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宾虹(1865 年1月27日——1955 年3月25日),原籍安徽省徽州(今黄山市)歙县,生于浙江金华,成长于老家歙县潭渡村,初名懋质,后改名质,字朴存,号宾虹,别署予向、虹叟、黄山山中人。近现代著名画家学者擅画山水,为山水画一代宗师六岁时,临摹家藏的沈庭瑞(樗崖)山水册,曾从郑珊,陈崇光等学花鸟。精研传统与关注写生齐头并进,早年受“新安画派”影响,以干笔淡墨、疏淡清逸为特色,为“白宾虹”;八十岁后以黑密厚重、黑里透亮为特色,为“黑宾虹”。

 

 

[山围八景图卷]

 
黄宾虹先生作画,冯振先生作诗
1935年夏季,黄宾虹先生(时年70岁)与北流籍人,学者冯振(时年38岁,山围村人),陈一百(时年26岁)等又受邀来广西讲学,结束后冯振与陈一百同邀黄宾虹再次同返北流重游旧地。此次黄宾虹住冯振先生山围家中,其间,黄宾虹先生与冯振先生作诗文互答与绘画写生稿甚多,山围八景图卷即产生于此时。黄宾虹先生是年返无锡后,应该是根据山围写生稿又重画了一次,这就是我们最终看到的画卷。

 

 

 

[  泷中夔 ]

两山蓄水水下舂,水声淙淙如撞钟。

鲤鱼若跳三百尺,虽未有亦化

泷中夔幽影激铿锵,风回溪语长。

湍流入平野,罗縠织文章。

一,泷中夔。山围周边之山脉实乃大容山的余脉所成,其山川景色颇为雄奇秀丽,泷中  夔即为其中之景点。作者在此帧画中题诗为:“幽响激铿锵,风回溪语长。湍流入平野,罗穀织文章。”画中,一条溪流从村庄间流过,凉风沿着溪峡吹拂,山川与村庄的静谧,给人一种山静日长的感觉,中国山水画艺术,一般说有两种作用,一是制造出虚幻的美丽世界,来满足在现实世界中忙碌而苦作的人们的幸福欲望;一种是召唤现实中人与自然的本真关系,以此作为以悠远的历史观方式来诠释人类生存的根基。而此幅作品所诠释的,正是后者,通过村庄与山川树木的静景,描绘出人与自然景物的和谐存在于天地间。而其绘画技巧上的铺水法与点蚤法,则使画面产生出一种不同一般的黄家山水的高古气息。对于此图,冯振先生也有题诗:“两山蓄水水下舂,水声淙淙如撞钟。鲤鱼若跳三百尺,虽未有神亦化龙。”通过地方学者的描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探寻画作的景色与内涵。

 

[  磐石山 ]

一峰独秀碧无俦,中有千岩万壑幽。

尚有人家水西住,浅霞斜日下羊牛。

磐石山老去将军树,婆娑荫子孙

根蟠千仞石,云散便当门。

二:磐石山。黄宾虹先生在山围八景图卷的第八帧有记:“振心先生家北流之磐石山。”可知磐石山乃冯振先生老家沙梨园之依傍也,从画中观其景色,山中与山脚有房舍俨然,还有栏杆数围,一条石级之路沿缓坡直通屋前,而屋舍的空旷之地连接着一条进山的傍溪山路,葱茏的磐石山后则有奇秀之远山相围相拥,好一个“山中日月长”的山冲古村落画面也。元代大画家黄公望曾说:“诗要孤,画要静。”宋代诗人唐庚曾有诗句:“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人处静山之中,可以体会到那山间太古之气息,而在山中度日,则完全忘记了尘世中的时间观。宋代罗大经曾诠释过唐庚(子西)此句的含义,其后有言:“味子西此句,可谓绝妙。 然此句妙矣,识其妙者盖少。彼牵黄臂苍、驰猎于声利之场者,但见衮衮马头尘,匆匆驹隙影耳,乌知此句之妙哉!”而黄宾虹先生是一个极纯粹的中国笔墨画家,其长期浸淫于古人画作之中,对于中国画描绘时间甚或人生的永恒感问题是体会极深的。故其此画在布局上以古意出之,而山石草木的描绘上以铺水之法表现山体的温润与委婉,而在铺水之上以枯笔焦墨而斟酌隶之法写意画山体树木灌丛,故此画于温婉中透出一种粗莽迷蒙、别具一格的气势和高格。此画上的题诗是“老去将军树,婆娑荫子孙。根蟠千仞石,云散便当门。”而冯振先生题此画诗为:“一峰独秀碧无俦,中有千岩 万壑幽。尚有人家水西住,浅霞斜日下羊牛。”

