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世嘉瓦仁波切(1617-1682)作为宁玛派伏藏师的身份是确凿无疑的。在他晚年撰写的自传《云裳》中可以发现很多学习、著述、传授宁玛派教法的记录。

五世嘉瓦之后的第司桑结嘉措,六世、七世嘉瓦时期也延续了这个传统


布达拉宫保存有许多五世嘉瓦仁波切画传和宁玛派八大法行等本尊唐卡,多数学者认为它们绘制于18世纪(八世嘉瓦之前)。

只是后来格鲁派对宁玛派的态度有所变化,两者渐行渐远,这段历史慢慢不被提及。


大概十年前,经过经纪人介绍,我收藏到这幅从海外回流,主尊为无量光的唐卡。根据绘画的内容可以判定这属于五世嘉瓦仁波切自己的伏藏体系。

而且相较于布达拉宫目前可见的藏品,这幅唐卡在风格上更为古朴,更多带有汉地绘画的风。


唐卡的上部中间是蓝色的普贤如来,这是宁玛派尊崇的本初佛,象征众生本具明空不二的赤裸觉性

普贤王如来的右边(观者视角)是双身的莲花生大士。他和怀里的明妃呈红色,父母双尊手执相同,都是右手拿长寿箭,左手托长寿宝瓶


普贤王如来的左边是一位中年男子,他头戴黄帽,右手持莲花,左手与莲师父母托着一样的长寿宝瓶。

虽然历经岁月沧桑,画面有些褪色,但仔细观察仍然可以看到男子面上的两撇小胡子,腰间插着的普巴杵。这是五世嘉瓦仁波切的经典形象。


唐卡中央的主尊是通体赤红的无量光佛,面容宽厚沉静,身材匀称敦实,身后的正圆形彩虹背光婉转流畅,颇得钦孜画派的精髓。

无量光佛四周一片汉地风格的山石水木。泉瀑奔流,群芳争艳,慈鹿低头,白鸟衔枝,一株古树拔地而起直冲霄汉,祥云之中端坐着面对芸芸众生的五世嘉瓦仁波切。


这种构图来自汉地,与明朝永乐时期传入雪域的罗汉画风格一脉相承。画家没有只顾精巧而丢失韵,飘达俊逸的田园风光表现的是一种超脱自在的文人风骨。


汉地的绘画元素在这里与藏传佛教题材融汇的毫无违和感,视之顿觉清凉而狂心顿歇,心画合一得大自在



唐卡下方的左边是黄赞巴拉,右边是多闻天王。

两位财神和长寿佛搭配在一起,这种寓意即是“有钱有命花”的人生理想境界。


史记载,五世嘉瓦仁波切在56岁(1672年)时取出《长寿法·摄取澄清精粹》的莲师长寿佛法门,包含了本尊的生起、圆满次第与会供等完整内容。

五世嘉瓦后来传与化身贝玛陈列和敏珠林大伏藏师德达林巴,再之后流传至今,《大宝伏藏》对这个法也有收录。


本幅唐卡的普贤王如来和莲花生大士坐于莲花之上,五世嘉瓦仁波切身下是坐垫,再加上沧桑古朴的绘画风格,可以认定这幅画绘制于五世嘉瓦仁波切在世时期。

我喜欢这幅唐卡,一是因为它的历史价值,这是五世嘉瓦作为宁玛派伏藏师的早期图像,属于珍贵的历史资料。二是因为我非常热爱这种形神兼备、具有浓郁汉藏交融画风的艺术作品。这幅唐卡是历史和艺术的双见证。


五世嘉瓦仁波切于1670年设计绘制系列坛城图像时指出:“寂静一类的护法神像交由勉塘巴绘制,忿怒本尊和坛城图交给钦孜瓦强曲巴-贡噶曲德寺有以轨范师桑阿喀巴为首的精通者。”

作为一个纵横捭阖的历史人物,必定有丰富而广阔的内心世界。而艺术正是这种内心世界最直观的表达。



作者 郝文鑫 收藏家,云南大学考古中心客座教授。




只代表个人观点 不代表正确观点

欢迎批评指正 共同学习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古代唐卡精读·五世嘉瓦的净相无量光佛发布于2022-04-28 15:19: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