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曳筇吟行图

 

 

    唐太和七年(833年),由于白居易的文坛老友相继离世,让诗人倍感寂寞,扪心《自问》:

依仁台废悲风晚,履信池荒宿草春。自问老身骑马出,洛阳城里觅何人。(自注云:“晦叔亭台在依仁,微之池馆在履信。”)

并失鹓鸾侣,空留麋鹿身。只应嵩洛下,长作独游人。

长夜君先去,残年我几何。秋风满衫泪,泉下故人多。(《微之敦诗晦叔相次长逝岿然自伤因成二绝》)

“晦叔”即崔玄亮,其宅位于洛南依仁坊,西邻白居易住的履坊;“微之”即元稹,宅第在履信坊,南邻履道坊。两位名士均为白居易的好友,两处宅院因主人的逝去而逐渐衰落,令白公极为伤感,以至于发出“洛阳城里觅何人”的感叹。

图4-1  唐代诗人元稹像(《中国历代人物图像集》上)


图4-2  白居易曳筇吟行图(《白居易诗集校注》第一册)


图4-3  南宋人想象中白居易的诗友们(《中国美术全集·绘画编》4《两宋绘画》下)


图4-4  南宋人想象中白居易的诗友及家仆(同前)

 

放眼整座东都城,通过街道、墙体的层层分割,划分出诸多大小不一、建筑形式不同的空间单位,这些均属于物质空间。透过城市的外部形态,即城内各种建筑类型实体,会逐渐触及到城市活动的主角——社会各个阶层人群所组成的社会空间。将东都城的物质空间与社会空间一一对接,会发现不同的物质空间,与不同身份、等级人群有序的对应关系:宫城大内住着皇帝、后妃及大批服侍的宫人,隋炀帝、唐太宗、女皇武则天都曾在宫城中居住过;东宫住着太子及其侍从;皇城、东城之内,台省府寺,布列其中,为中央级官吏办公之地。

图4-5  隋炀帝杨广像(《中国绘画全集》第1卷《战国-唐》)

 

图4-6  唐代李世民像(同前)


 图4-7  女皇武则天像(《华夏之路》第三册)


 图4-8  受到冷遇的唐代嫔妃形象(《中国历代仕女画集》)


图4-9  唐代宫女的生活状态(同前)

 

外郭城里坊区是由一百多个里坊构成复杂的空间单元,有形式多样的建筑类型,对应的是不同身份、等级的人群。数量最多的建筑类型是住宅,社会不同阶层的住宅广泛分布于郭城里坊内,构成了金字塔形的社会空间。在里坊区的公共空间,如寺观、市场,有大量的活动人群,身份更为复杂。

在不同时期,里坊区内居住的人群身份会有所改变。在隋东都里坊区内,有诸王公主、僧尼道众、阴阳术士、工匠与工艺户、宫人等不同等级,由于身份、等级的不同,不同人群的居住区域有所不同,诸王与公主占据着地理位置较好的里坊,面积较大;一些特殊人群,如阴阳术士、工艺户等,专辟区域,实行集中管理,且地理位置较为偏僻,相对封闭。

武则天执政时期,以洛都,都城里坊区社会空间大致有以下几类人群:

一是诸王公主。定鼎门大街两侧里坊,一直是皇亲国戚、达官贵人的首选之地。在街东一列坊中,尚善坊有歧王范宅、薛王业宅,修文坊一坊之地为雍王宅,安业坊有霍王元轨宅。在街西侧一列坊,积善坊有五王宅,圣历初玄宗兄弟五人分院同居,号“五王宅”(《旧唐书·睿宗诸子传》)。“唐有明皇旧宅,本高士廉宅,亦号五王子宅。分院而居,明皇八分书院额”(《河南志》)。观德坊有千金公主宅,宣风坊有节愍太子宅,宽政坊有舒王元名宅。

图4-10  唐玄宗李隆基像(《中国历代人物图像集》上)

 

二是士人。太学进士郑生住在洛北铜驼坊内,“垂拱中,驾在上阳宫。太学进士郑生晨发铜驼里,乘晓月,度洛桥,下有哭声甚哀,生即下马察之。”(《太平广记·太学郑生》)

图4-11  国博藏洛阳出土唐代螺钿镜上的高士形象(《洛镜铜华》)

 

三是商人。商人分布相对集中一些,主要活动、居住于南市、北市及周围里坊。北市及其周围里坊商人,所见资料较为丰富。北市有行、丝行、彩帛行,这些行业的商人们组成行会,在门石窟开窟造像,留下了与北市行会组织有关的造像题记,其中涉及的大量人名,应为在北市从事商贸活动的商人们。1410号窟北市香行社社人等造像记,刻于永昌元年(689年),包括北市香行社社人,共计24人。

图4-12  洛阳出土唐三彩胡商俑(《洛阳唐三彩》)


图4-13  曾在国博展出的洛阳出土唐代胡商俑(霍宏伟摄影)

 

四是下层普通民众。如天后时殖业坊西门家婢女,兵部郎中朱前疑悦之。

五是盗贼。住在城里的盗贼,将天后赏赐给太平公主的宝物盗走,后苏无名侦破此案,捕获胡人盗贼。

由上述可知,在里坊区内居住、活动着各类身份、等级不同的人。诸王公主多居住于距宫城、皇城等国家行政区较近的洛南定鼎门大街东西两侧里坊内,商人住宅一般分布在市场附近,这两类人群居住特点最为明显,即“仕者近宫,工贾近市”,有一定的分布规律。