 

 

[  飞瀑泉   ]

乱山深处一溪来,倒泻明珠万万堆。

不必夜窗风雨至,墙东隐隐有轻雷。

飞瀑泉众壑水争喧,分流绕果园。

林阴云蓦起,深处一寻源。

三,飞瀑泉。关于此幅画面构图,黄宾虹先生在其题画诗中巳有记述:“众壑水争喧,分流绕果园。林阴云蓦起,深处一寻源。”左边大山之间,房舍、树木高耸,一条从山顶跌宕而下的飞瀑布局在画面左侧,而右侧是以枯笔皴擦的缓坡与湖水相接。山脚下则是成排蜿蜒的树木灌丛。此画虽有飞瀑之响,但描绘的仍是一个寂静的山间景点。而画家打造的也仍是自己心目中的远离尘嚣的山居之地。北宋画家郭熙说山水有可行可望,又有可居可游,可行可望,是人处客观而欣赏山水,而可居可游则是人处其中而容入了山水的境地间,而画家此画的含意,应是以可居可游为其心目中的画面而进行了写实性创造。黄宾虹先生老家在安徽歙县,其地也属南方景色,而时年已七十岁高令的画家也许在作画时勾起了其对家乡的怀想,而此画面,黄宾虹先生也许就作为其意想中之家园来描绘。而对可望可行可游可居画面的描绘,正是历代中国画家为观众为自己去努力寻找与表现的精神上的艺术里程。黄宾虹先生应也属此类画家吧。

 冯振先生对此画的题诗为:“乱山深处一溪来,倒泻明珠万万堆。不必夜窗风雨至,墙东隐隐有轻雷。”读此诗更可识画面之形象也。

 

 

[ 沙梨园]

此是吾家数亩园,沙梨已老久无存。

年来手种新桃李,绕屋扶疏子渐繁。

沙梨园落叶幂溪阴,蕉花夹径深。

亭林经冻雨,凉意逗衣襟。

四:沙梨园。冯振先生家族在山围算是大族,而沙梨园,正是冯振先生冯姓族系中一枝的称谓。故冯振先生题此画的诗是:“此是吾家数亩园,沙梨已老久无存。年来手种新桃李,绕屋扶疏子渐繁。”沙梨园之景在画家眼中,也是美不胜收,作者在此画上题诗是:“荔叶幂溪阴,蕉花夹径深。亭林经冻雨,凉意逗衣襟。”宋代苏东坡曾言:“咏摩诘之诗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中国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理论巳是普遍认识的问题了。在古代成功的中国画家,无不是知识层面较高的文人雅士之流,而作为文人雅士是要有修行与修为的,而历代画论也无不提出读书修为的问题,画者,文之极也,不读书就没有文,也很难提画的境界。就拿不算文人士大夫出身的齐白石来说,读书修为也是贯穿其一生的。其画有自幼书挂牛角的描述,其刻印:“一息尚存要读书。”历代大画家没有不是读书人,只有到了二十世纪,画家才不一定读书,所以中国画每每少书卷气。而中国画有文野之分,也最忌甜俗,而去俗无他法,唯有多读书,而黄宾虹正是非常重视读书的书画家。其对书法与绘画所提出的理论,至今仍是书画界的理论高峰。此帧沙梨园的画作,即是黄宾虹诗书画印都结合得非常好的作品。

 

[ 山围岭口]

万山丛里小平原,山上遥看远近村。

试认吾家在何许,荔枝一树正当门。

山围岭囗涧路错坡陀,山家掩薜萝。

支筇最高望,峰缺豁晴波。

五,山围岭口。顾名思义,此画画的是山村的外境,一条黄土大由西向东直达山口,再转接村道,而村道一边依傍秀丽的磐石山,一边有村庄错落相连,而高树之扶疏,灌丛之茂盛,再有坡陀下波光潋滟的湖水。湖水之外,是淡黛的远山,远山雾霭,蓝天白云。南方山居的夏日美景,是一个旅者之向往,亦是隐者之心灵境界。中国画涵容着的也许是世界东方艺术浩渺的根基,其中神与气之说,是可意而不可实的重要观点。宋代苏东坡有言:“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而对于画中的文人意识苏轼亦有高论:“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作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画家状物写景,要有诗意情怀融入其间,而诗情画意之盎然,正是画作可登大雅之堂的艺术趣尚。而黄宾虹此帧画作,用笔状物的空灵与雅致,正是诗画合铸的好作品。

