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个人比较喜欢拍摄和收藏富源县境内百八十年或上百年的老木屋照片。趁工作之便,或走亲访友之机,遇见保存完好或者门窗有特点的老木屋我都会停下来拍几张照片,也不管同行的人拿什么眼光看我。以往拍摄的多是单独一幢或者一两间老木屋连体,形成合院的比较少见。2018年1月,下村工作之际偶遇营上镇下海戛村尹家老宅院。这个老宅院是富源县境内比较传统的民居式样,俗称“一颗印”。遗憾的是关于这个老宅院建筑的年代及家族历史,当地村干部说不清楚。因为尹家后人不在本村居住,关于这座老宅院的历史我也无从打听。拍下照片几个月了,除了偶尔翻出来欣赏一下,一时难以成文。这种对一座老宅院的历史不能做详尽了解的郁闷和心慌,就像面对一个珠宝盒却怎么也打不开的那种感觉。这种感觉,在参观多乐张氏宅院后得到缓解。

4月21日下午,我与曲靖M《富源文旅》的几位文友慕名去参观富源县胜境街多乐张氏宅院。在当地村委会干部带领下,我们一行人兴冲冲地朝张家大院走去。到了张家大院门口,看着院门紧锁,院墙高耸,心里不由叹了一口气:真是不巧!我们一行人在院墙外面拍了几张外观图片后,好奇地往门缝里想看个清楚。可惜,门缝里看得见的范围很小。沮丧之余,我们还是阅读了院墙外关于这座老宅院的介绍文字,大体意思是该宅院于2013年5月2日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宅院位于多乐村西边,1938年由多乐村村民张东红建盖,20世纪70年代部分板壁及门窗曾做修葺。建筑由正厅、耳房、厢房、碉楼组成,建筑面积736平方米……正在我们拍照之时,房屋的女主人回来了。我们一行人兴奋地看着女主人打开院门。

院门一开,我们三步并作两步就跨进院子。一进院门,我就留意到脚下青石板镶嵌的地面,经过几十年的风雨洗刷后显得光滑、圆润,和走在水泥地面上的感觉截然不同。走在这种青石板上,不由得想起小时候在老学校里读书时雨天赤着脚走在青石板路面上那种滑爽的亲切感觉。抬头环视院子里一圈,建筑坐西南朝东北,由正厅和两边的耳房加院门围墙构成一个封闭的廊院。房屋主体框架为单檐硬山顶穿斗式石木结构,屋顶为瓦屋面。一楼回廊为石柱支撑石拱,石柱上均刻着楹联。正厅为3层楼3开间;二楼回廊外侧用石砌封檐并设欧式拱形窗。这些石柱、石窗和高大的石墙,让走进去的人有个直观的感觉——莫非走进西方的一个石头城堡了?

走进正厅,经过右边隔墙上开通的小门就看见一个封闭的小院子,俗称天井。据说这座老宅院正厅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小天井,我们那天参观的只是其中一个。另外一个小天井被主人家堵起来了,走不通就没参观。这个小天井和外面的大天井相比显得更加小巧与传统。说它小巧,是从建筑规模上而言。说传统,是因为小天井的回廊上面有木质的吊脚楼和栏杆,还有用木料装饰的板壁。从外观看,房屋因年久失修显得很破旧,一两处楼板看起来要垮塌了。尽管如此,这一发现还是让我们眼前一亮,有一种别有洞天的感觉。也许是身为女人,我从内心更偏爱这个小阁楼一些。窃以为,当年张家小姐和女眷住在这样的小天井里会更加自在与安逸一些。天晴时可以在小天井里看花、赏月,下雨天可以安静地在回廊里绣花或者读书写字,还可以静静地听雨打屋檐的声音,真是很让人羡慕的时光!

从小天井出来,我们沿着木楼梯上到二楼。二楼是纯木料装饰,从楼板到板壁与门窗全是木质的材料。走在高低不平的楼板上咚咚作响,想起高中时我们家在文庙大成殿二楼居住的日子,心里不由得感到亲切与踏实。二楼上的门窗和一楼一样,都是比较普通的玻璃窗。听说这些玻璃窗不是原装的,是上世纪70年代办学校时更换过的。听以前到过张家大院的平原姐说:原装的门窗式样和后面另一户张家人没有盖完就因故停下来的门窗一样,都是雕着窗花格子的老式门窗。说着还翻出以前她拍照的一张窗花格子照片给我看。从照片看,窗花格子花样复杂,雕工精美,比我以前见过的窗花格子漂亮多了。想到这里,我就想去后面那家看窗花格子,听多乐村委会的人说:那家的老房子已经拆除了,老门窗也拆下来了,有人想买。听到这话,我心里别提有多难受了,不看也罢!

