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蒋勋细说红楼梦》。
  与其说是看《蒋勋细说红楼梦》,准确地说是在听。我有一个愿望,希望更多的书或文字能变成有声读物,方便我们这些老眼昏花的老人家,或者说是懒人。
  我有一个特点,或者说是毛病,我喜欢的东西,比如一本书,我可以反反复复去看,去欣赏,去把玩。我始终认为,经典的东西是可以反复阅读和触摸的。
  《红楼梦》,从年轻的时候读,一直读到现在,不知读了多少遍,但奇特的是,每次读来,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感受。不同的年龄段,不同的心境,甚至不同的天气,读它,都会有不同的体会。也许你少年时,会为宝玉黛玉的悲剧爱情而唏嘘不已,中年你会为王熙凤的精明干练以及管理能力所折服;也许你昨天读它时,关注的是饮食或药理,今天读时,注意到的是服装或建筑。总之,感觉红楼梦就像一本百科全书,囊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令你时读时新。
  所以,我的床头书会有更新,但是红楼梦却总是在的。
  第一次看红楼梦,是偷看,是看母亲用人民画报伪装书皮的,1974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初出版的四卷版《红楼梦》。红楼梦读过几遍之后,你再读的时候,也许不用循规蹈矩,必须从头读起,你可以随意翻到一个章节,可以从任意一行看起。记得初看红楼梦时,被那首《好了歌》所震撼。
  “世人都晓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
  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
  终朝只恨聚无多,待到多时眼闭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姣妻忘不了!
  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
  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
  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
  后来再看,便会仔细体味每个生命个体的运程,时常怀着一颗悲悯的心和如履薄冰的情。所谓眼,它可以让你摒弃你的自以为是,抛弃你的居高临下;它也可以让你甩掉你的怯懦卑微,变得豁达、平和、从容、自在。它可以让你具有一双平视的慧眼,具备一颗悲悯的心,继而怀有一腔济世的胸怀。
  及至看《蒋勋细说红楼梦》,又能注意到原来被忽略的一些细节描写,比如林黛玉和宝钗的区别,性格的差别透过服饰色彩,甚至所生的病等诸多细微处来表现。像林的清,薛的热,是通过吃什么药来表现;林的真情,薛的世故,通过穿什么衣来体现,等等。
  所以说不同的时代,阅读红楼梦,也有不同的意义。尤其是通过出身贵族家庭的公子哥贾宝玉,表达了作者用他普世的眼界去观看和对待每个人,描写在不同的人性空间里,人的不同状态,以慈悲开发出新的领悟和新的启发出来。
  这也许就是文学的意义和本质,在创作时,如果我们的主观意识不是很强,不是根据自己的好恶去预设人物,那么创作出来的人物才是立体的,也是真实的。
  爱是宽广的。人性的复杂,有时会堕落,有各种控制不住的欲望,这种所谓不好的、负面的人性,与那些好的,积极向上的人性是并存的,并进行互动,这才是完整的世界。这也就是红楼梦值得我们一读再读三读四读,一直在读的价值。
  心灵鸡汤类的东西,格言啊,道德教育啊等,我们读的时候,觉得到处都是励志,到处都是正能量,也许能激发我们积极向善,但它不是文学,对于人性思考的复杂度,不可能像文学作品那么深刻。当然,阅读是个人的自由,追求什么也是个人的自由,如果你觉得读一本书,对自己有实用价值,或者使自己变得好,你就去读。如果你愿意更深刻地去了解人性,人性的多面,人性的复杂,人性的宽广,你可以去读文学作品,因为每个人都有人性中好的善的追求,也都有人性恶的甚至堕落的弱点。尤其是像红楼梦这样经典的伟大的作品。好的文学作品,是反省和提醒,它可以伴你成长,甚至一生。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西游记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为什么要读《红楼梦》?发布于2021-06-02 16:06:5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