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苏州市政府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签约落户吴中区。


 

没错,就是中国首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所在的中国中医科学院,来苏州建大学了。


近几年疯狂造大学的苏州来说(最强地级市,正在拼命造大学),既是情理之中,也是意料之外。

 

2020年1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65岁了。在庆祝65岁生日的时候,它又一次提出要建成一所“国字头”中医院校,暂命名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

 

要知“国字头”院校现在可不是说建就能建的,2020年8月31日教育部出台规定,规范全国高校命名,提到“中国”字样今后不可以使用在高校校名中。所以,“国字头”大学在全国范围之内都是十分稀有资源。

 

能在本地落地一所国字头大学,是任何一座城市都十分欢迎的。从公开报道来看,至少有青岛、山东、浙江等省市加入到了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的争夺之战。为什么偏偏选择了苏州?

 

从公布信息来看,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选址位于苏州吴中临湖,濒临太湖。太湖佳绝处,最美在吴中,苏州拥有四分之三的太湖水域,能在这样一个人间天堂办大学,自然是谁都愿意的。


 

但仅仅环境好,远远不能成为最终决策的关键因素,更能打动中国中医科学院的,我想,大概是苏州的中医文化和资源、是苏州中医在不断传承和创新中那一份历史的延续。



天下吴医

 

苏州历来名医辈出,学术成就独树一帜,吴门医派久负盛名,素有“吴中医学甲天下”之说。


 

纵观中医学发展史,学术流派层出不穷,但很少有流派像吴门医派这样,对社会和医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吴门医派凭借“多名医,多著述,温病学说倡自吴医”,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影响广泛。

 

《吴中名医录》记载,苏州历代医家有1200余人,著作500多部,其名医之多,著作之富,是国内任何一个地区都无法比拟的。1982年卫生部下达了中医古籍整理计划,在所列的592 种书目中, 吴医古籍就有58部,占近十分之一。

 

苏州中医最早可以上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葛洪仙传》记载,周代吴人沈羲,学道于蜀中,炼丹制丸,给人治病常有奇效。


宋代的苏州中医,已经出现了内科、外科、针灸儿科等专科医术。儿科名医腾伯祥所著的《走马急疳治疗奇方》至今仍未医学所重。

 

到了元代,苏州中医已经初具规模,《马可波罗游记》已经把许多高明的医术当作苏州的特色加以誉扬,在写到在苏州的见闻时,用了一半的篇幅描述苏州的医药。



明末清初,江南几度出现了传染病大流行,“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用传统伤寒治法收效甚微。

 

吴县名医吴有性推究病源,潜心研究,跳出仲景《伤寒论》条条框框,提出了“戾气学说”,撰写成了全新的《温疫论》一书,奠定了温病学基础

 

随着温病学说的形成,清朝更是吴中医学的极盛期,涌现了叶天士、薛生白等一 大批医学大家,出现了“吴中医学甲天下”局面。

 

尤其是叶天士,或许称得上苏州历史上最著名的医生,苏州百姓称他为“天医星下凡”。《清史稿》记载叶天士“神悟绝人,贯彻古今医术”,民间流传,他能断人生死,有起死回生之术。


 

当时,苏州中药业的发展也处于鼎盛时期, 雷允上诵芬堂、沐泰山堂、宁远堂等中药店已颇具名声,其中以雷允上诵芬堂最负盛名。


 

真正使“吴医”广传天下的,是清乾嘉年间苏州名医唐大烈,将苏州31位医家的医论汇编成《吴医汇讲》,从此,“吴医”名盛于天下。



但到了民国,在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冲击下,苏州中医药市场也一度十分混乱,加上传统中医传播授学途径的狭窄,阻碍了苏州中医的进一步发展。



再创辉煌

 

中医的发展,尤其看重延续性,世称“医不三世,不服其药”,人民历来都很看重世代相传的医家,这些世代相传的医家主要是以父子嬗递、族裔沿袭、数世相传的。


但这也给中医的传承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能延绵不绝、传承至今的中医凤毛麟角。


解放后,为了弘扬吴门医学文化,吴门医派医家不分门户收徒授业,创办学校,办刊著书。

 

传承发展中医药,中医院和中医学校是重要载体。这一点,苏州更是走在了前列。

 

1953年,苏州成立了中医联合诊所,1958年,苏州进一步创办了苏州中医专科学校,并在同年成立了苏州市中医医院,组织散在各联诊、个体门诊的名医,集贤苏州中医院内。


 

