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曹操善于谋略,他身边更是有许多谋士辅佐。今天就说说吴质。吴质(177—230),字季重,兖州济阴郡(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西北)人,汉末三国时代著名文学家。官至振威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封列侯。起初因文才而被曹丕所喜爱。在魏文帝曹丕被立为太子的过程中,吴质出谋划策,立下大功。司马懿、陈群、朱铄一起被称做曹丕的“四友”。

吴质出生寒门,在讲究世家门第的汉魏之间,是得不到推荐当官的。他早早就搭上曹氏公子号这趟快车,就是为另辟蹊径进入官场。家乡的人们看不上他的德行,特别不待见他。吴质很恼怒,扬言“我要把尿撒到乡里去!”吴质如果是上海人,只怕要爬上东方明珠塔去撒尿了。和家乡人的关系搞的这么僵,也看出他的狂妄自大。

吴质在文学上有一定的才华,被曹丕曹植兄弟所喜欢,他也善于处人兄弟之间,周旋于期间而左右俱不得罪。没有两下半,是搞不定这种关系的。当时曹操尚未确定谁作为自己的接班人,曹氏兄弟间处于一种敏感的微妙状态。曹操父子三人爱好文学,周围有一大帮文学的高手,著名的“建安七子”就从属身边。

《世语》上说,曹植地位上升,曹丕很不安,用竹蒌装着吴质放马车上拉进府来商量事情。被曹植的心腹杨修发现了这个秘密,找曹操打小报告,曹丕大为担忧。问吴质:“怎么办?”吴质说:“着什么急啊,明天叫人把竹蒌装上绸缎用车拉进府来不就行了。”果然第二天得到杨修小报告的曹操派人来查,一看没人。杨修的小报告,自然成了诋毁对手的卑劣行径。曹操就怀疑杨修诬蔑曹丕,两个集团的一次小交锋,吴质KO了杨修。

再有一次曹操要出征了,曹丕曹植兄弟前往送行。曹植发挥绝世文才,写了一篇雄文,在阵前诵读以赠别,曹植现场讲演,出口成章,风头十足,大家都佩服,曹操也很高兴。三军将士听完,都忍不住喝彩。曹丕在一傍干着急,镜头都让弟弟抢光了,怎么办?吴质对他咬耳朵:“大王要远征,你哭就行了。”轮到曹丕,他一句话不说,只是拜伏地上流泪,曹操和左右大臣都让他感动地陪着流了一吨的泪水。演技之真诚,令三军为之踌躇,天地为之低昂,曹操亦是欷歔不已。这一下大家都认为曹植文采是比曹丕好,但没有曹丕的心肠好。曹丕又抢到了一分。

两个小故事,显现吴质出众的应变才能和把握人心的准确度。三国志上说他“才学通博,为五官将(曹丕)所礼爱。”曹丕最后被确定为曹魏的接班人,固然有这样那样的原因,但吴质是有大功。

但是吴质这人有个毛病,得瑟。现在的话就是作。都说不作就不会死,不过很会作的吴质到没有作死,有背后的曹丕撑腰他也有作的资本。有一次曹丕让将军们到吴质家聚会,宴会上吴质看到大将军曹真胖胖的,朱铄却精瘦精瘦的。他那刻薄的恶趣味上来,说了一段“论肥瘦”的段子,搞得两人都拔刀想砍他。大家都发火了,自然不欢而散。吴质没有吞下曹真,倒是吞下了仇恨的种子。

吴质却恃宠生骄,浑然不惧。他因帮了曹丕自觉有功就到处跟人显摆说:“皇上能得太子位,主意都是我出的!我给你说一个啊,比如那次先帝出征等等”

曹丕死后,吴质渐渐失势。过了几年郁郁寡欢的日子,一命归西。他死的时候正是曹真当权,称他“怙威肆行”,给了个谥号“丑侯”!估计吴质地下有知,也会气得跳起来找曹真打架。还好他当年的钻营还是有成果的,他的女儿是司马师的妻子,他的儿子吴应已进入高层,经过不懈的奔走呼号,十来年后,才改谥号为“威侯”,这两个谥号,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不可同日而语了。

搜索<历史故事成语历史小故事>

立即关注


你若喜欢,请点“在看”


经典民间故事大全中国民间故事有哪些历史人物故事历史故事的成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曹丕能称帝,此人功劳才最大:死后被谥为“丑侯”发布于2021-07-11 13:2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