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四柱八字命理   中医养生

面对浩如烟海

的中医典籍

困扰中医人的三大问题是:


1

我该读哪本书?

2

我该怎么读?

3

读完我需要背诵吗?



针对这些疑问

小编选择《岳美中医论集》中

《当读的古医书》一篇

愿这位中医大家的读书经验

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在看名家经验之前

先跟着小编了解一下作者吧


       岳美中系当代著名中医学家。生前为全国人大常委、政协全国医药卫生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副会长。


干货来啦!!!


中医书籍汗牛充栋,初学者往往不知从何读起。谈中医书大体上说来有下列一些方法,各人可以根据自己情况加以选择,不必强求一致。中医讲究理法方药,理法方药能精则辨证论治无误,而活人有术。因而学习中医可从理法方药4个部分去加以研究。

中国医药学的发展有源有流,各个时代都出现了著名的医家。他们代表了我国医学的发展方向。因之,顺着时代,从源溯流地研读著名医家的代表著作也是一种读书方法。

中医著作甚多,有难有,旧时学医往往先读浅显易懂便于应用的医书,等到有了点功底,再逐步钻研高深的典籍。这种先易后难的读书可收到循序渐进的效果。然而,也有从难到易者,清·张志聪即主张先从《内》《难》研读起,先难其所难,后易其所易,源头即充,活水不乏,医术大可精进

不过,学习中医,我意当从方剂入手。方剂之祖为仲景,因而读书还以从《伤寒论》《金匮要略》入手为好。

仲景最讲求的是辨证论治,《伤寒论》六经标题,首揭“辨三阳三阴病脉证并治”鲜明地昭示后人。论中更有“随证治之”、“依法治之”等语。在具体治疗中则某病以某方“主之”,某病“可与”或“宜”某方则是点明专病专方与辨证之下随宜治之的方治精。《金匮要略》则论述三因,以专病专证成篇,题目亦揭出“辨病脉证治”,是在专病专证专方专药基础上行使辨证论治的经典著作。总之,仲景之书分论各治,既昭示人辨证论治的原理原则,又指出了辨证论治的具体方法。其规律之谨严,对临床实践具有高度的指导意义,实是中医书籍的精髓,最宜反复钻研。

据不完全统计,历代注疏《伤寒论》的已有四百多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应该毫无依傍地直接八字理学六爻,从白文下功夫,反复研读,才能辨出《伤寒论》的真味来,这样才算是善读《伤寒论》。

读《伤寒》如此,读其他经典医籍也应如此,当然,为了开拓思路,帮助理解原著,适当地参看一些注家也是可以的。

《伤寒论》注释以柯韵伯《伤寒来苏集》、尤在泾《伤寒贯珠集》为最佳,语无泛淡,不可不熟阅之。《金匮要略》可看尤在泾《金匮心典》,尤氏著作,颇多发挥,最能启人心思,历来为医林所重。另外,近人陆渊雷《伤寒今释》《金匮今释》二书脱胎于日人汤本求真《皇汉医学》,但较汤书易读是其优点,可惜的是未注明出处。

内经》分《素问》与《灵枢》二部,主要讲中医生理、病理,要读。不懂《灵》《素》即不懂中医的生理、病理,就不懂中医的基本理论。读《内经》,其中的生字、难句首先得懂,才能读。这就牵涉到文史哲的修养,古汉语文化的功夫。这些知识,也是学习中医的人必须具备的。

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中医病理专著,辨证细微,甚为可贵,应当置于案首时时取观。

各家学说中以《景岳全书》《张氏医通》《丹溪心法》《脾胃论》《刘河间六书》为好。金元四大家各有长处,他们的书都可以看。只是张子和太偏,不善学者,反而有害。

温病学方面,叶、薛、吴、王四家以王孟英著作为最好。比较细致,用于临床较多效验。《温热经纬》和《王氏医案》都需要细读精研。其次,何廉臣的著作对温病也多发挥。何是温病学后起之秀,特别是继承了王孟英的学术思想。他的《重订广温热论》和《重订感证宝阀》为少见的好书。诊断确切,于舌诊尤其精到,用药熨贴,分析入微,文字清晰,是书说出了温病真象。

药物学方面,初起先看《药性歌括四百味》《药性赋》。这类书朗朗上口,便于习诵。之后可看《本草备要》。再深一点,可看《本经疏证》《本草思辨录》,至于《神农本草经》文字古奥,不大适合初学。但为本草之源,义蕴精深,且简明易诵,是其长处,与《内经》《伤寒》《金匮》合称四大经典。凡欲精研中医亦为必读书之一。

类书方面,清·吴谦编纂的《医宗金鉴》甚好。此书比较实用,各科齐备,辨证详而方药精。书中对于《伤寒论》《金匮要略》的编次订正,也下了很大功夫,有其意义。前清时,太医院考试就以此为标范,至今北方医生中,学《金鉴》名世者不乏其人,于此也可见该书影响之大,价值之高。其他如《六科准绳》《张氏医通》《东垣十书》也是好的类书,亦宜一并披阅。

