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成长的节奏和规律。
明白这一点,才能真正掌握教育的真谛。





来源|网络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
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
为何每次总是那么一点点?
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
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
仿说:“人家已经尽力了嘛!”
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
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
喘着气,往前爬......
真奇怪,
为什么上帝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
“唉!也许上帝抓蜗牛去了!”
好吧!松手了!
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
让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
咦?我闻到花
原来这边还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
原来夜里的微风这么温柔。
慢着!
我听到鸟叫,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教育走得太快
请等一等落下的灵魂
古希腊有个哲学家叫西塞罗,他说:
“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学习或者教育对学生本身来说,最核心的应该是为己的,不是为别人学的,不是为父母学的,而是为丰富自己学的,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一个优秀的孩子,又会弹钢琴、又会跳舞,还会画画,学习成绩还好。

长大了,读初中了也是什么都会,每次考试前几名,考上重点高中,高考又成为状元或者前几名,考上国外或者国内最好的大学

很多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几年以后读研究生,再读博士

你看,父母也荣耀了,感觉我的孩子很优秀,不到45岁可能就是一个副处级干部了,不到50岁就是个正处级干部了。

亲戚朋友、同学、家人逢人便说我的孩子有出息。

不到55岁他就进监狱里去了,父母这个时候还流着一行老泪,“我的孩子怎么会出现这个情况?!”

自己的子女刚好长大成人,进去肯定是有很多原因的。

现在它已经成了普遍现象了,芮成钢不就是吗?

这样的教育、这样的结果是我们要的吗?

当年我们追求分数、琴棋书画、那么多才干,最后走向芮成钢这个路,那我们就要思考了,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

教育的核心问题不是出在我们的术,不是出在我们学生的能力,不是出在改革,不是出在技术层面,原来我们的教育缺乏灵魂的东西。

我可以说这么一句话,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

教育是“慢”的艺术
我的一位学生的女儿,当年读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带到我家里来看望我。
她说:“老师,你看我的孩子不爱吃饭,瘦小,黄毛丫头,怎么办啊老师?”

我说:“你这孩子多少岁?”“10岁。”我说“才10岁你着什么急啊。”“她学习成绩也不行,吃饭也不行,比同龄人都要矮一头,怎么得了。”

我说:“你形象不错,自己的孩子会差多少呢,你不要着急,太在乎这个东西没用,养人要慢慢来,你着急她也不会长,拔苗敢拔吗?”

2014年,高考结束以后,志愿都填报完了,录取通知书来了,她带着一个亭亭玉立、长得很漂亮的女孩子来,说:“叫师爷爷,这就是当年那个黄毛丫头。”

我说:“你看你当年是不是很着急?孩子几年工夫,长得比你还高,比你还漂亮,这次还考了一个好大学。”

她说:“当时我真的着急,现在还是觉得很自豪的。”

我从这个例子当中深刻地体会到,教育就是“慢”的艺术。

什么叫教育?