中晚唐时期的洛阳城市空间布局发生了较大变化,主要是因为城市性质、功能的改变,从全国的政治中心,逐步转变为区域中心及休养性城市,由政治色彩浓厚的都城转变为具有浓郁文人气息的文化之都。自盛唐至中晚唐时期,城市性质、功能变了,必然影响到城市结构、空间布局的较大变化。洛阳城的政治中心,由宫城、皇城移至洛南里坊区的河南府廨;高级官吏住宅区,从定鼎门大街两侧的里坊内逐渐移至洛南里坊区的东南隅。这一时期,在里坊居住区生活、在商业区等公共空间活动着不同身份等级的人群,诸如官吏、士人、商贩、歌者、乐工、侠士、奴仆、卜者、乞丐娼妓、盗贼等,有着不同的分布特点。分司东都的高级官吏们多聚居于洛南里坊东南隅,地方官员的住宅一般选择在府廨或县廨附近的里坊;士人分散居住,或居于私宅,或寄居他舍;商贩们有坐商、行商之别,坐商们多在市场或里坊内有固定铺面,流动商贩则无固定经营场所,在城内的活动范围较大;奴仆们多随主人居住在里坊内,生活稳定,但社会地位低下;卜者、乞丐多活动于人群较为密集的场所,如天津桥、中桥等交通要道,有利于占卜、行乞;娼妓住于北市西邻思恭坊,交通便利,自盛唐至晚唐皆有例证;盗贼做案于城外,而将赃物藏于城内里坊,可见其活动范围较大。

图4-14  曾在国博展出的洛阳唐墓出土驯马俑(同前)


图4-15  曾在国博展出的洛阳唐墓壁画中的牵驼胡人形象(同前) 

图4-16  牵驼胡人形象特写(《洛阳古代墓葬壁画》下卷)


图4-17  洛阳北窑26号唐墓出土三彩坐姿女俑(《洛阳唐三彩》)

 

最后,讲一个武则天时期官府破大案的故事,以此来说明洛阳城里居住着各类不同身份、等级的人群,社会结构极其复杂。据《太平广记·苏无名》引《纪闻》:武则天曾赏赐给太平公主两件食盒,价值黄金万两,公主将其珍藏起来。过了一年多,公主想把宝盒取出看看,却发现已被盗窃。太平公主赶紧报告武则天,武氏大怒,召来洛州长史,说:“若三天抓不住盗贼,有罪。”长史很害怕,对河南、洛阳两县主管破盗窃案的县尉说:“若两天抓不住盗贼,死罪。”县尉告诉手下的吏卒:“一天之内,一定要将盗贼捉拿归案。若抓不住,先死。”

图4-18  洛阳关林58号唐墓出土三彩文官俑(同前)


 图4-19  洛阳关林59号唐墓出土三彩天王俑(同前) 


图4-20  洛阳唐三彩天王俑特写(同前)

 

吏卒们都很害怕,却又无计可施。在路上巧遇擒贼高人湖州别驾苏无名,邀请他到府衙帮助破案。长史见到他特别高兴,说:“今日遇公,却赐我命。”与他一起去见武则天。武氏问:“卿得贼乎?”苏无名回答:“陛下若委派臣去擒贼,最好不要限定时间,对府县宽一些,将两县擒盗吏卒全部交给我来指挥。臣为陛下擒贼,不会超过数十天。”武则天同意了苏无名的建议。

过了一个多月,正值寒食节。苏无名召集全部吏卒,对他们说:“十人或五人结伴而行,在洛阳城东门、北门守候,若见到胡人十多个,都穿着用麻布做的丧服,相随出城上北邙山者,可以跟踪他们,并向我报告。”吏卒们都照此行事,果然正如苏无名所说的那样,有人赶快骑马向无名报告。苏无名亲自赶到现场,询问暗中监视胡人行动的吏卒:“那些胡人都干啥了?”答曰:“胡人到了一座新墓冢前,进行祭奠,哭而不哀。祭奠之后,在坟头旁边巡行,相视而笑。”苏无名高兴地说:“终于找回宝物了。”下令将那些胡人一网打尽,全部抓起来。把胡人祭奠的墓冢挖开,切割棺木后一看,棺中尽是宝物。

图4-21  国博藏唐代《武后行从图》摹本局部(赵囡囡摄影)

 

苏无名立即向武则天禀奏。武氏问:“爱卿为何才智过人,擒得盗贼?”对曰:“臣没有其他计策,却能识出盗贼。当臣到达神都之日,正好是那些胡人出殡之时,臣一看见他们就知道是盗贼,却不知道他们埋藏宝物的地点。今寒食节拜扫,我盘算着他们一定出城。找到他们去的地方,就可以知道墓在何处。盗贼们祭奠时哭而不哀,可知所葬非人。他们祭奠之后,在墓冢周围巡行,相视而笑,高兴的是墓冢无任何损伤。如果那时陛下限定时间让府县捉拿盗贼的话,他们将狗急跳墙,一定会取了宝物逃之夭夭。好在我们用的是缓兵之计,所以就把他们捉拿归案了。”武则天说:“善,赐金帛,加秩二等。”

 

本文发表于《文史知识》2017年第12期。作者霍宏伟系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曾在洛阳长期从事田野考古发掘与研究工作。进一步延伸阅读,推荐《白居易的镜子》一文,详见霍宏伟著《鉴若长河:中国古代铜镜的微观世界[与网页链接],2017年由三联书店出版,入选“2017年度全国文化遗产优秀图书”



开卷有益

民风民俗文化民俗学考古学家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霍宏伟:白居易的诗城·洛阳城里觅何人发布于2021-06-20 13:06: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