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提出全球各国在各个发展场域创新创造、互容互存,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愿景。在政治场域倡导世界各国要平等相待、互尊互信;在安全场域倡导各国之间要加强合作、和合共生;文化场域倡导各国文明要交流互鉴、多元并存;在生态场域倡导各国家和地区要携手共治、绿色发展,共同致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让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阳光普照世界”。1“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中国为人类和平进步与共同繁荣所提供的“公共产品”,是探寻世界各国利益交汇点最大公约数的根本动力,体现了世界各国各民族共掌命运、共享利益与共担责任的时代呼应。

 

  当今世界族群分布复杂、宗教信仰多样,各国各地区之间政治经济体制、现代化水平、传统民族文化与社会价值观念的较大差异使得“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面临着众多阻难与挑战。如何在世界范围内树立全新的政治交往观、国家安全观、民族文化观和生态环境观,打造普遍安全、持久和平、开放包容和清洁美丽的新世界,进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当前亟待解决的时代课题。于是,有学者提出用“中国智慧”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路和策略。教作为“中国智慧”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源自中国本土而又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传播,其中“道统万物”“守柔不争”“各有分度”“天人合一”的哲学智慧,对于新时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的哲学启示。

 

太极功夫(摄影:罗品禧)

 

倡导“道统万物”的政治

往观,构建“政治共同体”

 

 

  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只有发展程度的不同和所处社会背景的迥异,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必须要强调的就是各国在政治上一律是平等的,平等地参与国际事务,平等地履行国际责任与义务,不能在军事上以强凌弱、在政治上以大压小、在经济上以富欺贫。世界各国要相互尊重国家主权与彼此领土的完整,不得干涉他国的内政,要尊重各国的制度选择和文化习惯。当今时代需要的是和平而非冲突、合作而非对立、公平而非强权、共赢而非零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倡导“友善睦邻”的政治交往观,就是要求国与国之间加强交流与对话,彼此相互信任,建立平等相待、互商互谅的睦邻关系,打造一个持久和平的“政治共同体”。

 

  道教将“道”视为宇宙万物的“初源”及其内在运行的有机统一整体。老子》中讲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2其中,“一”指的是最初的混沌之宇宙;“二”即宇宙初开以分的“阴”与“阳”;“三”是“阴”“阳”双方激荡调和而产生的新的统一体;最后“三生万物”,意思是指新的统一体育化的世间万事万物。“道”作为“万物之所由”,3是支配宇宙万物不断运动发展变化的最初本源、根本动力与基本规律,被视为宇宙万物的本体。因此,道教信仰“大道”,这里的“道”是指无规定性的“道”,即称之为“无”,即是指“道”在其内部无分界、无间隔。“道”生一切,即世间一切皆由“道”所化生,同时万事万物又内含着“道”,即“道”普存于一切事物之中。

 

  “道”蓄万物,是“道”蕴含于宇宙万物之中的本质特性。由此可见,从宇宙及其包含的一切事物的本源来看,宇宙万物本就生而平等。道教所倡导的“道统万物”的平等观,挣脱了世俗意义上非此即彼的概念模式与思维束缚。道教所倡导的“道统万物”的哲学智慧对当前国际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唯我独尊”等不平等观念有着重要的消减作用,为打造一个持久和平的“政治共同体”提供了重要的哲学启示。

 

主张“守柔不争”的国家

全观,构建“安全共同体”

 

  构建新时代“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积极打造“并存共生”的新型国际关系,走出一条彼此并存、和合共生的保障世界安全的新路。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国家能够仅靠一己之力确保本国的高枕无忧,也更不会有某国能够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动乱中收获安稳。新时代背景下,零和博弈和冷战思维早已不合时宜,世界各国命运休戚与共,维护世界各国的共同安全已成为人类的共同责任,积极确立共同应对、综合全面、通力合作和持续稳定的新安全观念,建立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安全共同体”已成为当务之急。

 

  道教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4所有的恩仇怨恨、战争动乱都源自于人们对当下的“不知足”以及对非己的“欲得”,于是提出了“夫唯不争,故无尤”5与“圣人之道,为而不争”6思想。面对冲突与矛盾时,老子将“守柔不争”奉作同天相匹的极则,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全新模式,即强调“以柔克刚”。道教将矛盾双方的和谐统一视作人事万物的极圆满,世间万物皆蕴含着“阴”与“阳”两大对立面,“阴”和“阳”激荡调和的最终结果便是形成阴阳和合、和谐统一。道教承袭和发展了老庄“守柔不争”的思想精华,不少道家经典著作都将“守柔不争”作为个人修道与治国处事的重要信条。北周道派典籍《无上秘要》一书通过总结阐释《老子》与《西升经》等著名典籍的“柔”之论,宣扬像水一般的柔弱、利物、恬淡的崇尚美德。五代道学著作《道德真经广圣义》通过推衍唐玄宗对《道德经》的注疏,强调了“守柔不争”在治国理政上的积极意义。

 

  道教“守柔不争”的哲学智慧,对应对当前世界普遍存在的恐怖主义、种族冲突、民族矛盾和宗教极端主义有着重要的思想启迪。针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威胁,只有主张“守柔不争”的国家安全观,号召世界各国相互信任,加强安全合作,标本兼治,通过和平协商手段化解危机,方能真正维护世界安全,构建一个普遍安全的“安全共同体”。

 

秉承“各有分度”的民族文

化观,构建“文化共同体”

 

