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五大宗教中,教是唯一发源于中国、由中国人创立的宗教,所以又被称为本土宗教。道教对我国古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生过深刻的影响,是统治阶级的三大精支柱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通过宗教制度民主改革,中国道教获得了新生,逐渐走上了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政府新时期宗教政策的指导下,中国道教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新气象,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祖国统一和世界和平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道教的产生、发展

(一)道家和道教

近代中国学者多数认为:道家与道教是两个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习惯上有时也称道教为道家、黄老。严格来说,二者不完全是一回事。“道家”一词,始见于西汉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是指先秦诸子百家中以老庄思想为代表的学派,或者指战国秦汉之际盛行的黄老之学。他们在思想理论上都以“道”为最高范畴,主张尊道贵德,效法自然,以清净无为法则治国修身和处理信仰,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因此被称作道家。至于“道教”,则是一种宗教实体。顾名思义,“道教”的意思即“道”的教化或说教,或者说就是信奉“道”,通过精神形体的修炼而“成仙得道”的宗教。作为一种宗教实体,道教不仅有其独特的经典教义神仙信仰和仪式活动,而且还有其宗教传承、教团组织、科戒制度、宗教活动场所。这样的宗教社团,与早期道家学派显然有所不同,但是道家是“道教”的上游,道家、道教的要本信仰都是“道”,我们绝不能将之妄加分割。

(二)道教的产生、形成和发展

东汉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东汉后期黄老道形成实体,太平道、天师道等民间原始教团相继成立。后经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改造发展,道教的经典教义、修持方术、科戒仪范渐趋完备,新兴道派滋生繁衍,并得到统治者的承认,演变为成熟的正统宗教。

隋唐北宋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尊崇,道教极为兴盛,社会影响极大,道教的哲学养生术、法、科仪规章也更为完善。晚唐北宋以后,道教内部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的出现及以修持内丹术为主的金丹道派开始兴起。到了南宋金元时期,道教发生变革。在华北出现了全真道、太一道、真大道等新道派,南方出现了金丹派南宗、天心、神霄、清微、净明等新道派,早期的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在教义和道法上也有革新。宣传三教合一,注重内丹修炼,是这一时期道教的主要特点。

明清两代,随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晚期,道教发展陷入停滞僵化。近代中国道教承明清余绪,除个别时期,一直处于低谷。

二、道教的主要教义教规

道教继承和发展了先秦道家思想,将“道”作为最高信仰,从中演化出最高经典,最上道术及最高的神灵,构建了庞大的经典道术神仙体系。道教认为道可以修得,修炼的目的是得道成仙,最终目标是形神俱妙,与道合真。

道教尊老子为道祖,奉老子的著作《道德经》为主要经典。

1.尊道贵德,“道”是道教信仰的核心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把《道德经》奉为经典,尊道贵德。认为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本源,宇宙阴阳和万象万物都是由道化生的。德即“得”,道体现在人和万物中即是德。人和万物都是由道生由德育,所以应尊道贵德。

2、仙道贵生,长生成仙是道教修行的目标

道教认为道可以修得,得道就可成仙。道教把生命看得极为重要,修道就是要长生不死,主张通过修炼来延长生命的长度,提高生命存在的质量,以达到生命的永恒。道教主张以清净无为、不争寡欲的态度对待世俗生活,以“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精神进行修炼,通过各种道术修炼,与道合一,成为长生不死的神仙。

三、道教的主要派别

元代后期,道教各宗派逐渐合流,最终形成了全真和正一两大派并立的格局,延续至今。

1、全真派

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王重阳创立于山东宁海。“全真”意为保全本来真性。全真派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强调“识心见性”。元代思汗曾令丘长春掌管天下道教,使全真道达到鼎盛。

全真道修炼主旨是以清静无为、去情去欲、修心炼性、养气炼丹、忍耻含辱为内修“真功”,以传道济世度人为外修“真行”。

全真道士必须受戒方能名登仙籍。清代顺治时全真派律师王常月编著《初真戒律》,并以百日为期传初真戒、中极戒、天仙大戒,合称三坛大戒。受戒者须出家住庙一定年限,信仰虔诚,受戒后发给戒碟。对违反规定者按清规进行惩处。

