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釋義:
仁,儒家講仁義,仁者愛人,所謂仁愛之心,仁愛之義。但是老子認為: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同樣,如果我們建立了仁義的標準,必然有人會為了刻意追求仁義、得到所謂仁人志士的虛名而不擇手段,有時候反倒會導致不仁不義,也就是老子說的“大廢有仁義,智慧出有大偽”。而天地本就遵循大道而運行,當然不會追求所謂的仁。聖人通曉大道,遵循大道,作為悟道者,他當然不會去追求所謂的仁。
有了仁愛之心,必然就會有厭惡之心,也就有了分別心。有了分別心就有了偏好,一方面就會偏執一端,失卻中道,就會失去平衡,就會天地失序,偏離大道,帶了災難;另一方面,有了分別心,自然無法挫銳解紛、和光同塵,也就無法發現世界之本源與大道之端倪。
所以天地和聖人都是沒有偏私之心,沒有分別之心。
芻狗:古代祭祀,需要宰殺豬牛羊狗;後來大家覺得祭祀敬,卻去宰殺生靈,反倒是造孽了,於是就在祭祀的時候,用稻草扎上豬牛羊狗,用於代替活牛活羊活豬活狗,擺到供桌是用於祭祀之用。老子確實是大智慧,居然發現了芻狗這個最恰當最貼切的字眼。我們知道,稻草是再便宜不過的東西,一旦扎成芻狗,擺在高高的供桌上,作為通神之物,高高在上,俯視眾生,真所謂一時高貴尊崇無比。但是祭祀過後,芻狗失去作用,被人們丟棄在污泥之中,任人踐踏,無比低賤。
但是在天地眼裡,萬物就是芻狗;在聖人眼裡,百姓就是芻狗。天地與聖人都是遵循大道,就沒有絲毫的分別心。所以,不管是之前的稻草,還是扎成芻狗高高在上、顯赫無比的稻草,還是被棄置於污泥中的芻狗稻草,在天地聖人眼中,沒有什麼分別,也始終沒有絲毫的不一樣,不過稻草而已。
今天就到這裡。

老庄思想,老庄,老庄哲学道家思想的核心, 道家思想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第五章01—總002发布于2021-06-30 16:37: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