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 日都有哪些?

甲子日:天上万聚会, 检阅神衹。

庚申日:人身中三尸神上天汇报人罪过。

本命日( 按自己出生那天的干支来算):诸天上帝计算人功行。

八节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 有八神记录人的善恶

三元日:正月十五上元日、七月十五中元日、十月十五下元日, 天地三官大帝校量人之罪福。

三会日:正月七日、举迁赏会。七月七日、庆生中会。十月五日。建生大会。三会日是三官大帝考核世间人功过之时。

五腊日:正月一日名天腊。五月五日名地腊。七月七日名道德腊。十月一日名民岁腊。十二月初八日名侯王腊。五腊日是祭祀祖先的日子, 为先亡设供修斋, 是真正的孝子, 得福无量。每逢上述斋日,或仙真祖师神诞日,应当诵经礼忏,建醮修斋,幽显两利,获福无量。

67. 持斋有功德吗?

是的,因为在每个月固定的日期内,都有不同的神明前来检斋,在神真降临的日子,应当努力修善,前来检斋的神明将会在善簿上记下功德,若斋期为恶不修善,神明将在恶簿书名。所以道教将持守斋戒作为一种修道的功德, 是应该大力提倡的。

每月初一名为“ 月朔日” ,每月十五日名为“ 月望日” ,此二日乃是诸天仙真集会之日。

每月初二日、十六日,土地福德尊神上天汇报人的功过善恶。

每月初三日、二十七日,为斗真降日。是日北斗真君下降巡查。

每月初六日,并每月旬中三个辛日,为雷斋日,是日雷声普化天尊下降巡查。

每月逢三、逢七日, 并庚申、甲子日( 如初三、十三、二十三日, 以下均仿此) ,为真武斋,是日真武玄天上帝下降巡查。

每月逢三、逢九日,是日太一救苦天尊下降人间,救拔苦难

每月逢九日,为纯阳斋日。是日吕纯阳祖师下降人间,度人济物。

每月十四日、十五日、十六日,为三元降日,是日三官大帝下降巡查。

每月的最后一天名为“ 月晦日” ,此日各家司命灶君尊神上天汇报人的功过善恶。

68. 什么是功德?

功为善行,德为善心。心行合一,名为功德。努力行善,通过行善累积自己的德行,就叫做功德。功德不等同于利益。比如很多善信误以为功德等同于金钱,诵多少卷经文,做多少件好事,积累到来世可以换取相应的福报,这种善功名为福德,不是功德。功德是通过修行而获取的经验,福德等于金钱,金钱能用完,而经验不会消失。有大功德的修道人,是更容得道成真的,所以道教提倡积功累德,《道德经》上讲:“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 既以与人己愈多。” 越是不计回报的付出,得到的回报就越是大,而不执着于回报,始终持守内心中的那份清静,就是功德。

69. 什么是回向

回向者,回小向大,把自己积累的功德回向给十方三界上圣高真,将自己的功德与上界高真的威德合而为一,方能利益众生。回向功德,并非如某些人所说:把功德回向给某某,就可以利益他,更何况某些信众动辄就把自己读诵一两遍经文的功德回向给十法界受苦众生。这样的回向,迟早要把自己和家人搞垮,所以很多信众诵经修福,越修越苦难,这就是由于回向功德“ 透支” 的原因。利益他人,道教讲究祝祷。功德回向给仙真、官将,然后祝祷仙真、官将,大显威灵去保佑、帮助他人,而并非诵一两遍经文的功德就可以利益他人。

70. 道教庙宇的名称有哪些?

道教所早期道教庙宇,有“ 治” 、“ 靖” 、“ 庐” 之称。现代尚有宫( 如山西芮城县永乐宫)、观( 如北京白云观)、庙( 如河南省嵩山中岳庙)、庵( 如四川省成都市二仙庵)、祠( 如山东省泰山碧霞祠)、院( 如浙江省杭州市抱朴道院)、洞( 如辽宁省本溪市云光洞)、馆( 如港蓬瀛仙馆)、府( 如江西省虎山天师府)、台( 如陕西省周至县楼观台)、阁( 如宁夏自治区平罗县玉皇阁)、殿( 如上海市钦赐仰殿)等名称,其它还有室、堂、房、坛、楼、舍、池、岩等称谓。

宫观是对道教庙宇的通称,简称“ 道观” 。宫观是道士修行、供奉、祭祀神灵、做道场、传教的活动场所,是道教中道宫和道观的合称,也泛指其他道教活动场所,如庵、台、洞、祠、庙、堂等。宫,过去皇帝的居处多称宫, 后来道教沿用之,用以供奉诸天上帝、祖师等尊神。庙,最早是天子、士大夫祭祀祖先的祠堂,称为“ 宗庙” 。观,则是老君在函谷关古楼观台为关令尹喜说经,为后世道教承袭。而寺,在古代本是朝庭机构的名称,如' 大理寺, ' 太常寺, 又引申为官署。汉代设有鸿胪寺,用以招待四方宾客。后来教传入中国,从西域来的僧人渐多,遂在洛阳白马寺,专供外来僧侣居住,所以后世佛教僧人居住修行之处所都称为寺。作为一名正信道教弟子应当明辨之。

71. 进入宫官朝真应当注意什么?

