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糖水 喉咙间的起起落落



凉茶与糖水,是广东人民喉咙间的起起落落。它们同胞异卵,都是人们消灭“芳心纵火犯”的暗语。一饮一食之间,暗藏着苦尽甘来的市井哲学







凉茶:是药不是茶



凉茶由各类中草药煎熬而成,不是茶水,更似汤剂。

时至今日,凡是能起到清热解暑、祛湿消滞、生津止渴等作用的草药饮品,都统称为“凉茶”。

 

凉茶是岭南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双重作用的产物。

自古以来,南越之地阴雨连绵、潮湿异常,森林茂密,瘴气横行。连韩愈被贬潮州,也忍不住上表吐槽,曰:“州南近界,涨海连天,毒雾弥瘴,日夕发作。”如此的环境背景下,诞生了一个难以精准定义的词汇——上火。它症状不一,程度不明,心烦、口干舌燥、咽喉痛甚至熬夜眼酸都可以划归此类。凉茶,则是灭火的急先锋。

东晋时,学医家葛洪来到岭南,本欲悉心炼丹,不曾想此地瘴疠流行,于是开始潜心研究各种瘟病,为岭南人民的祛湿除热操碎了心。葛洪所遗下的医学专著,经过后世岭南温病学派医家长期实践,不断总结经验,衍生出了具有岭南文化底蕴的凉茶,其配方和术语也世代流传。

过去的凉茶铺,会根据客人体质的阴阳虚实调节药材,原料有“单方”和“复方”之分。单方凉茶很简单,复方凉茶的搭配则千变万化,不同配方的凉茶具有不同功效。而且由于药性复杂,如不是潜心研究,很难弄懂药理并掌握其制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旧式凉茶铺销声匿迹,诞生了盒装、罐装、乃至冲剂型的凉茶,后来更出现了与时俱进的凉茶饮料,在全国蔚然成风。而癍痧、廿四味、夏桑菊、甘和茶等经典配方,仍流行于大街小巷,凉茶成为一种地域文化。所谓“广东三件宝:荔枝、烧鹅、凉茶铺。”哪个广东人不是喝着凉茶长大的?黑黢黢,泛着苦味的凉茶,是每个广东人都有的舌尖记忆。





糖水:远大于糖+水



所谓糖水,是一种中式甜品的统称,其形态以羹、汤、糊为主,质地上除了液体还有固体和半固体,故在粤语中不说“喝糖水”,而是“食糖水”。

而糖水还有功效和时令之划分,食材四季不同,哪怕是小小的一道饭后甜品,广东人也丝毫不怠慢,可谓“不时不食”。

春季要“祛湿”,比如做一碗南北杏烩双雪,用雪耳和雪梨加上南北杏和冰糖适量进行炖煮,喝了能清心润肺、祛痰止咳。夏季则要“祛火”,这时的常用食材变成了马蹄、竹蔗、茅根等,大热天来一碗冰凉的马蹄爽,白天所有的烦心事都可烟消云散。而秋冬要“滋补”,姜、芋头、蜜枣和桂圆就是经典组合,一碗散寒温里的姜汁番薯汤丸必不可少。

据说要考验一家糖水店的水准,还得是经典的“二沙三糊”,分别是红豆沙、绿豆沙,芝麻糊、杏仁糊、核桃糊。果然是最简单也是最难的,往往最基础的菜式,最能看得出手艺与真心。如红豆沙要下陈皮,绿豆沙则要配海带和臭草(一味有特殊气的草药),加些许红糖,中和绿豆的寒凉。如果绿豆沙没有了臭草,风味全无。而熬煮糊类就更加讲究,细火炒香、去衣碾碎,用石磨边磨边缓缓加水,直至浆液细滑,才倒至锅里端去炉上边搅边煮,切忌心急,才能做出香绵软滑的成品。

广东的夜,热闹而温柔。如今凉茶铺往往不只是单一地卖各种凉茶,还会售卖糖水、八宝粥、绿豆沙等糖水。而糖水店的菜单上,往往也不乏龟苓膏、茅根竹蔗水等凉茶类产品,大多是手工熬好之后冻在冰箱里售卖。

凉茶与糖水,在广东人的心目中,不仅仅是清热止渴的饮料,更是一种生活方式。

人们习惯于在收工后先到凉茶铺里坐坐,喝一杯凉茶,缓解劳累和疲乏。或者茶余饭后,前往糖水店,来上一碗糖水,美滋滋的。

两种差距甚远的滋味,共同构成了广东饮食的一体两面,深藏着浓烈的家常气息。

苦与甜,这寻常的味道,抵得过时间漫长,让人一次次惦记。



主笔:星瑶

责编:小肥


岭南文化特色岭南文化ppt香港岭南大学岭南股份岭南师范学院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凉茶与糖水 喉咙间的起起落落发布于2023-03-07 14:06: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