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因为一个字,学术史或将记住李维明先生。这个字便是郑州牛肋骨刻辞上的“乇”字。

“乇”字看起来再简单不过,却是商代第一个首都“乇(亳)都”的代号、标识,没有点功底和运气,外加勤奋和仔细,还真可能与它失之交臂。因为,“乇”字在郑州商城出土的牛肋骨上面世了半个世纪,却没有人发现,直到李维明先生遇上它。

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李维明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勤奋、严谨的学者,如今他虽然退休了,但学界依旧有他的传说,而他仍然坚持在学问的路上前行,正直而率真。 (李维明老师访谈视频,建议WIFI环境下打开 摄像/剪辑 许炎

20178月的一天,李维明先生回馆查阅资料,阳光正好,我们在窗明几净的图书馆邀他谈起郑州出土商代牛肋骨刻辞“乇”字的发现始末。以下为李维明先生口述:

李维明先生接受采访(摄影/李秀娜)

 

“乇”字有缘

郑州牛肋骨刻辞上“乇”字的发现可以说是个缘分,有位考古学者曾经问我:你的古文字水平怎么样?我说,是零。人家又问我:那你是零,怎么还能发现这个字?我说,那是缘。

说是缘,其实是天道酬勤。“乇”字的发现既是偶然也是必然。所谓的必然,那就是我对郑州商城性质再次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思考,这大约是从2000年开始的。郑州商城发现之后,一直有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认为郑州商城是商王仲丁所迁的隞都遗址,那就是商代中期了;邹衡先生提出了“郑亳说”,认为郑州商城是商代早期第一位商王汤的首都,如此便将郑州商城推到了商代第一个首都的地位,对此学界展开了长期的争论。

邹衡先生是我的老师,他提出这一观点并不是一般性地推论,而是有丰富的证据,一是考古证据,二是文献证据,此外还有对周边文化的通盘体系研究证据。在这所有的证据中,邹先生有一个重要的文字证据,就是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大量东周陶文“亳”字。关于这一证据,有人说,这不是“亳”,是“京”或者“亭”;还有人说,就算是“亳”字,也只能说明东周,不能说明商代。关于第一种质疑的声音,目前“京”和“亭”都有考古出土的文字资料,字形和“亳”明显不同。那么,接下来就是,东周的陶文能不能证明商代的问题?可以说,这切中了学术的要点,有一定的道理。我们拿一个时代较晚的资料去证明比它时代早的事情,行不行?事情可能是这样,也可能不是,这就需要去找新的证据。

2000年以来,我翻阅了甲骨文中与“亳”相关的“乇”声字,《甲骨文合集》、东周陶文,包括古钱币上的“亳”字,我翻了个遍。掌握了这么多资料,这就使我具备了辨识这个字的能力,也是我发现“乇”字的必然。

所谓偶然,就是1996年我在做老师讲课时,曾经向学生介绍过这片牛肋骨,由于没有研究,我当时只能按照书上说的“十个字”向学生介绍。但是从2000年我再度关注“亳都”的问题以后,掌握了大量的资料。2003422日这一天,我看到同为“十个字”不一样的释文,就顺手从书架上抽出《郑州二里岗》考古发掘报告,开始检核这片牛肋骨上的刻辞,结果发现不是十个字,而是十一个字,释文到底缺了哪个字?我当时立刻就看出了正是“乇”字。

1953年4月中旬郑州二里岗出土商代牛肋骨刻辞(采自李维明《画记——一个考古学者的写生历程》,文物出版社,2016年)

郑州商城遗址内出土的战国戳有亳字的陶残豆柄(采自《郑州地区重大考古新发现纪实》,科学出版社,2016年)

郑州商城布局示意图(采自《郑州地区重大考古新发现纪实》,科学出版社,2016年)

 

“乇”字的涟漪

发现“乇”字之后,我写了一篇小文章《郑州出土商代牛肋骨刻辞新识》发表在了2003613日《中国文物报》上。文章发表以后,学界在两年之内没什么反应。直到2005年,在“纪念郑州商城发现50周年座谈会”上,日本东京大学的松丸道雄教授,在会上说:“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李维明先生在《中国文物报》2003613日里提示过:这不是‘习字骨’,而开头的4个字应该读为‘又亳土(社)羊’,卜问在亳社献羊的可否?对他的见解我很同意。”

