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人画伏虎罗汉轴
规格:110.3x69.6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伏虎师”法名法响,俗姓李,唐末海陵济川人(即江苏泰兴)。史载:“僧法响海陵李氏子,年十六出家于广福寺。”泰兴在唐时为济川镇,镇上有两座大寺院,一座是位于镇西郭家庄、建于南朝梁天监四年(公元505年)的水月寺;一座位于镇中,即建于唐光化二年(公元899年)的广福寺。

法响和尚在广福寺出家后,潜研经藏,严守戒律,明了因果,以身作则,“爱惜米谷,虽污秽中必拾取洁而食之”。精进修持数十年,即得成就。饭后,法响和尚总在寺后一池塘为常住洗钵。他洗钵的方法和别人不一样,他把钵一起放在一个大篮子里,浸在水中用一根棍子反复搅拌锤打。坚硬的陶钵到他手里变得就像棉布一样柔软,任其锤打成什么模样皆不损坏,洗到最后他还把钵的里面像翻布袋一样翻来覆去地搓揉浆洗,看得人目瞪口呆,镇中毁僧谤者皆被摄服。此池塘因此得名洗钵池。法响和尚常常独自静坐池边,凝视虚空,若有所思。此时总有白鹤伴其左右,和尚回寺鹤即飞离,长而久之当地人即称此地为仙鹤湾。

唐时的济川镇四周荒凉,林深草密,时有虎患危害乡邻。镇中人常凑钱请猎户捕杀,皆无功而返,甚至被其所伤。法响和尚为众生和谐相处,择日召虎,杖其胫背,从此,老虎在此地绝迹。法响和尚将虎赶走后,名声大作,被称为“伏虎禅师”,求法者络绎不绝。

老禅师晚年“于济川镇南小孤山建寺以居”,不久圆寂。“涅槃弟子造浮屠葬之,名伏虎禅师祠。”每逢天旱无雨,乡人们都会到祠中将老禅师像抬出求雨,“迎以祷雨无不应”。后来小孤山崩于江中,“伏虎禅师”祠便向北迁徙,清初“移县东南莲子荡”,建禅师殿供奉,当地人称“伏虎罗汉”或“禅师菩萨”。后此地便改“莲子荡”为“禅师殿”,即今泰兴市广陵镇禅师村。





虚云老和尚   






大乘佛法佛法无边佛法僧禅宗公案禅宗思想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五代贯休画风伏虎罗汉图,与伏虎罗汉的故事发布于2022-02-21 12:54:3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