全真派道士为出家道士,独身,茹素,住在道观里。蓄长发,拢发于头顶挽成髻,可戴冠。

2、正一派

“正一”意为“正以治邪,一以统万”。正一派由虎宗、茅山宗、阁皂宗等符箓派大联合而成。元成宗大德八年(1304)敕授第38代天师张与材为“正一教主,兼主领三山符”,这标志正一道正式形成,主要奉持《正一经》。

正一派重视符箓醮、祈福禳灾、祛邪驱鬼超度亡灵等活动。

授箓是正一派传承的重要方式,也是正一派道士修真成仙的重要条件,只有受箓才能“名登天曹”,有道位神职,斋醮中的章词才能奉达天庭,得到神灵护佑,因此受箓后才有资格主持斋醮仪典。受箓者称箓生,要具备一定条件。受箓后,发给箓碟。

全真派与正一派的区别

(一)、修行方式不同

1、全真派:认为修真养性是道士修炼唯一正道,除情去欲,识心见性,使心地清静,才能返朴归真,证道成仙。

2、正一派:正一派道士一般是居家修行,可以饮,不持荤戒,也可以结婚生子。

(二)、修行术法不同

1、全真派:全真派道士修行方式以内丹为主,不尚外丹符箓,主张性命双修,先修性,后修命。

2、正一派:正一派很多都是由其后代传承道法,平时主要以斋醮和符箓为主,多进行祈福禳灾。


(三)、创始不同

1、全真派:全真道派,也称全真教和全真道,名字取自“全道合真”之意,是道教的最重要的宗派,由金初年王重阳所创立,被天下奉为“太上玄门正宗”。

2、正一派:正一教由天师道祖天师张道陵所创立,汉朝时又称为五斗米道。


入道教有两种形式:

一是成为正式的道士

二是成为道教居士

区别在于:道教居士是在家修行但必须到道教宫观办理皈依手续取得皈依证两者都必须履行拜师仪式。

找到有缘的师父出家后就可以成为一名弟子在道观里认真刻苦地学习。两年后,就可以申请成为道士了。

全真派弟子入道叫“冠巾”

正一派弟子入道叫传度

入了道之后就是道士了。

《道教全真派冠巾活动管理办法》规定:

学道之士申请条件之一是:

“出家住宫观学习二年以上

能习诵道教《早晚功课经》”

《道教正一派传度活动管理办法》规定:

道学道之士申请条件之一是:

“住宫观学习二年以上或

跟随师父学习道教科仪二年以上

能习诵道教《早晚功课经》”

接下来就可以申请道教教职人员证(即道士证),一般可以通过考试获得。

道士证是由中国国家民族宗教事务局监制、中国道教协会统一印制、省民族宗教事务厅备案的颁发给道教教职人员的身份证明。

有了这个证,道士才有资格作为戒子(全真派受戒活动)或箓生(正一派授箓活动)人选,在参加传戒、授箓活动和外出进行教务活动也必须随身携带。取得道士道教教职人员证之后,可以再进一步取得净戒牒箓牒等道教证书。

四、道教的神灵系统

神跟仙是不一样的。简单来说:

神是出身决定论;仙是后天修炼而成的。

神主要包括:

天神地祇(qí)物灵、人体之神人鬼之神等。

仙,也是要分等级的:

上等、中等、下等等外

(一)三清与五老君

三清
元始天尊(也称玉清大帝)
灵宝天尊(也称太上大道君,上清大帝等)
道德天尊(也称太上老君、混元老君、降生大帝、太清大帝等)


五老君
中央玉宝元灵元老君(简称元灵元老黄帝君)
东方安宝华林青灵始老君(简称青灵始老苍帝君)
南方梵宝昌阳丹灵真老君(简称丹灵真老赤帝君)
西方七宝金门皓灵皇老君(简称皓灵皇老白帝君)
北方洞阴朔单郁绝五灵玄老君(简称五灵玄老黑帝君)


(二)天地日月星宸等诸大神

四御
玉皇大帝(又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后土皇地祇


五星星君
岁星(木星
辰星(水星)
镇星(土星)
荧惑星(火星
太白星(金星)