教育就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子女就要这样养,要慢,不要着急。

上帝让他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就一定要给予他存在的价值体现,你记得我这句话,黑格尔说“存在即价值”。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
每一个学生成才的途径和方式没有确定的指向。
现在的某些学校说“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都是这样的无聊、矫情的语言,以为这样就能把教育做好了?
不要今天看到我们校园门口上写着“热烈祝贺某某成为文(理)科状元,考上清华、北大”,就以为这样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成功。
我刚才说了,孩子的未来有无限的可能性。
说一个孩子为什么有价值?
因为他有可能性,他有无限的可能性。
所以,我的结论是:
第一,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式方法,适合的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每一个学生成才的途径和方式没有确定指向。
不要以为你的孩子现在喜欢画画、喜欢弹钢琴,他今后就一定是个艺术家,可能他今后从事的工作和这个一点关系都没有,他有无限可能性。
看一个孩子成绩不行就开始下结论,说这孩子今后是擦皮鞋的或者将来没有出息,哪有这样的教育呢?
我们现在好多名校干什么事,名校选孩子读书,因为优质教育资源有限,选择名校的人就多,于是名校就有资格来进行筛选。
从事物发展的规律来说是对的,但是从做教育的角度来说又是错的,选择人的教育叫“伪教育”,不是真教育。
教育的新常态就是要摒弃浮躁、功利,回归到教育规律。
为什么我们总说要潜心育人?
潜心是一种境界,现在有几个人可以潜下心来做事?
我们好多时候都把学生当作了手段,而不把学生当作我们的目的。
你看,为什么当作手段了?
使劲培养,培养好了以后我得高额奖金,这是他获得奖金的手段、获得名誉的手段,于是难免浮躁。
现在有很多家长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手段,学这样、学那样、考状元、读名校都是脸面的问题,就是当成一种手段。
一旦用孩子的成长来满足我们成年人的某种欲望或者需求的时候,我们的教育一定出问题。
我说一个简单的教育规律,看看现在有多少人不知道。
现在初中老师布置作业,孩子11、12点基本上做不完,高三就更不说了。
十三四岁、十五六岁的孩子,他的成长规律是怎么样的?
这些孩子在深夜11点到3点之间,尤其是1点到3点之间,脑垂体分泌两种很重要的激素,一种叫性激素,一种叫生长激素。
有光照、有压力它都不会分泌。
所以,孩子如果睡眠不好、压力大,他长得就不好,这就是规律。
如果老师懂了这个规律,那布置作业的时候就一个要求,最迟10点半孩子必须入睡。
因为孩子入睡两个小时以后才可能进入深睡状态。
你看我们现在遵循这些规律了吗?
不管,使劲学,为了分数,为了技能,为了才干。
所以我对教育的信仰就是要回归到教育的规律,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不要浮躁、不要显摆。
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分数、才能,还是能力都很好,他们的灵魂也很丰满。
这才是教育新常态。
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
教育怎么做呢?这个问题也是教育的哲学思辨。
没有分数检验的教育是不成立的,只谈分数的教育肯定是有缺陷的,这就是哲学。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哲学家是怎么看待教育的,最经典的亚里士多德的原话“教育必须基于三个原则,中庸、可能和适当”。
中庸,用孔子的话说就是“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总之不偏左不移右、不偏下不偏上,守中为上。
我个人认为中庸才是人生、乃至做教育的最好的哲学, 就是说我们做教育不要太过头了,也不要不够,就这么简单。
什么叫过头?现在我们就做过头了,在技术层面上不断地改,改得老师都不知道怎么上课了,领导也不知道怎么布置工作了。
学校教育成了这样子就是过了头,忘记了还有教育规律,还有教育自身内在的东西。
第二个,“可能”是指我们要知道孩子的未来具有一切可能性,现在他所学的,甚至他的才能,他的分数,不能代表他今后能做什么,会做什么。
但是他现在又必须要分数,所以他又必须要勤奋学习。
我个人认为这些都不能丢,这样才能够确保未来的可能性存在。
所以这里面有个适当,“适当”实际上是我们的教育的方式方法一定要符合规律,要适合孩子。
不要看到邻居家的孩子琴棋书画什么都学,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去学。
你是博士,说博士的儿子就要比别人学得多一些,这样思考问题就错了,不适合他的学了没用,一定要学这个孩子内心喜欢的东西。
教育不仅是为了适应外界,更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
我们的教育还是应该回到像孔子说的,孟子说的,包括蒙田说的,“教育不是为了适应外界,而是为了自己内心的丰富。”
古希腊有个哲学家叫西塞罗,他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
你看,我们现在做教育都是为了适应外界,很多同学因为要去适应社会,结果就把社会最乱的东西学会了,我们学校教的主流价值全部忘了,所以就是必须要丰富内心。
简单的说,学习或者教育对学生本身来说最核心的应该是为己的,不是为别人学的,不是为父母学的,而是为丰富自己学的,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他通过自己学到的东西再来回馈社会,这是我们的一个附属产品。
他为自己学的一个附属产品、客观产品就是他一定是为这个社会做好,他自己如果都不丰富怎么能够为社会好,他是破坏社会的。

我们的教育的方式方法一定要符合规律,要适合孩子。

*作者:张文亮、张克运。

*本文图片来自于图虫创意。



唐 前

诗经》上

《诗经》下

樂府全集

屈原

曹操

曹植

曹丕

刘彻

阮籍

張翰

左思

何逊

潘岳

嵇康

陈叔宝


唐 代

李白绝句

李白五律

杜甫七律

杜甫绝句

杜牧绝句

李商隐七律

李贺全集

王维五律

王勃

白居

寒山

王之渙

王昌齡

上官婉兒

拾得

王绩


宋 代

蘇軾詞全集

陆游绝句

杨万里绝句

毛滂词

文同五律

文天祥七律

朱淑真


元 明

于謙七律

王守仁七律

王世貞七律

商 衟

王和卿

关汉卿

白 朴

王 恽

卢 挚

吴仁卿

冯子振


清代

林则徐

曾国藩

李鸿章

納蘭性德

袁枚

袁世凯

郑板桥


近现当代

梁啓超

李叔同

陈独秀

毛澤東

苏曼殊

王国维

钱钟书

聂绀弩

陈寅恪

鲁 迅

丰子恺

邱清泉

张伯驹

梁羽生

袁克文

张中行

朱自清

于右任

吳佩孚

程千帆

马一浮

啓 功

唐圭璋

孔凡章

寇梦碧

田翠竹

續范亭

叶嘉莹

陈祖荫

陈永正

余福智

曹长河

李梦唐

魏新河

何永沂

邓世广

苏些雩

陳少平

董学增

葉劍英

吳玉如



中华经典诗文古诗文经典诵读古诗词赏析高中必背古诗文


延伸资源下载(唐诗宋词元曲、中华古籍道藏道家经典古籍、太乙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八字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当你忍不住对孩子发火,请耐心读完这首诗(有奇效)发布于2021-08-15 10:11:0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