 

[ 山围村]

万绿千苍拥一村,山环水绕绝尘喧。

桃源本是人间世,难得高人对榻论。

山围村斗绝石成寨,周遭山若环。

灵源知不远,好作武陵看。

六:山围村。此幅作品所画之山围村,应包括了磐石山、泷中夔、沙梨园等景点,故其山体笼罩较广,房子画得方正广大,一条黄土大道从画的中部穿过,沿着山脊蜿蜒伸入群山之中,水面空间以及天空等均有悠远之意。山围村,自古以来就是倡导读书风气极浓的一个小山村,历来人才辈出,古时曾经出过“叔侄同榜”的两名举人,冯振先生就是少年就读于山围,后随叔父冯介求学上海,而冯介后来以广西第一的成绩考取公派留美,学成后在美国工作16年后回国,成为国内著名的铁路桥梁专家。冯振则考取中国公学、南洋公学(交通大学前身)毕业后为教员,后执教于无锡国专,在广西,他是与梁漱溟、马君武、王力等齐名的现代文化名人国学专家,国内许多著名的国学专家如冯其庸、周振甫等都曾是他的学生,黄宾虹先生画笔下的山围村落周边景色秀丽而幽深。远处,巍峨的大容山脉蜿蜒相围,近处,磐石山等数峰高耸,山脚下的村庄不远,一只渡船静泊湖岸边,湖外,是多彩而喧嚣的世界,山围八景的图画中,只有此幅画图的水面画了一只小船,它不是隐士垂钓用的小渔船,它是一只渡船。我在深读这幅图画后,慢慢的感悟到了画家的深意。这只泊岸的渡船,不但是点景之须更是构成了一种内外联系的无尽张力,象征着山围与外界联系的枢纽作用。山围村,它不是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它是和外界有着紧密联系的人才输送之地。天长日久,小船渡出去或渡进来的。不知多少国内外的学者、军人、骚客文人、商贾僧道、贩夫走卒……而黄宾虹先生于冥冥中也许会觉得,象山围这样人才辈出的小山村,是不会沉没于历史长河之中的。这样的预感不知是否存在于黄宾虹先生的脑子里,但在他离开山围三年以后,抗日烽火燃遍全中国的1938年,时任无锡国学专门学院教导主任的冯振,由当时已滞留上海的七十高令的唐文治校长之委,代理国专校长,冯振先生带领国专师生辗转南迁至山围村家中,差不多是毁家办学,而随国专南来的教授学者如钱仲联、蒋石渠、王桐荪、郑师许、吕逸卿、陈千钧、饶宗颐、释巨赞、俞瑞微等等云集山围村。此次无锡国专的南迁和师生克服千难万险坚持教学与上课。体现着一种中国学人的不屈风骨,同时也构成着抗日阵线顽强的坚持精神,自此,山围村的名字与无锡国专和众多的名师,互为依傍地载入了中国的抗日历史文化瀚轶之中。在中华大地上,不管是那一个地方,只要和中华民族的大义沾上了边,它就会闪耀出不朽的光彩。我们再来看看画作上的题诗:“斗绝石成寨。周遭山若环。灵源知不远。好作武陵看。”诗中“好作武陵看”一句,正是画家对画面所赋予的遐想。武陵,地处洞庭湖的西部,是历代王朝开发西南的门户,景色秀丽,又是江南闻名的“鱼米之乡”,是古代南北的交通枢纽,又是上溯黔东,下达苏皖的运输通道。山围的环境,很像武陵的景色,从这里的水路下去,或可通到武陵,从武陵下去,就是苏皖了,而皖地,正是我的家乡啊。这一帧小画,居然就寄托了画家的精神期盼。冯振先生的题诗为:“万绿千苍拥一村,山环水绕绝尘喧,桃源本是人间世,难得高人对榻论。”山围村虽然有陶渊明描写的桃花源般的气氛与美景,但还是飘散着人间烟火的现实世界,在这样的美景中,如果能有高深学问的人来相互论谈,那该是多好的享受啊。

 

[ 金水]