北斗七星君
第一天枢
第二天璇
第三天玑
第四天权
第五玉衡
第六闿阳
第七摇光

第一至第四为魁
第五至第七为标
合而为斗。


南斗六星
第一天府宫司命星君
第二天相宫司星君
第三天梁延寿星君
第四天同宫益算星君
第五天枢宫度厄星君
第六天机宫上生星君


四灵二十八宿
苍龙(东)角、亢、氐、房、心、尾、箕
白虎(西)奎、娄、胃、昴、毕、觜、参
朱雀(南)井、鬼、柳、星、张、翼、轸
玄武(北)斗、牛、女、虚、危、室、壁


十方诸天尊
上方玉虚明皇天尊
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东方玉宝皇上天尊
南方玄真万福天尊
西方太妙至极天尊
北方玄上玉宸天尊
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
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
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
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


三官大帝
天官紫微大帝
地官清虚大帝
水官洞阴大帝


其他天尊
圆明道母天尊:斗姆
太乙救苦天尊:亦称青玄上帝
南极长生司命真君:亦称南极真人、寿星、老人
太乙雷声普化天尊:亦称都天纠察大灵官、王善天君
降魔护道天尊:亦称高明大帝、祖天师、即道教创立者张道陵
真武大帝:亦即佑圣灵应真君、翊圣保德真君、佑圣真君玄天上帝、荡魔天尊
文昌帝君:文昌帝君:亦即梓潼帝君、保德宏仁大帝、更生永命天尊、元皇大帝
东岳大帝:全称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又称东岳天齐大帝、东岳泰山君、酆都大帝

(三)灵官.太岁诸神及人界之神

灵官:有所谓十天灵官、九地灵官、水府灵官、五百灵官、五显灵官

功曹:亦称四值功曹、为道教所奉值年、值月、值日、值时的神

城隍:据说由《周礼》蜡祭凡神之一的水(即隍)庸(即城)衍化而来

土地:由古代之社稷神衍化而来

灶君

门神

财神

瘟疫

(四)真人和仙人

四大真人(莫生莫死,莫虚莫盈,是谓真人):
南华真人:即先秦道家学者庄周
通玄真人:据传为文子,姓辛名钘,一名计然
洞灵真人:即亢仓子,亦称亢桑子.庚桑子
冲虚真人:即先秦道家学者,郑人列御冠

仙人(超脱尘世、有神通变化、长生不死,是谓仙人):
彭祖:颛顼帝之玄孙
赤松子:神农时雨师
宁封子:黄帝时人
赤精子:颛顼时人
容成公:黄帝之师
安期生:海上仙人
许真君:晋代道士许逊
三茅真君:即大茅君茅盈,中茅君茅固,小茅君茅衷

八仙
铁拐李  汉钟离  张果老  何仙姑
蓝采和  吕洞宾  韩湘子  曹国舅

北五祖
东华紫府辅元立极大道君王玄甫
正阳开悟传道垂教帝君钟离权
纯阳演正警化采佑帝君吕洞宾
海蟾明悟弘道纯佑帝君刘海蟾
重阳全真开化辅极帝君王重阳

南五祖
紫阳真人张伯端
翠玄真人石杏林
紫贤真人薜道光
翠虚真人陈泥丸
紫清真人白玉蟾

北七真
丹阳抱一无为普化真君马钰
长真凝神玄静温德真君谭处端
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刘处玄
玉阳体玄广慈普度真晤王处一
太古广宁通玄妙极真君郝大通
清静渊真玄虚顺化元君孙不二
长春全德神化明应主教真君邱处机

释义:

三清
为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的合称,为道教信奉的至高无上的尊神。“三清”,原指三位尊神所居之处。道书说,元始天尊,居清微天玉清境,由混洞太无元之青气化生;灵宝天尊,居禹余天上清境,由赤混太无元玄黄之气化生;道德天尊又称太上老君,居大赤天太清境,由冥寂玄通元玄白之气化生。三清统御诸天神,为神王之宗,飞仙之主,宇宙万物皆为其所创造。始见于《真灵位业图》。

