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上春树#怀想天空



  共享音乐闲暇 

【小泽征尔】 爱好音乐的朋友有许多,但春树先生远远超出一般爱好者的范畴。他既喜爱古典音乐,又喜爱爵士乐,而且不局限于音乐,关于细节、历史和音乐家的知识都丰富得惊人。他热爱欣赏音乐会,也在自己家里听唱片,甚至知许多连我都未曾听闻的事,着实让人惊讶。


  小女征良是家中唯一略懂写作的人,也是春树先生的夫人阳子的挚友。因此,我得以结识春树先生。


  春树先生前来参观我们的音乐塾,这是我们每年在京都举办的重要活动。我与春树先生走进了夜晚的京都。这是我和春树先生第一次共游。


  我们俩在先斗町小巷内一家居屋里第一次打开了话匣子。记得当时聊的是音乐塾,当然也有关于音乐的话题。


  几天后回家,我告诉征良这件事。小女建议:“既然畅谈音乐这样有趣,何不把对话记录下来?”但当时我没有多少把握。接受过食道癌手术后,我闲居在家,春树先生便请我到他位于神奈川的家中做客。其他人都在厨房聊个不停,我和春树先生便进房里听他珍藏的唱片。


  当时听的是格伦·古尔德和内田光子。听着听着,关于格伦的回忆竟接连浮上心头。那些已经是半个世纪前的往事了。


  从前天天为音乐忙碌,从来没有时间好好回忆,此时让人怀念不已的回忆接踵而至。我从未有过这样的体验。看来动过大手术也不尽是坏事。和春树先生聊着聊着,关于卡拉扬老师、兰尼、卡耐基音乐厅、曼哈顿中心(不知如今变成什么了)的回忆接二连三涌现。事后多亏了春树先生,我又在回忆里整整沉浸了三四天。


  大病一场的好处之一,就是终于能享受闲暇。





  文学与音乐  

     村上:我从十几岁起就是个乐迷。最近不时感觉……自己对音乐似乎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比如能听出些细节上的差异等。或许是写着写着小说,音乐品位也有所提升。反过来说,或许缺乏音乐品位,文章就难以出彩。所以我认为,欣赏音乐能让写作功力有所增进,而写作功力的增进又有助于音乐品位的提升。两者的关系是互补的。


  小泽:哦?


  村上:我从没向人学过如何写作,也没特别钻研过。因此,如果问我是从哪儿学会写作的,答案就是音乐。音乐最重要的要素就是节奏。文章如果少了节奏,没有人想读。诱使读者逐字逐行往前推进,似乎需要一种律动感……比方说,机械操作手册那种东西读起来很痛苦,那就是缺乏节奏的文章的典型。


  要判断一个新手能在业界生存下去,还是不久将销声匿迹,从他文章里是否有节奏感大抵就能推敲出来。当然,这纯属个人意见。


  小泽:所谓文章的节奏感,是指我们阅读文章时感受到的节奏?


  村上:是的。文章就像音乐,也可以通过字词的组合、语句的组合、段落的组合、软硬与轻重的组合、均衡与不均衡的组合、标点符号的组合及语调的组合营造出节奏感。音乐品位不够好,这些就做不好。


  小泽:我还不知道文章也有节奏,不太了解您形容的这种感觉。


  村上:该怎么说呢……写作时,我会在脑海里自动将文章转化为声音,用这声音架构出节奏。以爵士乐的方式即兴演奏一个主题乐段,便能自然地产生下一个主题乐段。


  小泽:我住在成城。上次在那儿拿到一份候选人的竞选宣言,反正当时正好闲着,就读起来。读完后,我觉得他应该很难当选,因为他的文章让人只读三行就再也读不下去。


  村上:嗯,听来是个缺乏节奏、缺乏流畅性的典型。


  小泽:哦?原来是这么回事。那用这个观点评价夏目漱石呢?


  村上:我认为夏目漱石的文章富有音乐性,读起来非常流畅。虽说比起西洋音乐,他受江户时代“说唱故事”的影响更多,但我依然觉得他有绝佳的音乐品位。虽不清楚他听西洋音乐有多深入,但从他曾经留学伦敦看来,想必有某种程度的接触。有机会可以查查看。


  小泽:记得他当过英文老师?


