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

本篇系精编经典中国通史之明朝史话》连载01(点击看上篇)欢迎收看。

堂堂大元,奸佞当权,开河变钞祸根源,惹红巾万千。官法滥,刑法重,黎民怨。人吃人,钞买钞,何曾见?贼做官,官做贼,混贤愚,哀哉可怜!

这是元朝末年民间流传的一阅《醉太平小令》。它深刻地暴露了元末政治的腐败、社会的黑暗、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尖锐化。

当时北方的韩山童、刘福通和南方的彭莹玉都是以摩尼教(又称明教)、弥勒教和白莲教宗教组织形式进行起义的宣传活动。

01、挑动黄河天下反

至正十一年(1351) , 元朝政府强征民夫15万开挖黄河故。监修黄河的官吏鞭打民工,克扣工粮,河工怨声载道。

在这种形势下,韩山童派人四处散播童谣:“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又派了许多教徒去当挑河夫,在民工中进行宣传。一天,修河的民夫在黄陵冈挖出韩山童暗地派人埋下的一个石人:只有一只眼睛,背上分明刻着“莫道石人一只眼,此物一出天下反”。

民夫一见石人,个个膛目结舌,打心里相信天下就要大乱的宣传,整个黄河工地顿时沸腾起来。

至正十一年五月,韩山童和刘福通在颍州(今安徽阜阳县)颍上县白鹿庄聚集了三千人,斩白马乌牛,祭告天地,共推韩山童为明王,选定日期,准备起义;并派人四出联络,约好同时行动,以头裹红巾为记号。

不料消息走漏,官兵包围白鹿庄,韩山童被捕牺牲,其妻杨氏带着儿子韩林儿趁着混乱逃出,躲入深山,隐姓埋名,等候消息。

刘福通苦战突出重围后,整顿队伍,提前起义,攻克颍州城。

黄河工地上的民夫闻讯,一声呐喊,杀了监工河官,加入刘福通的起义军。起义军头包红巾,身穿红衣,打着红旗,老百姓称之为“红巾军”,或“红军”。

贫苦老百姓早就盼望着这一天, 纷纷从各地投奔红军,起义队伍很快就发展到几十万人,并迅速攻占了河南、安徽的十几个州县。

同年八月,彭莹玉、徐寿辉在湖北起义,占领蔪水(今湖北浠水),并攻克了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的许多州县。

刘福通和彭莹玉、徐寿辉分别成为北方和南方的红巾军主力。

除红巾军系统外,浙江黄岩土豪方国珍于至正八年(1348)起兵,占有浙东;至正十三年(1353),盐贩张士诚在泰州起事,割据长江下游的苏、杭等地。

至正二十年(1360),南方系统的红巾军领袖徐寿辉被部将陈友谅杀害,徐旧部明玉珍不服,断绝与陈友谅的联系,于至正二十二年(1362)在重庆称帝, 国号为夏,据有两川。

这是元末群雄割据的大略形势。

至正十二年(1352)二月,定远人郭子兴响应红巾军起义,在濠州(今安徽凤阳县)起兵。起义军袭杀州官,占领濠州城。

闰三月的一天,濠州城门口郭子兴的部队捆绑了一个身材魁梧、衣衫褴褛的年轻和尚

郭子兴闻讯赶到现场,经过盘问,知道并非奸细,而是应义军中朋友的约请,前来投奔义军的。郭子兴马上叫人松了绑,收在军中当步兵。

这个年轻和尚名叫朱元璋。谁会料到, 他竟成了日后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

02、从牧童到和尚

朱元璋的祖籍是江苏沛县。祖上几代都是种田人,由于受不了地主的剥削,几经迁徙,到他父亲时搬到濠州。父亲朱五四是个老实厚道的庄稼汉,一生都是为地主开垦荒地。

朱元璋小时候读了几个月私塾,后因家里穷,念不起书,只好出来给地主放牛牧羊。后来成为大明帝国开国功臣的徐达、汤和、周德兴等人都是他小时 候的放牧朋友。

朱元璋先是给地主放牛,后来又进了皇觉寺,当一个小行童,整天干的是扫地、伺候长老的杂活,还得处处小心,成天赔笑脸。虽然憋了一肚子气,总算可以图个三餐,不至于饿死。但是,这种日子也不长久。因为在那种年头,寺里的土地虽多,无奈农民颗粒无收,实在交不出地租。寺里的和尚众多,老坐在寺里吃饭也不是长久之计,因此,住持就打发僧众四出云游,化缘度日。

