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似火烧,王子公孙把扇摇。又到了炎热的夏天,很多人会选择待在空调房里清凉一夏,却也有人反其而行之。


在一些露天公园里,我们也许会看到几个大妈,三五成群地躺在地上,像是在乘凉——可太阳明明很毒啊,其中有人为了防晒,还会撑上一把遮阳伞。



她们到底在干嘛?仔细一看,她们都躺在石子上面。


据说,这是一种新兴的养生方法,叫做“露天石疗”,也可以躺在石头雕塑甚至碑刻上。其目的是“吸收大地的能量”,祛除体内湿气,达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石疗、撞树、爬行……一直以来,公园里的大爷大妈,几乎承包了市面上一大半的“土味养生法”,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露天石疗,自然不是一种很靠谱的养生方式。长时间暴露在高温中,有可能中暑;“吸收大地能量”过多,弄不好会烫伤。


但大妈们的以身犯险,倒是给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发现中医大门



石疗是一门古老的医术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石疗其实是最为古老的医术之一,甚至名列古代六大医术之首。


黄帝内经·素问》中有一篇《异法方宜论》,依次介绍了东、西、北、南、中五方居民所习惯使用的六门医术,几乎奠定了中医医术的根基,分别为砭(biān)、药、灸、针、导引、按蹻(推拿)。



这六门医术中,后面五个都是耳熟能详的,唯有第一个“砭”术少有人知。


从字形上不难判断,“砭”是一种与石头有关的医术。


按照《黄帝内经》的说法,东方沿海地区,是“鱼盐之地”,人们平时吃的海鲜都是“发物”,口味也比较咸,身上容长痈疡恶疮。一旦发作感染,很可能索人性命。对治的法子,就是用石头破痈解痛——这就是最初的砭术。


上海青浦区重固镇福泉山发现的良渚文化遗址内,出土过一枚良渚玉锥,就是“以石刺病”的实物证明。


良渚玉锥



横空出世的《砭经》


但砭术绝不止于此。古人在施行砭术前,很可能会采用高温消毒的方法。由此,他们或许发现,热与石的结合,可以让砭术更上一个台阶。


可惜的是,砭术的真面目,一直不太为人所知。在几千年的流传过程中,作为六大医术之首的砭主逐渐远离主流,被被针、灸等迎头赶上,几乎到了失传的边缘。


直到1933年,一本《砭经》的横空出世,才向大众揭开了砭术的秘面纱。


《砭经》的问世颇具神话色彩。


可能是看到砭术濒临失传,已经成仙的“药王孙思邈坐不住了,他来到人间,用砭术救治了一位小道士,并口述砭术给他。


过了快一百年,韬光居士,孙思邈的一位后人,寻访到这位道士(当时叫“砭道人”)。两人聊起往事,一拍即合,决定将孙思邈所传砭术向世人公开。于是就有了《砭经》这本书,由韬光居士自费出版。


《砭经》(“孙真人传砭记 砭道人砭术述”)图片源自网络


我认为,这个故事很可能韬光居士编造的。砭道人并不真实存在,韬光居士也未必是孙思邈后人。不过,《砭经》一书,倒是挺有意思的。


从《砭经》中,我们可以得知,砭术的原理,重在对于“热石”的使用。很多疾病起于冷热失调,砭术正是要“以热救之”。从这个角度看,那些进行“露天石疗”的大妈,真可谓掌握了这门古代医术的精髓。


但砭术的运用却是十分精细的,概括起来有三种方法:点、熨、摩

点,是用砭石压某一治疗点,但不必刺入体内。

熨,是用砭石温熨体表,但并不会灼烧到皮肤

摩,则是按摩。

点、熨,体现了砭术与针、灸二术最根本的区别,即不必“刺体灼肤”。


有人认为刮痧是砭术的一种


有意思的是,为了增加砭术的效力,在施用之前,要画符


符很简单,四个字:云飞虎。



我猜测,这道符的用意,很可能是召唤孙思邈亲临指导。


龙、虎都曾是孙思邈的医治过的病患。传说孙思邈曾为老虎掏出过卡在喉咙里的兽骨,又用银针为一条蛟龙扎穴治病。所以,我们在药王庙里看到的孙思邈常以“坐虎针龙”的形象示人。


孙思邈坐虎针龙像


韬光居士也在《砭经》中提到,他家家谱中的孙思邈像“道服、白须,左针龙,右砭虎”。


龙与虎,象征着难以治愈的疾病。但孙思邈一出马,肯定手到病除。


画完符,再诵“砭砭咒”:


石石石 砭砭砭

正手正心先正眼

千变万变我不变

一心世对祖师


这则咒语里的“祖师”,指的是一位比孙思邈更资深的古代神医——扁鹊。


扁鹊医术高明,能令人“起死回生”。曾有虢国太子暴亡,扁鹊诊断为“尸厥症”,虽呼吸微弱,脉象极细,四肢逆冷,却并没有死亡。于是扁鹊用砭、针二术,将他“救活”。



因为此事,扁鹊被砭术这一行奉为祖师。另外,砭术所用砭石,也被叫作“扁鹊石”。



砭术为何会濒临失传?


