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安慰别人,是一件简单又复杂的事情。

成年人的生活里,有数不清的脆弱瞬间。

那些擅长安慰他人的人,往往几句话赶走乌云。

那些不会安慰他人的人,却总将好心变成伤害。

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

原本出于好心安慰别人,效果却适得其反。

明明是想通过安慰让对方情绪好转,最终不自觉地伤害了他人。

这些错误的安慰方式,原本是可以避免的。


01

“你这算什么,我比你更惨” 。

比惨式安慰,是生活里最常见的一种安慰误区。

“我今天加了一天班,连饭都没来得及吃。”

“这有什么,我前段时间出差坐了一天一夜的车,别说吃饭,连觉都睡不好。”

失恋了还要打起精上班,好累。”

“不就是失个恋而已吗,有什么累的,哪像我,工作还没着落。”

似乎只要有了对比,对方的痛苦就变得不值一提。

这种比惨逻辑,很容让人感受到不被理解的痛苦。

罗振宇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朋友本来和老婆说好回家吃晚饭,临时加班走不了,给老婆打电话说“今晚加班,回不来了。”

老婆自然生气

男人回家进门见她拉着脸,也暴怒“我还不是为了这个家?我加班我容易吗?”

老婆也委屈,“我做了一桌子菜,你不回来就算了,回来还发火。”

一句“我比你更惨”,剥夺了对方宣泄情绪的权利。

更重要的是,它完全否定了对方情绪合理的地方,还将对话的关注点转移到了自己身上。

“我比你更惨”低估了别人的难过,也夸大了自己的痛苦。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如果做不到感同身受,至少不要用比惨的方式贬低别人的痛苦。


02

“我懂,我懂......”

在认真倾听之前,别轻易说理解。

倾诉烦恼的人,最怕遇到这样的人——自己话还没说完,对方就一脸了然地说“我懂啦”。

开始下结论,“我觉得你也有问题”......

倾诉不成,反倒需要自我申辩,把痛苦细细拆解给对方看。

在综艺《妻子的浪漫旅行》中,颖儿说,自己产后复出压力很大。

不再被视为“少女”,陷入无戏可演的尴尬......

话音未落,应采儿反问:“那又怎么样呢?人生就是这样,你在哪一个行业,都是这样子的。”

颖儿做了好几个手势,不断重复“我知道”,试图讲清自己的状态。

应采儿提高音量,打断了颖儿的解释:“每个人都有压力。”

有网友说,虽然应采儿的话不无道理,但她根本不想听颖儿说什么,她的安慰不仅没什么用,反倒让对方很“憋气”。

每个人的生活经验、心智状态、价值标准都不同。

彼时彼刻,你不是TA,未曾经历过,又怎能轻易明白对方的感受呢?

有时候,安慰者为了表明立场,会急于表现出能理解对方。

还没听懂对方的心结,就匆匆抛出自己的安慰。

过早脱口而出的“我懂”,看起来是听懂了对方的倾诉,其实只是“条件反射”地输出同情。

这样的安慰就像速食食品,轻而易举,却很难真正抚慰一颗渴望温暖的心。

在心理学家Carl·Ransom·Rogers的心理咨询记录中,最常出现的回应就是“嗯”。

这意味着,多数时间里,他总是在认真听对方说话。

懂得倾听,很多时候比会说更重要。

面对一颗不停吐露悲伤的心,不要着急评论,耐心倾听才是治愈伤口的良药


03

“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轻视别人的痛苦,也是常见的安慰误区。

“当有人对我说‘开心点儿’,就像在说一件轻而易举、人人都会的事,仿我就从来都没开心过似的。

好像在向我暗示他们并不相信我,我的痛苦都是假的。

我感受到的是傲慢。

这句‘开心点儿’只会带来更多挫败感,这种同情对我没有任何帮助。”

这是在名为“Healthy Place”的网站上,一名抑郁症患者,被身边人要求“开心点”时的心声。

几乎所有曾身陷痛苦的人,都听到过这样的话:

“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忍忍就过去了”

“坚强一点,至少你还……”

“看开点。”

