖霞柳林庄张氏”,双山张氏六世祖允公,非柳林庄张氏始祖允公,双山张氏允公与柳林庄允公被认为是同一个人不可能性的论述。那么就有双山张氏六世祖允祖祖籍也非“扬州如皋”,失去双山张始祖同吴王张士诚祖籍地对应这一佐证,还需要继续举证、补充。

二、笔者对双山张始祖寻根追溯的探究

笔者沿着张代文先生1997年六修族谱以来双山张氏对始祖的推想及一些佐证,双山张氏是否是吴王张士诚后裔继续研究、探讨、走访,调研是否成立可能性。

㈠、吴王张士诚被俘自缢时间与双山张始祖到双山村安居时间段的分析探讨。

吴王张士诚 13211367),小名九四,元泰州白驹场(今属江苏大丰)人,出生地是大丰市西团镇张家墩子,出身盐户。至正十三年(1353),率苦役、盐丁万余人起义。次年,据高邮,称诚王,号大周,年号天佑。至正十六年,据平江(今苏州)建都,后称吴王。吴王张士诚自缢时间为136710月。

双山张始祖张海山是在元末、明初约在1368年左右,从山东省青州府乐安县(今广饶县)碑次口村,携子逃荒到山东省登州府莱阳县桃花乡双山村,并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在双山村领到了明户部颁发的“户帖”(户口本)。

吴王张士诚自缢后不到三年时间,双山张氏始祖携一haiz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孩子,在双山村落户。在时间上,基本吻合出逃、流亡、安居过程时间节点段。

㈡、吴王张士诚后代在哪里。

关于张士诚的后代,《明史》一百二十三卷,列传第十一中记载平江城被攻破时,张士诚的妻子刘氏有两个幼子,藏匿于民间,后来不知所终。

笔者拜读了高邮市姓氏研究会收藏的≤温张族谱≥,记载吴王张士诚公与刘氏生五子。

笔者看到了高邮姓氏文化研究会徐学林副会长收藏的≤温张族谱≥。会长倪文才说:“如今详读《温张族谱》后,终于知道张士诚后代的去向”。

“谱中详细记载了张士诚两个幼子的下落。称张士诚与刘氏生有五子,长、次、三子,不知所终。四子伏七,字肇之,五子千七郎,由乳母何氏带着避乱到江西黄土坡夹河口

他们过渡口时,被船工温良弼收养,二子遂认温为父,何氏为母,改姓温,千七郎更名为宗武。正因为如此,这部家谱叫《温张族谱》。”高邮堂是张姓氏堂号,“高邮堂”纪念称王之地,《温张族谱》主要记载了张士诚第五子宗武这一支脉的历史。

㈢、双山张始祖寻根问祖,笔者谨而慎之,广泛联系吴王张士诚及其弟后裔。

张士诚13211367)生于一个贫苦的“亭民”之家。有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三位弟弟,还有张士俊堂兄弟等人,吴王张士诚与刘氏生有五子。长、次、三子,下落不明,张士信有三子。

笔者联系上张士诚四子后裔云南镇雄张孟伟(19)、张锦本(17)等人。

张孟伟(19)家族中收藏的三本老家谱和一套2001年重修的《张氏族谱》,以及一本《张氏溯源颂》。在其中一本光绪三年的手抄本《张氏族谱》中,对于云南镇雄这支族人的迁徙记载十分明确:“始祖玉渊公生存中公/宋时居金陵……南北混时迁居山东济南府/生仕成公/还籍江苏/元末明初我高祖凤公乃成公之第四子也/生曾祖德先公/因入云南大理再至沾益州……生先祖表公/生先考东启公……殁葬镇雄东万寺之麓/有石志焉。”

几年之前的泰州市姜堰区城北村的一个吴氏家族,竟然自称是张士诚的后代,600多人,异口同声,要求集体改姓,还曝光出600年前的大秘密


当时张士诚战死之后,他的后代为了不被朱元璋屠杀,集体迁徙到了苏北,改名吴姓,并且过起了隐姓埋名的生活。在安定之后,张家人就留下了遗训:“生者姓吴,死者姓张,有朝一日时机成熟了,一定要认祖归宗”。

为了证实自己所说之言不假,村民又拿出一个祖宗牌位。牌位分为三层,中间一层上一张很小的木板,就写着当年的隐情。

这块木板,是由张士诚的九世孙在康熙五年留下来的,如今此牌重新出世,沉睡了600多年的秘密,终于被解开。 

收藏牌位的城北村民吴元大说:“祖上说过,清朝的平西王吴三桂就属于这个家族的。”。难怪史书对吴三桂家族详情知之甚少,可能真有隐情。

 


笔者联系到安徽淮南市寿县吴王张士诚二儿子贵公后裔。

 

淮南寿县北门张半街地张氏家族祖居姑苏吊板桥,迁移徽州休宁县,再迁移寿县。1369年远祖妣李氏率三子讳富、贵、茂,从徽州到寿县。富祖迁移陕西,茂祖迁移山东,贵祖居寿县,为寿县始迁祖。 

