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界的宝贝,由《灵枢》和《素问》两个部分构成。根据古代书籍的记载,这部医学大作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轩辕黄帝那个时代。随着时间的流逝,经过无数医生的实践、总结和口头传颂,再结合医学理论和哲学,最终在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完整的书籍。书中通过黄帝和岐伯、雷公等医生的对话,讨论了预防疾病、治疗方法和养生之道,强调了预防比治疗更重要的观念,还提出了养生和延长寿命的方法。《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之一,与《难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经》齐名,但它是最早成书的医学著作。它在中医理论方面建立了阴阳五行学说、脉象学说、藏象学说、五运六气学说、经络学说、病因学说、诊断法和病症学等重要理论。书中的内容不仅对后来的中医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世界医学宝库增添了宝贵的财富


岐伯,作为《黄帝内经》中的重要人物,是中国上古时期非常有名的医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优秀代表。他精通医术和脉象,名声远扬,被后世尊称为“华夏中医始祖”和“医圣”。关于岐伯的出生地,由于年代久远,历史资料记载不一致,但他的智慧成就使他成为了中医史上的一个传奇人物。
《素问》中,黄帝的问题和岐伯的回答,显示了岐伯高深的医学知识和对医学理论的深刻理解。在中医中,岐伯和黄帝被并称为“岐黄”,代表了中医的起源和精髓。
《黄帝内经》还详细描述了五脏六腑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四柱五行与人体脏腑的对应关系。五脏包括心、肺、脾、肝、肾,分别对应五行中的火、金、土、木、水,管理着人体的精神呼吸、消化、排泄等功能。六腑包括胆、胃、小肠、大肠、膀胱和三焦,负责储存、消化和排泄等功能。书中还提到了十二经络与一天十二时辰的对应关系,强调了人体与自然界的同步性,以及通过调整生活习惯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标。例如,子时(23:00-1:00)是胆经活跃的时段,适合深度睡眠以促进胆汁的新陈代谢;丑时(1:00-3:00)则是肝经最旺盛的时刻,需要充足的休息来帮助肝脏修复和更新血液。


《黄帝内经》不仅是一部医学著作,更是一部包含哲学、宇宙观和生命观的百科全书。它所蕴含的智慧至今仍对人们的健康生活和医学实践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五脏
1. 心:心是精神所在、血液的主宰、脉象的根本。在五行中属火;生理功能:主管血脉;主宰精神意识;心开窍于舌,与脉象相关,其荣华表现在面部,在情志上表现为喜悦,在液体上表现为汗。心与小肠相互关联。
2. 肺:肺是气魄的所在、气的主宰,在五行中属金;生理功能:主管气,掌管呼吸;主管宣发和肃降;通调水道;统领百脉,调节气血运行;辅助心脏节气血运行;肺与喉咙相通,在身体上与皮肤相关,其荣华表现在毛发,开窍于鼻,在情志上表现为忧愁,在液体上表现为鼻涕,肺与大肠相互关联。
3. 脾:脾是气血生化的源头、后天的根本,蕴含意念,在五行中属土。生理功能:主管运化;主管升清;主管统摄血液;开窍于口,在身体上与肌肉相关,主管四肢,其荣华表现在嘴唇,在情志上表现为思考,在液体上表现为涎;脾与胃相互关联。
4. 肝:肝是灵魂的所在,是血液的贮藏之处,也是筋的主宰。在五行中属木,具有上升和主动的特性。生理功能:主管疏泄;主管藏血;开窍于目,在身体上与筋相关,其荣华表现在指甲,在情志上表现为愤怒,在液体上表现为泪,肝与胆相互关联。


5. 肾:肾是先天的根本,蕴藏志向,腰是肾的腑脏,在五行中属水;生理功能:贮藏精气、主管生长发育和生殖;主管水;主管纳气;在身体上与骨相关,主管骨的生长和髓的生成,其荣华表现在头发上,开窍于耳和二阴(肛门会阴),在情志上表现为恐惧,在液体上表现为唾液,肾与膀胱相互关联。
六腑
1. 胆:生理功能:贮存和排泄胆汁,胆主决断。
2. 胃:生理功能:接受和腐熟水谷,胃以降为和。
3. 小肠:生理功能:主要负责接受和消化食物,分辨清浊,“小肠主液”。
4. 大肠:生理功能:传递和排出糟粕,大肠主津。
5. 膀胱:生理功能;储存和排尿,依赖肾的气化功能。
6. 三焦:生理功能:通行元气,总领气机和气化,是水液运行的通道。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两分钟就看懂《黄帝内经》与五行的关系发布于2024-04-25 10:19: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