当一个人向你倾诉痛苦,就意味着TA主动做出了示弱的姿态,把自己最脆弱的一面暴露给你。

此时,最残忍的话,就是“没什么大不了,你要坚强”。

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并不算难,是你自己不够强”。

这样的安慰,其实是在否定他人痛苦的合理性,轻视他人的感受。

当一个人已深陷痛苦时,如果连“持有痛感”都被视为“太脆弱”,无疑是种二次伤害。

在安慰他人时,我们很容易站在强者的角度,俯视他人的痛苦,并施以同情。

对于一个需要安慰的人来说,态度远比事实更重要。

他们最不想听的,就是大道理。

在短片《it's not about the nail》(这不是钉子的问题)中,女孩向男友倾诉,自己最近饱受压力折磨。

究竟因为什么,她也说不明白。

男朋友迅速指出问题,你脑门上有颗钉子。

然后说,你把钉子拔出来啊,把钉子拔了就解决了。

男生全程都盯着钉子,完全没有理会女朋友激烈的情绪波动。

女生大声质问:“看!你根本没在听。”

“你总是试着解决问题,而我需要的是你的倾听”。

在生活中,自然没有人会顶着一颗钉子还不自知,但我们遭遇的烦恼和痛苦,的确像是一颗隐形的钉子。

他人关注的是“怎么做就能不痛”,痛苦中的人关注的是“我的痛你懂不懂”。

对于旁观者而言,痛苦的症结显而易见,往往会不留情面地指出问题,忽略了:

道理没人不懂,当一个人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不是因为TA无知,只是需要你的倾听和理解。


04

有效安慰的四个步骤

那究竟什么样的安慰,才是恰到好处的?

简单来说,有四个步骤:倾听、陪伴、接纳和行动。

1. 处理他人情绪的第一步,是“倾听”。

美国作家Mike·Bechtle在《高难度对话》一书中,写过这样一个例子:

20世纪70年代中期,有同学为了完成课堂作业,做了一个实验。

他在当地报刊上登了一则广告:倾听你的诉说,绝不插话,一个小时50美元。

出乎意料地,实验结束,他收获了600美元。

倾听的力量与需求,常常在生活中被忽略。

失意的人想要的不过是一个情绪树洞,而不是一个什么都懂的人生导师。

正如柴静说的那样,“我打破沉默的方法就是忘记自己,去倾听他人心底的沉默”。

2. 除了倾听,陪伴也是有力的安慰。

很多事情,只要说出来,伤口就已经好了一半。

安慰并不总是需要言语。

当TA还没走出情绪旋涡时,无声胜有声,一个默默陪伴TA的身影就足够了。

3. 倾听和陪伴之后,你需要做的,就是真正接纳TA的情绪。

感受TA的难过,并理解这件事于TA而言是多么重大。

让TA知道,你的情感天线,正在努力地跟TA产生共鸣。

接纳是需要同理心的。

短片《同理心的力量》中,这样比喻同理心:

当一个人陷入负面情绪,就好比掉入了陷阱,他们从下面大喊,我被困住了,这里好黑,我快受不了了!

我们看到了之后,开始尝试着一边向下爬,一边说:我知道在这下面是什么样子,你并不孤单

同情心则是趴在洞口往下张望,说:哇,真糟糕啊,对吧?

然后,挤出一个勉强的微笑说:呃,现在你想要来点三明治吗?

有同理心的人,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易地思之,寻求与TA情感的连通,努力靠近对方的真实感受。

4. 安慰人的最后一步,就是通过实际行动替TA分忧解难。

美剧《老友记》中,Phoebe提起自己小时候的经历。

因为家里条件不好,她不像邻居小女孩一样,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

自行车是如此美丽,而她却只能拥有装脚踏车的纸盒。

直到长大后,Phoebe还是满怀遗憾。

听了Phoebe的一番话,第二天,好友Ross就买了一辆粉色、装饰着气球和彩带的自行车送给她。

看到这辆车,Phoebe惊喜地叫了出来。

安慰别人,是一件简单又复杂的事情。

简单在于,有时候一句话,就能抚慰一颗受伤的心。

复杂在于,在这个连恋爱都能总结技巧的社会,安慰却没有太多套路。

只有真诚地尝试理解别人的感受,才有可能有效安慰别人。

给文章点个赞,当在意的人心情低落时,愿你可以尽自己所能,给对方多一丝光亮。



今日推荐关注↓↓↓

…就在



品典论今,中国历史人物故事,历史人物介绍,历史记录,古代历史故事唐朝历代皇帝列表


延伸资源下载(东西方哲学经典古籍汇总、四库全书、杨公风水经典古籍、玄空风水古籍、八宅古籍、生基秘法道藏道家经典古籍、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八字六爻、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标签: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高晓松:会聊天的人,从不说这3句话发布于2021-07-13 13:17: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