淮南寿县张氏祠堂,奉公吴王张士诚公。据淮南寿县张旭(17)、张义礼(19)上海交通大学张德威(17)教授说:张士诚公配李氏生三子,他们是二儿子贵祖后裔,目前繁衍最高辈分15世,最低辈分25世。

李氏,应该是吴王张士诚公妃子之一,李氏带着三子逃出苏州城,史志无法考证,皇妃基本留在苏州城。

此外,笔者联系了还在苏州的张士诚后裔“府”姓。苏州府氏称,张士诚的一个小儿子由老仆人抱出来,手中所提王府破灯笼上有个“府”字,被西吴兵丁阻拦,老仆急中生智谎称姓“府”,才侥幸脱身,从此改姓府。 

㈣、繁衍代数有交集之处。


双山张氏家族人丁兴旺,目前最小的男丁是胶州的18世张人德,1968年出生,正在繁衍是18世至29世。云南楚雄吴王张士诚四子后裔的张锦本(17)、张孟伟(19),泰州吴元大(19) 

(云南楚雄士诚公与刘氏生的四子后裔族谱) 

(云南楚雄士诚公与刘氏生的四子后裔族谱)

 (云南楚雄士诚公与刘氏生的四子后裔族谱) 

如双山张始祖是吴王张士诚后裔推想成立,笔者进行分析探讨。

吴王张士诚136710月自缢死亡,时年47岁。与刘氏生有五子。长子、次子、三子,下落不明。双山张氏始祖于1368--1370年挑着一娃到的双山村。


已经有人猜测说始祖海山公可能是吴王张士诚的管家或用人的猜想,二世祖应该是双山张氏血脉始祖,因为始祖名讳失传,到双山村后终身未娶。


笔者推测,双山张氏是张士诚公后裔血脉的话,始祖与士诚公肯定不是父子关系。张士诚与始祖年龄差10岁左右。


笔者推测,双山张氏始祖与二世祖是父子关系,那就只有一种可能,始祖是吴王张士诚的弟弟或堂兄弟。

(双山张氏五修族谱)


根据三世祖范“仲”字辈,一是笔者猜测双山张是张士诚第二个儿子的后裔。“仲”字是第二的意思。二是笔者猜测二世祖清甫公是张士诚的孙子,更有可能是次子之孙。“仲”字肯定有“暗喻”。


㈤、笔者在高邮姓氏文化研究会有幸拍到了≤温张族谱≥,是张士诚第五子宗武公后裔族谱,也有“仲”字辈。


(士诚公与刘氏生的五子后裔温张族谱)

(士诚公与刘氏生的五子后裔温张族谱)

 

 

 、还有可能是吴王张士诚兄弟或堂兄弟的血脉后裔。


吴王张士诚13211367)生于一个贫苦的“亭民”之家。有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亲三位弟弟。吴王又名张九四,堂兄弟尚不知多少位。朱元璋肯定追杀张家兵,一定要灭族之。


笔者也联系上吴王张士诚的弟弟丞相张士信后裔金湖县委党校张来林(20世)老师 ,张来林老师也在研究、追溯吴王张士诚堂兄弟家族去向。


㈦、双山张氏根深叶茂应该是一名门望族血脉


笔者认为名门望族后裔也一定站在各个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很少有草民朱元璋成为大明朝国君。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影响一代又一代。


笔者又翻看一些古代帝王、官宦、社会名流的“坟墓”,至今尚未找到不在其数,知道的基本上是“假穴”。而真的“墓穴”随着安葬秘密、年代久远将成为“迷”,防止被盗、被刨,以免祸及子孙。近代史蒋介石派人去寻找、轰炸毛泽东祖坟


众所周知的古今中外的华夏5000年,双山张氏600多年,也是如此而已。双山张根深叶茂,人才辈出。双山张氏五世祖张雄公居双山村,天性醇朴恭谨,好做善事,救济贫困。捐助施舍,乐此不疲。


明弘治年间(1488-1505)山东大旱,“人食草根树皮”饿辱遍野,五世祖雄公及16位族弟率领族人毅然开仓赈灾,总共捐粮三千石(约合现在42万斤)


为了方便,在通往灾区的路上,每隔三十里就设立一座驿站。捐出的粮食一直运到莱阳、潍坊、济南、德州等地。


当年莱阳的祠庙墙上、柱子上都写满赞颂之词,感谢张雄的救命之恩。弘治皇帝得知此举后派人宣旨,救封张雄为“义民”,赠送写有“义民张雄”的旌旗,在双山建立了表彰张雄功绩的牌坊“义民坊”,雄祖门前的大街也被命名为“义民街”。


开仓赈灾美名扬,惠泽后人家兴旺。始祖海山公于1368年安居双山村,1488年,繁衍80年,五世17人,雄祖为长兄。在这短短的80年,面对贫瘠双山村的,四代人就能成为胶东区域的富裕户,双山村有多少地?能产多少尽粮食?财富哪来的?                                                                  