说起砭术,有一个问题,恐怕很难轻易绕过:砭术作为古代六大医术之首,为何会走入濒临失传的绝境?


通常的解释,认为这锅要让“石头”来背。


东汉学者服虔曾感叹道:



他的意思是:到了东汉时,不再有好的石头,只能用铁代替。而铁制砭具的使用,很可能导致了砭术逐渐向针术发展。


“砭”字右边一个“乏”,似乎暗示出了砭术的命运


近几十年来,砭术得到复兴,这与砭石的“重新发现”分不开——人们找到了一种叫“泗滨浮石”的石头。


泗滨浮石,也就是泗水之滨的“浮石”。但它并不真的浮在水面上(毕竟石头密度大),只是因为处在水边,看上去像浮着一样。


在古代,泗滨浮石是一种用来做“磬”的美石,被视为珍贵的贡品。战国时齐国的孟尝君,曾因为把泗滨浮石用作普通的建筑材料,引起了泗滨人的不满,甚至一度引发战争。


▲泗滨浮磬


在漫威电影中,六颗无限宝石是宇宙中非常强大的力量。而人们相信,泗滨浮石同样具有来自宇宙的力量:


6500万年前,鲁西南地区遭受了一颗直径近10公里的特殊陨量的撞击。在爆炸中,星际物质与地表岩层相互交融、渗透,最后落在地表,形成了泗滨浮石。



从古至今,“天外来石”常被奉为神物。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会拿陨石泡水喝,用以强身健体,治疗疾病。


这并非空穴来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把陨石当做药材

磨汁服用,或煮服,可治大惊失心、精神恍惚,以及尿结石

刮粉末服用,主治痨病,杀痨虫。

当枕头用,可解夜梦不祥。

佩戴在身,可安神定志,治惊邪之疾。

稍逊于天外神力的,是源自地球内部的神奇力量。


地球有磁场,因而产生了天然磁石——这也是一味神奇的中药。内服可治心悸失神,对壮阳补肾有奇效;夜里放在枕头下,可以缓解失眠


更绝的是,南宋《济生方》记载,磁石还能治疗耳聋:耳朵里塞一块豆粒大小的磁石,嘴里含一块生铁。瞬间耳中如闻风雨之声,一下就通了!


最近养生领域颇流行一种“火山能量石”,由火山爆发时的岩浆岩转变而来,据说也是一种有磁性的石头。


▲“火山能量石”表面总是刻有古怪的符号▲


这一枚枚长得像硬币巧克力的能量石,看上去很好吃的样子。事实上,的确有人为了“有病治病,没病防病”,把能量石含到嘴里。这要是一不小心吞进肚子里,难道可以变身吗?



今年315被打假的“中脉神奇内衣”,售价高达6000多元。其卖点之一,就是一件衣服缝进了十几颗“火山能量石”。据说,因为石头震频极高,把这件衣服穿在身上,等于无时无刻做着“被动运动”。


图片来源于“1818黄金眼”


大多数人倾向于认为,各种陨石以及火山能量石的治病功效都被夸大了,它们甚至沦为了骗子牟利的手段。但不得不承认,人们对神奇之石的热情其实从未消减。


比如玉石。君子无故,玉不去身,乃至死后要着玉衣下葬。玉为美石,中国人对玉的信仰由来已久,认定玉有辟邪化煞,乃至安神养生之功。


所以,露天石疗的养生法,有一个升级版:睡玉石床。如今,动辄上万元,“包治百病”的可加热玉石床,在老年人群体中风头正劲。


▲某品牌玉石床垫广告成功登陆央视


我常怀疑,砭术之所以濒临失传,果真是因为找不到“佳石”吗?真相或许是:好的石头实在太多。石头的“神力”,远远盖过了砭术的效力,最终使这门上古奇术无闻于世。



五行五行相生相克五行查询五行属火的字易学周易预测易经64卦八字命理玄学和于术数


延伸资源下载(命理古籍、麻衣神相、太乙神数、七政四余、大六壬奇门遁甲、梅花易数、皇极经世四柱八字、六爻风水、铁板神数、六壬史上最全版古今秘籍汇总|儒释道古本民间术数大全超强版持续更新中......)

版权声明:本站部分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拨打网站电话或发送邮件至1330763388@qq.com 反馈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文章标题:高温天“露天石疗”,竟与上古养生秘术有关?发布于2021-07-09 19:25:47