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上古智慧灵性科学修行养生生活岭南文化特色岭南文化ppt港岭南大学岭南股份岭南师范学院后台点击“往期精彩”,在内容页上面的搜索框输入关键词,即可搜到您想了解的文章。这里有最全的优质内容和资料,给予修行路上更多的启示与帮助。



他与弟子的四则对话意味深长,

阳明影响中国500年绝非浪得虚名


一、真正的内心强大



有个学生问王阳明,“安静的时候我感觉很不错,思维清晰,可一遇到事情就乱了阵脚,为什么?”

 

王阳明说:“这是你只知静养,却没有下克己的功夫。这样一来,碰到事情就乱了阵脚。人应该在具体的事情上磨炼自己,才能站得稳,才能静亦定,动亦定。人必须在事上磨炼,在事上用功才会有帮助。若只爱静,遇事就会慌乱,始终不会有进步。那静时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敛,实际上却是放纵沉沦。”


启示


宋代苏洵在《心术》中写道:“为将之道,当先治心。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

 

真正的内心强大,真正的安定,安静,不是静坐能得到的。真正的安静,需要经得起“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的考验。很多人修行只会静坐,这在王阳明看来是经不住重大事情的考验的。

 

王阳明举例说,自己和朱宸濠对战时处于劣势,他向身边的人发布准备火攻的命令,那人无动于衷,他说了四次,那人才从茫然中回过来。这种人就是平时学问不到位,一临事,就慌乱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飞来的,而是平时学问纯笃的功劳。

 

真正的内心强大必须在做事上磨炼,才能站得住脚;才能做到于静中能安定,在动中也能安定。


从这里我们可以知道,王阳明所说的静、寂、定,这些都不是纯粹的静止,无论是动还是静都是我们磨炼自己,追寻本心的过程。所以王阳明是不会同意那些一味强调“虚静”的理论和做法的。



二、无善无恶



王阳明的弟子薛侃有一天在花园中除草时,付出了许多汗水,哀叹道:“为什么天地之间,善难培养,恶难铲除?!”

 

王阳明当时在花园赏花,听到薛侃的叹息,接口道:“你就没培养善,也没有铲除恶。”

 

薛侃莫名其妙,因为他忙碌了大半天,铲除了很多杂草,而且他经常浇灌花朵,这怎么能说是没有培养善,没有铲除恶呢!

 

王阳明发现了薛侃的疑惑,却没有继续深入这个话题,而是转到另外一个问题上去了。“你呀,如此看待善恶,是从形体上着眼,错误在所难免。”

 

薛侃如同在云里雾里,更不知王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了。

 

王阳明马上解释说:“天生万物和花园里有花又有草一样。哪里有善恶之别?你想赏花,花就是善的,草就是恶的。可如有一天,你要在门前搞个草坪,草又是善的,草坪里的花就肯定被你当成恶的了。这种‘善恶’都是由你的私欲产生,因而就是错误的。”

 

薛侃吃惊地问:“这不就是无善无恶了吗?”

 

王阳明正色道:“天下任何事物本来就没有善恶,它之所以有善恶,全是你强加给它的。我问你,黄金是善还是恶?”

 

薛侃搓着手兴奋地说:“黄金是大大的好东西,当然是善的。”

 

王阳明问:“这要看黄金在什么地方。它在你手上,肯定是善的,可如果它在你胃里呢?”

 

薛侃摇头道:“那这就是恶的了。”

 

王阳明又问:“粪便是善的还是恶的?”

 

薛侃肯定地回答:“那玩意儿肯定是恶的。”

 

王阳明笑了:“粪便可以让庄稼生长,在老农心中,它就是善的。”



启示


天下的万事万物哪里有善恶之分?都是人强行加到它上面的。同样是一座大山,旅游的人认为它是善的,有急事要翻越它的人就认为是恶的。同样一个人,在朋友心中是善的,而到了他的敌人心中,他就是十恶不赦的。



三、胸中的圣人



在一次讲学间隙,王阳明对弟子们说:“人人胸中都有个圣人,只是不自信,又不肯努力,所以埋没了这位圣人。”

 

弟子们唯唯。

 

王阳明看着一位弟子说:“你胸中有个圣人。”

 

这名弟子马上站起,慌张得很:“不敢。”

 

王阳明叫他坐下,笑着说:“众人皆有,你怎么就没有?天下万事都可谦虚,唯独这事不可谦虚。”

 

该弟子笑着接受。

 

王阳明扫视众弟子,先诵了自己的一首诗:“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然后他又语重心长地注解道:“人皆有良知,圣人之学,就是致此良知。自然而致的是圣人,勉强而致的是贤人,不肯致的是愚人。虽是愚人,只要他肯致良知,就和圣人无异。此良知所以为圣愚之同具备,而皆可为尧舜者,以此也。”



启示


宗说,人人都可以。王阳明说,人人心中都有个圣人,人人皆可以为圣人,为尧舜。王阳明认为,普通人和圣人的区别,不在于圣人有“良知”,普通人没有。而在于,圣人完完全全地“得到”了自己的良知,而普通人的良知,都被私欲和无明所遮蔽。

 

普通人心中的“圣人”为自身不当的行为、观念所掩埋、所遮蔽,人若要成为圣人,则必须除掉这些遮蔽本心的行为和观念。



四、读书不要记得



《传习录》上记载,一朋友问王阳明:“读书不记得如何?”


王阳明回答说:“只要晓得,如何要记得?要晓得已是落第二义了,只要明得自家本体。若徒要记得,便不晓得;若徒要晓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体。”

 

王阳明说“晓得”是第一义,“记得”是第二义,二者有境界高下之分。因为记得只是你记住了书中的话,晓得则是你从自己的心中发现了书中的那些道理,这就是读书应发明本心。王阳明的回答是:“只要理解了就行,为什么非要记住?其实,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使自心的本体光明。如果只是求记住,就不能理解;如果只是求理解,就不能使自心的本体光明了。”

 

有朋友问:“看书不能明如何?”意思是说,读书读不明白,该怎么办?

 

王阳明说,“此只是在文义上穿求,故不明如此。······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



启示


王阳明的心学就是一条光明大路。而心学的读书法则就是,不苛求你记住,也不苛求你全部理解,圣贤所要求的是让你通过读书而使自心本体光明。
 
读书的目的是培养自心本体。如果我们读书,不能触动我们的内心,不能在我们的内心发现、昌明良知、道理,那么我们将什么也得不到。因此,王阳明读书的最高境界和他心学的主张是一以贯之的:“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更多内容,请关注寅午般若岭南文化特色岭南文化ppt香港岭南大学岭南股份岭南师范学院)



????点击岭南文化特色岭南文化ppt香港岭南大学岭南股份岭南师范学院 

文章转载自微信岭南文化特色岭南文化ppt香港岭南大学岭南股份岭南师范学院:寅午般若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王阳明与弟子的4段对话,看完才明白他为何影响中国500年发布于2022-04-04 11:44: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