学杂病以《医宗金鉴》为好,看妇科以《济阴纲目》《傅青主女科》为优。特别傅青主的书最好,其用药自成一家,该重时用量特重,动辄以两计,该轻时用量特轻,轻到几分。例如,他的完带汤临床上用治白带多效。方中山药、白术各一两,峻补脾阳脾阴,在大队静药中加入些许陈皮,推动阴药,使脾脏功能健动,则运化有权,湿热可除,故妇女带症可愈。方名完带,当之不虚。近年,山西发现《傅青主秘方》,用药一如《女科》,为医书中珍籍,值得加以研究。

我最喜欢仲景和东垣的书。凡与之有关的书,从源到流也都一一加以系统地学习。例如,学药则先读张洁古《脏腑标本寒热虚实用药式》,继看《兰室秘藏》《用药法则》,再念张山雷《脏腑用药式补正》,再诵何廉臣《新编药物学》等。学方则读《伤寒论》《伤寒来苏集》《伤寒贯珠集》《研经言》《国医经方例释》;看《金匮要略方论》《金匮心典》《王旭高医书六种》等,一脉相袭而来。这种从一、二家系统学习的方法是否恰当,仅供参考。

除了上述的书以外,医案、医话也应当有所泛览,汲取别人经验,才能丰富自己的学识。医案以《王孟英医案》《全国名医验案类编》为好,医话以《冷庐医话》《芷园医话》为佳。

总之,凡学医者应当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读一家之言,志趣每易为其所夺,落其窠臼之中而不自觉。为医切忌拘古、趋新。医药重乎实际,一理之出,一药之投,如弈棋然,必激起对方,彼此牵动得当才可战而胜之,设不得当则为对方所胜。因此,若不广采众长,以精益其术,囿于方隅,临床之际不偾事误人者少矣。


当然还有其他中医大家

也有自己的体悟

小编摘录一些一起分享

刘渡舟先生说:“不背一点书,是没有功夫可言的。”

老中医不仅提出背诵书目,还多有论及背诵的意义与方法。

岳美中先生说:“对《金匮要略》《伤寒论》,如果能做到不加思索,张口就来,到临床应用时,就成了有源头的活水。不但能触机即发,左右逢源,还会熟能生巧,别有会心。”

沈仲圭先生说:“根据我的经验,年青时要读熟几本书做底子。因年轻记忆力强,一经背诵,便不易忘记,可以终身受益,同时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陈鼎三先生认为:“经典著作中的条文,乃是从无数病例中总结出来的具有规律性的东西,也就是俗话所说‘万变不离其宗’之‘宗’。记住它,背诵它,就能在临床上触发思绪,吃透精神,从熟生巧,别出心裁。”

关于背诵,名老中医有许多经验,今摘录数则如下。

任应秋:“我学习经典著作如《灵枢》《素问》《伤寒论》《金匮要略》《神农本草经》,都是二十岁以前读背的,也就是用机械的方法,朝斯夕斯地读和背,基本本把它记下来了。”

姜春华:“现在看来,趁年轻记忆好,读熟了后来大有用处,这也可说是学习中医最基本的基本功。”

方药中:“我用小纸片把要背的东西写上一小段带在身上,反复默念,走到哪里念到哪里,一天能背熟几个小段。”

哈荔田:“我背书时不用默诵法,而是在僻静处朗朗诵读,俾声出之于口,闻之于耳,会之于心,之后则在喧闹环境中默忆背过的内容,所谓‘闹中取静’。如此,则不惟能熟记,且能会意。”

路志正:“伯父教我诵读中医典籍的方法是:先是低吟,即自念自听,吟读数十遍或百遍之数,有若流水行云,出口成诵,形成自然记忆。

他反对高声朗读或强记在心,否则忘却亦快。低吟之后,要逐渐放慢速度,边读边体会文中涵义,所谓‘涵味吟诵’,务求弄懂原文。

看完这些

小编想说


互动 | 你的读书方法是什么?你的中医入门书籍是哪一本?你最喜欢哪一本中医典籍呢?快写在留言中,小编等你好久啦!


推荐阅读▽

穴位名很难记?小编来帮你!近400个人体穴位名详细解析,赶紧收藏

国医大师熊继柏:在临床实战中“摸爬滚打”,坚守中医正道

新媒体编辑:徐 婧

内容合作:加QQ670426571

18600799606

微信文言文阅读cntcm01@126.com

(文章以观点、政策、学术和中医药文化等为主,需滴天髓,请在邮箱里留下您的姓名、单位和联系方式。)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中国中医药报官方号


延伸资源下载(中医疗法理论,中医文献古籍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医古籍从哪读起?浩如烟海的医书又该如何选择?中医大家岳美中这样告诉你发布于2021-05-05 19:32:5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