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风水

      “风水”一词源于郭璞的《葬书》,主要是指阴宅风水。书中提到:“葬,就是乘生气阴阳之气,呼出为风,上升为云,降下为雨,在地中运行就成为生气。生气在地中运行,生发而滋养万物。人承继父母生命,其根本骸骨得到生气,遗骨就能受到荫庇。生气凝聚在人身上,成为骨,人死后独自留下,所以葬就是让生气进入遗骨,以萌发滋养新生命的理。”还提到:“气在地下运行,它的运行,会顺着地势,它的聚集,也会随着地势停止。山丘的骨骼,山岗的分支,都是气的聚集之处。经书上说,气遇到风就会散失,遇到水就会停止。古人让气聚集不散,让它运行有止,这就是风水。风水的法则,以得水为上,藏风次之。”还说:“深浅得当,风水自然形成。”并概括风水选择的标准是“积累聚集,阴阳调和,土厚水深,草木茂盛”。根据郭璞《葬书》对风水的定义和解释,风水的本质就是“乘生气”。在地下运动变化的“生气”会顺着地势而行,也会因为地势停止而聚集。人们通过采取措施,藏风得水,使这种运动的“生气”聚集在宅地,尽量不散发出去,这就是“风水”。换句话说,风水学是研究如何利用阴阳二宅来利用生气,从而对人产生祥影响的一门学科。

      在风水发展历史中,主要有两大流派:

      形势派:晋朝晋朝郭璞和管辂创立,唐朝杨筠松等发扬。形势派主要看的是山峦走势、地形、外观的形势。因杨筠松把这些风水主要传给了江西籍的术士,又称“江西派”。其中,形势流派中的一个主要流派--峦头派,强调地理形势与方位,其核心要点:砂穴水向,也称风水中的地理五诀。

      理气派:北宋陈抟老祖等创立,强调理法气数,主要在浙江、福建等地流传很广,也称“福建派”。

二、形势风水中的核心要点

      又称龙脉,龙脉是地气行走的路线或者脉络。风水学中“龙”者,山也。因山逶迤起伏如龙形,故称。廖瑀《泄天机寻龙入式歌》:“爰从重浊凝于于地,便有高低势。势来起伏是行,前贤呼作‘龙’。”蔡元定《发微论》:“夫山以静为常,是唯无动,动则成动矣。成龙之山,必踊跃翔舞,若其偃硬?勒,则不融结者也。”龙脉分为两种:行走在平原的龙脉叫做平洋龙;行走在山地丘陵的龙脉叫做山地龙。选择龙脉要有四个基本要求:1、要有随龙水,有山无水休寻地;2、要有云雾蒸腾;3、植被要茂密;4、土壤要红黄细密。

       砂就是指龙穴周围的砂体,比如建筑物、山,也可以是一颗树、一个景观等,又名“砂头”。堪舆家对龙穴前后左右诸山的总称。这样一句话:高一寸为砂,低一寸为水。古时以砂子堆拨成传授寻龙点穴之法,故称。徐善继《人子须知;砂法》:“夫砂者,穴之前后左右山也。....前朝、后乐、左龙、右虎、罗城、侍卫、水口诸山,与夫官、、禽、曜,皆谓之砂。”廖瑀《泄天机;消砂入式歌》:“真龙落处四山聚,亦自有名义。昔贤何以唤为‘砂’,于理自呼差。杨、曾教人原有格,五、九只从砂上拨,因兹名作《拨砂经》。”砂的主要作用:保护龙穴和关拦水口。

       即“龙穴”。穴就是气脉到头聚气的地方,也就是形止气蓄,可以建造墓穴住宅城堡的地方。堪舆家所认为的土中气聚结处。或成洼状,或成突状。谓“穴”生气最旺,适合安坟立宅。缪希雍《葬经翼;察形篇》:“穴者,山水相,交阴阳融凝,情之所钟处也。”同书《怪穴篇》:“穴以藏聚为主。盖藏聚则精气翕集,暖而无风,暖则无水,无风则无蚁,三害不侵,则穴得矣。”徐善继《人子须知》卷首:“穴者,盖犹人身之穴位,取义至精。”

      水指的是河流,也指楼盘风水中河流或道路。别称“外气”。堪舆家认为,水为气之母,水为气之子,气行则水随,水止则气蓄。气靠水运送而行,而水拦截而止,寻龙点穴,要根据水流的有无、大小、方向、形态等作出判断和印证。水势以深聚缓和为吉,以激湍冲割为凶。郭朴《葬书》:“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经》曰:‘外气所以聚内气,过水所以止来龙。’”蔡元定《发微论》:“两水之中必有山,故水会即龙尽,水交则龙止,水飞走则生气尽,水融注则内气聚。”

       向就是朝向,和座山是相对的。指宅或墓的坐向,与龙、砂、穴、水并为相地术五大要项。术家认为,坐向大要以背山面水,坐北朝南,避凶迎吉为佳,定向既要视察地形,也要罗盘占测,而以地形坐向为先?条件。反映在运盘上,山与向的运星不管是山到向,还是上山下水,其吉凶均须依实际地形裁夺,如到山到向虽吉,而坐山无山,向首无水,或坐山有水,向首有山,仍不宜选用。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风水学中形势风水的地理五诀--龙砂穴水向发布于2024-04-04 10:5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