三十二天帝
道教称东、西、南北四方各有八方天帝,共三十二天帝。见《灵宝无量度人上品经》。

六帝二后
六帝指玉皇大帝、东王公和四极大帝,二后指金母和后土皇地祇,是道教三清以下最高神。

玉皇大帝
是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之简称,亦简称玉皇或玉帝。在道教中,他居“三清”之下,为总执天道之神。在民间,人们将他看成是天上的“皇帝”,万神世界的最高统治者,一切神仙都要听命于他。农历正月初九为玉皇大帝的生日,道观中要举行祝寿道场,育经礼忏。农历腊月二十五日,玉皇要巡视三界,考察人间善恶、祸福。这天,道观中也要举办道场,迎接玉帝。过去,在民间,也有接送玉皇的习俗。

东王公
亦称木公或东王父,亦称为青灵始老君。据称木公生于碧海之上,苍灵之墟,以主阳和之气,理于东方。

四御
是仅次于三清、玉皇、东王公的四方大帝。
第一位是玉皇大帝,全称昊天金阙无上至尊自然妙有弥罗至真玉皇上帝,被视为总执天道的神灵。
第二位是中央紫微北级太皇大帝,被视为协助玉皇大帝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统御诸星和四时气候的神灵。
第三位是勾陈上宫天皇大帝,被视为辅助玉皇大帝掌管南北级和天地人三才,并主宰人世间兵革的神灵。
第四位是后土皇地祗,被视为掌管阴阳生育、万物之美和大地河山之秀的女神

对于四御,还有说是四极大帝的。即:
东极青华大帝(总领万类)
南极长生大帝(总领万灵)
西方太极天皇大帝(总领万神)
北极紫微大帝(总领万星)

金母
一号太灵九光龟台金母,也称西王母。《太平广记》称:西王母与东王公(木公)共理二气,男子得道,名隶木公,女子得道,名隶金母。

后土皇地祇
亦名承天效法厚德光大后土皇地,是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古代奉祀后土作男像,唐武则天以前已出现女像。宋徽宗以后,都为女像。民间俗称“后土娘娘”。

扶桑大帝
为东方王,据《上真众仙记》称:"扶桑大帝住在碧海之中,宅地四面,并方三万里,上有太真宫、碧玉城。"

玄元十子
道教称老子弟子喜、庚桑楚、南荣趎、尹文、辛銒、崔翟、柏矩、列御寇、士成绮、庄周十人为玄元十子。元赵孟頫撰有《玄元十子图》。(《道藏》第十二)

太乙
星名,在紫微宫闾阖门中。《星经》称:"太乙星在天一南半度,天帝神,主十六神。"

十一曜
道教称日、月、金星、木星、火星、水星、土星、紫气、月孛、罗睺、计都为十一曜。称其神为十一大曜星君。

二十八宿
指东方苍龙七宿:角、亢、氐、房、心、尾、箕,北方玄武七宿:斗、牛、女、虚、危、室、壁,西方白虎七宿:奎、娄、胃、昂、毕、觜、参,南方朱雀七宿:井、鬼、柳、星、张、翼、轸。

北斗星君
亦称天罡,在北方有七星聚成斗形,故名北斗。七星一名天枢,二天璇,三天玑,四天权,五天衡,六闿阳,七瑶光。据称北斗星君主命禄籍,上法九天谱箓,中统鬼神都目,下领荣真兆民命籍,见《云笈七签》。

左辅右弼
北斗九星之二,北斗七星合左辅、右弼,是为九星。见《云笈七签·日月星辰部》。

梓潼文昌帝君
亦称文曲星,是掌文运禄籍之神。

寿星
也称南极老人星,据称主寿考,见则天下理安,祠之以祈福。

三官
天官、地官、水官的合称。上元正月十五、中元七月十五、下元十月十五分别为天官、地官、水官的生日,故三官又称三元,尊为“三官大帝”或“三元大帝”,为道教最先奉祀的神团。职司为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武当山太和宫三官阁内供奉有三官像。

五百灵官
道教神名。相传,真武入武当山修道时,其父净乐国王遣大臣率五百兵追赶之,后来五百兵亦修道不返,皆成神仙,称为五百灵官;五百灵官的统帅,就是五显灵官,亦称“灵官大圣华光五大元帅”。其形象为戴冠着袍,双手捧笏,恭顺待立。

王灵官
为道教的护法神,镇守山门。相传,王灵宫姓王名善,北宋末道士,尝从西蜀萨守坚爱护符法,是林灵素的再传弟子。王善死后为灵官,玉帝封为玉枢火府天将,主事纠察天上、人间功过,惩恶扬善。武当山保存有铜铸鎏金王灵官像,形像为三目圆睁,满髯高翘,口露獠牙,面容威严,披甲执鞭。

