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文献学》PDF版资源获取方式见于文末                                                           

       信息时代每个学科都非常重视其信息的传播, 众多的中医古籍承载了中医学历经数千年历程的详细信息, 探讨揭示其漫长的发展轨迹, 对于借鉴今后中医的前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记载信息本身的古医籍自初刻本问世至以后的重刻与翻刻情况从来就没有进行过系统全面的清理、调研;古医籍的初刻本、重刻本、翻刻本存在程度不一的差异, 古医籍是否传世、或佚失, 何时佚失, 其内容是否保存, 存于何处, 存在内容多少, 存世版本状况如何, 诸此种种, 至今未有一份完整详细的调研报告;而每一种古医籍版本精善残劣的评诂, 直接关系到利用其内容文字正确度与可靠性, 尤其在今天, 古医籍逐步实现数字化管理与研究, 其版本的甄别确定, 影响将来数字化之后的广泛利用。

               

1 马继兴中医古籍版本研究

               

      马继兴先生在中医古籍研究领域耕耘60余年, 研究成果几乎遍布版本、校勘、目录、音韵、训诂等诸多分支学科。也许正是其渊博宽阔的知识背景, 使得其贯通诸家, 游刃其中, 而分别在不同学科俱取得深层次的学术建树, 中医古籍版本方面的研究成果即如此。上世纪90年代上海科技出版社出版了马继兴的《中医文献学》, 其实此书公开出版之前的若干年就曾以《中医文献学基础》等书名油印出版, 作为全国医史文献培训班专业课程的讲义教材广为使用, 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认同。出版后获得新闻出版署颁发的全国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等数项奖项。书中第2篇“中医文献源流论”系统论述了古医籍的源起、出土的简帛医籍、传世刻本医籍的版本流传系统。第3篇“中医文献结构论”则针对中医古籍的特点, 概述了中医古籍各类版本特点、形制, 中医古籍版本鉴定与历代版本沿革及其编写体例等等。致力于版本研究者古今有之, 取得成就, 影响深远的学者专家亦代不乏人, 然而专门深入系统研究中医古籍版本者则少矣。因此《中医文献学》可谓此领域的先驱成果, 得到学术界格外重视不足为奇。其中就《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以及脏象、病源、诊法、方书、临床各科医书、本草针灸学著作等类主要代表性传世医籍, [1]探讨了从刊刻至后世流传的诸多繁杂版本传承情况, 并根据考证研究结果, 绘出传承的版本系统示意图, 由此较为清晰地勾勒出古医籍海内外传播范围、历代刊刻翻印的传承轨迹, 为后学者全方位深入研究中医古籍大开门径。

     《中医文献学》全书16开本560页, 共计四篇内容, 除去第1篇58页 (中医文献范畴论) , 第4篇28页 (中医文献方法论) , 第2、3篇占居绝大部分篇幅, 所论主题即中医古籍版本, 因此, 《中医文献学》的主要学术建树体现在中医古籍版本方面的研究, 这也是马继兴先生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80年代付出大量心血, 全身心投入研究所取得的。诚然, 在此基础上后来学者循此更进一步深入研究, 取得了不少古医籍包括经典中医古籍版本方面的成就。但此书至今仍然是中医古籍版本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指导性学术专著。

               

2 中医古籍版本研究现况述要               

       随着近几十年来中医古医籍研究愈来愈受到关注, 不断有学者涉足于此, 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多途径的研究发掘, 如钱超尘先生, 撰专著研究《伤寒论》版本、《本草纲目》版本等, 段逸山先生、梁永宣教授研究《金匮要略》版本, 日本学者真柳诚先生研究中日传承的古医籍版本等等。本世纪初, 文辉先生尚出版《中医古籍版本学》。上述诸位学者无疑对于中医古籍版本都做出了十分有益的贡献, 但是相对整个中医古籍版本研究来说, 显然还是很不够的。相对中医学术界宏观来看, 从事中医古籍研究的学者已然不足, 老中青学者人数均颇少。而青年学者更是寥寥无几, 难以接续。目前在此领域专门设置的研究课题几乎没有。因此中医古籍版本研究的专业人才亟待培养, 而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莫过于各方面给予足够的重视与经费支持, 多途径设立科研课题研究, 推动此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展。

       笔者在本世纪初, 也即10年前跟随马继兴老师与课题组进行海外收藏中医古籍的调研工作, 并参加中医古籍海外回归系列课题研究, 这一工作至今仍在延续, 其间海外回归中医古籍整理与校点过程, 涉及海外回归古医籍版本与国内收藏传本的调研与甄别工作, 通过古医籍版本的比对校勘, 发现现代目录书记载存在不确切之处。如整理《全婴良方》一书即遇到此类问题。            