善男信女到宫观烧香朝真,一定要谨慎从事,要念念存诚,出言吐语纯洁静雅,不可戏耍玩闹,言行不可有轻祖之意。进殿之前当先净身心,洗净双手, 进入大殿,从左右两侧进入,不可行走正中央,以示恭敬。若靠门左侧行, 则先以左脚入,右侧行则右脚先入。进殿时不可东张西望、到处观览,礼拜后方能瞻仰圣容。于殿堂内不可谈世俗言语,更不可大声喧哗,于大殿内, 不得支脚、倚壁、靠桌、托颚叉腰站更不可笠杖倚壁而立或涕唾污秽等,坐时不可箕坐。站立时应放掌或拱手站直,以示恭敬。在大殿内,打呵欠时应以袖掩口,吐痰时用卫生纸包好放于口袋内,勿进进出出影响道众。若有人正在叩拜祖师时,不要站在叩拜者的前边。进入殿堂朝真拜神,戴帽者应取下帽子,拄拐杖者,在朝拜时,应放下手中的拐杖。所带的提包不要放在神桌上面。殿堂任何物品不要随意乱摸乱动,更不要一时好奇,敲打钟、鼓、磬、鱼等法器。各种法器不仅各有打法,且法器为奏敬圣奉神之仙音,不可随意敲击,否则神责而召灾难,进入宫观参拜道祖,为的是修真进道,消灾祈祥,但愿善信得福,千万不要因小失而获罪咎。

72. 出家道士为什么蓄发留须,不改俗姓?

中华民族炎黄子孙,从上古黄帝乃至明朝末年,几千年来,都是蓄发留须的。明末清军入关之后才强制汉人剃发。《孝经》云“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胡须鬓发父母所生,不得轻易毁损。蓄发留须,是表示尽孝道。道士继承了华夏民族的特性,因此,全真派出家道士蓄须发。道士修行学道,以成仙证道为目标。而仙道先从人道起,人道又以父母之道为先。成仙多为孝子,不孝不足以成仙。而姓为血脉相承的符号,也是存有孝心的标志。因此,道士出家都不改俗姓。

73. 出家道士为什么戴冠巾,穿汉服?

天皇至道太清玉册》称:“ 古者衣冠,黄帝之时衣冠也,故有黄冠之称。” 当今世界上的亚洲国家,只有日本和新罗( 朝鲜和韩国) 还保持着少年的成人礼。男子二十岁,家长要为其举行“ 加冠” 仪式,这是源于我国古代的礼制“ “ 冠礼” 。经过二百多年满清王朝的统治,我们华夏汉民族,却己经失去了这一珍贵的文化传统

《道书援神契》中说:老子孔子同时,其进退不同,衣服礼法则未尝有改变。后世孔子之徒的服饰随国家的习俗改变,老子之徒的服饰则不与世俗改变,所以今天道士的服饰类似于上古之儒服,象征老子之道恒常不变。在满清统治时期,实行“ 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的野蛮政策,强制汉人剃发留辫,改穿满族服饰。后来因众怒难犯,满清皇帝终于勉强作出让步,改为“ 出家留在家不留” ,于是众多爱国志士,纷纷涌入道门,蓄发出家,冠服不改, 就是为了保护这份民族气节!三百多年来,只有在道教的全真派,还继续保持着这种古老的“ 冠礼” ,保持着那一身汉家的服饰。为的就是让人们知道:道教,是华夏文明传承者。

74. 道教的称谓是什么?

一般人见到道士( 不论男女),可尊称为道长、仙长。因道士方外不改姓氏,所以一般带姓氏称呼,以便区分,如张道长,李仙长等。道教全真派称男道士称为“ 乾道” ,女道士称为“ 坤道” 。年老道人为“ 某老爷” 、“ 某爷” , 自称为“ 晚辈” 、“ 后学” , 道士之间互称“ 道友” ,亦称“ 同道” 或“ 同参” ,或称“ 老修行” ,尊称“ 道兄” 或“ 师兄” ,( 无论乾道、坤道都如此称) 自称为“ 不才” ,对俗家信士自称为“ 贫道” 。结伴修道的人称为“ 道伴” , 聚在一起的道友称为“ 道侣” 或“ 烟霞侣” 。在家信仰道教的群众,称为“ 居士” 或“ 信士” 。

75. 道教的问候语是什么?

道教的问候语为“ 无量光” 、“ 无量福” 、“ 无量寿” 。无量光用于平辈之间问候语,代表着光明祥的涵义。无量福用于对于晚辈的祝福,祈求天尊赐福给予晚辈的涵义。无量寿对于长辈的问候和请安,祈求延寿星君给予长辈赐福延寿。( 亦可统称“ 三无量” )。教内全真派道侣相逢,则多是一面行礼( 拱手或作揖), 一面亲切地道声:“ 您老慈悲” 。有事求问,也必先道一声“ 您老慈悲” 。“ 慈悲” 是道教常用的礼貌语。是因为道教弟子崇尚道祖老子三宝( 慈、俭、不为天下先),并将其落实到平日言行中。道教没有“ 无量天尊” 、“ 无上天尊” 的说法,“ 无量天尊” 一语源于民间说书艺人,只是半个圣号,应称全称“ 福生无量天尊” ,而“ 无上天尊” 是民间道派讹传的太一圣号,应称“ 寻声赴感太一救苦天尊” ,正信的道教弟子应当明了。

    --摘自《道教知识100问》


延伸资源下载(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八字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及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欢迎访问mlbaikew.com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道教知识100问之66~75》发布于2024-01-15 00:34: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