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童年时光,充满了许多美好的回忆,记得我家七十年代后期就有一辆永久牌自行车。据说那是父亲花巨资买的,在那个年代在我们农村家里有辆自行车是件了不起的事。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时:自行车、手表、缝纫机、俗称三大件,不要说凑齐,当有一件就不错了。据说有人为了给haizi/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孩子相亲,把亲戚家的自行车和缝纫机借来摆在家里,基本上都能相亲成功。手表一般不借,太金贵,出点毛病不好修,到时说不清楚。

最让人羡慕的是邮递员,可以天天骑着邮电局发配的邮政自行车,。而且都是名牌,要么凤凰,要么永久。在那时这两个自行车牌子相当于现代的奔驰宝马,这种整体墨绿的二八加重自行车,大梁杆和后架上还搭着,写人民邮电的绿色帆布袋。骑着这样的自行车,代表的是一种国营单位的身份和地位,令无数人羡慕。










图片来源于网络

确实,在七八十年代,邮电系统是最好的单位。那时邮递员也很爱惜自己的邮政自行车,天天洗,天天擦很是精心和爱护。

有一次下着雨,我看见村里的邮递员过我们村的一处漫水桥,本可以骑过去的,但是邮递员还是下来把鞋子脱了,拎着鞋,扛着自行车过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对于我们小孩来说,二八自行车太高,太笨重了,根本无法驾驭。也知自行车是家里的贵重物品,因此轻不敢随便推动,倒是经常趁着自行车停在那里,支架完全支起后。就用手空转脚凳子,让链条带动飞轮飞速转动,然后再垫着脚用两只小手呲牙咧嘴的用力迅速捏着手刹,看看轮子是否马上停下,这种玩法,乐此不疲!

有时候趁着飞轮飞速转动的时候,还要拿根木棍或铁棍贴住辐条,享受那种转动的幅条与棍子碰撞而发出的声音,以及有节奏的振动传到手上的那种快感。现在的自行车多是单支架,小孩子们也就失去了那种傻乎乎地空转脚蹬子的乐趣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温情的是坐自行车了。被父亲抱上大梁骑着自行车去镇上赶集是最幸福的了。因为我最小,后坐都是哥哥们坐,而我坐的是前面的大梁,所谓“坐”就是侧着身,两只脚同一方向,上身扭向前方,屁股儿搁在大梁上,双手紧紧握主车把的横梁处。接下来就是父亲蹬起车子,我们就开始享受自行车带给我们飞驰的快乐了。唯一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手指伸进手刹把与横梁之间的缝隙里,要不然父亲手一捏刹车手把,手指可是会被挤疼的。

这让我想起几年前儿子五六岁,我们去卧湾游玩。租了辆亲子自行车,就像当年的我一样,儿子也是坐在我前面,只不过这种亲子自行车,设计得更为有趣和贴心。儿子的坐位有个小鞍座,小鞍座下面下面有两个固定的小踏板,小孩的脚可以蹬着,居然还有个小刹把,只不过是假的,但这已经足够了,儿子坐在小鞍座上,脚蹬踏板,手扶小车把,从心里往外美,乐得呵呵的!我把车子骑起来,他蹬着小踏板,比我还卖力,就像自己在骑车。











记得我学车算是比较迟的了,有的小伙伴八九岁就会骑了,而我身体较同龄人的身子骨比较,更弱小的原因到了十一岁才学,随着好奇心与好胜的心理增强,开始学骑自行车,觉得又刺激又好玩,家里那辆自行车虽然已经有点破旧了,但是车架子在我面前还是高大悍实的。

那年月学什么都扎实,特别注重基本功,学自行车也一样。先学推:因为推不好,人车一起倒,那时身板小,不是我压车,就是车压我,苦日子不长推了十天半个月,找到了平衡感然后就开始贴,所谓贴就是双手握好车把,左脚踏在脚蹬子上,右脚连续向后蹬,给自行车一个向前动起来的速度,让自行车动起来,然后脚离地,随着自行车的惯性向前滑行,并保持平衡不摔倒,这个动作为后续骑行,打基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因为人小,而自行车大,所以必须要先学会“贴”,因为只有先学会“贴”左脚站上了,右脚蹬上了,趁着自行车滑行的时候,空闲的右脚才能从三角架的空档处,钻到对面的右脚蹬子掏着骑。那时候的自行车,基本上只有“二八”这种型号的大家伙。都有一根高高的横梁,让小孩子无法跨越,坐位也是高高的,因此小孩们只能掏着骑。刚才始不熟练,还只能半圈半圈的掏,慢慢的掌握了技巧,才能整圈的掏着骑。

现在很难见到高高大大的自行车了,鞍座与前叉之间的横梁也取消了,并且鞍座还可调高调矮,因此现在的孩子学自行车很容易,再也不用先学“贴”再学“掏”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是在那个年代学骑自行车,“贴”是不能省略的技术,是上车掏骑的必由之路。在我学“贴”中学得很费劲,那种平衡感总是找不好。老是摔倒,有时连人带车都掉到沟里去,拖着青一块紫一块的身体,推着摔伤的自行车回家,还多次产生过放弃的念头。

但是看到其他小朋友都会骑,又妒忌又羡慕,只好咬牙坚持。有时会因为一个短暂的滑行而激动不已。就这样每天放学后就推着自行车坚持学一会儿,可能学有半个多月的反复练习,终于慢慢的找到了“贴”的感觉。接下来“掏骑”就相对容易一些了。前后可能用了个把月的时间,才终于能够把自行车“掏骑”自如了。那时的脸上挂满了自豪的笑容。

有了这个本领,也跟着加入掏骑队伍,先是晒谷坪,后来胆子肥了就上村子里转着骑,再后来就能跟着大人骑着车子去赶集去外村串亲戚去地里干活,自行车就成了我最好的朋友,我最方便的交通工具。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现在的家庭中,一般都有电动车,摩托车,大多家庭都还有小轿车。学骑自行车也比以前的自行车容易多了,出门上学都有家长接送。不用经历学车的艰苦,也不用风吹雨淋日晒了,很幸福。但是他们体会不到学骑自行车的乐趣,那种不怕困难,不怕辛苦,不畏艰险,敢于拼博,跌倒了再爬起来,战胜困难的精与勇气,值得赞扬。

现在的小宝贝们都成了温室里的花朵,他们面对困难时,可能会缺少敢于战胜困难的勇气。



图文来自网络,旨在文化传播,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往期热点

刚刚还在做菜,瞬间人没了!厨房里的7大夺命行为,必须要知道!

你知道天安门前的华表是干什么用的吗?

武汉用32张海报,对32个支援地区说谢谢

开学前后 学校如何做好疫情防控?

农村俗语“半饥半饱桃花色,死吃猛胀菊花黄”什么意思?有道理吗

哪些人是公务员?中央明确了

编辑注意!新华社公布禁用词及规范用语

人民日报:这些都是霸王条款,可投诉

看看一个地级市有多少“公家”单位

三个和尚是怎么被折腾死的(太形象了)

知识点 | 京剧脸谱各种颜色,寓意什么呢

多国疫情升级,世卫组织给出10项预防建议

中国几千年来的人口数量

蒙语姓名解释

曝光各地人民的隐藏癖好

世界十大著名宫殿

中国十大高度排名,来看看有没有你喝过的那些高度白酒!

FBI破解身体语音(图片完整篇)

三百六十行大全(转)

老祖宗经验: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六十不多食,都有什么道理


深圳民俗文化村中国民俗文化北京民俗文化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温情童年记忆,当时的三大件《永久牌自行车》发布于2021-06-19 14:45:3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