斗姆
道教信奉的智慧女神,为北斗众星之母。道书说,斗姆原为龙汉年间周御王之妃,名紫光夫人。生了九个儿子。老大、老二分别为勾陈大帝和紫微大帝,另七子分别为贪狼巨门禄存、文曲、廉贞武曲破军等北斗七星。武当山太上观内存斗姆像,左右各四臂,手持日、月、弓、金玲、金印、戟等,戴冠着服,面容慈祥。

三霄娘娘
为云霄、琼霄、碧霄的合称,为感应随世仙姑正神。相传为财神赵公明的三个妹妹,她们执掌混元金斗,凡是神、仙、人、圣、诸侯、天子等,不论贵贱贫愚与否,降生都要从金斗转动。从前信士求儿女,都要拜三霄娘娘。现在紫霄宫父母殿内供奉有三霄娘娘。头戴饰宝凤冠,身着华丽服饰,面容丰润慈祥,各持宝物,文雅端坐。

财神
可分为文财神和武财神。文财神是比干和范蠡,武财神是赵公明和关羽。武当山顶南厢房内供奉有比干、赵公明、关羽。赵公明和关羽既是财神,又是护法神

十二元神
十二元神即子、丑、寅、卯等十二支之神,按日轮值。图中各神皆以子鼠、丑牛、寅虎、卯兔等的顺序在冠上圆饰中绘动物形象以为标志。

天蓬元帅
道教列为天之大将,宋代以真武、天蓬、天猷、翊圣为四圣。

天猷副元帅
道教之守卫神,与天蓬元帅等同列为四圣。

佑圣真武
真武即玄武,原象征北方星辰。道教称为真武大帝、荡魔天尊。

黑煞将军
据称为玉帝辅臣,授命卫时,乘龙降世,与真武、天蓬等列为天之大将。太平兴国六年封翊圣将军,大中祥符七年加号翊圣保德真君。见《事物纪原》。

诸神
八卦神为太乙使者,以乾、坤、坎、艮、震、巽、离、兑八卦以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自然现象。谙神冠上各绘以卦形,以示区别。

五岳
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霍山(或作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东汉以后,由于迷信盛行,认为五岳与天相通,除了兴风雨,主水旱之外,并主官吏仕途,生老疾病。以后道教并以泰山神为东岳大帝,主召魂魄,知人生命长短;以南岳主世界分野之地,兼督鳞甲水族,宋时加封为司天昭圣帝;以西岳主世界金、银、铜、铁、五金之属、陶铸坑冶,兼羽毛飞鸟,唐玄宗以西岳正当本命,封为金天王;以北岳主世界江、河、淮、济,兼虎豹走兽、蛇虺昆虫,宋尊号安天玄圣帝君;以中岳主世界土地、山川、陵谷,兼牛、羊、食稻,武则天尊为神岳,封天中王,后又封帝。

四渎
即江、河、淮、济,历代皆以五岳、四渎为山川神的象征,唐封四渎为公,宋封为王,元沿之。

功曹
亦称四值功曹,道教所值年月日时之神。灵官与功曹,都有护法赏善惩恶等职。

天丁、力士
天丁、力士为护卫神,道教以力士为岁之凶神,主刑威,掌杀戮。

青龙君、白虎君
为道观山门护卫神,左青龙孟章神君,右白虎监兵神君。

神荼、郁垒
为兄弟二人,性能执鬼,居度朔山桃树下,见《黄帝书》。民间多于门上书二神和虎,以驱鬼辟邪

城隍
城隍神始见于《北齐书》,是城市守护神,道教中的一位专门扶正祛恶、护卫城邦的神。六朝时,郢城中已有祠,俗号城隍神。唐朝后,城隍神信仰盛行起来;宋代荣立国家祀典,各府州县皆产戾祭祀;元代在京都建城隍庙,封神为“佑圣王”,成为封建国家的守护大神;明代屡受封赐,明太祖封都、府、州、县城隍为王、公、侯、伯不等。后放心,只称某府、州、县城隍之神。职责为护国安邦、剪凶除恶、调和风雨、管领亡魂诸事。旧时,常在农历四、五月举行城隍会,把城隍神放到神舆上,由人扛抬巡行,谓之出驾。后随人扮的牛头马面、判官小鬼,以示惩恶劝善。