就这样,朱元璋进寺才50天就又得拜别师父,云游化缘去了。

朱元璋在淮西云游的时候,正值彭莹玉在这一带宣传弥勒教,秘密进行起义的组织活动。他本人深受压迫和剥削,云游的时候又生活于下层社会,和贫苦农民有许多接触,因此起义造反的思想很快地被他接受。

这一段生活对朱元璋后来投奔红巾军有很大的影响。并且,几年的云游使他走遍了淮西、豫南一带的名都大邑,熟悉了当地的山川地理形势,为他后来指挥战争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

至正八年(1348),朱元璋又回到了皇觉寺。三年多的云游生活,使他无论在身体上、思想上或胆略上都较以前成熟得多了。三年之后,红巾军大起义爆发。朱元璋虽身居清静之门,但他的心是不平静的。他不断打听外面的消息,心潮随着起义斗争形势的起伏在汹涌。

一天,在郭子兴部队里当军官的汤和给他捎来了一封信, 邀他前去投军。本来,他早就有投奔濠州红巾军的念头,只是听说城里的五个元帅甚不和睦,怕成不了气候,跟着走有风险,所以下不了决心。

接到汤和的信后,还是犹豫不决。正当他举棋不定的时候,同房师兄偷偷告诉他,汤和来信的事被人知道了,人家扬言要向官军告发。

这一下可容不得他多考虑了,决心投奔红巾军,于是,就兴冲冲地向濠州城奔来。

这一年,朱元璋25岁。

03、红巾军大帅

朱元璋参加红巾军后,因为打仗机智勇敢,又识得一些字,很快就被提为亲兵九夫长,留在郭子兴的身边。

郭子兴见他年纪虽轻,可有见地,有胆略,交给他办的事情,无不办得很好,又很得下面战士的心,的确是一个难得的人才,就把自己的养女马氏嫁给 他。

朱元璋做了元帅的女婿,他在军中的地位也就与众不同了。

后来,朱元璋回到老家,竖起一面招兵大旗,小时候的放牛朋友徐达、周德兴和乡里的几十个青年都来投军。这些人后来长年在朱元璋身边冲锋陷阵,出生入死,又同是淮西人,逐渐地就都被任命为带兵的将帅,形成朱元璋军队中的骨干。

不过十天功夫,朱元璋就招募了700人。郭子兴见此大喜,升他为总管。朱元璋不愿局促在濠州,想到外面继续发展队伍,扩大势力范围。他征得郭子兴的同意后,就带着徐达等24位贴身体己的将士往南攻打定远。

定远被攻克后,当地人冯国用、冯国胜兄弟俩带着队伍前来投顺。冯家兄弟家道殷实,因害怕红巾军,组织乡兵,结寨自保。他俩听说朱元璋吃掉了附近的两支地方武装,又听说朱元璋打下定远后军队纪律还不错,就带领自己的乡兵主动归顺。

朱元璋见他兄弟俩身着儒服,知道是个读书人,就向他们请教取天下的大计。冯国用回答说:“金陵(今南京)的地理形势正如古人所说的盘虎踞,是帝王建都的地方。您可先攻下它作为根据地,然后四出征伐,倡仁义,收人心,不贪取财宝女色。这样,天下是不难平定的。”

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把他兄弟俩留在军中,参与机务。

紧接着在进军滁州的途中,定远人李善长到军中谒见。李善长也是从小读书,研究法家学问,颇有智谋。见面后,朱元璋从容问他:“如今四方战乱,什么时候才能太平呢?“

李善长答道:“秦末大乱时,汉高祖以布衣起兵,他为人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乱杀人,五年而成帝业。”接着说: “你是濠州人,距刘邦的家乡沛县不远,只要你认真学习这位老乡的长处,天下是可以平定的。”

朱元璋听后连声称善,把李善长也留在身边,帮助筹谋划策。

李善长的这次谈话对朱元璋的影响很深,自此,他事事以刘邦为榜样,一直到建国后的一些政治、经济措施,也都是向刘邦学习的。

文人们的一席话使得朱元璋立下雄心壮志,也使他更加明白读书人的用处——历史上许多成功和失败的经验都写在书上,只有读书人才能取得这些知识。自己书读得很少,没有读书人的帮助,要取得天下是不可能的。

从此,朱元璋对有学问的读书人更加尊重,只要能提出有利的建议,都给予优厚的待遇,也就是所谓“礼贤下士”。

要想成大事,首先就得整顿军队纪律,取得老百姓的支持。朱元璋每攻下一城,都严申纪律,叫李善长这班文人写成布告,到处张贴,并派执法队沿街巡逻。

在渡江攻进太平(今安徽当涂)时,一个士兵违反纪律,马上被斩首。后来接受杭州投降时,主将李文忠睡在谯楼,不住民房。

将士出征前,朱元璋每每告诫他们:攻下一城,不许妄杀,不许掳掠。他常说:“取得地盘,如果没有百姓,又有什么用处呢?”

