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瑛大师曾经认为《楞严经》第一卷中,“阿难顶礼悲泣,恨无始来,一向多闻,未全力。殷勤启请:十方如来,得成菩提,妙奢摩他、三摩、那,最初方便。于时。复有恒沙菩萨。及诸十方大罗汉。辟支佛等。俱愿乐闻。退坐默然。承受圣旨”这一段后,不应该接“佛告阿难。汝我同气。情均天伦。当初发心。于我法中。见何胜相。顿舍世间深重恩爱”这一段,他老人家认为,这样的顺序,好像文义不通顺,这应该是经文的传抄中出了错误,应该接“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阿难顶礼,伏受慈旨”,然后再接“佛告阿难。汝我同气。情均天伦……”这一段。


说简单点,就是圆瑛大师主张,把“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摩阿难顶。告示阿难。及诸大众。有三摩提。名大佛顶首楞严王。具足万行。十方如来。一门超出妙庄严路。汝今谛听”这一段经文,调到前面,在“退坐默然。承受圣旨”之后,“佛告阿难,汝我同气”之前。

现在很多版本的《楞严经》,就是根据大师的这个看法,直接就改动了,这么印刷了。




●大约十几年前,我在学习楞严时,曾于此问题处注意。开始,我是同意大师的观点的,或者说,大德这么讲,自己没多打妄想,就接受了。后来,随着不断体悟,认识有点不一样了。感觉原来经文顺序没有错。

这体悟怎么来的呢不在经文上来,在红尘琐事中来。所谓“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各位,古代的诗人说,要想写好诗,“功夫在诗外”。佛家也有“法不在修而在悟”之说。我们看楞严经里,阿难是个什么心态和想法呢阿难想的是:咱哥是佛,有咱哥罩着,还用自己下苦功修吗(参考经文:“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而白佛言。自我从佛发心出家。恃佛威。常自思惟。无劳我修。将谓如来惠我三昧。不知身心本不相代。失我本心。虽身出家。心不入道。譬如穷子舍父逃逝。今日乃知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世尊。我等今者二障所缠。良由不知寂常心性。惟愿如来。哀愍穷露。发妙明心。开我道眼。”)

这段经文是阿难后来的“自白”,但佛早就观察到这个弟弟,心态不对。所以既然因缘到了,要破这个情结,非要以情动情不可。说白点,那就是得拉着弟弟的手:我是你哥啊,我能骗你吗你看看今天这事儿,多危险啊,你得好好修行了。弟弟呀,哥哥有个最大的法,今天就教给你吧…….”。

我演绎得粗糙,但这是原经文如此顺序之情与理之必然。

阿难在人情之中,佛必以人情动之,故而,一开始,就要解开阿难的这个哥哥弟弟一家亲的情结,才能让阿难的信心得以生起和坚固。

大约十几年前,我就写过一段有关的解释,在全文照抄之前,略为啰嗦几句,因为现在的人,好像语文都比较差,稍为精炼些的语言,就很难阅读理解下去了。


●【旧文如下】:

圆瑛大师认为于此段经文“退坐默然,承受圣旨”之后,应接“尔时世尊在大众中,舒金色臂……伏受慈旨”。圆瑛大师以为,原文有割裂之嫌,当为经文传抄之错讹,亦有道理在。

然愚见不同,此处佛先考察阿难见地,已知阿难根底,然后在说法前,插入佛与阿难叙兄弟情分之语,无论出世间法之为师,还是世间法之为兄弟,绝不允许不以佛之心地风光相示也。所以如此,乃为更凸显接下来所要宣说之法尤其重要,无上无比;亦增阿难信心之坚固也。如若改动,文顺而理浅也。


圆瑛大师,海内尊为楞严座主。谓楞严经文有颠倒之处,进行调顺。现有版本即依大师所说,进行印刷。愚蠢如我,以为,作为教义研究,旁文另注即可,轻改动古人经文断不可取。何况此段文字,就教义而言,尚有商榷余地。

敬请诸位诵经,也要检查版本,谨依原版,不可擅自调整顺序。

以正像末之不同算法之一种观之,自宋祥符年后,佛法进入末法时代,像法有教无证,末法无教无证。因此末法时代,不管是多大的腕儿,都应该一本(一本,一致遵照)古人之定文,不可擅开改动经文之风。

无知愚见,聊献识者一哂可也。

--廛师,写于大概2008年前后。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与圆瑛大师商榷:《楞严经》经文顺序无误发布于2022-01-08 22:59:4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