     《全婴良方》 (又名《保婴全方》) 为南宋儿科医籍, 日藏抄本1种 (名《全婴良方》) , 国内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 (馆号139) 收藏刻本1种 (名《保婴全方》) , 然均为残本, 二者配补起来, 除却少量重复内容, 恰好形成全帙。此书《中国中医古籍总目》注录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保存2个版本: (1) 明万历十七年己丑 (1589) 重庆赵可怀刻本。(2) 明金陵左川吴谏绣刻本。[2]后者即本书作为校本者。然前者经核查该馆未见保存。但馆中另存《保婴全书》明万历十七年己丑 (1589) 重庆赵可怀刻本。该刻本“重刻保婴全书叙”落款为“万历十七年己丑冬长至日赐进士第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奉敕巡抚陕西等处方赞理军务重庆赵可怀书”。与标注的《保婴全方》版本第1项“明万历十七年己丑 (1589) 重庆赵可怀刻本”完全吻合。          

      细观二书发现其书名仅相差一字, 一为《保婴全方》, 一为《保婴全书》。由此推测, 《保婴全方》根本不存在“明万历17年己丑 (1589) 重庆赵可怀刻本”。此刻本应为《保婴全书》。

《保婴全书》此刻本现残存卷一、卷十五。卷首为“保婴全书序”, 落款:万历癸未仲春望日赐进士第通议大夫奉敕巡抚南赣汀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河汾王辑撰。之后即为上述“重刻保婴全书叙”。之后为目录十卷。卷一首页题:赠太医院院使薛铠编集前太医院院使男薛己治验。卷十五首页题:明太医院院使薛己著[3]

  《保婴全书》系明薛铠、薛己父子所著。薛氏为明代医学大家, 薛己著作遍及内、儿、外、骨伤诸科, 儿科亦其所擅长。《保婴全书》又名《保婴撮要》 (二十卷) , 《保婴撮要》现存若干其它版本。经考察, 此《保婴全书》与《保婴撮要》前十卷内容完全一致。

由上述可见《保婴全方》与《保婴全书》是2种毫不相干的儿科医书。   

      古医籍记载版本类似于此张冠李戴的情形是时常出现的, 绝非个别现象。解决此类问题非古医籍专业人员细致查核每种古籍医书版本, 在充分调研彼此的基础上, 方能一一梳理清晰, 这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而且通过这项工作也正是培养一批专业科研人员增长古医籍版本见识的最好途径, 也是中医继承先贤, 创新发展, 功在当代, 利于后世的紧迫工作。

               

3 有关中医古籍版本研究的思考

               

       《中国中医古籍总目》 (简称《总目》) 于2007年12月由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 它对于中医古籍的传承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此书的前身最早为1958年编著的《中医图书联合目录》, 1991年修订后再出版, 定名为《全国中医图书联合目录》, 后者收录了全国各地113家大型图书馆收藏的成书于1949年以前中医图书12 124种。2种中医图书联合目录分别体现2个时代中医古籍大普查的成果。而2007年出版的《总目》在二者的基础上又取得了新的进展, 去除以前重复或遗失者, 新增未著录者。各地普查书目相关人员为此付出大量艰辛工作, 是一次难得的中医古籍书目梳理, 其成效显而见, 它不仅方便了古籍收藏的查询, 更为网络服务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同时也为中医古籍版本的保藏及其存佚确切状态的调研打下了较好基础。没有前者书目的普查, 版本的调研甄别几乎难以开展。因此, 可以说《总目》为中医古籍版本的全面系统调研做了较好的前期铺垫, 很有参考价值。

      中医古籍书目的调研随着《中国中医古籍总目》的出版, 已初见成果。但中医古籍版本的专题研究还有很多工作有待进行。前述马继兴、钱超尘、段逸山等诸位学者的研究成果令人瞩目, 但仍然是有限的, 大量调研工作亟待开展。

       比如海内外简牍、帛书、卷子、石刻医籍的全面调研。近百年来大量出土文献面世, 其中包括相当数量的医学文献, 而部分出土文献流失海外, 如敦煌医学卷子。这些刻印医书之前形成的古代医学文献总体情况如何, 目前缺乏系统的调研, 即使是国内近百年出土的医学简帛也未见全面的统计与整理, 保留在海内外的敦煌医学卷子亦尚需深入系统的研究。

       再如, 传世中医古籍版本的传承及其源流研究。马继兴《中医文献学》论述到中医经典著作与历史上学术影响卓著的医籍版本流传情况, 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医籍未曾涉及, 尤其元明之后的医籍论述颇少, 而目前传世者这一时期古医籍在数量上占居主体地位。这些古医籍版本的传承轨迹如何, 有哪些精善孤本, 其特点如何, 与中医学术发展的关系怎样, 对后世有何影响, 有待学者一一发掘, 总结归纳, 并由此探索中医古籍历代版本的特色与规律。

       此外, 关于中医古籍版本与避讳, 中医古籍版本甄别关键性因素, 中医古籍刻印大家等等相关性深层次研究亦应随之开展, 中医古籍版本领域还存在甚为繁重而艰巨的研究任务。


    后台回复   中医文献学 即可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术数中医:中研小学生


延伸资源下载(中医疗法理论,中医文献古籍、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医古籍版本研究与思考——兼谈马继兴与中医古籍版本研究发布于2021-05-05 19:42:3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