1988年,全市六县一郊区都建成中医院。今天,苏州市中医院,昆山市中医院、张家港市中医院,都已经是三甲医院。

 

1991年,苏州市中医医院汪达成、昆山市中医医院郑绍先入选全国第一批老中医专家

 

1995年,苏州市政府制定《关于加快发展苏州中医的意见》,并设立中医发展基金。

 

2002年,苏州创办“苏州中医药博物馆”。


 

2013年,苏州成立了吴门医派研究的专门机构——苏州市吴门医派研究院。

 

2017年,苏州出台《苏州市传承发展吴门医派特色实施方案》。

 

吴门医学文化的发展印证了吴门医派的大力传承, 虽然中医药走过了一条坎坷的发展之路,但如今在苏州,吴门医派仍然深受欢迎。

 

在苏州中医院,医生们至今仍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传统的诊病和治疗方法,在现代医学条件下,传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继承和完善。

 

在昆山中医院一间诊室,无论什么时候逗挤满了患者,主治医师是已年过古稀的郑天如先生,他是苏州郑氏妇科的第29代传人,从宋代开始,郑氏家族就以中医妇科闻名,一脉火传到今天已经有八百多年了。

 

回顾历史,要记住的不只是“吴门医派”的辉煌,更是因为“吴门医派”为苏州数千年来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走向未来

 

今天的苏州,正在举全市之力,汇各方之智,共同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地标,成为国际知名、国内最具代表性标识度、最具影响力竞争力的“中国药谷”

 

在《全力打造苏州市生物医药及健康产业地标实施方案(2020—2030年)》中,现代中药和生物药、新兴化药等一起,被列出苏州生物医药的主攻方向。


今天的苏州,中医医疗机构无论是规模还是层次处于全省前列,全市共有中医医院9家,西医结合医院4家,其中三级中医医院5家,县级中医院全部达到三级乙等。

 

全市共有中药饮片、中药制剂企业20家,年产值近百亿元,其中不乏雷允上、李良济等头企业。

 

但客观事实是,中医药产业规模偏小、核心竞争力还不够强大、人才短缺也是苏州中医发展面临的头号问题。

 

苏州有大量的中医传统资源,上面也说到,吴门医派向来以“多著述”而闻名,仅苏州中医医院就收藏吴医古籍一万余册,其中沉淀了大量的国医经方验方经典名方。

 

最为棘手的是,这些价值连城的中医资源没能转化为现实价值,以及已经实现价值的资源怎么去更好的保护起来,靠苏州一家之力去实现这些古籍的价值化,显然有点小马拉大车。

 

比如,雷允上的六神日本汉方“盗版”后研发出救心丸,年销售额达上亿美元,远高于六神丸本尊


 

多说一句,中医在日本被称为“汉方”,日本拥有超过200家汉方厂,2000多种制剂。国际著名期刊《中草药》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全球范围内,日本汉方占据了90%的中药市场。

 

另据《世界专利数据库》公布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提供的10943个中药古方中,申请国际专利的仅有0.3%,而日本的汉方药足足垄断了70%以上的中药专利,并且,80%的日本汉方药材是从中国进口的。

 

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落地苏州,其意义远非是苏州新建了一所大学那么简单,而是强强联合,苏州有丰富的中医资源,中医科学院有强大的研发团队的技术,两者的结合,命中注定,相得益彰。



未来,极有可能通过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这个载体,推动苏州丰富的传统中医资源创新融合、走向市场。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在签约现场所言:将把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建设成为中医药特色鲜明、全国一流、世界著名的研究型大学。


为苏州带来中医药行业内顶级的科研、学术平台及医疗教学资源,提高苏州医疗服务水平和人民群众健康指数,助力苏州成为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和全国中医药改革发展的重要基地。


而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眼光,或许不仅仅在苏州,而是放眼整个长三角。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在苏州市政府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签约仪式上,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徐建光南京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程纯专门出席并致辞。


如果再去深入了解,2020年,中国中医科学院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办中医学本博连读“屠呦呦班”、南京中医药大学共建了中药学9年制专业“屠呦呦班”。


加上在苏州落户的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中国中医科学在长三角完成了从点到面的布局长三角地区中医药资源和力量,放眼全国都是顶配。


可以预见,未来,这个中国最具活力的地区,将为全国中医药的发展树立新的标杆,为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探索出路。


· END ·

八字命理六爻奇门遁甲六壬太乙神数术数中医:大数据透析站


延伸资源下载(中医疗法理论,中医文献古籍、中医经方学、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中国中医科学院大学,为什么要选择苏州?发布于2021-05-05 21:1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