综上所述,双山张氏肯定不是一普通人家血脉。也可能姓张,也可能不姓张。1368年以前,双山张氏,为什么姓张,发生了什么?怎么来的登州府莱阳县桃花乡双山村?追溯到哪里才能有答案,目前只有一些推测而已。


二、笔者研究的推论


双山张氏始祖海山公寻根问祖,任道重远,佐证若有若无,似呼黎明前黑夜的一束荧光,岁月沧桑,史志未留痕,血脉永相传然代代皆有追溯人,都云是哪“根”。史志后人写,也有不信处。史志记录可能不是,史志无记录的还有可能是的。笔者也上下而求索,也有不得其解处。


笔者认为,时代改造新世界,真的找不到史、志记载,打破瓶颈唯一的办法就是走快捷通道--“高科技”。


成都23魔方基因创始人周坤,万万没有想到自己不是周家血脉,不知道祖上哪一代改的姓周,自己是汉朝曹参的后裔。


笔者为登州府张姓搭建“寻根问祖”微信平台群。有一林市群友,口口相传祖籍是登州府,把自己的家族资料发到群里对比,寻找自己家族支脉。多年来一直未果,做了“基因树”。

 


基因树的结果让他大吃一惊,与广州联系认为弄错了,广州基因树公司非常重视,在张姓基因树真的没有找到,而在“左姓”基因树找到了,600年与左姓家族共祖。他是左家人。笔者又帮他联系左姓研究会北京左代华老师。


左代华老师祥笔者介绍,目前全国及国外“左姓基因树”已经由广州大美基因测定,全国测左姓人员一千多例,完成左姓家族的起源、分布、发展的研究。今年10月份由左代华老师主编的“华夏左氏”将出版发行,左代华老师说一定曾笔者一本。

 

笔者认为建家族基因树结合文史,研究双山张始祖寻根问祖是最科学的、最新的方向。


一些有一点史志资料的人与大家在交流的时候,很多源流文化等该研究考证的也都研究考证了,再往下进行不下去,出现瓶颈,收集文志信息断层,史志信息并集不在一起,跟不上研究的步伐。


双山张氏家族是元末明初时期的现状,因为改朝换代,逃匿隐姓埋名,史料失传、信息失真等等不完美现象都有存在。


双山张始祖寻根瓶颈打开,只有通过文史和基因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梳理吴王张士诚家族脉络,文史的资料可以伪造、误传,但是血缘上的亲疏永远不会被推翻。

 

双山张氏家族始祖寻根问祖,如果真的能够有证可依是吴王张士诚公或兄弟家族后裔,双山张氏家族也就是汉代谋圣张良后裔,双山张氏家族不是600多年历史了,而是2000多年历史。


笔者认为,始祖寻根问祖,一脉相承的家族大事,先祖就是先祖,没有好人、坏人、贵贱之分,古语讲: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不能欺族盗祖,更不能去“贴、攀、拉、靠”,杜撰故事去寻根问祖,拜错了“坟头”,面对无数的家族人,一定要谨慎,再谨慎。


族谱记录起源战国,断断续续而已,最完整的族谱记录可以追溯到明初。族谱云南楚雄、淮南寿县的吴王张士诚公后裔族谱均有逃亡山东记录,对照湖北黄冈市≤温张族谱≥,寻找史、志资料已经进入瓶颈,破解双山张氏家族起源,始祖寻根问祖,必须要始祖寻根科学准确,唯有利用科技--“基因树”。做在当代,功在千秋,始祖寻根问祖是一道有解的“根”。

 

                双山张24世孙     张兴文

                       202195

 

【鸣谢】谨向左代华老师(北京)、张姓宗亲文贺老师(吉林),高邮姓氏研究会倪文才会长、副会长徐学林、副会长王庆山,泰州吴元大宗亲,云南镇雄张孟伟(19)、张锦本(17)宗亲,金湖县委党校张来林(20)宗亲,宗亲张所玮北京,宗亲张永慧、 张咸文(山东莱阳),宗亲张孟辉(毕节)泰州张迎春宗亲,泰州吴克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资料: 张代文先生家书《我双山张氏始祖张海山祖籍何处 、《双山张氏六百年》。

作者简介:

/

张兴文

/

辽宁盘锦人,双山张氏文化研究会创始人之一。从事家族文化研究十余年,成功寻找对接梳理双山张氏支脉三十余支。笔者微信365390766。

【版权声明】转发分享,传播中华孝道宗祠文化,功德无量!!!转载自汉文化传承。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投稿、合作、建议等可后台回复“传统文化”添加本站编辑。

胡氏宗祠、张氏宗祠、龙川胡氏宗祠、吴氏宗祠、转发分享,传播中华孝道宗祠文化,功德无量!!!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山东双山张“始祖 ”寻根的研究发布于2023-03-04 22:41:4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