土地神
又称土地公、土地爷,在道教神系中的地位很低,是土地保护神,其信仰在农村更普遍。六朝时,将当时名人死后视为土地神,遍祀城乡。唐朝,城市中心供城隍为主,城中土地神为城隍下属。宋以后,土地神信仰盛行。其形象为衣着朴实,慈祥可亲,平近人的白发黑衣老人,伴有老妪,称之为土地公公、土地婆婆。旧时农村年节奉祀,以祈求保佑当年清静,五谷丰登。

此外,古人相信我们的身体中也有着各司其职的神:

《二十四神行事诀》把身体里的神分为:

上部八景神

脑神、发神、皮肤神、目神、项神、普神、鼻神、舌神

中部八景神

喉神、肺神、心神、肝神、胆神、左肾神、右肾神、脾神

下部八景神

胃神、穷肠神、大小肠神、月同中神、胸隔神、两肋神、阴左卵神、阴右卵神


五、道教的主要仪轨

1、斋戒

道教崇敬神仙,注重祭祀祈祷。为表示郑重虔诚,祭祷者须清洁身心,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此谓斋戒。斋有供养斋、节食斋、心斋,以心斋为重。道教戒律有上品、中品、下品之分,有“三戒”“五戒”“八戒”等。

2、坛醮

道教做道场,总是将斋戒与坛醮联在一起,故常斋醮连称。醮即设坛祭祷,主要内容为上供祭神、谢罪忏悔、上章祈祷,伴以念经、礼拜、奏乐。坛醮可分两类:一类为清醮,如祈雨消灾、却病延年、传戒受戒、护国安民、庆祝圣诞等;一类为幽醮,如摄召亡魂、破狱破湖、炼度施食等。大醮有普天大醮、周天大醮、罗天大醮等。

3、礼仪功课

道士对常人行拱手礼或作揖礼,对神仙行叩拜礼。

诵经是祭祷的重要内容,念诵经文或神仙圣号,歌赞诸神真仙的功德

日常功课一为诵经,二为修行打坐。每天早课诵《清净经》《心印经》等,晚课诵《救苦经》《无始天尊说天得道经》等。

六、道教的主要道术

1、外丹

用丹砂、铅、汞、云母等矿物石药为原料,在炉鼎中烧炼,最后得到可以长生不死的金丹。药物原料也可以是动植物药材

2、内丹

内丹术的兴起晚于外丹术,所以借用外丹的术语。以身体为鼎炉,以精气神为药物,以意念为火候,在体内炼成神丹,凝结于丹田,从而使人长生成仙。修炼过程主要有筑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炼虚分道等几个阶段。

3、符箓

符又称神符,是一种特殊的宗教符号,似字非字、似画非画、传达神意,遣召鬼神、驱除邪魔、治病护身。只有道教法师才能制作神符,故秘而不宣,只在师徒间私相传承。箓是天神的名册,又指奉道人的名册。人如能登仙箓,则神仙可期。

在这里补充一个小知识

道家九字真言手印:“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是中国道家和兵家盛行的秘术手印,又名“六甲秘祝”。起源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卷十七·登涉》第五段:“入名山,以甲子开除日,以五色缯各五寸,悬大石上,所求必得。又曰,入山宜知六甲秘祝。祝曰,“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凡九字,常当密祝之,无所不辟。要道不烦,此之谓也。”

教称其为奥义九字,传入日本后,混入真言密教之一部,并被误抄为“临、兵、斗、者、皆、阵、列(裂)、在(前)、前(行)”,而成为日本修验道之山伏所重视的咒法。宋本卷末有刻书牌记五行:“旧日东京大相国寺东荣六郎家,见寄居临安府中瓦南街东,开印输经史书籍铺。今将京师旧本抱朴子内篇校正刊行,的无一字差讹。请四方收书好事君子幸赐藻鉴。绍兴壬申岁六月旦日。”

