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播放列表

魏延 三国杀武将技能典故之魏延篇

目前,三国杀OL与魏延相关的武将有个,风扩展包魏延(风·魏延)和界限突破魏延(界·魏延),本篇全部涵盖,以后出了新将再做补充。

 

 

 

1.风·魏延

 

 

技能1狂骨

此技能来源于魏延有“反骨”的说法,这个说法源自《三国演义》。

关羽长沙时,因黄忠没有射杀他,被太守韩玄推下问斩。正在这当紧时刻,帐外闪进一将,手起刀落斩杀韩玄救了黄忠,这人正是魏延。后来,魏延同黄忠一起投降,当关羽引魏延归来时,诸葛亮却“喝令刀斧手推下斩之”。刘备问何故,孔明说:“吾观魏延脑后有反骨,久后必反,故先斩之,以绝祸根”。之后魏延在刘备力保之下保全了性命,并获得重任,但与诸葛亮之间早已心生嫌隙。直到诸葛亮死后,魏延果然反了,马岱受军师遗命于军前斩之。

 

 

技能2奇谋

这是指诸葛亮北伐时,魏延建议的“中出子午谷”的奇谋。

 

《魏略》记载: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於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mào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曾在军议上提出建议,认为长安守将夏侯楙怯而无谋,故愿自请精兵五千,由子午谷直取长安,并认为守将夏侯楙一定会弃城逃走,而诸葛亮认为此计悬危而不用。

 

“子午奇谋”广为后世所争议,有人认为此计绝不可行,有人则为北伐失败未用此计而惋惜。

 

 

战功好战成性

魏延是被《三国演义》黑的最惨的武将。与演义不同,正史上的魏延是一个忠臣,好战的猛将,只因性格孤傲招致身亡。

 

魏延,字文长,义阳平氏(今河南省信阳)人。魏延从军是从大头兵做起的,在刘备依附在刘表那里的时候,魏延前去应征入伍,投靠了刘备。

在刘备的军中,魏延作战十分勇猛,不但骁勇善战,而且善养士卒。于是刘备便悄悄地重点培养魏延,带着魏延参加各种战役,让他有机会表现。魏延也的确没有让刘备失望,不断的通过大小战役积累军功。

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川帮助刘璋抵御张鲁,魏延跟随刘备和黄忠入蜀作战。

到了第二年,刘备与刘璋决裂,派遣魏延随同黄忠一起攻占涪城,平定广汉郡。魏延数有战功,被提拔为牙门将军。随后魏延跟随刘备顺利的占领了成都,拿下了整个益州。

在夺得汉中后,魏延被任命为汉中都督,独当一面,将汉中镇守的十分稳固。

 

刘备死后,诸葛亮也很欣赏和信任魏延,在北伐时委以重任。

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为预备北伐,进驻汉中,以魏延为督前部、丞相司马,领凉州刺史

建兴八年230),魏明帝曹叡派曹真和司马懿分两路进犯,魏延与吴懿率军西入中,并在阳谿大破军,诸葛亮上表魏延之功,再受领前军师、迁征西大将军、授假节、封爵南郑侯。

建兴九年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与司马懿对峙。诸葛亮命魏延、高翔吴班逆战司马懿,魏军大败。此战汉军获甲首三千级、衣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司马懿还保营。

 

魏延的成长其实应该是典型的励志故事,凭借着个人的能力与努力,从小兵开始逐步积累军功,直到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战功卓著。

 

 

称号好战的独狼

虽然魏延能力很强,也深得刘备和诸葛亮的信任和重用,然而魏延和关羽在性格和脾气上有个相似之处,就是性情孤傲自大。这样的人往往不容相处,容易和身边的人产生矛盾蜀营的绝大多数文臣武将虽然也觉得魏延的性格不好相处,但是也都对魏延礼让有加,敬畏三分。但唯独一个人对魏延非常不忿,此人就是长史杨仪。

 

杨仪是诸葛亮的秘书长,非常有才干。北伐战役,杨仪总是帮诸葛亮制订规划,安排筹措粮草,做事不用过多的考虑,很快就利索地处理完毕。军中礼节制度,都由杨仪安排和检查。

在军中,每有会议,杨仪必然要参加,也就有发言权,但是作为一个文人不可能理解魏延高明的战略思想,于是两个人在见解上存在着很大的矛盾。魏延的脾气豪迈,每次必然与杨仪大吵,而且还经常把自己的佩刀拔出来,一边说一边把佩刀在杨仪面前晃动,好几次把杨仪吓得直哭。