  在全球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分布着2500多个民族,不同国家和民族产生背景与地域特点的差异孕育了不同的历史文明,使世界文化异彩纷呈,焕发出勃勃生机,体现出了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强大的生命力。文化的多样性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源泉和动力,构建人类“文化共同体”就是要发扬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包容精,尊重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加强文化交流,促进文化融合。秉承“各有分度”的民族文化观,让不同文化和谐共生,使文化交流成为增进各国人民感情精神桥梁与维系世界和平的隐性纽带。因为,只有不同文化的相互交流、兼容并蓄,才能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共生,达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共同繁荣的文化图景,形成一个开放包容的美好世界。

 

  道教在强调“道”为世间万物本源的同时,也尤为尊重万事万物的特殊性。《庄子》中讲到:“鱼处水而生,人处水而死。彼必相与异,其好恶故异也。”7就是说鱼遇水则生,人则会溺水而死。这是因为“人”“鱼”各有性,顺应、尊重彼此的特性,方可和谐共生,强调了万物皆有其个性。因此,道教强调“各有分度、不得相干”,8即对待不同的客观主体都要给予充分的尊重和包容,彰显了道教博大的包容精神与肯定文化多元性的价值取向,为当前各国处理国际关系提供了重要启示的同时,也从哲学的高度阐释与论证了尊重差异、兼容并收的观点,为尊重各国各民族独特文化提供了哲学引思。

 

  “各有分度”的道教智慧启示我们,各民族、国家的文化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应当在尊重彼此的基础上交流互鉴、取长补短、创新发展。目前有些国家罔顾他国的具体国情民情,主观地指定某种价值观念、文化意识或政治原则做为唯一标准,甚至将某些原则强加于其他国家和族群,产生了十分严重的后果。因此,道教“各有分度”的主张对消解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上某些国家“唯我独尊”的独裁意识和促进不同文化和谐共处、共荣共生有着重要的积极作用,有利于不同文化之间交流互鉴,打造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文化共同体”。

 

树立“天人合一”的生态环

境观,构建“生态共同体”

 

  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客观基础,而现如今自然界的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资源短缺等问题已经严重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各种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也为人类敲响警钟,并逐渐成为阻碍人类发展前进的巨大障碍,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促使人与自然的共存共生早已迫在眉睫。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要树立科学的生态环境观,构筑尊崇自然、绿色发展的生态体系,坚持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根本目标,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之路,号召国际社会携手共建“人类生态共同体”,以实现世界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丽世界,构建全球范围内的“生态共同体“。

 

  道教哲学蕴涵着浓郁的生态主义色彩,强调人与世间万物皆有存在之权利,人类应当树立“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意识,与自然界建立和谐共处、共生共荣的生态关系。“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观在道教诸多典籍戒律中均有重要的体现。《道德经》言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9,即通过“道”将“人”“天”“地”“自然”四者加以构建、融合,形成了一个“天人合一”的完整系统。人作为天地间的一个存在,属天地化生的万物之一,同世间万物一样皆源自于“道”,皆为“道”的产物,所以,人与万物都有其独特的存在价值与生命意义,人类并不比其他的物类更显尊贵。道教经典太平经》曰:“夫天地中和凡三气,内相与共为一家。反共治生,共养万物。”10强调世间万物不仅同源而生,而且共存共生、共荣共昌。人们也只有与自然和谐相处,方可达到“同心”以“生凡物”。因此,人为事当遵循自然规律,行为实践要遵从“天道”,做到“守道而行”,以求“助天生物”,可达“助地养形”,方可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共生共荣。

 

  道教众多经典中都蕴含着“天人合一”的生态环境观,这种生态智慧不仅有利于提高当前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理论自信与实践自觉,同时也让道教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升到了更高的境界,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兼顾了人类的切身利益,甚至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人类生存发展的拓展和生命价值的实现。道教的生态哲学所蕴含的浓厚的伦理指向与人文情怀,使其在人类“生态共同体”的构建中彰显出了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面对当前人类社会正在遭遇的环境破坏与生态危机,世界各国有必要且可以从道教文化中探求新时代人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生态伦理观念,运用道教中的生态智慧解决当前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打造全球“生态共同体”,携手共建清洁美丽新世界,共创生态文明新时代。

 

 

结 语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与世界人民所秉持的“思定、思稳、思和、思善”的美好愿景相一致,是中国对世界发展的重大智慧贡献。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各民族围绕自身发展所需的资源、空间等时常发生摩擦、纷争甚至冲突与战争。我们有必要而且必须汲取人类的文明智慧,寻找化解纷争与冲突的当代相处之道。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智慧,其中“道统万物”“守柔不争”“各有分度”“天人合一”的道教智慧对新时代树立全新的国家安全观、政治交往观、民族文化观和生态环境观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有着重要的哲学启示,为打造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开放包容和清洁美丽的新世界有着重要的哲学观照与实践意义。

 

  (作者许春玲为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刘东为西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刊于《中国道教》2018年04期。)

 
 

 

 

 

转发分享    功德无量 
 
分享此文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给文章转发者及众读者···
转发弘扬国教,获福无量!
 
根据有关部门整体疫情工作安排,
目前广州黄大仙祠已经恢复对外开放,
请十方善信有序入观参拜。

 

道教智慧,道教,天人合一,道生一道教智慧,道教,天人合一,道生一道教智慧,道教,天人合一,道生一道教智慧,道教,天人合一,道生一道教智慧,道教,天人合一,道生一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道教智慧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哲学启示发布于2021-06-26 20: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