抱朴子是东晋的著作,但是之前佚失严重。现存的《抱朴子》大概只有原作的十之四五。而明代的《正统道藏》是明成祖即位之初,曾令龙虎山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重编《道藏》,永乐八年,张宇初去世,又令第四十四代天师张宇清继续主持编藏。


七、道教的名山宫观

道教名山称为洞天福地,有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之说。

1983年国务院确定了21座道教重点宫观:北京白云观,辽宁太清宫、千山无量观,江苏茅山道院,浙江抱朴道院,江西龙虎山天师府、山东崂山太清宫、泰山碧霞祠,河南嵩山中岳庙,湖北紫霄宫、太和宫、长春观,广东冲虚古观,四川青羊宫、常道观(包括天师洞)和祖师殿,陕西玉泉院、镇岳宫、东道院、八仙宫、楼观台。

八、道教的主要人物

道教历史上的知名人物有:张道陵、魏伯阳、葛洪、寇谦之、陆修静、陶弘景孙思邈、王重阳、丘处机张三丰等。

近当代道教界的代表人士主要有:岳崇岱、陈撄宁、黎遇航、傅元天、陈莲笙、闵智亭、任法融、李光富等。

九、道教的主要节日

道教以与其信仰关系重大的日子和所奉神灵、祖师之诞辰日为节日。主要节日有:正月十五日,上元节、天师张道陵诞辰;二月十五日,太上老君诞辰;三月二十八日,东岳大帝诞辰;四月十四日,吕纯阳祖师诞辰;五月十三日,关圣帝君诞辰;夏至日,灵宝天尊诞辰;七月十五日,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下元节冬至日,元始天尊圣诞。

十、道教的主要禁忌

1、道教认为醮坛是神灵降至之所,神圣庄严,不允许轻慢、不允许污秽的物和人进入。亲临醮坛的道士,要遵守勿饮酒,勿食五辛等诸多禁忌。

2、“戊不朝真”的禁忌。逢阴历天干为“戊”之日,不能、朝神、诵经,也不能鸣钟鼓、做斋醮。宫观在“戊”日前天傍晚,主殿外都会悬挂“戊”牌,以告示道众。

3、“道不言寿”的禁忌。道教悦生恶死,追求长生成仙,所以道教徒不相互问生辰年龄。

4、在饮食上,道教认为牛有功,犬有义,雁有序,乌鱼有孝心,所以不得食用。全真道士则是完全不食荤腥。


附:

中国道教协会制订《道教宫观规约》

一、宫观之中不着道装,或道装不整、有失威仪者,罚神前思过;

二、无故不参加早晚课诵者,罚神前思过;

三、殿堂内笑谈喧闹、言行轻佻者,罚神前思过;

四、参加宗教活动饮酒茹荤腥者,罚神前思过;

五、法事活动中跪拜不恭、心不在焉者,罚神前思过;

六、不尊敬师长、不友爱道众者,罚神前思过;

七、嫉贤妒能、造谣生事、毁人声誉者,罚神前思过;

八、在宫观殿堂、斋堂等公共场所吸烟者,罚神前思过;

九、不恭敬庙堂神像,不爱惜经书、法物者,罚抄经思过;

十、拉帮结派、破坏道众和合者,轻则罚抄经思过,重则迁单;

十一、怠慢信众,或向信众强索供养者,视情节轻重分别责罚抄经思过、迁单;

十二、寻衅滋事、打架斗殴者,视情节轻重分别责罚神前思过、迁单、革出道门

十三、浪费食物、毁坏宫观物品、挥霍宫观财物者,视情节轻重分别责罚神前思过、迁单、革出道门;

十四、贪污、霸占、挪用宫观财物者,迁单或革出道门;

十五、酗酒、赌博、行为不检、有损道教形象者,视情节轻重分别责罚神前思过、迁单、革出道门;

十六、不修正道、妄行旁门、骗人财物者,视情节轻重分别责罚神前思过、迁单、革出道门;

十七、收徒弟,乱吾道门,或以收徒为名牟利者,视情节轻重分别责罚神前思过、迁单、革出道门;

十八、贬谤他教、破坏宗教和睦者,轻则罚抄经思过,重则革出道门;

十九、背弃道教信仰者,革出道门;

二十、触犯刑法者,革出道门。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探秘道教和道教的神仙体系发布于2024-01-07 22:1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