杨仪和魏延一文一武都是诸葛亮所信任和倚重的帮手,两个人的地位和受重视程度相当。但是由于魏延性情孤傲自大,杨仪也不是个懂得谦让的人,总是对魏延不忿,不给魏延面子。

魏延对杨仪如此恼火,一个重要原因是杨仪是个文官,没有丝毫的军功。军功都是在战场上奋勇杀敌,舍命换来的。如今五虎上将全都过世,整个蜀国除了诸葛亮,就数魏延的军功最高。而恰恰这个没有丝毫军功的杨仪却敢于对魏延不忿,这自然让魏延十分恼火。

诸葛亮深为爱惜杨仪的才干,同时也倚重魏延的战略和骁勇,常恨二人不能很好相处,但又不忍心偏废他们任何一方。一直处理不好自己的两个重要属下之间的矛盾。

 

直到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杨仪被选择成为了诸葛亮撤军遗命的执行者和代言人,魏延则在盛怒之下公然违命,要除掉宿敌杨仪,但是士兵们因为理亏不听魏延的指挥,于是魏延只和自己的儿子等十几个人逃往汉中。杨仪不肯罢休,派马岱前往,追上了魏延并且斩了他。最后,魏延被诬陷谋反,并被屠了三族。

可怜魏延一代蜀国名将因为性格问题导致的个人恩怨,造成如此糟糕的结局,还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名声一直不好。

 

 

 

2.界·魏延

 

 

技能名称同标魏延

 

战功子午奇谋

子午奇谋未被采用,就是因为诸葛亮认为不稳妥,风险太大。而从这个计谋的出发点来看,是有一定道理的。

 

从战略上讲,当时蜀汉、曹魏的实力差距大,蜀汉若想赢,只能闪电突袭,因为战事一旦陷入僵持阶段,拼的就是经济实力,这方面蜀汉永远不是曹魏的对手。蜀汉要战胜曹魏唯一的希望就是用奇谋,并一定要迅速拿下关中,而且,时间还不能拖久,一旦关中在曹魏稳定了,人心思定,就更难拿下了。

魏延的思路是效仿韩信走小道开辟第二战场,可能并没说从子午谷,也没说取长安(子午谷、取长安是魏略的记载,《魏略》是按司马氏集团旨意著述的,因此诸葛亮受到了严重歪曲。)

三国志·魏延传》是这样记载延每随亮出,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魏延每次随军北伐,都请诸葛亮给他统领万兵,另走一路攻关中,最后与诸葛亮会师于潼关,如同前汉将领韩信的例子,但诸葛亮一直不许魏延经常说诸葛亮胆怯,恨自己之才不能尽用。

 

另外,从魏延个人特质来说,像魏延这种出身低、白手起家的人,从一个小兵开始,凭借战功升到了将军,肯定有常人不具备的勇气,也更能承担高风险,出此险计也是情理之中。他孤傲偏执,计谋不被采用,必然“叹恨己才用之不尽”。诸葛亮死前会议不召魏延,诸葛亮死后魏延震怒抗命,也就不足为奇了。

 

 

称号汉中镇守

镇守汉中是魏延最大的功绩之一。

夺取汉中之后,刘备自立为汉中王,迁回成都在决定重地汉中的守将时,众论都以为此职必在张飞,张飞亦以心中自许之。不想刘备却提拔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汉中太守,全军震惊为此,刘备大会群臣。问魏延:今天委任你以重任,你上任后,欲如何应对?魏延说:“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刘备称好,群臣亦对他所说的话感到很有魄力。

 

据《洋县志》记载,魏延在防守汉中时长期布署了“重门之计”。“重门之计”,并非重于城门的防守,而是于汉中险要之地,东、南、北门、等各路关口、隘口,设下大型防御工事,皆以强将锐卒守御,工事中弩兵可强弩齐发,隘口下可轻骑疾行,并可相互救援、接应,以精锐部队进行防御反击的策略。

 

244年春(魏延死后十年),曹魏大将军曹爽率十多万步骑攻向汉川,前锋已在骆谷。当时汉中兵力不满三万,诸将大惊。守将王平决定采取魏延长期在汉中所布署的“重门之计”,使汉军撑到援军到来,逼使魏军不得不退还。

 

 

 

 

三国杀,武将技能,典故,魏延篇,魏延,汉中镇守三国杀,武将技能,典故,魏延篇,魏延,汉中镇守三国杀,武将技能,典故,魏延篇,魏延,汉中镇守三国杀,武将技能,典故,魏延篇,魏延,汉中镇守三国杀,武将技能,典故,魏延篇,魏延,汉中镇守三国杀,武将技能,典故,魏延篇,魏延,汉中镇守三国杀,武将技能,典故,魏延篇,魏延,汉中镇守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三十、三国杀武将技能典故之魏延篇发布于2021-05-09 21:1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