  村上:说不定他的音乐品位就是这么来的。或许正因如此,日本文化欧洲文化才能在他身上融合得如此协调。


  小泽:噢,或许真是这样。



  论唱片迷  

     小泽:有点难以启齿,我原本对所谓的唱片迷——也就是那些手头有钱、拥有高级音响、收集了许多黑胶唱片的人——没有什么好感。从前我身无分文的时候,曾拜访过这类人。这种人通常在为事业忙碌,待在家里的时间极少,不过是偶尔听听音乐。


  村上:的确,有钱人几乎都忙。


  小泽:是的。不过和您聊到现在,最叫我佩服的,是您听音乐的确听得很深入。在我看来,您欣赏音乐的方式和所谓的唱片迷完全不一样,虽然您也收集了许多唱片。


  村上:该怎么说呢。我平常很闲,也几乎都待在家里,所以不仅收集唱片,还能幸运地从早到晚听音乐。


  小泽:您关心的不是封套设计如何如何,而是愿意潜心钻研内容,这让我感到很有趣。前一阵子我因公去东京某家大型唱片行,在店里待了好一阵子。看着店内的一切,对这类东西的嫌恶又重返心头。


  村上:重返心头……是指对黑胶唱片或CD这些商品的嫌恶?


  小泽:嗯。这种感觉原本早就忘却了,因为和自己的生活不再有关系了。但那天待在唱片行里,这股嫌恶的感觉忽然又从沉睡中苏醒。倒是春树先生您不是音乐家,就立场而言,想必和唱片迷比较接近,是吧?


  村上:似乎是这样。毕竟我只懂得收集唱片和听音乐。虽然也常去听音乐会,但并不会演奏音乐,只能算玩票性质的门外汉。


  小泽:和春树先生聊音乐让我感到有趣,当然是因为您的看法和我的有许多不同之处。对我而言,最有趣的其实正是个中差异。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也是一种学习。我第一次有机会发现,原来这些事也能这么看。


  村上:能被您这样夸奖,真是非常荣幸。毕竟我将听音乐视为人生中至高无上的喜悦。


  小泽:在那家唱片行,我忽然有个念头——希望我们这些对话不是给唱片迷看的,而是能聊出些唱片迷不感兴趣,唯有真正热爱音乐的人才喜欢的内容。希望在往后的对话里,我们都能坚守这个原则。


  村上:好的。那我就尽量将对话整理成唱片迷读来索然无味的文章。(笑)



  


【村上春树】 经过这番有趣的对话后,我又仔细想了想。从前,收集唱片就能赋予我无上的愉悦,这方面的确和小泽先生所说的“唱片迷”有几分相似。虽不认为自己算个“迷”,但生性爱钻研,多少还是对“物”心怀几分执著。从前唱片价格昂贵,我对每张唱片都极为珍视,反复聆听,的确常下意识地(有点类似恋物癖)将音乐与“物”视为一体。或许这有点不自然,但我不会演奏音乐,只想与音乐合而为一,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有能力赚点钱后,我便开始搜罗购买形形色色的唱片,热心地欣赏音乐会,比较不同的演奏家如何诠释同一首曲子,从中获得无上的愉悦。我心目中的音乐形象,就是以这种形式一点一滴架构而成的。


  相对地,在小泽先生这般以研读乐谱为中心投入音乐的人眼中,音乐想必是一种更纯粹、更内省的东西。至少不会轻将音乐与有形的“物”联系起来,或许还认为两者有极大的差异。不难想象以这种方式与音乐结合,想必更自由,也有更大空间。或许有点接近不依赖翻译,直接从原文阅读文学作品的乐趣与自由。但普通人并不懂得用这种方式欣赏音乐。深谙这种门道的人当然令人钦羡。因此,小泽先生劝我“要不试着学读乐谱”,因为“如此一来,您将发现音乐其实多么有趣”。我学过一点钢琴,也能看懂简单的乐谱,但碰上像勃拉姆斯的交响曲那样复杂的作品,也只能举双手投降。“只要找个好老师学几个月,春树先生您应该很快能学会。”大师这般勉励,但我依然觉得绝非易事。虽想找个时间挑战,但想不出自己何时才有勇气。


  不过有时候,在正式访谈前的闲聊中,我借着进行这种堪称坦率的对话,得以更正确、更全面地见识到了小泽先生和我在音乐态度上的根本差异。我想这个发现的意义非常重大。不消说,专家与业余人士、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其实隔着一道高墙。尤其当对方是位超一流的专家时,这道墙不仅高,还十分厚实。但我觉得这未必就是敞开心胸对话的障碍,毕竟音乐是如此宽广。最重要的是找出一条越过这道墙的路。不论面对何种形式的艺术,只要双方有自然的共鸣,就一定能找出这条联系彼此的道路。


(摘自《与小泽征尔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南海出版公司2014年5月版)

推荐阅读:

村上春树:写作是工作,翻译爵士乐摇滚乐跑步是爱好

村上春树:无比芜杂的心绪

村上春树的12条跑步哲学:你要超越的,是过去的自己

村上春树:高墙与鸡蛋,我永远站在鸡蛋这一边





防采集机制启动,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小泽征尔和村上春树的对话:共度的午后音乐时光发布于2024-04-03 10:3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