由于这个“乇”字涉及到商代早期首都,与传统上的认识不一致,所以很快就有人写文章说这件牛肋骨刻辞上没这个字。我也写了文章回应,现在这种声音没有了。为什么呢?因为公布这件牛肋骨刻辞的材料比较多,能看到不同的版本。一本很权威的工具书介绍这片牛肋骨刻辞时,释文只有六个字,其他还有七个字版本的,九个字的,还有十个字的,我看到了十一个字的材料。其实,学者们都没错,都是看到什么写什么,问题在哪儿呢?没有看全材料,这才出现了释文字数的差异。

这个字发现之后,有学者给予了很高评价,邹衡先生也很高兴。牛肋骨刻辞上“乇”字的发现直接把“郑亳说”的文字证据从东周推到了商代,从而形成了商周时期的地名链,就是郑州商周时期存有“乇”、“亳”、“宅”字,这些“乇”声字连成了链,形成了圈。我在郑州出土的东周货币里,也找到了“乇”字,写法和牛肋骨刻辞上“乇”相似。

做学问要细致,要深入,要不惜投入,不能浮在表面。我现在觉得,牛肋骨刻辞上“乇”字的发现,为邹衡先生的“郑亳说”提供了商代文字时证,今后再讨论郑州商城,要更多地考虑诸如城址的整体布局、建筑遗迹的功能及周边聚落分布态势、历史地理及环境等问题。

李维明书法作品《乇土》,70×40厘米,皮纸,2003年

 

一个字与一代商都

“乇”字的研究是一个微观研究,但它涉及的是商代的第一个首都——乇(亳)都。晋代皇甫谧撰写的《帝王世纪》记载,汤都亳,有“谷熟南亳,蒙为北亳”。即亳都在今河南省东部,山东省的西南部,构成“南北亳”说,对中国史学界影响非常深远。

关于亳都,邹衡先生首次从考古的角度提出:是郑州商城。后来,又出现了“郑州商城”和“偃师商城”亳都之争,有人说郑州商城是亳都,也有人说偃师商城是亳都。夏商周时期是讲究礼制的,郑州商城无论从规模还是内涵上讲,都是偃师商城不能比的。所以,偃师商城是陪都,郑州商城是首都。

 

专家简介

李维明(1956.11—),男,河南洛阳人,北京大学考古系毕业,历史学博士。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馆员。从事考古与文物学术研究。2003年4月曾在3000多年前的一段商代牛肋骨刻辞上发现第11个字。李维明有关郑州牛肋骨刻辞的论文有:《郑州出土商代牛肋骨刻辞新识》、《郑州出土商代牛肋骨卜辞补识》、《“乇”辨》、《郑州出土商代牛肋骨卜辞分析》、《郑州出土商代牛肋骨卜辞再发现与写实》、《郑州牛肋骨刻辞首字空白与时代晚商说勘验》、《郑州二里岗早商骨刻字符与乇土祭祀》等。此外,还著有《豫南及邻境地区青铜文化》(上、下册)、《文物中国史·夏商周卷》、《郑州青铜文化研究》、《考古学家邹衡》、《画记——一个考古学者的写生历程》等著作。

本文标题为《一个字与一代商都——郑州出土商代牛肋骨刻辞“乇”字的发现始末》,原刊于:《中国文物报》2017年9月12日第3版

经霍宏伟和李秀娜老师授权发布


附:李维明老师新书速递

李维明老师新书《司母戊鼎还有多少待解之谜》已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各大网上书店(京东、亚马逊、当当、孔夫子等)有售。

目录

前 言 / 001
司母戊鼎还有多少待解之谜 / 003
司母戊鼎略说 / 011
司母戊鼎研究历程 / 056
司母戊鼎铭文释读方案 / 077
司母戊鼎更名现象观察 / 087
司母戊鼎更名现象再观察 / 101
司母戊鼎纹饰与寓意试解 / 121
司母戊鼎制作场景蠡测 / 141
司母辛鼎与司母戊鼎类比小议 / 168
殷墟西北岗王陵区商代大墓分析 / 176
司母戊鼎文物价值估计 / 211
司母戊鼎大事记 / 218
司母戊鼎研究主要参考文献 / 225
走近司母戊鼎 / 237
司母戊鼎画影 / 242
后 记 / 247



民风民俗文化民俗学考古学家

Empire CMS,phome.net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李维明:“乇”字与一代商都(附李维明老师新书书讯)发布于2021-06-20 13:29:3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