和门窗相反,房屋里面的板壁和楼楞看起来有明显的烟熏火燎痕迹。在二楼的正堂屋里,张家的后人也就是现任的房屋主人设了供桌和天地。虽然看起来简陋些,与整个房间里的格局倒也协调。摸着板壁上厚厚的锅烟子,看着乌黑油亮的板壁,我心里没有嫌弃,只有对过去住户的理解。从正堂屋出来,走在二楼回廊上,我们边走边和女主人聊天。从二楼厚厚的石墙上留出来的拱形窗户看向院墙外面,下午的阳光强烈地照在雕刻着花草纹的院墙花边上,院墙上面的云很白,天也很蓝,虽然是在这种百八十年的老宅院里,心情也不显得压抑。将视线收回来,不由地停留在耳房的瓦屋面上那些枯黄的植物上,如果是雨季,这些瓦上植物绿油油的,一眼看上去更有一种老瓦房特有的古朴之美。我还看到在耳房与院墙相接的屋檐下面,阳光投下的阴影旁边有一片斑驳的墙面,给人一种沧桑与厚重之感。

正在我思绪漫游之际,听见同行的文友秦科叫海丽走到小阁楼二楼的栏杆旁边,他从正面给海丽拍照。因为担心楼板年久失修不安全,海丽小心翼翼走到秦科指定的位置站好。我从海丽的背后与侧面,从不同角度给海丽拍照。虽然由于角度和二楼上光线不充足,拍出来的照片效果不怎么理想。不过,也正因为在小阁楼这个特殊环境的衬托下,个人感觉还是拍到一两张比较有感觉的照片。海丽自身的形象和气质好,加上那天穿的衣服是比较时尚的淡蓝色裙子,手里提着的包也很时尚,长发简单的盘在头顶。这样一个漂亮模特,站在古朴小阁楼上给人一种很清新的感觉。因为是侧逆光,把女性柔美的曲线和面部轮廓也勾勒出来了。拍照时,联系到这座宅院建盖的年代是1938年,再联系以前从影视上看过的那个年代女主角的穿着,我猜想当年的张家小姐和海丽的着装也差不多吧?

小阁楼上拍照完,我们一行人下到一楼院子里。我们几个手持相机的人寻找各自感兴趣的拍照对象,几个没有带相机的文友和女主人聊天。在一楼,最吸引我注意力的是那些刻着楹联的石柱。这些石柱上的雕刻字迹工整,功力深厚,无论楷书还是行书,经过几十年风雨的洗礼后依然透着阳刚、古朴的石雕艺术之美。到过多乐张家大院的人很多,注意到石柱上刻着楹联的人也应该不少。拍照那天我就发现除了正堂屋门口两边石柱上的楹联成一对,左右两边耳房石柱上的楹联并不成对。奇怪的同时,我用相机一根石柱一根石柱分别拍照。回家后认真看照片才发现左右两边耳房石柱上的楹联也是成对的,不是像正堂屋门口上下联在门的左右两边石柱上成对,而是上下联分别刻在左边耳房与右边耳房的石柱上。内容是劝儿孙多读书、勤俭持家、谨言慎行、宽厚待人的家训。有一两根石柱上的内容不完整,从网上查询比对后我才知道缺损的是些什么字。刻在石柱上的楹联中有部分字词和我网上查到的不一样,而且石柱上的楹联改动后对仗不工整了。不知是当年张家前辈的意思还是后人改的?

现将我抄录、整理的石柱上楹联发出来,请行家指正:1、创业维艰我生倍当辛苦,守成不吾儿应戒奢华。2、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3、一勤天下无难事,百忍堂中有太和。4、积金积玉不如积书传家,有田有地莫若宽怀待人。5、言易招尤劝亲朋少说两句,书能益智教儿孙多读几行。从这些刻在石柱上的家训来看,虽然不是张家前辈原创楹联,都是引用或者略为修改古代名家的楹联,也足以看出房屋建盖者张东红是一个注重传统文化教育的有眼光之人。据说,张东红当年是靠在个旧开办锡矿发家的。用当下的说法,作为一个锡矿老板有这种眼光也算是难得了!

从张家大院出来,回看高大气派的院墙和主建筑,我心里被这个80年前建盖的老宅院的美深深打动了。这座建筑门、窗、拱、柱采用欧式建筑风格,屋顶、屋架为中国传统建筑式样,集坚实、典雅为一体。该建筑体现了当地的历史发展情况,在文化内涵上蕴藏着深厚的积淀,在艺术处理上为中华乡土建筑中的瑰宝。不必考证这座老宅院的建盖者是怎么发家致富的,作为一个喜欢地方历史和本地传统民居建筑的人,我们要深深感谢张家前辈张东红和那些不知名的工匠为我们留下如此珍贵的文化遗产!希望相关部门和文物保护组织携起手来,为保护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共同努力!


— END —

【版权声明】转发分享,传播中华孝道宗祠文化,功德无量!!!转载自文化富源。版权归原作者,若有不当,请及时联系我们处理。投稿、合作、建议等可后台回复“传统文化”添加本站编辑。

胡氏宗祠、张氏宗祠、川胡氏宗祠、吴氏宗祠、转发分享,传播中华孝道宗祠文化,功德无量!!!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张氏宅院,怎一个美字了得!发布于2023-03-04 23:33:3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