在当时,群雄并起,大多只图子女玉帛,不惜荼毒生灵。朱元璋以夺天下为目的,约束军队,纪律严明,因之仁义之声远近传闻,有些地方举城归降,省了许多攻城之力。

这也是他战胜群雄的重要原因之一。

朱元璋对下面的将士赏罚分明,有功必奖,犯了过错,即使是主要将领,也不能随便饶过。当时军队曾一度缺粮,军中严禁喝。大将胡大海的儿子犯了禁令,朱元璋准备按法令行事,有一个官员提醒说,胡大海正在前方带兵打仗,杀了恐怕不妥当。他一听更加愤怒,说:“宁可使胡大海反了,也不可坏我号令!”说完,亲自抽刀把胡大海的儿子杀掉。

由于朱元璋执法严厉,所以在他的军队里没有行不了的号令。

朱元璋在开始的头几年,地狭人少,力量单薄。因此,他用优待降人的办法,瓦解敌人,壮大自己。至正十六年(1356)春二月,在攻打集庆(今南京)的战斗中,元将陈兆先战败,率所部3.6万人投降。

这些降兵不清楚朱元璋将如何处置他们,内心疑惧不安。朱元璋觉察到降兵的疑虑,就在3.6万人中挑选了500个骁勇健壮者,把他们带到自己营房,夜里让这500人保护自己睡觉,而他自己平时的卫士一个也不留。

朱元璋脱下战甲,倒头酣然入睡,一觉直到天明。第二天,这500勇士非常感激朱元璋对他们的信任,在攻城时个个奋勇先登,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而那3万多士兵也都安下心来为朱元璋效命。

攻占集庆之后,朱元璋把它改名为应天府,并以它为中心,东起句容至溧阳,西起滁州至芜湖,把这么一块地方作为向四周发展势力的根据地。虽然地盘不大,有被吃掉的危险,但也正因为它目标小,不招引元朝的注意。

而且,这时他的北面是韩林儿、刘福通,东面是张士诚,西面是徐寿辉。这样,东、西、北三面都有别股力量隔着,不与元军直接接触,只有南面有零星几支元军。

而这时元朝的主力,正在北方和刘福通激战,无力他顾。朱元璋利用这一有利形势,先后消灭了周围一些处于与大部队隔绝、孤立、分散的元军、地方武装和其他割据政权的军队。镇江、长兴、常州、宁国、江阴、常熟、池州、徽州、扬州等应天周围的据点都在至正十六年至十七年一年多的时间里先后被攻克。

至此,朱元璋的地盘更大,根据地更巩固,已有足够的力量向更远的地方发展。于是,他决定集中兵力,出击浙西、浙东,消灭该地处于孤立无援的元军。

当攻下徽州时,朱元璋召见名儒朱升。朱升向他提出了三条战略方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

第一条是巩固后方军事; 第二条是发展生产,增强经济实力;第三条是不要急着称王,以免树大招风。

朱元璋对这三条十分赞赏,留朱升在军中办事,并逐步实施他的建议。

至正十八年(1358),他任康茂才为营田使,负责兴修水利和屯田等农业生产的工作,并拨出一部分将士开荒屯田,定下生产任务,超产者赏,没完成的罚。

这些措施解决了战时粮食困难的问题。不用几年时间,粮食堆满仓库,军队不愁乏粮,也减轻了自己势力范围内的农民负担,军民皆大欢喜,增强了日后战胜群雄的经济实力。

到至正十九年(1359),婺州(今浙江金华)、诸暨、衢州、处州(今浙江丽水一带)等地又被攻克。

浙东的攻取,不仅使朱元璋得到一块土地肥沃、人口稠密的好地方,有着经济上的重大意义;而且消灭了这里的元军,消除了日后与其他群雄决战时的后顾之忧。

这一年,小明王任命他为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左丞相

浙东虽已平定,但地方上的望族刘基、叶琛、章溢还躲在深山里,不肯出来。他们三人都当过元朝的官,抗拒过红巾军。朱元璋派人带了厚礼,并叫军中的文人写了好多书信,再三地聘请。

