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一书自第四十二回《刘豫州败走汉津口》至第五十回《关云长义释曹操》,用了大量篇幅,描写了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这期间的节气正值冬至之前,所以小说中对各色人物有关冬至的气象知识的描写也十分生动。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古人在长时间的农业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气候规律,科学地划分了二十四节气。它是根据昼夜的长短、中午日影的高低,在一年的时间中定出若干点,每一点叫一个节气,共二十四个。节气表明地球在轨上的位置,也就是太阳黄道上的位置。通常也指每一点所在的那一天。节气的划分不仅对农业生产有重要意义,与军事和其他经济活动以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也都密切相关。

三国演义》第四十六回《用奇谋孔明借箭》,在对大雾天气草船借箭作了生动的描述之后,借诸葛亮与鲁肃的对话,说明了天气对军事活动的重大影响。鲁肃曰:“先生人也!何以知今日如此大雾?”孔明曰:“为将而不懂天文,不识地利,不知奇门,不晓阴阳,不看阵图,不明兵势,是庸才也。”这话里显然是把天文地理、气候变化视为军事斗争中的重要因素来考虑的。

我国现存最早的兵书《孙子兵法》中,气象条件位居第二。《孙子兵法·始计篇》说:“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吴子》是一部与《孙子兵法》齐名的古代兵书,全书共六篇,篇篇涉及气象知识。可见,气象条件在军事斗争中的重要作用。

《三国演义》一书描写赤壁之战的一个重要关节点在大战这一天的东南风。最先提到这一天东南风的是在第四十五回《三江口曹操折兵》,书中说诸葛亮在东吴舌战群儒、智激周瑜,促使孙权决计破曹之后,刘备到江东劳军。见到诸葛亮,刘备因为担心他的安全,请他同回樊口。诸葛亮曰:“亮虽居虎口,安如泰山。今主公但收拾船只军马候用。以十一月二十甲子日后为期,可令子驾小舟来南岸边等候。”玄德问其意。孔明曰:“但看东南风起,亮必还矣。”《三国演义》一书,有隔年下种、先时伏著之妙。诸葛亮这次与刘备会面时的一番话,已为大战的具体时间即“十一月二十甲子日后”、大战的天气变化即“东南风起”,早早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在第四十八回《锁战船北军用武》中,又对曹操与众谋士有关气象知识的讨论作了描述。庞统巧施连环计后,程昱曰:“船皆连锁,固是平稳;但彼若用火攻,难以回避。不可不防。”操大笑曰:“程仲德虽有远虑,却还有见不到处。”荀攸曰:“仲德之言甚是。丞相何故笑之?”操曰:“凡用火攻,必籍风力。方今隆冬之季,但有西北风,安有东南风耶?吾居于西北之上,彼兵皆在南岸,彼若用火,是烧自己之兵也,吾何惧哉?若是十月小春之时,吾早已提备矣。”曹操对气候特点的分析很有道理,对此,诸将皆拜伏。但是,曹操只是以一般情况作出了判断,却没有考虑到特殊情况。以现如今的武汉为例,有气象记载的情况是,农历十一月偏北风总频率占了百分之六十以上,却还有百分之十四的东南风。

紧接着,书中又写出了定下火攻之计的周瑜与曹操同样的判断。周瑜在山顶看隔江战船时,忽狂风大作,江中惊涛拍岸。一阵风过,刮起旗角于周瑜脸上拂过。瑜猛然想起一事在心(即是曹操所谓但有西北风,安有东南风之论),大叫一声,往后便倒,口吐鲜血。诸将急救起时,却早不省人事。孙刘两家联手应对曹操大军,本就争议很大,好不容驳倒了主降派,又煞费苦心地谋划了火攻之计,哪里知道天不助我。逆风放火,怎能烧人?这一惊吓,周瑜怎不闹个半死。

大战在即,主帅病倒,作为盟友的诸葛亮不能不去探望,更何况诸葛亮对周瑜的病因病根和治病之术早已了然于胸。见面之后,孔明曰:“连日不晤君颜,何期贵体不安!”瑜曰:“人有旦夕祸福,岂能自保?”孔明笑曰:“天有不测风云,人又岂能料乎?”诸葛亮一句话,使周瑜闻之失色。于是诸葛亮索纸笔,屏退左右,密书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遂与周瑜曰:“此都督病源也。”心病还须心药医。一听此话,周瑜霍然而起,百病皆无。接下来便假戏真做,演下了七星坛诸葛祭风这场戏。

东南风刮起之后,还有一段有关气象的描写。当日东南风起甚紧,程昱入告曹操曰:“今日东南风起,宜预提防。”操笑曰:“冬至一阳生,来复之时,安得无东南风?何足见怪!”曹操这话的意思是这样的:古时的哲学家以阴阳概括宇宙间一切事物的矛盾对立面;在历法气候上,以夏至节气为阳的极点,阳到了极点即同时开始向阴转化;以冬至节气为阴的极点,阴到了极点又开始向阳转化。这样的循环转化叫做“来复”。冬至这一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昼最短的一天。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十一月十五日,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说,“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杜甫诗《小至》说,“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曹操知道冬至就是来复之时,可以刮东南风了。诸葛亮更具体地知道十一月二十甲子有东南风,这是根据气象知识的预测,哪里是祭得来的。

除此之外,书中对这场东南风的描写也不乏神来之笔。开始,先写南岸。正当东吴众兵将“一个个摩拳擦掌,准备厮杀”的时候,“看看近夜,天色清明,微风不动。”极其简要的描写,使大战之前的紧张气氛跃然纸上。近夜的时候,一丝风都没有,靠火攻以少胜多的计划怎么实施?东吴的兵将各个屏住了呼吸。随后,笔锋一转,形势发生了令人震撼的变化。“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瑜出帐看时,旗脚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这句话的点睛之笔就是“霎时间”三个字。接下来再写北岸,“是时东风大作,波浪汹涌。

操在中军遥望隔江,看看月上,照耀江水,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此时的魏军并不知道已经面临灭顶之灾,所以文中用了“如万道金蛇,翻波戏浪”这样的形容词。而对我们来说,看到了这样的大风大浪,就是不读下文,也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这场大战的规模和声势。“黄盖用刀一招,前船一齐发火。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障天。”“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类似的描写还有很多,我们可以在气象知识之外,作为诗词、散文来欣赏。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红楼西游记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冬至日”草船借箭发布于2021-06-02 16:18: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