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旗亭画壁”,这个故事最早见于中晚唐时期的文人薛用弱的《集异 记》,说是开元年间,王昌龄、高适、王之涣三人相聚一旗亭,贳小饮。忽然,来了十几个梨园伶人,登楼会宴,随即开始表演。

   看着表演的三人,王昌龄突然提议说:“我们在诗坛上也算是颇有声望了,但我们一直未能分个高低。要不今天就看这些伶人唱谁的诗多来分高低吧!”

     高适和王之涣应允了。

   第一个伶人唱的是:“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昌龄开心地就用手指在壁上画了一杠:“这是我的绝句。”

   随后一个伶人唱的是:“开箧泪沾臆,见君前日书。夜台何寂寞,犹是子云居。”

   高适也伸手在壁上画了一杠:“我也有一首绝句上榜了。”

     又一歌女出场唱:“奉帚平明金殿开,强将团扇共徘徊。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又越加高兴地伸手画壁,道:“我两首绝句。”

   见此,作为前辈的王之涣不免有些尴尬,他为了挽尊就指着这些伶人当中最漂亮的那个人,说道:“刚刚那些唱曲的,只知道巴人下里之词,不知道什么是阳春白雪之曲。要不这样,轮到这位姑娘唱的时候,若不是我的诗,我那这辈子不和你们争高下了。如果是唱我的诗的话,那二位就拜倒于座前可好?”

    高适和王昌龄图了一个乐呵,也应下了。

    结果,那位姑娘一开口,就是王之涣的诗。后来,这个故事被传为了佳话。不少人因文中提到了梨园伶人,而断定这个故事发生在长安。因为南宋程大昌《雍录·梨园》载:“开元二年置教坊于蓬莱宫,上自教法曲,谓之梨园弟子。”

  但是,从第一个梨园伶人唱出了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就可以发现这个故事无论发生在哪儿,都是一个中晚唐人虚构的。因为王昌龄写《芙蓉楼送辛渐二首》的时候,他早就离开了长安,去任江宁丞。其后,他在天宝三载回过一次长安,但是王之涣在天宝元年就去世了。

      而且从王之涣现有的资料来说,他本人主要活动地点不在长安,也不在洛阳,而是在冀州。而高适活动地方比较多,除了长安之外,主要活动地点是梁宋,东北边上等地。所以,他们三个人并没机会在开元中期或者后期,相聚一起。

     至于开元初期,高适尚未显名,王昌龄也没写《芙蓉楼送辛渐二首》。自然它也是不成立的。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旗亭画壁”,其实是后人杜撰的故事发布于2024-03-06 15:58:3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