峭壁崭岩一逻西,短桥流水是前溪。

小年住此曾经岁,密竹长林百鸟啼。

丹岭俯青畴,村烟远树浮。

飞桥明灭里,数点指闲鸥。

七:金水桥。此帧画作层次分明而清晰,宽阔的水面隐在画外,近水中,一条小桥东南向的连通缓坡和田野。河的两岸高低错落着南国的各种树木,长着树木灌丛的缓坡田野间,散落着朴素的瓦房民居。缓坡田野后,是姿态优美青翠如翠玉般的岩溶状貌的远近山峰,不时飞起的鸥鸟在静谧的水面或田野间时不时的掠过。这简直就是可归隐逸寻仙之人修行炼丹的绝妙之景。画家对此画的题诗:“丹岭俯青 畴,村烟远树浮。飞桥明灭里,数点指闲鸥。”历来的绘画大师,都是描摹自然的高手,黄宾虹先生也不例外,他面对充满诗意的江南山水,努力以笔墨去创造出自然的精神与气韵,营造出一种笔墨的氛围。欣赏黄宾虹先生的画,要注意他的笔与墨,其画线是中锋用笔,有如高山坠石,无一笔轻浮,涩中有流畅,圆润中见方峻,其用墨也是变化万端。用他的话说,就是笔有力而后有墨,墨方生动。欣赏此帧图画,除了景物布局,特别要注意线条的用笔和墨色的神韵。慢慢体会其中的无尽意境。冯振先生对此画的题诗是:“峭壁崭岩一逻西,短桥流水是前溪。小年住此曾经岁,密竹长林百鸟啼。”虽然在这仙境般的地方住过不少的时间,但涌动在年轻学子心中炽热的报国情怀犹如密竹长林中的百鸟之鸣,欲静而更热烈地腾起在碧蓝而深远无尽的天空中。

 

 

[ 磐石]

先生万里肯光临,村商量且再斟。

明日更同江海去,闲云出处本无心。

奉酬黄宾老南归盘石云,眴复出山去。

花江桃李春,共盼霑时雨。

八:磐石云。此帧画,只有题诗与小记,没有标景点名。曾在覃富鑫先生文集中见其言及此幅画作时作《磐石桃李》之名,见其没标出处,故捨之。磐石云的名字,是我加的。从画面中,左边高耸着的,就是磐石山,远看犹如碧秀的绚丽浮云,远处,是远山和高旷的天空,山的夹谷间有迷漫的云岚,依着山脚湖泊和小溪流,是转入山村和群山的道路,路傍有供旅人与山民歇脚和购物的小店铺。远游的旅人学子,从远方归来,转过这个美丽的山口就可回转静谧的山村家中,同样,从这个山口出去,也就连通外面广阔的天地世界。画家的题诗:“南归盘石云,峋复出山去。花江桃李春,共盼霑时雨。”此诗吾意译为:我和先生你,从北向南回到了你美丽的家乡,犹如天上游云一样的飞回,我和你啊,都是游云一样的命运。我们待在这里享受这片刻的宁静之后,也还要像浮云一样的从这里飘出去,再回我们工作的地方去。我们是做事业的年岁,犹如春天江边盛开的桃李,都希望有适时的雨露来滋润。冯振先生为此画的题诗:“奉酬黄宾老,先生万里肯光临,村酒商量且再斟。明日更同江海去,闲云出处本无心。”黄宾虹先生作为一个笔墨较纯粹的中国画家,一生踏踏实实做学问,奉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修行方式。不管走到那里,都留下了不朽的佳作。此帧画作的题诗后还附有后记,“振心先生家北流磐石山,乙亥秋旋匆匆返锡山,学子之有待裁成者甚众。因写山围村中小景拈句并搏笑正。”从后记中可知,黄宾虹先生自山围归无锡国专,学生中有不少希望看到先生南游的画作,故才有了这山围八景的题诗之作。作品完成后,黄宾虹先生应是把它留在了广西,此后的故事,即有待衮衮诸公日后之完善了。

北流和山围的山水景点,因为黄宾虹先生的画作,得以广泛传播,而北流和山围乃至广西的文化沉淀,因为有了黄宾虹先生的光临和描绘,也显得更加的厚重和辉煌。

 

  张向明 临黄宾虹先生画山围八景图卷后记

 

 

 

 

 

 

 

 

 

岭南文化特色岭南文化ppt港岭南大学

关注「大岭南文化」岭南文化特色岭南文化ppt香港岭南大学岭南股份岭南师范学院

 

黄宾虹,图卷,沙梨园黄宾虹,图卷,沙梨园黄宾虹,图卷,沙梨园黄宾虹,图卷,沙梨园黄宾虹,图卷,沙梨园黄宾虹,图卷,沙梨园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张向明临黄宾虹先生画山围八景.图卷发布于2023-03-07 14:4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