刘基等人经过了解,才答应出山。这三人和婺州的宋濂一起被请到应天。朱元璋称他们为四先生,特地为他们盖了一座礼贤馆,恩礼备至。他还经常叫宋濂等人为他讲经史,因为他认为这些东西对他很有用,为此学得很认真,并常常和宋濂一起研究儒家的经典和历史上的成败原因。

自投军七年来,朱元璋已由一个小步卒发展成为称雄一方的霸主。他的政治地位变了,再也不用反对阶级压迫来号召起义,而是突出了民族斗争的口号。

攻下婺州时,他在衙门前树了两面大旗, 上写“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用来号召一切反元力量,争取那些不满蒙古贵族压迫的汉族地主阶级加入自己的阵营。

04、削平群雄,统一中国

随着势力的日益强盛,朱元璋和其他割据政权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

陈友谅野心勃勃,也是一心想当皇帝。但他谋取皇帝宝座的方法与朱元璋不同。开始, 他只是挟制徐寿辉,自称汉王。至正二十年 (1360)五月,他挟徐寿辉统大军攻下朱元璋的太平和采石以后,踌躇满志,就杀掉徐寿辉,以采石五通庙为行殿,在风雨中匆忙即了皇帝位,改国号为汉。

陈友谅进攻应天城,应天城里听说陈友谅亲统大军顺流而下,并约张士诚前来夹击,不少人慌了手脚,有的主张迎降,有的主张弃城逃跑,也有人主张主动迎击,决一死战。

朱元璋见此情景,声色俱厉地说:“敢再提投降和弃城者,必杀无赦!”他和刘基一起计谋,认为如果分兵两路迎击,兵力分散,势必给陈友谅造成可乘之机。且张士诚软弱无大志,只图自固,未必会出兵;而陈友谅居上游,拥有精兵大舰,势焰滔天,只要集中兵力打垮陈友谅,张士诚胆寒,更不敢出兵,应天则可保无事。

但是,要和陈友谅决战,他兵多舰大,如果主动出击,逆流作战,也很不利。于是,朱元璋就派人诈降,把陈友谅引入埋伏圈,一举将他打垮,并乘胜收复太平,攻克安庆、信州(今江西上饶)、袁州(今江西宜春)等地。

在这一战中,张士诚果如朱元璋刘基之所料,始终不敢出兵助战。

正当朱陈两军在江南血战方酣的时候,江北的形势起了变化。

刘福通派出的三路北伐部队相继失败,元军反攻山东、河南,小明王退保安丰(今安徽寿县)。后来,虽然元军内部自相残杀,无暇南顾,而张士诚却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派大将吕珍攻打安丰,形势十分危急。

刘福通不断派人向朱元璋征兵解围。朱元璋部下都反对出兵,认为大兵一去,若陈友谅乘虚进攻,便进退无路;再者即使救出小明王,又将如何处置呢?杀掉他,那又何必去救呢;不杀,岂不是平白找个顶头上司来管制自己吗?

朱元璋的看法却不一样。他认为安丰是应天的屏障,救安丰就是保应天。至于对待小明王的问题,他认为小明王在红巾军和劳苦群众中的影响大,奉他为主既可缩小自己的目标,减少打击,又可利用他的影响来争取群众。

因此,朱元璋决定亲自带兵救援安丰。刘福通在救兵未到时壮烈牺牲。朱元璋杀退吕珍,保住安丰,把小明王迎到滁州,给之极其优厚的供养,但宫中的宦侍却全换上朱元璋的人,看起来是尊崇,实际上是把皇帝软禁了起来。

鄱阳湖战役是一场决定胜负存亡的恶战。战斗开始前,朱元璋派兵封锁鄱阳湖出长江的湖口,扼住敌人的归路,关起门来大打。

陈友谅的战舰高大无比,并且每几十艘就用铁索联结起来,虽然望之如山,其势甚可吓人,但是很不灵活。朱元璋抓住这一弱点,派敢死士驾船七艘,内装火药和芦苇,看准风向,直闯敌阵,纵火焚烧。霎时间,风烈火炽,烟焰弥天,湖水皆赤。陈军舰队因联结在一起,逃跑不得,将士被烧死和落水溺死者不计其数,没死的也被烧得焦头烂额,叫苦连天。

这一仗陈军锐气受挫,以后几仗又复大败,加上面临绝粮,而陈友谅又固执己见,忌能护短,不能接受下面将士的意见,军队的士气一天天低落下去,后来连左、右金吾将军都投降到朱元璋军中。

