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习者们应该知烦恼分为三种,随眠烦恼,缠缚烦恼,违犯烦恼。这些烦恼来自于我们累生累世业行的果报。请问我们累生累世的业行数量能够衡量么?如果不能衡量,那么我们的烦恼数量能够衡量么?

 

违犯烦恼是比较粗重的可能伤害他人的烦恼,缠缚烦恼是已经发作出来的烦恼,随眠烦恼是暂时没有发作的烦恼,也叫做潜伏烦恼,这些潜伏的烦恼只要有触发的机缘就会发作成为缠缚烦恼或者违犯烦恼。由于有随眠烦恼的存在,因此烦恼的出现也会呈现出不可预测性,在时间的分布上也是极不平均,不可控的。

 

“戒”可以对治违犯烦恼,但有时会失败;定与观智可以对治缠缚烦恼,有时也会失败;而随眠烦恼只有证悟很高级别的圣道圣果后才能被基本超越或彻底断除。而在证悟很高级别的圣道圣果之前,随眠烦恼都有可能大举来袭击,让我们看起来仿是退步了一般。智慧生起的行者往往都会有类似的经验,有人会问说:“你修行了那么久为什么还有那么大脾气与情绪?”并不是练习者没有努力,也不是练习者没有获得客观的见地或观智体验,而是因为随眠烦恼经常会集中来袭,冲破练习者的观智堤坝,让情绪像海潮一般倾泻。

 

即使是一些已经证悟圣果者,只要还没达到很高级的道果,同样还是会受到随眠烦恼的冲击,有些时候反应还会很激烈。对于圣者来说,随眠烦恼不会发作成为杀、盗、邪淫、妄语等严重的违犯烦恼而已。经典中记载,一些证悟了初级圣果的大居士,还会因为至亲的离世而情绪激动痛哭的昏死过去。也有初级圣者会因为恋情无法自拔极度烦恼。在佛陀涅槃时,那些没有达到高级圣者位的圣者们中还会有不少人因为对于佛陀的不舍而嚎啕大哭悲痛倒地。

 

因此布达文萨说烦恼本身很难作为一种衡量观智高低的标准,至多只能在某些场景下作为一个辅助参考指标。我们可以认为,有效的实修可以让烦恼在整体趋势上趋于减少,或者说在整体上对我们的影响有减轻的趋势,但是烦恼的时间分布与阶段分布依然是极不平衡的,是无法预测的。很多时候,实修者依然会被认为是一个有脾气的,情绪激动的人。

 

因此准确来说,由于无可计量的随眠烦恼的存在,由于有些情况下“戒”、“定”、“观智”对于烦恼的对治有可能不成功,所以布达文萨说对于一般人群不能使用“可见烦恼”的多少来衡量一个人的练习效果与智慧等级。

 

所以,否定客观的观智等级,而试图靠比拼烦恼的多少来衡量智慧,这可能会引发造假,注意!是可能引发造假。布达文萨这样说有些人可能不爱听,也有些人可能反应会很激烈。反应那么激烈这也是一种情绪吧?也是烦恼吧?

 

烦恼是多还是少,对于智慧行者来说,都是要去正视,都是去接纳,都要尽量如实的观察,该是怎么样就是怎么样。但如果人们生起了强烈的野心,又不认可智慧培育的客观性,总想要尝试扭曲自然法则,此时为了达到目的,达成野心,人们往往可能会去说谎、造假、或是不择手段歪曲事实。

 

那些不懂得实修与智慧培育是有着客观标准的,那些否定实修客观标准,认为智慧等级可以用烦恼的多少来衡量的人,无论他们是在家众还是出家众,必然是缺乏真实观智体验的,也会是缺乏足够止禅体验的,乃至有可能他们对戒律都缺乏足够的了解。这些人必定是纸上谈兵者,必定是照本宣科者,甚至是连照本宣科都宣不好。当这类人是出家众的时候,他造成的危害就更大,更危险了。

 

有些人总标榜自己烦恼少,或者外表看起来烦恼少,其实不是他们具备了智慧,也不是他们有止禅定力,甚至不一定有戒律的功德,他们只不过是为了达成野心装腔作势遮掩住了而已。

 

为了达成自己的野心而否定正确的教法,否定正统传承,这才是最大的烦恼,是邪见烦恼,其它烦恼比起邪见烦恼,都只是小巫见大巫。很多人早已被野心所淹没,没有能力觉察,或者已经不想去觉察。甚至有出家众,不好好实修,不好好学习该学的,不努力去培育智慧,而总是野心爆棚想要凌驾于传承之上。



布达文萨


智慧与愚痴是世间客观存在的现象,指出愚痴与智慧并不是为了谴责,而是为了辨识,只有清楚地辨识才能正确的应对。大部分时候布达文萨文章中讲述智慧的篇幅都要多过指出愚痴的篇幅,文章本身也不是为了批评,而是引导辨识客观现象,如果误认为是“谴责”,如果误认为是批评类的文章,那么请尝试检视一下阅读时的内心状态。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烦恼有很多种类别且难以计数,很难用作衡量智慧的标准布达文萨讲体悟(增一)发布于2021-12-12 22:47:5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