面对这种窘境,陈友谅非常恼火,为了发泄满肚子的怒气,下令把俘获的朱军将士全都杀掉。朱元璋闻讯,却反其道而行之,下令把军中的所有俘虏立即释放,受伤的还给予认真治疗;并传令全军:今后如获陈军将士,一律不许加害。

朱元璋优待俘虏的事很快传遍陈军,陈军将士更无斗志。而朱军将士听说陈友谅杀害俘虏,一个个咬牙切齿,在战斗中更加英勇,宁肯战死,也不当俘 虏。

眼看这场战斗是打不下去了,陈友谅只好率军突围。刚冲到湖口,又遇伏兵拦截。陈友谅正探头舱外,想仔细观察情况,一枝流矢飞来,从眼睛直穿头颅,登时一命呜呼。其部将用小船载着陈友谅的尸首和他儿子陈理,乘夜逃回武昌。

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亲征武昌,陈理举国投降,湖广遂全为朱元璋所有。

这时,朱元璋兵多地广,不再满足于小明王给他的吴国公封号,自立为吴王。

消灭了实力最强、野心最大的陈友谅,朱元璋开始倾全力攻打张士诚。

张士诚本是个私盐贩子,乘元末大乱时聚众起兵,占有淮水下游、江苏东部和浙江北部,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自称吴王,以平江(今江苏苏州)为都。

朱元璋在至正二十六年(1366)出兵攻打平江时,发布了一个声讨张士诚的檄文。在檄文里,他骂自己曾经信奉过的弥勒教是“妖术”,弥勒教的宣传是“妖言”,骂自己早年投奔的红巾军是 “焚荡城郭,杀戮士夫,荼毒生灵”,并且对地主阶级提出保证,只要他们归顺,“旧有田产房舍”,仍为他们所有。

檄文公开宣告朱元璋彻底背叛了自己原来的阶级,蜕变为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

至正二十七年,朱元璋派兵消灭割据浙江沿海的方国珍。次年,分兵三路直取福建,消灭元朝平章陈友定,并乘胜克复两广,从而平定南方广大地域。

在出师浙东的同时,朱元璋派徐达为征虏大将军,率师北伐中原。

在朱元璋和陈、张激战的这几年中,元朝各系军阀也正杀得不可开交。北伐军一到,元军不是投降,就是溃逃。

1368年正月,在北伐胜利进军的凯歌声中,朱元璋在应天正式登上皇帝的宝座,国号大明,建元洪武,以应天为南京。

至正二十八年 (1368)八月,元朝大都(今北京)被攻陷,元顺帝带着后妃太子逃往上都(今内蒙多伦)。

至洪武三年(1370),北方各省也基本被平定。

洪武四年(1371) ,朱元璋派遣水陆两路大军,分别从瞿塘和秦、陇进攻夏国。夏主明升(明玉珍之子。明玉珍已于1366年病亡)抵挡不住,出降。全川迅速被平定。

以后又在洪武十四年(1381)进兵云南,元守将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兵败自杀,次年平定全云南。洪武二十年(1387)进军辽东,元丞相纳哈出孤军无援,势穷力蹙,只好投降,辽河流域全部平定。

至此一,统一大业基本完成。

就这样,一个横笛牛背的牧童,经过一番艰苦奋斗,终于成了称孤道寡的皇帝,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发展史上又开创了新的历史时期。

《元朝史话》连载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更多阅读:01、大明制度  02、朱棣时代  03、于谦之死  04、从正德到嘉靖   05、北患与倭患   06、张居正变革   07、阳明   08、明实亡于万历   09、大明之亡  10、宁王  11、明仁宗  12、写透大明的《万历十五年》 13、萨尔浒之战  14、松锦大战  15、戚继光之死  16、图解大明  17、大明最后的柱石   18、南明悲歌


本文编选自由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和读史联袂权威打造的中国读本系列之《明朝史话》。

点击上图,即可购买▲

点击上图,即可购买▲

↓↓↓↓

(客服微信:


   发现更多好货


品典论今,中国历史人物故事,历史人物介绍,历史记录,古代历史故事唐朝历代皇帝列表


延伸资源下载(东西方哲学经典古籍汇总、四库全书、杨公风水经典古籍、玄空风水古籍、八宅古籍、生基秘法道藏道家经典古籍、太乙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数、皇极经世四柱八字六爻、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从牧童到皇帝!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发布于2021-07-13 14:24: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